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C0000000067 · 2016年4月22日摄于中国上海

 

「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在大脑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神经递质,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感觉,比如让人感到愉悦。尽管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外,但其机制和情境有所不同。多巴胺主要与奖赏、满足和目标导向的快乐有关,而内啡肽主要与疼痛缓解和身体的欣快感相关。」

这段科普文章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李玉秀教授,有点专业。可不可以做这样的简单理解,即:通过自我安抚可以获得多巴胺,通过自虐磨练可以获得内啡肽?如果是,那么,是追求多巴胺还是内啡肽,人被分成了两类。

最近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蛮有意思的,标题是《一个非常残忍的现实问题》。

说明一下:我个人并不完全认同这篇文章的全部,比如其中的阴谋论描述。

全文转载如下:

 

告诉你一个非常残忍的社会现实:穷人沉迷多巴胺,富人追求内啡肽,就像奶头乐理论就是为了不让婴儿哭闹,不喂他喝奶,只给他一个奶嘴,他立马就安静了。有个可怕的阴谋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之上。

1995年全球富豪在一起开了一个会,他们一致认为全球化发展的太快了,使得底层平民不断的向上流动,挤压了富豪们的利益。怎么让穷人穷的安分守己呢?他们就出了一个损招,就是让他们痴迷在消遣和娱乐产品当中,比如游戏电影、电视剧、烟酒。

最可怕的其实不是贫穷本身,而是那些让我们无法察觉的诱惑。无形之中它会残害你的意志,最后你心甘情愿成为一个废人,心安理得的接受穷苦的命运。奶头乐还有更狠的,比如八卦、新闻、综艺,甚至跟自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实证、新闻等等。

各种让人上瘾的东西层出不穷,让底层人民在歌舞升平中丧失斗志。这些奶头乐的背后全是多巴胺陷阱。现在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天天给他放那些眼花缭乱勾人眼球的短视频,软妹子、哥哥喊的你心花怒放。你不断的分泌多巴胺,一时分泌一时爽,一直分泌一直爽,大脑不断的受到刺激于是你就上瘾。当穷人都在沉迷在多巴胺的爽感中。

那富人在干什么呢?在制定计划追求内啡肽,它产生的机制和多巴胺刚好相反。当人体经历痛苦之后,大脑会补偿性的产生内啡肽,就好像在健身房一样练到大汗淋,漓全身酸痛。但是你的脑垂体会分泌内啡肽,会让你觉得很辛苦的同时,同时也觉得很爽,也会让你享受自我提升之后的巨大满足。

哈佛商学院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他发现一个反差极大的现象,越是底层人越喜欢追求多巴胺,打麻将、玩游戏、看肥皂剧,吃各种口味的食物,追求那种很短暂的快乐。而上层人社会却追求内啡态,他们热衷于自律的生活方式,锻炼清淡饮食,给自己制定计划,去学习做一些具有挑战的事情。

而且富豪们创造的奶头乐不会用来毒害他们自己的后代。乔布斯不让自己的孩子用平板,周末就在家看书聊历史,推特的创始人也没有给孩子买平板。放学后就是在补充各种各样的精英课程,游戏设计师的子女根本不允许接触游戏。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游戏里面机制,就是为了让玩家上瘾而专门制作的。

人在天赋上的差距并不大,但是最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的差距都大,大多数人都成了温水中的青蛙。你想要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靠的是长时间的自我锤炼。股神巴菲特成功的秘诀非常简单,就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作息,不断的学习,不停的分析财经信息,从不懈怠,健身一次不会给你带来六块腹肌。

看一本书,不会给你带来认知上的改变,但是坚持看一千本书,一定可以带来思想上的跃迁,坚持去做正确的事情。

人生的终极快乐一定是内啡太给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