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囊》C0000000101 · 2025年5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世博会博物馆

 

「如此漫长 · 如此浓郁 黄永玉新作展」正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展出。

这原本是黄老为自己准备的百岁展。遗憾的是,两年前的六月,黄老因病离世,终年九十九岁。筹备了多年的百岁展竟成遗愿。

在黄老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在上海只生活了一年。但就是这一年的短暂时光,让黄老对上海惦记、怀念了一辈子。「要到上海来」是黄老挥之不去的念想。

步入展厅,首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黄老九十七岁时为此次展出特别创作的《行囊》。自少年时起,黄老就通过创刊于上海的杂志《时代漫画》和《上海漫画》认知了风趣和幽默,这影响了他的一生。1947年,他背起装着书籍和木刻工具的小包袱独自闯荡上海。在《行囊》的题跋里,黄老诙谐地记下这段在上海的往事:「讨饭还背满口袋书,还有十几斤重的磨刀石。其实我那大口袋里岂只书和磨刀石,还有刻过和没刻过的木刻版、木刻刀、笔墨纸砚和颜料盒。」

黄老对上海可谓情有独钟。他曾经说过:「这辈子,我最倾心的地方莫过于上海了,眼看一百年过去。」「我永远喜欢上海,虽然我年轻时代的生活无一天不紧张,不艰苦,我仍然怀念它,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替代。」正因为满怀对上海如此深厚的爱,黄老才会将他的百岁展选择在了上海。令人惋惜的是,当展出正式亮相上海,新作已成遗作。

无论如何,回到上海,便好。

欢迎回家。


《方糕》B0000000792 · 2025年5月12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外滩会

 

《闲情寓寄 · 饮馔部 · 糕饼》

清 李渔

 

谷食之有糕饼,犹肉食之有脯脍。《鲁论》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制糕饼者于此二句,当兼而有之。食之精者,米麦是也;脍之细者,粉麺是也。精细兼长,始可论及工拙。求工之法,坊刻所载甚详,予使拾而言之,以作制饼制糕之印板,则观者必大笑曰:笠翁不拾唾余,今于饮食之中,现增一副依样葫芦矣!冯妇下车,请戒其始。只用二语括之,曰:「糕贵乎松,饼利于薄。」


《木莲冻》B0000000791 · 2025年5月2日摄于中国浙江金华浦江

 

木莲冻,浙江传统消夏小吃。

木莲冻的制作和贵州冰粉很类似,剖开木莲果,取出其中的木莲籽装入纱布袋并浸入水中揉捏,挤出其中的果胶。和冰粉制作略有不同的是,木莲冻通常会用到凝结剂:石灰粉、野藕粉等来帮助凝冻。

木莲冻本身无味,所以吃的时候会加糖水及薄荷水。


《夏浅胜春最可人》D0004000027 · 2025年5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清流环三路

 

《初夏》

南宋 陆游

 

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古来江左多佳句,夏浅胜春最可人。


《蒸咸肉》B0000000790 · 2025年5月2日摄于中国浙江金华浦江八字台门餐厅

 

「刀板香」,相信很多人以为指的是徽州一带的咸肉。徽州的咸肉鲜香滑润,确实优于一般咸肉,但「刀板香」指的是当地的一道咸肉菜:将切片咸肉码于樟木刀板,也就是上海人所说的「切菜板」上一并入屉。樟木刀板不仅可以渗油,使得咸肉不过于油腻,更主要的,是还能让咸肉多了些许樟木的香味。


《海蜇丝皮蛋》B0000000789 · 2025年4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谷谷鸡海鲜平凉路店

 

剥开蛋壳,可以见到皮蛋的表面有漂亮的花纹,有人说像松花,所以皮蛋也叫松花蛋。

传统制作的皮蛋,是将掺有生石灰、草木灰、碳酸盐、氢氧化钠等,或许还有用来促进反应的硫酸铜、硫酸锌等物质的碱性泥浆包裹鸭蛋。经过时间的沉淀,蛋清中的蛋白质在碱性环境中逐渐水解,释放出含硫氨基酸,并进一步分解成硫化氢等硫化物。这些硫化物与铁离子反应能让皮蛋变黑,而与铜离子或锌离子反应,能使蛋黄变成黄色或墨绿色。

蛋清中的镁离子在碱性环境下会生成氢氧化镁或磷酸镁结晶。皮蛋表面漂亮的 松花,就是这些氧化镁或磷酸镁结晶。


《刀、叉、勺》C0000000100 · 2025年5月5日摄于中国上海虹口AZUL italiano意大利餐厅白玉兰广场店

 

餐刀、餐叉和汤勺是大部分西方人就餐时必不可少的三件套。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餐刀用来切肉,汤勺用来舀汤,而抓取食物并送入口中的不是餐叉,而是手。

尽管考古发现,古埃及、希腊和罗马很早就有类似的东西,但是厨具,主要用来烹饪或上菜而非进食。

罗马的饮食人类学家露西亚 · 加拉索认为:「数千年间,人类一直用手指将食物送入口中。人们对餐叉的需求远不及刀和勺。事实上,它最晚出现,直到19世纪中叶才被使用。」

在此之间,人们排斥餐叉,主要出于文化上的原因。在欧洲,用手撕扯和分享食物被认为可以强化餐桌上的亲密感。不仅如此,基督徒甚至宣称手指是上帝以智慧赐给人类的天然餐叉,「用金属餐叉代替手指是对上帝的亵渎。」正因为如此,在11世纪时威尼斯总督的儿子和拜占庭贵族的公主的婚宴上,当新娘玛丽亚用一把双齿餐叉进食时,引起了当时主流社会的强烈不满,甚至受到了威尼斯神职人员的谴责。在当时,餐叉甚至和撒旦手中的三叉戟联系在了一起。

但是,餐叉的出现,让贵族有了一种有别于平民的能够体现其优越地位的「精致」的用餐方式。因此,尽管遭到了普遍抵制,但餐叉还是慢慢地在一部分贵族中流行起来。

16世纪,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 · 德 · 美第奇嫁给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她不仅给法国带去了意大利美食,同时还带去了一套以餐叉为核心的精致餐桌礼仪。

从此,餐叉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加拉索认为:「这一事件,改变了人们在餐桌上的身份、彼此互动的方式,以及人们对食物本身的看法。餐叉是一种分离工具,将人与食物、人与人、人与最基本的本能分隔开来。」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正因为餐叉的「精致」属性导致其日渐式微,17世纪末至18世纪开始被普遍接受,最终于19世纪变得和餐刀和汤勺一样普及。

小记

20250506


《例汤》B0000000788 · 2025年5月5日摄于中国上海虹口AZUL italiano意大利餐厅白玉兰广场店

 

昨天下午跑去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游泳,下水前上了一下更衣室里的体重秤:82.65KG。

最近在服胃药,可能是消化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体重增加得很快,今天算是达到了巅峰。

看来,又得逼自己过一阵食不裹腹的苦日子了。

哈。


《夏近》D0004000026 · 2025年4月29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清流环三路

 

今日立夏。

百岁十分过六半,但求无事守穷闲。

无关冬夏。

 

《立夏》

宋 方回

 

吾家正对紫阳山,南向宜添屋数间。

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闲。


《回头是岸》F0300000691 · 2025年5月1日摄于中国浙江金华浦江龙潭古寺

 

金华浦江龙潭古寺有一门,门楣悬有一匾,上书「回头是岸」四字。我让这小子站在匾下,说留个影。

拍完照片,我说,转过头去,看看匾额上的字。他回头看了一眼匾额,立刻明白了,点了点头。

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成绩不很理想。据他娘老子说,这小子最近学习很有些懈怠。

我知道他很把我的话当一回事,话一重,对他的情绪影响很大。所以初中起,通常以鼓励为主,就很少批评他。今天算是借题发挥,点到为止。

但愿对他能起到点作用。


《手工酒糟馒头》B0000000805 · 2025年5月3日摄于中国浙江金华浦江山水人家

 

笼饼、蒸饼,馒头。宋仁宗赵祯即位后,为避名讳,蒸饼改称炊饼,就是《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那种。

诗用「炊饼」而题仍用「蒸饼」,个中缘由不得而知。

 

《食蒸饼作》

宋 杨万里

 

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诗人一腹大於蝉,饥饱翻手覆手间。

须臾放箸付一莞,急唤龙团分蟹眼。


《工夫茶》C0000000101 ·  2024年12月16日摄于中国广东潮州载阳茶馆

 

《清稗类钞 · 饮食类 · 静参品茶》

民国 徐珂

 

梁茝林中丞尝再游武夷,信宿天游观,与静参羽士谈茶。静参曰:「茶名有四等,茶品有四等。福州城中官吏富豪,竞尚武夷,最著者曰花香。有由花香等而上者,曰小种。山中则以小种为常品。又等而上者,曰名种,此为山下所不可多得者。即泉州、厦门人所讲之工夫茶,号称名种者,实仅得小种也。又等而上之曰奇种,如雪梅、木瓜之类,即山中亦不可多得。大抵茶树与梅花相近者,即引得梅花之味,与木瓜相近者,即引得木瓜之味,他可类推。且烹时亦必须山中之水,方能发其精英。阅时稍久,而其味亦即稍退。三十六峰中,亦仅数峰有之。寺观所藏,每种不能满一斤,以极小锡瓶贮之,装于名种大瓶,遇有贵客名流至山,始出少许,郑重瀹之。其用小瓶装者,亦题曰奇种,实皆名种,杂以木瓜、梅花等物助其香,非真奇种也。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寻常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矣。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也。」


《天空任鸟飞》F0300000694 · 2024年7月29日摄于日本熊本阿苏九重国立公园

 

《闲情寓寄 · 颐养部 · 道途行乐之法》

清 李渔

 

「逆旅」二字,足概远行,旅境皆逆境也。然不受行路之苦,不知居家之乐,此等况味,正须一一尝之。予游绝塞而归,乡人讯曰:「边陲之游乐乎?」予曰:「乐。」有经其地而惮焉者曰:「地则不毛,人皆异类,睹沙场而气索,闻钲鼓而魂摇,何乐之有?」予曰:「向未离家,谬谓四方一致,其饮馔服饰皆同于我,及历四方,知有大谬不然者。然止游通邑大都,未至穷边极塞,又谓远近一理,不过稍变其制而已矣。及抵边陲,始知地狱即在人间,罗刹原非异物,而今而后,方知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而近地之民,其去绝塞之民者,反有霄壤幽明之大异也。不入其地,不睹其情,乌知生于东南,游于都会,衣轻席暖,饭稻羹鱼之足乐哉!」此言出路之人,视居家之乐为乐也;然未至还家,则终觉其苦。又有视家为苦,借道途行乐之法,可以暂娱目前,不为风霜车马所困者,又一方便法门也。

向平欲俟婚嫁既毕,遨游五岳;李固与弟书,谓周观天下,独未见益州,似有遗憾;太史公因游名山大川,得以史笔妙千古。是游也者,男子生而欲得,不得即以为恨者也。有道之士,尚欲挟资裹粮,专行其志,而我以餬口资生之便,为益闻广见之资,过一地,即览一地之人情,经一方,则睹一方之胜概,而且食所未食,尝所欲尝,蓄所余者而归遗细君,似得五侯之鲭,以果一家之腹,是人生最乐之事也,奚事哭泣阮途,而为乘槎驭骏者所窃笑哉?


《黄桃罐头》B0000000797 · 2024年4月6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冰城老于家国和路店

 

《清稗类钞 · 饮食类 · 食蟹重黄》

民国 徐珂

 

罐头食物所装为肉食、果物,可佐餐,可消闲,家居旅行,足备不时之需。惟开罐后不能过久,盖空气侵入,易致损坏也。


《月见草》D0025000001 · 2025年4月29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清流环三路

 

月见草,柳叶菜科月见草属的二年生直立粗状草本,花期四至十月。

月见草一名的由来,据说是缘其花日落而开,日出而败。我颇不以为然。因为平时所见月见草花皆为白昼。


《寿喜锅》B0000000787 ·  2025年4月28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林雨之境露营基地

 

寿喜锅,日语叫「锄烧」,最初是古代日本农民在田间地头将锄头或铁锨一类的农具架在火堆上制作物简单的「铁板烧」。只是,公元七世纪,飞鸟时代的日本实行《肉食禁止令》,禁止国民食用牛、马、猪、狗、鸡。尽管在公元八世纪的奈良时代肉食禁止令有所松动,但作为重要生产资料的牛、马依旧被严格禁止食用。因此,锄烧诞生的最初,食材无非是鱼、鸡及蔬菜等,所以也称为「鸡素烧」。

锄烧成为日本牛肉料理的经典,是明治时代。为了提升国民体质,明治天皇不仅废除了《肉食禁止令》,还带头大啖牛肉。有了美味牛肉的加持,锄烧也从乡间田头走进了酒楼食肆,逐渐演变成关西风锄烧:牛肉片、菜蔬、豆腐、香菇、魔芋丝等依次先在平底煎锅里用油及调味汁煎熟,裹上生鸡蛋液,就白米饭。最后,在煎锅里倒入乌冬麺,略煮,连麺带汁送入肚中。

但在关东,锄烧却是截然不同的模样:牛肉片、菜蔬、豆腐等一众配菜码在锅里,加调味汁,一起煮熟。不过,有一点和关西风锄烧一样,就是吃的时候也是蘸生鸡蛋液。关东风锄烧其实和「烧」没有任何关系,严格来说,属于「锅物」料理。实际上,关东风锄烧最初叫「牛锅」,这个名符其实。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牛锅」叫成了「锄烧」。

中国人有自己的看法,叫「寿喜锅」,倒是蛮蛮恰如其分的。


《粉蝶花》D0024000001 · 2025年4月23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滨江森林公园

 

粉蝶花,紫草科粉蝶花属一年生草本,花期三至五月,四月为最佳观赏期。

粉蝶花花形较小,适合大规模栽种。到了盛花期,成千上万同时绽放的蓝色小花形成花海,极其浪漫。


《蕈油麺》B0000000786 · 2025年4月10日摄于中国江苏常熟兴福望月楼老麺馆

 

蕈油麺可能是常熟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所谓蕈油,是由经过特别处理、清洗后的虞山野生松树蕈用菜籽油熬制而得。一碗苏式麺,一勺蕈油,鲜香油润,极是美味。

任何其他浇头对于蕈油麺来说,都是画蛇添足。

常熟兴福禅寺边上有两家蕈油麺馆。想尝一口地道的蕈油麺,记得「兴福望岳楼老麺馆」。


《大飞燕》D0023000002 · 2025年4月23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上海植物园

 

毛茛科翠雀属多年生草本,花期五至七月,花色以紫或蓝为主。

大飞燕全株有毒。


《寻花》F0300000690 · 2025年4月23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滨江森林公园

 

《江畔独步寻花 · 其六》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 4 5 6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