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牛肉麵》B0000000432 · 2023年1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侎唛食厂
一日三餐?
通常的说法,中国人一日三餐的历史始于宋朝,距今不过千年。而在此之前更长的历史时期,中国人都只有一日两餐。甚至在有文字记载的商代,一日只有一餐半:上午八点来钟的一顿「大食」外加下午四点来钟的一顿「小食」。仅此而已。
主流的说法是到了宋朝,由于物产丰饶、经济富足,人们开始在两餐之余,加了一顿点心,从而有了一日三餐。但这很可能只是个别现象。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程民生在其所著《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中考证,宋朝人「每天仅早晚两餐,官员士人根不例外」。无独有偶,南宋诗人宋洪迈的诗句「只把鱼虾充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也间接道出了当时一日两膳的实景。
即使到了明清,一日两餐也非常普遍。日本人曾根俊虎在其游记《北中国纪行 · 清国漫游》中有「各人饮食大概一日两次」的记载。
一日三餐开始普遍流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陈宝良在其《明代社会生活史》一书中认为,应该始于富裕的江南人家。而真正被广泛接受并形成习俗,已经是民国时期,距今不过百余年。
一日三餐,在五千年中的四千九百年里,都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
《饭》B0000000431 · 2023年6月1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几百度啫啫煲
吃饭,个中的「饭」,泛指餐食,包括「饭」和「菜」。那么,饭是什么?菜又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在餐食中,为机体提供热量的叫饭,也叫「主食」,除此之外的都叫菜,也叫「副食」。吃饭是为了活着,而吃菜,是为了让吃饭变得容易下咽、令人愉悦。
饭,也就是主食,通常寡淡无味,不容易下咽。但如果有了菜的加持,吃饭就成了一件令人非常愉悦的事。是不是这样?
很多地方管菜叫「下饭」,就是很好的佐证。
餐食为什么会分成饭和菜?是因为资源的匮乏,也就是穷。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越是资源丰沛、食物充裕,主食和副食的概念就越是模糊。如果食物唾手可得,肉可口就吃肉,鱼可口就吃鱼,根本就不会存在「看菜吃饭」这回事。
《动力》C0000000063 · 2023年6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万兴广汽本田
现在的停车场大都实现了无人化管理,很方便,但对临时牌照车辆已经不能说是「不友好」,而是充满了「敌意」,直接被拒之门外。所以下午去取车牌时开不了车,只能骑了辆共享单车。回家时,在何家湾路淞沪路因有火车通过而被拦了下来。无聊,拍了张照片,发了条朋友圈:「骑自行车取机动车牌被火车拦了下来」。
换了台车,八代半「雅阁」换成了十一代「雅阁」,依旧是燃油车。
最近这几年,新能源车风生水起,但我喜欢燃油车。没有了引擎的轰鸣和震动,对我来说,驾车的乐趣会少很多。
电机的功率再强大,电池的电量再充足,也不会有燃油在气缸里爆燃给人带来的澎湃感。
《御好烧》B0000000430 · 2023年6月10日摄于中国上海长宁花月
点好单,叫店员过来,说帮忙把铁板擦一下,因为刚才放过菜单。店员拿着抹布过来,看了一眼铁板,说铁板很干净,不用擦。我说,刚才点单时菜单摊在铁板上过,怕不干净,因为一会儿还要直接放御好烧。店员说,现在不用铁板了,全都改用小铁盘。
记得去年一月份去的时候,还在用铁板。
以前每次去广岛,几乎都会去广岛车站二楼的食堂街。那里,一多半的店铺做御好烧。随便挑一家,掀开门帘,在铁板前找个空座坐下。菜单通常挂在墙上,选好后,直接跟厨师说,来一个海鲜的,或来一个猪肉的。菜单上列出的,只是基本配置。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让厨师另加肉,加虾,加墨鱼,诸如此类。当然,钱得另算。
御好烧制作好后,厨师会用铲子移到食客跟前的铁板上。食客用小铲子切成小块,就着啤酒,慢慢享用。铁板是加热的,保证御好烧从头至尾都是热的。
没有了铁板保温的御好烧,便少了很多的气氛,也就少了很多的乐趣。
《韩岭老街》F0300000547 · 2023年2月12日摄于中国浙江宁波
韩岭老街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南岸,距市中心约20公里。
韩岭所在的地方叫韩岭村,是宁波连接象山港的水陆枢纽。据说早年王安石治鄞时,这里就出现了逢五、逢十的定期集市。明清时,韩岭已是商旅云集、繁盛空前。直至今日,当地人,甚至很多宁波人仍管韩岭老街叫韩岭市。这个市,指的就是市集。
上世纪50年代,周边修建了道路网,韩岭水陆枢纽的地位消失,归于寂寞,到本世纪初,韩岭已破败不堪,几乎被外界遗忘。
2015年,历经近9年的规划和完美,韩岭的保护开发正式动工,工期三年,2018年完工,对外开放。
和以往所见过的古镇、老街不同,韩岭老街新旧辉映、古今交融,旧的厚重,新的精致,让人眼前一亮。
《「面面俱到」》B0000000425 · 2022年10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
今日高考。
陪考家长身着旗袍为孩子加油助阵,这个司空见惯、屡见不鲜,新鲜的是,今天有大老爷们也穿上了旗袍,加入「旗开得胜」的行列。
这个就有点邪门了。
我私底下打趣说,这下怕是「旗袍」变成了「气跑」:自尊一点的孩子真丢不起这个人。
讨口彩,经常很无厘头。「旗袍」寓意「旗开得胜」,那至少得敞着怀、袒着胸,因为「旗开」了才能得胜。哈哈哈哈。
除了旗袍,还有的让孩子一只脚穿黄袜子,另一只脚穿灰袜子,讨一个「辉煌」的口彩。这个也蛮搞笑的。就不怕考黄了,弄得一鼻子灰么。
孩子高考,通常很紧张。这时候,千万不在再有意无意地给孩子增添丝毫精神压力。最好的,是陪考家长努力掩饰自己的焦虑,一脸的没心没肺,让孩子放松心情,这样才能心无旁骛,专心考试。
好吧,来碗麵,祝孩子们「面面俱到」,考试顺利。
《例汤》B0000000424 · 2023年5月12日摄于中国江苏扬州绿地铂骊酒店品珍轩中餐厅
一直对扬州的服务留有很好的印象。
记得2015年,带闹闹去扬州度假,住香格里拉。第二天外出回到酒店,发现房间里多了一盒一次性剃须刀、一双儿童拖鞋、四瓶饮用水和一张小卡片:「今天在打扫房间时我发现您喝茶,所以帮您多放了两瓶水,方便您回来烧水泡茶。还给您放了剃须刀,希望您喜欢。」
像香格里拉这样的酒店,服务好也是很正常的事,但像这样很人性的差异化服务,让人倍感温馨。
这次在扬州,住绿地铂骊,含早、晚自助餐。晚上去自助餐厅用餐,在门口被餐厅主管拦下,说当晚自助餐厅有会务团队接待,餐标比我们的要低些。为此,酒店方面在二楼的中餐厅品珍轩按我们的餐标专门为我们另外配餐,希望我们理解并接受。
其实,这样的事,酒店方面不说,我们根本不可能觉察。而酒店方面并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私底下降低服务标准。这个确实很值得称道。
《油渣黄鱼片儿川》B0000000423 · 2023年5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杭州小河麵馆中河直街店
杭州的本帮麵馆不卖麵,卖「川」:汤麵叫「片儿川」,拌麵叫「拌川」。
普遍的说法是,为贪嫩,杭州人将肉、笋切片,入沸水汆至脱生即成浇头,「片儿川」因此得名。但这种说法让「拌川」有些名不符实,所以又有了另一种说法,即「川」是一个杭州象形字,像是捞起的麵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可信度。杭州曾为南宋都城,文人云集,没准哪个秀才搞事情,将麵条叫成了「川」。
杭州小河直街有一家麵馆,位置有些偏,名字也很随意:「小河麵馆」或「无名麵馆」,有室内座和露天座,看上去挺干净,供应的片儿川和拌川花样繁多,口味也相当不错。倘若去小河直街,不仿耐心点,找到他们家,尝尝。
《小河直街》F0300000540 · 2023年5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杭州
这次离开杭州前,去小河直街转了转。
小河直街的全名叫「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杭州的一个网红景点。
资料显示,小河直街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东临小河,西临和睦路,南临小河路,北临长征桥路。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小河直街为中心,沿运河、小河分布的民居和航运设施整体风貌和空间特征仍基本保存,具有一定的规模,在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应属于整体传统风貌较为完整的街区之一。街区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运河沿线下层人民的生活环境,保留着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其建筑特色、街巷风貌、运河航运遗迹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风貌。
不过,小河直街就河岸的两、三条商业步行街。估计去小河直街游玩的,一多半只是闲逛,吃点、喝点、玩会儿,并不会很在意其历史文化背景。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