《运球过人》F0300000384 · 2021年4月4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有几天了,他娘老子跟我说,家里的蒲公英开了,找个好天气给闹闹拍几张吹蒲公英的照片。

昨天朗晴,蒲公英也恰好盛开。吃了午饭,我背着相机在小区里转了一圈,找好机位,然后去他们楼下等。

几分钟后,先是门洞里飞飞扬扬地飘出一连串的蒲公英,紧接着他们娘俩出现在门洞里,一脸的沮丧:「完了完了,风太大了,蒲公英全吹秃了!」

如何拍好蒲公英?

先要有一枝蒲公英。


《踏青》A0105010009 · 2012年4月7日摄于中国江西婺源沱川查平坦

 

今日清明。

清明节的历史非常悠久,有说始于周朝。

《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是一个大节,但最初并非为祭扫而设。其时天气渐暖,万特复苏,是踏青赏春的时节。若不然,《清明上河图》会是《清明上坟图》。清明祭扫的习俗,其实源自清明前的另一个节日:寒食节。

寒食节为清明前一二日,源于春秋时期。当时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到唐代,唐玄宗曾以政令形式规定寒食节为民间祭扫之日。

由于寒食与清明前后仅差一两天,这两个节日渐渐混在了一起。明《帝京景物略》有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可见那时清明祭扫已蔚然成风。


《春卷》B0000000132 · 2021年4月3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钱塘秋荷

 

15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吃上了春卷。成书于西晋的《风土记》提及的「五辛盘」就是春卷:将五种春季食材列于盘中,供包饼。成书于唐朝的《四时宝镜》有载:「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油炸春卷大致出现在元朝:「摊薄煎饼,以胡桃仁、松仁、桃仁、榛仁、嫩莲肉、干柿、熟藕、银杏、熟栗、芭榄仁,以上除栗黄片切外皆细切,用蜜、糖霜和,加碎羊肉、姜末、盐、葱调和作馅,卷入煎饼,油焯过。」

这和现在的春卷几无区别。


《COFFEE TIME》B0000000131 · 2012年4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宏伊国际广场

 

提笔忘字,转身忘事。

老之已至,无药可治。

忽悠

20210401


《「浑沌」》A0212000004 · 2013年11月16日摄于日本神奈川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

 

这是日本箱根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陈列的一件作品,其形象除了已具七窃,与《山海经》中的「浑沌」颇有几分相似。

庄子在《庄子 · 应帝王》中讲了一个「浑沌之死」的故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中央帝浑沌心善,经常款待南海帝倏和北海帝忽。一日,倏、忽二帝告诉浑沌,人都有七窍,可以看,可以听,可以吃,可以闻,就你没有。要不咱俩帮你开开窍?

倏、忽二帝不辞辛苦,每天为浑沌凿开一窍。到第七天,七窍开而浑沌死。

浑沌缺的不只是七窍,还缺心眼;而倏、忽二帝开的不只是七窍,同时也开了忽悠之先河。

春景

20210331


《梨花盛开》A0105010007 · 2012年4月7日摄于中国江西省婺源县沱川乡查平坦村

 

《破阵子 · 春景》

宋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樱》D0007000012 · 2021年3月25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樱花和樱桃,都为蔷薇科樱属植物。樱花就是樱树开的花,樱桃就是樱树结的果。

二者因为培育方向不同,樱花用于观赏,而樱桃用于食果。作为观赏树种的樱花树结的果实小,苦涩,没有樱桃树结的果实香甜多汁。

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其实葡萄也一样,有些葡萄专用于酿酒,有些则作为水果。二者的口感也相差很大。


《北美海棠》D00070011 · 2021年3月2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睿达路

 

有些词,尤其是一些「文青」喜闻乐见的形容词常被误解误用。

花开靡荼。靡荼,夏花,靡荼花开,花事将央,令人惜惜然,伥伥然,非谓花繁茂状。

灯火阑珊。阑珊,稀疏、衰败状,非「灯火璀璨」。

谓人或事「过气」,「昨日黄花」乎?「明日黄花」乎?

嘿嘿。


《简餐》B0000000130 · 2021年2月17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

 

苏轼不但是一个文豪、诗人,同时也是一个吃货。他的《老饕赋》将中国吃文化的精髓浓缩于一文,读来垂涎并拍案。

 

《老饕赋》

宋 苏轼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而薪恶劳。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婉彼姬姜,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蒲萄。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于两髦。候红潮于玉颊,惊暖响于檀槽。忽累珠之妙唱,抽独茧之长缲。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樱》D0007000010 · 2021年3月2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木のもとに汁も脍も桜かな

 

在日本,每逢樱花季,会有很多人在樱花树下野餐。一壶小酒,三两小菜,看樱花飘落,叹人生苦短。

日本最著名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在与伊贺人共同赏樱时吟诵了一首俳句:

 

树下菜汤上,飘落樱花瓣。

 

这首即兴之作,成为了日本俳句的经典。


《龙井虾仁》B0000000129 · 2021年3月26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丰和日丽上海中心店

 

发现没有,中国传统美食的背后大都有一大堆的传说,并且,西北的大都和慈禧有关,而江南的则跟乾隆有关。前者一度逃难,后者六下江南。这让民间有了想像空间。

比如龙井虾仁。

相传当年乾隆到杭州西湖游玩,时值清明,乾隆到龙井茶乡时,天忽下大雨,只得就近步入一位村姑家避雨。村姑好客,拿出新采的龙井,用山泉沏了一杯好茶,招待乾隆。乾隆喝茶后感觉香馥味醇,喜出望外,就想带一点回去慢慢品尝,可又不好开口,便趁村姑不注意,悄悄抓了一把,藏在便服内的龙袍里。一会,雨过天晴,乾隆告别村姑,继续游山玩水,到了太阳下山了,又饿又渴,便在西湖边一家小酒店入座,点完菜,忽然想起带来的龙井茶叶,于是撩起便服,边取茶叶,边叫店小二泡茶。店小二接茶叶时,瞥见乾隆便服内穿着龙袍,吓了一跳,赶紧跑进厨房面告掌勺的店主。店主正在炒虾仁,一听圣上驾到,心里一慌,忙中出错,竟将小二拿进来的龙井茶叶,当成切细的葱花,撒进了锅中,葱花拌虾仁,变成了茶叶烩虾仁。这盘菜端到乾隆面前,乾隆闻了下,清香扑鼻,盘子里虾仁鲜嫩晶莹,尝了一口,顿时觉的美味可口,禁不住连声称赞,「好菜,好菜!」

从此龙井虾仁闻名于世。


《兰州清汤牛肉麵》B0000000128 · 2021年3月22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嘻小北

 

兰州没有「兰州拉麵」,只有「兰州清汤牛肉麵」。「兰州拉麵」最早是青海化隆人将兰州牛肉麵带出兰州后注册的一个商标。

兰州清汤牛肉拉麵是西北地区的风味食品,兰州当地人称「牛肉麵」、「牛大」或「牛大碗」,意「大碗牛肉麵」。

据史料记载,兰州牛肉拉麵创始人叫陈维精,而热锅子麵则是回民马保子于1915年始首创。马保子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在家里煮好热锅牛肉麵挑到城里沿街叫卖。渐有名气后,马保子开了家麵馆。这家店马保子亲自经营到1925年,随后由其子马杰三接管经营。由于用心,马杰三的麵馆名振一方,号称「闻香下马,知味停车」。

早年俩口子路过兰州,就逗留两天,没顾着逛景点,先到处找人打听谁家的牛肉麵好吃。结果一早在吃黄河边上一家老店的牛肉麵时,边上的当地人说那家只排名第三,第一在哪里哪里,不近。于是中午雇了辆三轮赶过去。谁知闲聊时,又有热心人指点,说这家位列第二,牛肉麵馆最好的一家在哪里哪里。

出了麵馆,两口子面面相觑,最后摇摇头,异口同声说,不去了,太撑了。

哈哈。


《「阿玛尼」》F0300000377 · 2014年8月22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

 

昨天放学,爷俩在地铁上闲聊。

「外公,你看我裤腿。」

我一看,裤腿膝盖处密密匝匝缝补了好多针线。

「知道吧?这条裤子已经穿了三年。坏了,妈妈说缝好了打篮球穿。」

我表扬道:「厉害了。这才是我喜欢的样子。」

「你更厉害。记得你有一条裤子一直穿到裤腿快断了。哈哈。」

真的长大了。让人欣慰。

记得两岁半那年,带他楼下小花园透气儿。他在我面前晃晃悠悠地转了好几圈,见我没反应,忍不住道:「外公,你没看见吗?」

我疑惑地看着他。「看见什么?」

「我今天穿的。」

「怎么了?」

「『阿玛尼』!」最后那个「尼」还带着升调。

说着,又开始晃晃悠悠地在我跟前转起圈来。拽,还一脸的六亲不认。


《享受阳光》F0300000375 · 2017年6月26日摄于毛里求斯

 

在毛里求斯的时候,这小子说去酒店的露天泳池游泳。我说现在是非洲的冬季,水很冷。他不信,坚持要去。

进了泳池,脚刚沾到水,两条细胳膊死死地箍住我的脖子就是不肯下水。

我也太无辜了,你出的主意,结果让我一个人泡在水里挨冻。想都甭想!我直接把这小子扔进了水里。

在冰冷的水里挣扎了几分钟,实在受不了了,跟我求饶:「外公,不行了,太冷了。我们不游了好吗?」

一捞上岸,这小子迫不及待地跑到阳光下。那个爽,恐怕能幸福好些天。哈哈。


《THE PRESS》B0000000125 · 2021年3月22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申报馆

 

据「光明网」消息,目前上海咖啡馆的数量超过8200家,位列全球50大城市之首。

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对外正式开埠。中外贸易中心从广州移到上海。外国人纷纷通进上海,在这里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与此同时,和洋人一起涌来的,还有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如咖啡。

1886年,上海第一家咖啡馆开业。到了1930年代左右,仅霞飞路两侧有咖吧、酒吧120多家。当时,这些咖啡馆老板多半是外国人,到了抗战结束之后,才转由中国人经营。

到1946年,上海已有近200家咖啡馆。在当时,出入这些咖啡馆是身份的象征,都是有头有脸的达官贵人。同时,也一些进步人士活动的舞台,一些秘密的政治活动就是在这里策划的。

新中国成立后,咖啡馆曾一度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随着「雀巢咖啡」进入中国,咖啡再度走进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咖啡馆也迎来了一个从重新起步到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和人们想像的不同,尽管星巴客、瑞幸、麦咖啡等大型连锁咖啡馆随处可见,但主流却是门店数量在10家以下的独立咖啡馆。

顺便说一下,我喜欢喝茶,通常不喝咖啡。


《哈根达斯冰淇淋》B0000000125 · 2021年3月14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前几天,哈根达斯促销。一家人吃了晚饭逛盒马,出来后顺道去边上的哈根达斯薅了几根羊毛。

权当逗乐。家里的哈根达斯冻在冰箱里大半年无人问津。

四天后,也就是3月18日,台湾「中时新闻网」发了一则消息称,日本连锁寿司店「寿司郎」日前推出一项「鲑鱼免费吃」活动,凡名字含「鲑鱼」二字或与鲑鱼同音,都可以领到一顿「霸王餐」。结果截止到当天,全台湾有百余人因此到户政部门改名,其中一女大学生更名「郭鲑鱼丼饭」一夜成名。比她更夸张的是基隆的一个警察,现在叫「宜兰之子超粗大深海鲑鱼王」。

我们一家跟台湾这群羊毛党相比,真是小巫见巫祖,微不足道,太过汗颜。哈哈。


《牡蛎》B0000000123 · 2021年2月27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

 

一个冷知识:牡蛎分雌雄吗?

大部分牡蛎是分雌雄的。「牡蛎」一词的原意特指雄蛎,雌蛎叫「牝蛎」。

一些牡蛎雌雄同体,但大部分牡蛎雌雄异体。只是这些雌雄异体牡蛎的性别经常转换,时雌时雄。导致牡蛎性别转换的因素,据说国外的一家贝类研究室对此进行过专门研究并得出结论:有可能是受环境变化影响,也有可能是自身基因控制使然,但都不确定。

看来,牡蛎比人类更任性,任性到一言不合就变性。


《焖肉麵》B0000000121 · 2021年3月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裕兴记

 

前几天跑去五角场的「裕兴记」吃了碗焖肉麵。没明白这家店的苏式麵为什么放的是大蒜而不是葱花。

焖肉麵可以算是苏式麵的代表,红汤、甜口,鲜香细柔。

鲜香是因为汤头。一家好的苏式麵馆,汤的熬制是最用心的地方,配料是秘而不宣的,鳝骨、猪骨、鸡肉、猪肉、火腿,有的甚至还有螺丝。熬出来的汤底,兑盐水便是白汤,加酱油就成了红汤。

细柔是因为麵。苏式麵用的是机制的细麵。相较宽麵,细麵的表面积更大,更容易带汁,也就更能体现汤的鲜香来。

因为熬汤过于麻烦,苏式麵在家里不太好弄。但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只要突出它的红、甜、香,就有了几分意思。

葱花、味精、酱油、糖,再就是些许熟猪油,用沸水冲开。大锅煮水,沸腾后投入机制细麵或者是新鲜的龙须麵。水一定要大,麵投入后水温才不会降得很低,煮出来的麵才不容易糊烂。由于是细麵,点一下水,稍滚,见麵芯留有一丝生白就可以捞出,甩干,排入汤中,趁热吃。

闹管这种麵叫「洋葱麵」,喜欢吃。


《哈马马特麦地那》F0300000373 · 2019年4月10日摄于突尼斯哈马马特

 

好吧,继续窝在上海度过你的生日,因为新冠疫情。去年,再算上今年。

不过,即便如此,今年的这个生日也应该很开心了,因为一过再过。

哈哈哈哈。


《纸风车》F0300000372 · 2016年10月22日摄于中国台湾南投

 

说来蛮搞笑的,还是在大学时期,就曾经为有没有机会去看看台湾焦虑过。因为那时有一个设想:走遍中国。这一焦虑在用护照去了香港和澳门之后变得越发的强烈,很担心台湾会是一个永远没有机会填上的空白。

后来,先是「小三通」,接着是「大三通」,去台湾突然有了可能。

我们是五年前去的台湾,那是两岸的一段蜜月期,时机不错。那次,我们从台湾最南端的垦丁一路向北直到台北。

台湾与大陆,文化一脉相承,加上没有语言的隔阂,所到之处,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既让你觉得新鲜,也让你很容易接受。

尽管台湾没有名山大川,但有山,有海,有都市,有田园,交通便捷,民风纯朴,再加上口味相近的各种美食,很适合休闲旅游。

如果有机会,应该还会去。

1 78 79 80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