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20230924


《秋色》F0300000559 · 2022年11月24日摄于中国上海金山廊下枫叶岛

 

无论是精神还是体力,似乎有所恢复,但终究不比先前,想像不出有什么事能让自己兴奋起来。「长新冠」?


《秋之色》D0019000009 · 2022年11月2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今日秋分,夜昼均长;

半是寒凉,半是秋阳。


《秋》D0019000008 · 2021年11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嘉定秋霞圃

 

《落叶》

贾平凹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嘿嘿》F0300000558 · 2023年6月23日摄于中国江苏泰州富力万达嘉华酒店

 

我开车,闹坐副驾驶,车里播放着摇滚版《国际歌》。当刘欢的弹舌音起,闹同学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好强!这个太难了!」

「强?这个很简单的。」我模仿着发出一连串弹舌音。

闹同学一脸的惊异:「这个你也会?!」

「不光是人,连驴都会。不就是打响鼻嘛。」

闹同学努力了几下,但最后还是彻底放弃了:「好吧,我承认我比驴笨。」

游泳

20230918


《纸杯拿铁》B0000000495 · 2023年8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朵云书院旗舰店

 

依旧坚持天天游泳。

前天1.2KM,昨天1.5KM。今天兴致不错,加上泳池里人不多,想游2.5KM试试。没想到的是,可能是太机械了,游着游着犯起困来。在1.8KM还差20M时竟打起了瞌睡,人开始下沉,以至于一口气没換成功,呛到是没呛,但人一下子清醒了。

怕出事,匆匆收场。

20230917


《刺身》B0000000494 · 2023年8月1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小句号料理

 

「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大体上指刺身一类的食物,包括生肉,也包括生鱼。但和想像的可能会有些出入:脍通常切得很细碎,所以有「脍不厌细」一说。

那么,古人生食的肉或鱼,有没有大块或者说「厚切」的?有,只是不叫脍,而叫「轩」。《康熙字典》:「肉腥细者为膾,大者为軒。」

鲙,意同脍,但一般专指生食鱼。


《冰冻蜂巢甘露》B0000000492 · 2023年9月12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杏花楼福州路总店

 

「冰冻蜂巢甘露」蛮有意思的,蜂巢状果冻,淋上杨村甘露,兼顾了口感和口味,新颖的甜点。

杨枝甘露,一种用西柚、芒果、西米、椰浆、糖、鲜奶等食材熬煮而成的港式甜品,有点类似于西米露。

杨枝甘露的鼻祖是谷志辉。正是这位香港利苑酒家的大厨在30年前推出了这道风靡至今的甜品。至于为什么要叫「杨枝甘露」,谷志辉解释说:「很多人知道杨枝甘露这道甜品,多数都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它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研发的,当然后期我们也不断的调整,开始起名字的时候,也是随便起的名字,类似芒果西米露之类的,但是总觉的很俗气不好听,后来也是我们利苑的经理翻看书籍时,读到了观音菩萨用手里的杨柳宝瓶取东海海水拯救旱区灾民,普度众生的故事,觉的这个寓意很好,联想到这道甜品正好可以在夏季帮人消除暑热,与人有益,便起名杨枝甘露。」


《「湊湊」》C0000000068 · 2023年9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合生汇

 

「湊」非「凑」,三点水。

「湊湊」是谁?「呷哺呷哺」旗下的一个全新火锅品牌。

「呷哺呷哺」曾风靡一时,现在一众火锅新锐的围剿下风光不再。「呷哺呷哺」曾试图突围过,尤其是在「高端」方向上,但似乎不怎么成功。于是,推出了全新子品牌「湊湊」。

就眼下的态势看,「湊湊」算是开了一个不错的头,但能维持多久,不好说。「湊湊」采取的策略是主打服务和环境。服务方面,一是店员主动热情加拚命送些小礼品,比如鸭血、饮料之类以博取好感;环境方面,很有点设计感,似乎有意在营造一种茶室的氛围。但,前两天的就餐体验,环境方面并不理想。一是空间逼仄,不是很自在;二是,出入店堂时,竟然滑了两回,因为地面上的油腻。

加码

20230914


《茶点》B0000000490 · 2023年9月12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杏花楼

 

上午去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游泳馆完成了一个1.5KM,昨天也是1.5KM,前天距离稍短些,1.2KM。

最近这阵子,每天坚持1KM,这两天给自己加码,一是1KM,时间40来分钟,感觉强度不够,达不到锻炼效果;二是怕闹同学啥时突然心血来潮想游3KM,不先预热起来,到时候没体力陪。哈哈。


《书香》F0300000556 · 2023年8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朵云书局总店

 

接放学。

一上车,就给我来了个「鲁迅体」:「我有两个消息,一个是好消息,另一个也是好消息。先听哪个?」一脸的得意洋洋,丝毫不加掩饰。

「什么好消息?一一道来。」

「这个周五,你先把泳游了再来接我。我不游泳了,想多点时间做作业,争取周六或周日好好搞一场。」

「OK。」

「好好搞一场」,我能听懂,是说想上3KM,破个纪录,既算是给我一个面子,捎带着还能捞一笔不菲的奖励。好吧,算是个好消息。

「第二个好消息是,今天竞选中队委员,我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当选了。」

「嗯,这确实是个好消息。祝贺你。」

「今天你不就这件事写篇博客?」

「写,当然要写。只是题目是啥?《昨日重现》OK?」

「为什么是这个题目?」

「记得你小学时也曾经是中队委员,可惜后来被你自己胡作非为给整没了。不知道这次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哈哈哈哈。」

闹同学哈哈大笑,连连摇头:「争取昨日不再重现,不再重现。」

但愿吧,哈哈哈哈。


《雪花和牛芝士挞》B0000000491 · 2023年9月12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杏花楼福州路总店

 

和朋友小聚,约在了福州路上的杏花楼总店。

这家店,早先去过几回,但重新装修后还是第一次光顾。

1851年,一个名叫「胜仔」的广东人在上海虹口开了一家糖水铺。当时只是一开间的小门面,并且仅在夜里出售一些甜品和粥类,后店铺发展为「生昌号番菜馆」。所谓「番菜馆」,即现称的西餐馆。1883年,生昌号番菜馆迁址至四马路,即今福州路,同时更名为「杏花楼」。广东番禺人李金海于清光绪十四年入杏花楼厨房间当学徒,后成为该店厨房的当家名师。李金海于上世纪20年代接盘杏花楼后,又盘进隔壁小旅馆,翻建加层,扩建成四层七开间的大型酒楼,于1927年开业,经营「中西大菜、喜庆筵席、龙凤礼饼、回礼茶盒」。次年,即1928年,李金海见广式月饼在上海市场畅销,便在原来「龙凤礼饼」的基础上,聘请了月饼名师,试制广式月饼,以期创制自己的特色。产品问世不久,其产量、质量均跃居全市同业之冠,盛销不衰。现如今,其广式月饼制作技艺已被上海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杏花楼后来主打广式茶点和粤菜,会不会与广式月饼有关不得而知。但杏花楼的广式菜点和粤菜在上海人心目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杏花楼广式月饼。

章太炎曾为杏花楼题词:「蜜汁能消公路渴,河鱼为解臣君愁」。

2021年底,装修后的杏花楼重新开业,并携手香港餐饮团队推出了全新的菜单。今天在《大众点评》上「打卡」时发现,这家店已经被我收藏了691天,应该就是两年前重新开业时所为。

嘿嘿。

粗糙

20230911


《随拍》F0300000557 · 2023年8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朵云书局总店

 

学期第一次兴趣课,电影欣赏。到了教室后发现,老师讲的是电影拍摄。

老师错了?不,是闹同学错了:去的不是该去的预备班兴趣课教室,而是人家初一兴趣课的教室。

他居然把课上完了。

能耐。


《三林肉皮》B0000000493 · 2023年2月5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三林久久圆餐饮

 

封控期间,有过一次因「密接」而被强制隔离一周的经历。

很幸运,在一家相当不错的商务酒店隔离,一日三餐也都出自正规餐饮公司。但吸烟是个问题。

在上海,所有公共场所,只要是室内,都在禁烟之列。隔离酒店肯定禁烟。这次,我很难得的独而不慎:带了两条烟和两个打火机进入酒店。理由是有的,在一个十几平米的狭窄空间,连续一周见不到任何人的情况下,维持情绪的稳定肯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为了尽可能少地给酒店添麻烦,我把所有容易吸味的物件,比如浴巾、洗脸巾、脚垫之类全部搬离卫生间,并将自己限制在淋浴房里吸烟。结束隔离,离开酒店前,将卫生间的四壁、顶和地面都用清洁剂仔细擦拭了一遍,尽可能彻底地去除烟味。前前后后搞了一个多小时,算是对自己做了坏事后寻求心理安慰必须的付出吧。哈哈哈哈。


《烟台炸猪排》B0000000489 · 2023年1月26日摄于中国上海长宁名藏高岛屋店

 

封控期间,很多邻居知道我烟瘾大,表示出了极大的「关切」,纷纷为我筹烟。电梯轿厢里有一个纸板箱,里面永远都放有烟,供我取用。

在最艰难的时刻,同小区邻居想方设法搞来上海的热门烟,并且以批发价转让。那一次,我囤了整整一箱的烟。当然,不光是为了我自己,也想着在需要的时间也能够帮其他「烟鬼」一把。

当时真的太难了。


《纸杯拿铁》B0000000488 · 2023年8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朵云书院旗舰店

 

说到封控,能熬过来实属不易。原计划只封控数日,结果一封就是两个多月。

长久以来,真可谓视烟如命。即使是平时,备的烟也都是以条计。封控前一天,记得家里还有几条烟,但外婆仍觉不踏实,就又去附近的店里买了十条。有道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多亏了这些烟,才在后来一再延长的封控期内保持住了一颗的「平常心」。哈哈哈哈。


《方师傅红烧肉》B0000000487 · 2023年8月13日摄于中国浙江湖州东大方南浔店

 

上海「新冠」封控是一次很好的戒烟机会,事实上,很多人也确实在这「可遇而不可求」的特殊时期成功戒烟。但我没有,不仅如此,甚至在邻居因断烟而情绪波动时力所能及地「支援」了两包烟。

想想当时是怎样的场景,太多的人焦虑、消沉,非常艰难,能扛过去已是不易。如果再叠加因戒烟导致的情绪波动,很可能出现精神问题或家庭矛盾。

我至今都觉得这样做是对的。


《蛋黄鸡翅》B0000000486 · 2023年1月24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新发现

 

开始戒烟的头一个月,心情非常糟糕,意志消沉、脾气暴躁,晚上失眠,白天嗜睡,这个阶段真的很需要家人的理解和配合,不要针尖对麦芒硬碰硬。

据说,因戒烟而导致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大多数戒烟者一个月之后都可以缓解甚至消失。


《御好烧》B0000000485 · 2023年6月10日摄于中国上海长宁花月

 

第二十一天。

由于前些天为安全跑高速抽了烟,情况可能有点失准,不然,这个日子很值得纪念一下,因为「21天定律」。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固化至少需要21天这种现象称为「21天定律」或「21天效应」。抽烟,除了生理及心理成瘾外,再就是一种习惯。所以,戒烟,除了戒断烟瘾,同时也是改变抽烟这种生活习惯。戒烟到了21天,一种全新的、不吸烟的生活习惯已经或正在养成。

嗯,这是一个全新生活的开始。


《灌汤烧麦》B0000000484 · 2023年8月11日摄于中国浙江湖州张家巷美食

 

其实境外吸烟最随意的是欧美发达国家。不知道近况如何,前些年,很多大都会级的城市,像巴黎、罗马,地上垃圾不多,但烟蒂不少。人们很注意不随地乱扔垃圾,但对烟蒂却是网开一面。我算是入乡随俗,想吸烟,先看地面。只要见到地上有烟蒂,就心安理得地抽。嘿嘿。


《阳春麺》B0000000483 · 2022年10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琵琶蛮

 

有一年闹闹说想看雪,于是带他去了冬季的俄罗斯。冷倒是因为有预期,还能接受,就是抽烟实在不方便:酒店的房间,包括阳台,都安装了烟雾探测器。多冷的的天啊,裹紧羽绒服,下楼,跑到大街拐角处的烟灰桶边顶着刺骨的寒风抽烟,真是遭罪。

1 2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