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F0300000289 · 2020年1月31日摄于中国上海

 

晴转多云转阴。

一连几天,朗晴。五平米的阳台,成了全家的活动中心。好几床被褥,好几竿衣裤,剩下的一点地方还得挤好几个人。出不了门,就只能挤在阳台里多晒晒太阳。好在阳台跟阳台之间隔了十好几米,跟左邻右舍不用相互防着。

一早看新闻,截止到昨天,全国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已达17205例。这场疫情来势猛,传播快,波及广,无人能置身度外。

消息铺天盖地,真假莫辨。我很少看微信朋友圈里的各种疫情消息、防治建议。信息来历不明,又掺杂了太多情绪化且懵懵懂懂的个人解读,几无价值。我觉得,新闻听白岩松的,数据听卫健委的,防治听钟南山的,应该是一种简单、靠谱且负责的选择。

珍爱身心健康,远离瞎七搭八。


《老潼关肉夹馍》B0000000082 · 2020年1月23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

 

「肉夹馍」可以是陕西非常著名的小吃。

肉夹馍,类似汉堡,将馍剖开,中间夹上熟馅。这种小吃关中很多地方都有,像陕西地区的白吉馍腊汁肉夹馍、宝鸡西府的肉臊子夹馍、潼关的潼关肉夹馍等等。

馍夹肉为什么叫成「肉加馍」?最常见的说法,是「肉夹于馍」的简称。但我对这种说法很不以为然,因为不合常理。除了肉夹馍之外,很少再能找出以这种方式命名的其他例证。倒是另一种说法比较可信,就是因为当地「馍」、「没」谐音,「馍夹肉」听上去像是「没加肉」,改称「肉夹馍」,不容易误会。


《华阴老腔一声喊》F0200000028 · 2020年1月22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

 

2016年,歌手谭维维和张喜民等老艺人合作的一曲《华阴老腔一声喊》,将「华阴老腔」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陕西地方戏种带到了《春晚》舞台,瞬间燃爆全国。

华阴老腔作为一个戏种,最初只是以皮影戏的形式出现,所以班子很小,通常只有五个人:签手、副签手、前首、后台、板胡。前首就是主唱,是整个班子的灵魂人物,生、旦、净、末、丑一人担纲。

华阴老腔的起源,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华阴为西汉时期军事粮仓所在,漕运直通都城长安。行船时,船工用木块敲击船帮,一边喊船工号子。这种船工号子便是华阴老腔的雏形。

现在的华阴老腔大都传承于华阴县市泉店村的张氏家族,是只传本姓本族的家族戏。目前活跃于老腔舞台上的张喜民、张新民、张军民、张拾民,都是华阴老腔正宗传人张全生的儿子。哥几个保存着老腔自乾隆年间传下来的百余个戏本,说的全是北宋、金、元时期民间流传的西周、列国、三分天下、唐宋的故事。

华阴老腔声嘶力竭,振聋发聩,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摇滚,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韭黄猪肉饺》B0000000081 · 2020年1月23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

 

喜欢吃饺子,尤其喜欢吃猪肉白菜馅的饺子,很经典。

有一年去内蒙古的包头,晚饭被耽搁了,差不多晚上七点多才找了家饺子馆,想吃顿饺子。女掌柜的迎上前来,问要啥馅儿的。我说就猪肉白菜的。她说,真不巧,当天猪肉白菜饺子全卖完了,只有海鲜馅的。要不就来一碗海鲜馅的,钱按猪肉白菜馅的收。

我颇有几分无奈地点了点头,「行,就这样吧。不过,钱还是照算,该怎么收还怎么收。」接着,我又嘀咕了一句:「饺子还真是猪肉白菜馅的好吃。」

女掌柜的顿了顿,扭头招呼身后七八个正等着打烊的伙计:「今天都晚点回家,一起包一碗猪肉白菜饺子。」

中国地广人众,但如果按吃不吃饺子分,也就分成两块,一块是饺子区,一块是非饺子区。

我家属于非饺子区的饺子区飞地。父母健在的时候,每年的除夕和大年初一都是要吃饺子的。感觉不吃顿饺子就像没过年似的。

尽管如此,我始终不认为过年吃饺子是一种民俗。因为对于非饺子区来说,过年根本不吃饺子;而对于饺子区来说,小年吃饺子、除夕吃饺子、初一吃饺子、冬至吃饺子,感觉没有哪一天是不吃饺子的。

立春吃春饼,元宵吃元宵,清明吃青团,立夏吃鸡蛋,中秋吃月饼,特定的日子吃特定的食物,这才算得上民俗。


《坠马髻女俑》M0000000010 · 2020年1月23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衣食无忧之余,便有了闲情雅趣。

汉唐盛世,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虞,生活自然也就精致了起来。到了盛唐更是登峰造极,尤其是女子,衣着怎么华丽怎么裁,发型怎么夸张怎么来。

大唐女子的发型以梳髻为主,半翻髻、云髻、盘桓髻、 惊鹄髻、双环望仙髻、乌蛮髻、回鹘髻,且奇且大,劈头盖脸地顶在头上,蔚为壮观。

唐朝女子的发型应该是承袭自汉朝。汉诗《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中的「倭堕髻」在出土的汉唐女陶俑也颇为常见,属于「坠马髻」的变形。

所谓「坠马髻」,就是发髻耷拉着,如骑士坠马状。关于其由来,有一种说法蛮有趣的。说一女坠马,把原本高耸的发髻给摔塌了。可能是嫌重新梳理过于麻烦,便任由它去。不料想这一无心插柳之举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葫芦娃下葫芦棋》F0300000287 · 2020年1月28日摄于中国上海

 

葫芦僧断葫芦案,葫芦娃下葫芦棋。

 

正月初五,本该是家家户户接财神的日子。只是今年比较特殊,应该都在忙着避瘟神。

一家人除了倒垃圾、去小区大门外取生鲜快递,几乎就窝在家里,下下棋,听听歌,剩下的就是随遇而安,听天由命。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来势凶猛、传播迅疾,说不担忧、不焦虑是不可能的。但无论如何不去扩散这种担忧和焦虑。

在这节骨眼上,虽无力为天下分忧,但可以不给社会添乱,不给亲友添烦。


《华阴老腔》F0200000027 · 2020年1月22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

 

陕西属于北方,因为陕西大部,尤其是陕西省会城市西安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以北。

中国南北方分界线,东部是以秦岭淮河为界,西部以乌梢岭为界,以北为中国北方,以南为中国南方。

中国这条自然形成的分界线非常奇妙,北方多旱地,南方多水田;北方偏游牧,南方偏农耕。中国南北分界线不仅是一条地理分界线,同时也是气候、文化等的分水岭,尤其是秦岭一带,南北的这种差异非常明显。


《「一斤猪蹄」》M0000000080 · 2020年1月24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久沐 · 贵妃醉酒」

 

西安颇有些长安遗风,商贾云集、酒肆林立,而且店招也很纸醉金迷:「煮酒长安」、「遇见长安」,诸如此类。只是容易搞混。

前两天午餐,去「醉长安」。按导航索骥,一路寻将而去,入店、坐定。点菜时,发现有些不对头,很多《大众点评》上的推荐菜,店里的菜单上没有,即使有类似的,价格也相去甚远。于是问店小二怎么回事。店小二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经不住一再追问,店小二只得找来当班经理。当班经理问明原委,看了我们递去的手机,「卟哧」乐了:「我们这里是『贵妃醉酒』,你们点的是隔壁『醉长安』的菜。」

真是「贵妃」没醉,「长安」没醉,倒是我们一家全醉了。


《胡人骑马俑》M0000000009 · 2020年1月23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

 

胡说,胡人之语;八道,佛教《八正道经》。

胡人,汉人对外族的统称,差不多现在「老外」的意思。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在大唐鼎盛时期,长安城内胡人过万,其中不乏来唐传经诵道、释疑解惑的西域和尚,汉人称为「胡僧」。

在长安,胡僧深受上至皇室,下至百姓的待见,常受邀讲经论道。只是胡僧之语,汉人闻之如鸟语。胡说八道,即胡僧论《八正道经》,汉人只闻其音,不知所云。

真真正正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虎头帽》G0000000012 · 2020年1月22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

 

1995年,中日两国学者共同组成的考察队在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发现了一座精绝古国时期的夫妻合葬王墓。考古学家在男墓主人的右手臂上发现了一件织锦护膊。现场初步清理后,发现织锦上绣着清晰的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当时就引发了争议与惊叹。有人认为这是造假的文物,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对两千年后的精准预言。

经现场中日专家的确认,这件织锦护膊确实是汉代文物,并无造假。同时,这件文物是汉代蜀地的织锦,用白、赤、黄、绿四色织成,上有鸟兽纹、云气纹,织锦工艺十分精湛。

现在,这件汉代蜀地织锦护臂为国家一级文物,同时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天佑中华,新年快乐!


《年夜饭》A0124010003 · 2020年1月24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德发长

 

有事没事,团圆过年。


《唐三彩女陶俑》M0000000011 · 2020年1月23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

 

燕瘦环肥。

大唐太平盛世,国泰民安。长安城内百姓安居乐业,心宽体胖。

昨天在西安博物院,今天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见女陶俑,无一不是丰腴肥满、憨傻呆萌。

 

公私仓廪俱丰实,满城尽是胖丫头。


《合阳提线木偶》A0124010001 · 2020年1月22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

 

「合阳提线木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西合阳特有的古老戏种,民间也有称「线胡」、「线戏」、「小戏」的。

相传,合阳提线木偶源远流长,有「起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之说。如此算来,这个戏种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

合阳提线木偶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手法,通过对细线细腻而灵巧的操控,将木偶演绎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故号称「一线提起天下事,两手拨弄古今人」。


《天津火车站》A0117020002 · 2017年10月5日摄于中国天津河北

 

网上传言,说京津两地相互瞧不顺眼。

两地虽去过几回,但都只是三五日的走马观花,不熟,说不上什么。这几天闲来无事,有大把的时间,也就上网八卦了一下,结果发现有这种感觉的大有人在。究其原因,众说纷纭。随手摘一篇文章,观点似乎有点向着天津,但不当真,权当解闷儿。

 

天津人、北京人,情感上有鸿沟;天津青年、北京青年,生活上有差距;他们之间已经有了不可逾越的距离。最先是天津开放、北京封闭,而现在是北京开放、天津落后,于是北京人和天津人就在许多地方显得格格不入了。

老老年间,北京人看不起天津人,天津人也看北京人不顺眼。不喝一眼井的水,果然民性不同。

北京人说天津人「粗」,绝对准确。天津人到北京,向北京人问路,大嗓门:「二爷,跟您扫听个路。介地南门怎么走?」北京人听着就烦,满脸不高兴地回答:「没有地南门,有地安门。」天津人听着更不高兴:「唉,『南』跟『安』不是一个音儿吗?」在天津是一个音儿,在北京就不是一个音儿了。

北京人到了天津,看着什么都别扭。头一宗,没有一条正道,天津的路倚河而修,不求纵横规范,只图便利通畅,弯弯绕绕,不管北南西东。北京人逛天津,找不着北,草根文化把皇城文化绕迷糊了,真是有罪。

天津民居,以人为本,既有规范四合院、豪宅小洋楼,更有大杂院、「篱笆灯」。但居住条件绝不是天津人身份的标志,豪门出「阿斗」,市井有奇士,天津人从不以居住区炫耀自己,而更敬重自立人格。

天津人信奉平安是福,家里没有病人,外面没有罪人,是天津人最高的生活理想。天津人不仇富,人家富那是人家的造化;天津人教育子女「长本事」,来日凭实力参与残酷竞争;天津人以攀附权贵为耻,天津人认为即使是贩夫走卒,只要是凭本事吃饭,就不嫌「寒碜」。

天津没出过状元,天津没有文渊阁、文溯阁,天津没有白鹿洞,没有岳麓书院,但天津却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祥地。何以天津选择了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何以选择了天津?原因之一就是天津文化的草根特质面对最广大民众的教育,自然是最富生命力的教育。

天津艺苑,更显现出了天津文化的草根性,戏曲界名言道:北京学戏,天津唱红,上海赚包银。何以一定要在天津走红?天津走红,就是得到了最广大民众的认同。藏之宫禁,流于堂会,最多就是一种观赏,只有在天津唱红,经历一次草根化过程,才真正具有艺术生命。

天津更是曲艺的发祥地,相声、大鼓、坠子、单弦、评书、时调,天津为艺术葩苑作出了非凡的贡献,近代几个剧种在天津成熟,更从天津走向全国,天津是培养艺术大师的沃野,天津人是艺术家们的知音。盘点植根于天津、并在天津发展成熟、从而走向全国的曲艺和戏剧艺术,草根性是它们共同的成功基因。

烹饪文化博大精深,八大菜系争奇斗艳,天津自然也不甘寂寞,创建天津菜系,挖掘天津名吃。天津三绝,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大炸糕,且不论这三种名吃的特色,只这三种名吃的冠名,十八街、耳朵眼、狗不理,草根文化内涵,草根文化包装,地地道道的草根文化,天津当之无愧。

草根文化和皇城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和距离,但毕竟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里,人们之间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了。生活状态的相互借鉴,文化心理的相互渗透,人们之间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各自封闭。如此看来,差异只能是暂时的,而共同进取、共同提高才是永恒的。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文化总是要占领每一个角落,天津人也罢,北京人也罢,都要随着生活一起前进。


《杨浦街景》A0101040007 · 2019年1月2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1912年1月,上海归属江苏,辖下共有上海、华亭、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十县,1925年改为淞沪市,但仍属江苏管辖。

1927年,上海特别市成立,直辖于中央政府,开启了上海作为直辖市的历史。但其时,上海、嘉定、宝山、松江、川沙、青浦、南汇、奉贤、金山、崇明十县仍隶属江苏省。

1930年,上海特别市更名为上海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辖下分二十区十县。1958年,江苏省所辖上海、宝山、嘉定、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十县划归上海。同时,上海也调整了行政区划,共设立十四区十一县。

现在的上海辖下共有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浦东新区共十六个区,县已经全部撤并完毕。

在上海不长的历史中,有数十个区县被撤并,现已不复存在。它们是:

邑庙区、老闸区、卢湾区、南市区、水上区、新成区、蓬莱区、嵩山区、常熟区、闸北区、北站区、北四川路区、提篮桥区、榆林区、东郊区、西郊区、北郊区、浦东县、上海县、川沙县、南汇县、新泾区、真如区、吴淞区、江湾区、高桥区、杨行区、江宁区、大场区、东昌区、洋泾区、杨思区、龙华区。

另,原杨树浦区后更名为杨浦区;浙江舟山嵊泗1960年起曾一度划归上海,成立嵊泗县,两年后又重新划归浙江。


《逗你玩》F0300000288 · 2017年10月5日摄于中国天津

 

京城叫「帝都」,上海叫「魔都」,那么天津呢?叫「哏都」。

在传统相声中,站在桌子外头主说的那个叫「逗哏」,站逗哏左手边桌子里头的那个叫「捧哏」。

天津人生性乐观、风趣、贫嘴,好开玩笑,爱找乐子,加上说起话来不温不火、慢条斯理,犹如马三立说「逗你玩」。所以跟天津人聊天就跟听相声一般。另外,天津人管趣事、笑料,还有相声里的「包袱」都叫「哏」或「哏儿」。

管天津叫「哏都」还真是蛮贴切,蛮形象的。


《星空》A0101030008 · 2020年1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上海星空艺术馆

 

「网红」有几个特点。

「网红」像原子弹。「网红」适合拍照,这样容易被发在社交网站上,从而吸引其他人去「打卡」。一传十,十传百,就像是核裂变,不用花钱做广告也可以扩散得很快。

「网红」像流星,「见光死」。

祖宗

20200117


《淘金》F0300000285 · 2014年1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闸北大宁灵石公园

 

寒假作业有一项:制订《家规》。这小子和他娘老子定的《家规》中有一条,就是每天要和家庭所有其他成员互道「我爱你」。

晚上,我突然想起这事,便道:「闹闹,今天作业没完成,因为你还没跟我说过『我爱你』。」

「你不是也没说吗?」

「我是外公,所以应该你先说。」

「我是祖宗。你们都这么叫的。」

也是。放假没几天,已经闹得全家都管他叫祖宗。


《天津泥人》G0000000013 · 2012年10月18日摄于中国天津

 

天津人心灵手巧,历史上出过很多有名的手艺人。

天津手艺人大都有自己的「品牌」,而且很有特色,就是行当后缀以姓氏:「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蹦豆张」、「果仁张」、「快手刘」、「年糕杨」、「茶汤李」、「爆肚冯」,等等。

天津的这种品牌传统命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品牌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一旦砸了牌子,不仅手艺人,甚至整个家族也是脸面无光。所以无论是谁,都不敢有半分的懈怠。


《天津卫》F0300000286 · 2017年10月2日摄于中国天津

 

「天津」一名始于明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为稳固统治,封诸子为王,镇守各地。其四子朱棣时受封「燕王」,驻守北平。

朱元璋驾崩后,位传长孙朱允炆。燕王朱棣为与朱允炆争夺皇位,发动兵变,史称「靖难之役」。1399年,朱棣挥师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奔袭沧州,并于1402年攻陷都城南京,夺得大明天下。

登基后,朱棣认定三岔口居功至伟,赐名「天津」,意「天子渡津之地」。

朱棣称帝后,移都北京。天津成了大明新都的门户,地位突显。明永乐二年,天津设立专门的军事建制,即「卫」。当时天津共设有三卫: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驻军一万余人。故此,天津又称「天津卫」。随后,天津筑城,成为一座真正的城市。

1 99 100 101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