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生

20231110


《苏式麺》B0000000513 · 2021年3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裕兴记

 

苏式麺有什么特色?除了汤和浇头外,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特色,就是断生麺。断生不是全熟,而是将熟不熟,通过半透明的外层,能看到中间的白芯。这样的麺,即使龙须麺,也仍保持了些许的咀嚼感。

煮苏式麺,须大锅、大汤、旺火,这样麺入锅后,水温不至于下降太多,麺不容易煮糊。下麺通常须点一次水,但个人经验,龙须麺不用点水。因为龙须麺细,点水复滚,容易煮过头。


《轮滑少年》F0300000589 · 2017年5月16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

 

一个永远管「轮滑」叫「滑轮」的轮滑少年。

哈哈哈哈。


《黯然销魂饭》B0000000510 · 2022年11月2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肥韬香港茶餐厅

 

黯然销魂饭,几乎成了港式茶餐厅或冰室菜单上的不可或缺。

所谓黯然销魂饭,就是港式叉烧煎蛋盖饭。它「诞生」于上世纪末的电影《食神》。在电影中,它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男主人公史蒂芬 · 周极度落魄之时;另一次是史蒂芬 · 周重归辉煌之时,所以有一个很江湖的名字:「黯然销魂饭」。


《汉堡控》F0300000585 · 2018年6月5日摄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洛杉矶

 

一个汉堡能吃到眉开眼笑,也是没谁了。

吃什么都磨蹭,除了汉堡。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喜欢快餐,尤其是汉堡,无论如何都纠正不过来了。


《嘿嘿哈哈》F0300000584 · 2017年4月7日摄于日本冲绳

 

接放学。

「外公,告诉你啊,今天我数学测验102分。猜猜看,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总分是120还是150?102分算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我沉吟。

「哦,对了,别猜了。你知道这一定是个好消息。因为我对你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

还算有点自知之明。哈哈哈哈。


《醉虾》B0000000508 · 2023年10月23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三林久久圆餐饮

 

下午开车出门,车机建议打开空调。看了一眼显示屏,车外环境温度27摄氏度。

天气预报说,明天开始降温。也确实该降温了,毕竟,三天之后,便是立冬。

有点担心这个秋深冬初的季节。往年,每当这个时节,便会有好些天情绪低落,也就是常说的「秋愁」。而今年,长新冠、戒烟抑郁,如果再叠加秋愁,感觉一定比往年更差。

但愿能顺利度过这个艰难的深秋。

闲聊

20231104


《郊游》F0300000583 · 2023年10月16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滨江森林公园二期

 

疫情期间,一直在盼望疫情平稳后能有几趟旅行散散心。但今年,疫情算是基本过去了,像样的旅行一次也没有,除了开车去周边几个城市转了转。

长新冠、手术及恢复是一个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费用实在太高了。相比疫情前,平均费用高出一倍,有些还不止。

在之前,日均两千的花费已经有点轻奢的意思了,日均三千可以很奢华了。但现在,很普通的行程,日均也有三四千。稍微冷门点的线路,日均都达到了令人咋舌的五六千,太疯狂了。

再看看,等情绪从深秋的低落中缓解过来,找个时间在国内跑趟长途散散心。


《简餐》B0000000507 · 2023年11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THE PRESS申报馆店

 

现在,无论是娱乐还是资讯,不怎么绕得开自媒体。而当下自媒体最火的形式,无疑是小视频。只是,我不怎么喜欢小视频,主要的原因在于,文字类资讯,我可以先浏览,如果感兴趣再花时间细读。对于一下子没能读懂的地方,可以定格细读,很从容。而视频完全不同,线性、匀速,很难与你的习惯相匹配。你无法预览,非得按照视频的节奏从头至尾看完才知道到底在说些什么。有些很无聊的段落,也只得耐着性子看下去,而一些重点段落,一下子跟不上节奏,没看明白就过去了,很无奈。

这也是为什么《镜界》在小视频泛滥的当下仍一如既往地只使用图片和文字的原因所在。


《长兴的银杏黄了》F0300000582 · 2014年11月15日摄于中国浙江湖州长兴

 

偶然翻到的照片。

九年前的深秋,和朋友相约于浙江湖州长兴的「十里银杏长廊」。

白驹过隙。

邪门

20231101


《桂花拿铁》B0000000505 · 2023年11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THE PRESS申报馆店

 

下到泳池,准备开始游泳,一摸脑门,发现泳镜没了。估计是刚才翻越泳道时弄丢了。潜进水里找了一会儿,没找到,于是犹豫:今天还要不要游泳。毕竟没泳镜实在有点不方便。内心挣扎了一下,决定还是继续。理由是,小时候没泳镜不也照样游。

照例,一个小时,一千五百米,完事,准备打道回府。就快走到扶梯时,脚下踩到了什么东西,感觉有点像泳镜。潜水下去,捞起一看,还真是刚才弄丢的泳镜。

邪门。


《丰收》F0300000578 · 2023年10月24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罗泾花红村

 

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把新米从花红村拖回了家。至此,全年「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有一点事,哪怕只有屁大,都会成为一桩心事。估计是因为老了,能力下降,不再自信。

人生

20231030


《开学》F0300000581 · 2015年9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那天,算是闹闹人生中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节点:幼儿园开学。

一个一个这样的节点串连起来,便是人生。每一个节点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既不可预测,也无法逾越。


《在杭州》F0300000577 · 2023年5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杭州

 

曾经的叛逆期,妈妈经常被气急,说:「最好以后你有一个跟你一样的孩子,让你体验到我受的气。」

嗯,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到了叛逆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地体验了一把妈妈曾经受的气。

嘿嘿。

今天,为了让儿子每天能多睡一会儿,带着儿子搬进了在学校附近的出租屋。记录一下。


《钦工肉圆》B0000000506 · 2023年5月10日摄于中国江苏淮安文楼 · 淮扬菜河下古镇二店

 

前年,淮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新晋世界美食之都。这原来是件挺好的事,但也正是打那时起,淮、扬两地为究竟谁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争得面红耳赤。淮安人认为,淮扬菜,淮在前,扬在后,谁是正根不言而喻;而扬州人则认为,所谓淮扬菜,乃维扬菜之以讹传讹,根本就没淮安什么事。

相信除争论的双方之外,绝大多数对淮扬菜的认知并没有什么分歧:淮指淮安,扬指扬州。淮扬菜系指形成于主要包括淮安和扬州,或许还包括镇江、高邮、盐城等周边地区在内的地域性菜系。这都能引发纷争,也是很无厘头的。

扬州菜相对精致,淮安菜更显朴实,各有千秋,很难说孰高孰低。就我个人而言,更偏向后者,因为淮安菜更家常,因而烟火气也就更浓。


《度假》F0300000580 · 2013年7月17日摄于菲律宾西米沙鄢阿克兰长滩岛

 

十年前随手拍的一张照片,地点是菲律宾长滩岛一座非常浪漫的拥有无敌夕阳的度假酒店WEST COVE。当时外婆正在一边跟朋友闲聊,一边等待落日。

WEST COVE已于2018年被拆除,原因是这座酒店没有商业许可证,所有建筑均为非法建筑。

菲律宾的长滩岛是国际著名的度假胜地,曾在「猫途鹰」评选的「亚洲前20海滩」中排名第二。但由于发展失序,很多公共设施,包括酒店,甚至都没有下水道,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海中,以至于某些地区的大肠杆菌数量严重超标。长滩岛因此被时任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称为「污水池」。WEST COVE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彻底拆除。


《一岁又十月》F0300000576 · 2013年10月26日摄于中国上海青浦练塘

 

十年前的今天。


《夏未央》F0300000579 · 2023年10月16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滨江森林公园二期

 

这个秋,上海的天气有点反常,感觉气温偏高。

夏往踽踽而秋来姗姗。


《「视察」》F0300000575 · 2023年10月24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罗泾花红村

 

估摸着稻子该熟了,今天刚好有点空,十二点出门,跑去罗泾的花红村看稻田。幸运,还真敢上了开镰。

每年的这个时节,都会跑去花红村。看收稻子是一个方面,主要的还是打打样,看能不能搞点当地的新米。说真的,这米做饭,满屋子都香。

戒断

20231023


《波斯菊》D0004000013 · 2023年10月16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滨海森林公园二期

 

烦闷、消沉、 颓丧、暴躁。

努力在撑。


《顽童》F0300000574 · 2015年10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叛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三岁左右是第一个反叛期,第二、第三反叛期分别在十岁和十三岁发生,被界定为「准大人期」和「青春反叛期」。

「执拗」的三岁

三岁是孩子自主能力的形成期,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开始出现,但他们非常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非常任性。这一阶段的宝宝非常需要秩序感,但不会表达,因此表现出对物品强烈的占有欲,他们会觉得「东西出去就回不来了」,所以这一时期也叫「执拗期」。三岁的孩子非常自命不凡,也特别容易受挫,由于不会表达情绪,所以显得脾气很坏。

准大人期

九岁到十岁半的时候,孩子进入了第二个叛逆期:「准大人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会用很大的力量「往外走」,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是一个小大人」。表现为不愿意让家长拉手、喜欢让别人叫自己的全名。不过与此同时,孩子还会表现出一小段时间的「回归婴儿期表现」,表现得非常依赖、不讲道理,或者娇气、容易哭,要求父母的力量。当「回归婴儿」和「准大人期」同时出现的时候,家长就要留心告诉自己:孩子的第三个叛逆期来了。十到十一岁,喜爱群体,要有大人的权利但不愿承担责任。具体表现播报编辑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认为绝大多数规章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厌烦;对于那些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大加赞赏;认为成年人部分的话有漏洞,成年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他们反感和愤怒;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情绪起伏不定,脾气暴躁;拖延;不想和父母沟通等等。越是不让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他不想让批评者感到顺心,相反还觉得自己很有主见。青少年历来都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家长的特殊关注。

青春反叛期

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儿童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一是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二是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一些青少年当中,尤其是男生,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这主要与男生的价值取向、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关。三是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具体列举如下: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喜欢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违反某些规定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快乐;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反感和愤怒;认为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事小题大做,大惊小怪;认为冒险是一种极大的快乐;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阻止也不会改变主意;会对课堂上出现一些老师没有意料到的情况而感到开心;对伤害自己自尊的人,想要给他添些麻烦,让他感到自己是不好惹的;越是禁止的东西,越要想办法得到。

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一、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二、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

三、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与老师想法不同的学生引起老师反感,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甚至动手打学生,这也很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叛逆心理对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孩子小时候的一些行为,导致了他们心里的不健康,致使孩子的自闭,对社会和世界的不相信,造成恐惧,懦弱,胆怯,严重可能引起自杀。年幼时的小型偷窃,违背良心的话和事,甚至是面对了不该面对的事,或者过早见识了悲惨死亡,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影响危害播报编辑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叛逆。叛逆,往往就使得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与长辈产生矛盾,与家长格格不入。叛逆的青少年,总是听不进长辈家长的教导,而且容易产生高傲,自以为是的心理,并且容易冲动,因此处在叛逆心理下的青少年,在没有帮助指导的情况下最容易对社会产生危害。

「叛逆」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老师、父母越恼火,他们越反感,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这些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无不说明,如果在这一特定时期疏导失当,将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

正确应对孩子的叛逆,家长还应着重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明确父母的责任

家长的责任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他们创造一个空间,让孩子凭学习掌握照顾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孩子拥有自己的人生和自由,并不是家长意志的执行者。

尽早和孩子做朋友

家长最迟应该在孩子四岁前和他们建立一份朋友的关系,这将非常有助于日后的亲子沟通。不过同时,家长也要保持权威,让孩子知道他需要尊重父母。专家表示:「权威是一种力量,父母有力量孩子才有力量。」不过,家长的「权威」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让孩子知道「我可以引导你怎样过自己的一生」。

认识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叛逆只是孩子行为的表象,其背后隐藏着的原因应该找出来。

一、尝试有多种可能而非单线思考,并非是「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这时候家长应该考虑的是是否给到了孩子不同的思考方向;

二、证明自己有能力,希望得到肯定;

三、「不听话」的孩子可能在向父母要空间;

四、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的叛逆行为来说,其实是孩子在尝试父母的界限,也是孩子学习规则的过程。

在逐步消除叛逆心理方面,应采取以下对策:观察孩子和自己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越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也许,问题不一定在孩子身上。父母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从前都听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该听自己的。孩子不顺从,在他眼里,就成了叛逆。因此,身为父母的,有时必须谦卑,放弃自己执着的思想,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保持冷静。孩子叛逆,成人一定会不满,因此,会为自己的权力斗争,用声音来压倒他。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也等孩子冷静,才进行沟通。孩子叛逆,言语和行为会有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成人成熟,应该要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如问周围有同龄孩子的朋友,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或听讲座,找辅导员协助,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的办法是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开放自我,了解孩子。家长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通常会即刻禁止。其实,最好能试着了解情况。例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和父母相处融洽, 孩子当然就不需要叛逆了。改变教育方法。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管教,是要时常改变方式的。例如,小时候只有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随时转变方式,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面对孩子的叛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爱和耐心

对孩子来说,特别需要足够的爱和关注,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呵斥、贬低、急躁、打孩子、滥用权威、命令强迫孩子等,这会导致孩子的抵抗情绪,引发破坏性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尊重,鼓励孩子的独立和冒险精神,不打断孩子说话,不打搅孩子做事,引导孩子的情绪能量方向,当孩子闹脾气时,家长要主动改变环境,用平和、耐心、陪伴的态度让孩子在合理范围内做限制选择。」专家表示,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闹脾气时只需要轻轻地抱着他,不用说话,等孩子好一些后再沟通,告诉他「我们还可以怎样」。此外,还可以使用转移注意力、事先表扬、事前预告等方法,不过您最重要的秘密武器是爱和耐心,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

不接招

这就是所谓的「有火不接火」。面对孩子的种种叛逆行为,家长切忌直接说「不」,因为这个字将直接激发起孩子的叛逆心:你不让我怎样,我非要怎样。而如果家长「不接招」,孩子首先的反应将变成疑惑,这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孩子说要染金发,如果你说「不行,没门!」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觉得父母无法沟通,不理解自己,第二天真的去染个头发来给你瞧瞧,看你能怎么样。而如果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可以啊,我觉得你染金色头发也挺漂亮的。」就会首先引起孩子的疑惑:「妈妈怎么这样说呢?」进而开启沟通的大门。

巧妙化解

用孩子的价值推动他。孩子竟然钦佩同学的偷窃行为,如此没有是非观念,是不是有一天孩子也会去这样做呢?其实这样的问题是可以巧妙化解的。「孩子并非没有是非观念,只是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会显得特别欣赏那些有自我能力的人,这是他们走向独立和成熟的需要。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比如鼓励孩子说『其实你也很有组织策划能力的』,在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孩子感受自己的能力,如让孩子亲自策划一次家庭集体出游活动等等,然后对孩子的能力及时予以肯定,再引导孩子去体会丢东西的同学的心情,就达到教育的目的了。」

1 2 3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