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小丸子》B0000000268 · 2021年12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闵行鲔吞 · 寿喜烧

 

每次去大阪城,都会在天守阁脚下的小店买一盒章鱼小丸子。这种在日本家喻户晓的风味小吃就出自大阪。边尝章鱼小丸子边游大阪城,倒是蛮应景的。

章鱼小丸子,也有称章鱼烧,日语叫「蛸焼」,据说最初为章鱼小丸子专营店「会津屋」创始人远藤留吉首创。

制作章鱼小丸子的食材,主要是麵糊、章鱼须粒和照烧酱。先将麵糊填入半球形的模具中,放上章鱼须粒,等稍微受热定型后,用签子将半球状的丸子竖起,在空出的模具内继续添入麵糊,几次三番之后,便成了一个完整的球形小丸子。再用签子翻动丸子,使其受热均匀,内外熟透。吃的时候,现浇照烧酱。

上个月丫头说用摩飞锅自己做章鱼小丸子,我建议她不用章鱼须,改用墨鱼粒试试。我感觉章鱼须粒有点硬,墨鱼粒的口感应该更适合她儿子。

根付

20211207


《根付》G0000000017 · 2021年12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长宁华萃艺术

 

根付,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的一种手工艺小物件,兼具实用与装饰。根付有点别钮的意思,别在和服的腰带上。根付都有贯穿小孔,可穿系绳,用于系挂小手袋、印笼或烟草袋等。

和中国的手串等把玩件一样,根付也可以「盘」,盘得越久越显珍贵。

明治时代后期,日本全面西化,和服被洋服所取代,根付随之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只作为一种手工艺把玩件存世。

根付的经历是不是有点像鼻烟壶?


《大鼓米线》B0000000267 · 2021年11月29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城市集市

 

关于米线的起源,有一个传说:秦军南下后,很多北方将士因吃不惯米饭,影响作战。为提振士气,随军厨子试着将稻米碾粉后做成米线,结果大受欢迎。

无论传说是否真实,我丝毫不怀疑,将原本可以直接做成米饭的大米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劳神费力地做成类似麵条的米线,其始作俑者,一定不是稻米产区的土著民,而是从小麦产区迁徙至稻米产区的新移民。其初衷就是为解乡愁。


《文武方门》A0104070004 · 2021年11月25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墓,1381年开建,1405年建成,历时24年。明孝陵开建次年,马皇后殡天,入葬地宫。十六年后,即,1398年,朱元璋驾崩,与皇后合葬于地宫。其后,又七年,明孝陵方告完成。

捎带说一下。朱元璋下葬,陪葬嫔妃40众。可见孔子当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诅咒有多先见。

明孝陵规模宏大,仅陵垣周长即达22.5公里。当时栽树万株,养鹿千头。

明孝陵作为明清皇陵之首,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称「明清皇家第一陵」。

至清末,因遭受战乱,陵内所有木质建筑损毁殆尽,所存石头建筑也残破不堪。现所见建筑多为新中国成立后修缮或重建。

2003年,明孝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明录》。


《毗卢宝殿》A0104070003 · 2021年11月24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栖霞寺

 

毗卢宝殿,南京栖霞寺大殿。

佛教寺院的大殿大都称大雄宝殿,而栖霞寺大殿则称毗卢宝殿。二者区别何在?

佛有「三身」:理法之聚集称为法身、知法之聚集称为报身、功德法之聚集称为应身,三身分别对应的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

寺院供奉释迦牟尼佛,称其大殿称大雄宝殿;若供奉毗卢遮那佛,则称毗卢宝殿。

「大雄」指释迦牟尼佛有大力、能伏四魔。栖霞寺早先供奉的也是释迦牟尼佛,所以也称大雄宝殿。只是上世纪20年代,栖霞寺重建大殿。新殿所供奉主尊由释迦牟尼佛改为毗卢遮那佛,大殿因此更名为毗卢宝殿。


《油墩子》B0000000266 · 2021年12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闵行七宝老街

 

说油炸臭豆腐和油墩子曾经是上海街头小吃中的担纲花旦一点不为过。只是随着饮食观念的改变,如今这类油炸食品日渐式微。油炸臭豆腐还好些,油墩子似乎不多见了。

将加了葱花和盐的稀麵糊舀进长柄的腰形铁皮模子铺底,放入萝卜丝馅,再盖一层稀麵糊,连勺一起送进沸滚的油锅中。待油墩子从铁皮勺中氽出后,用长竹筷翻几回身,略显焦黄,夹出,排在架在油锅上的铁丝架,一来沥油,二来也是保温。

在我小的时候,油墩子大概四分钱一个。冬天放学后,能吃上一个烫嘴的油墩子,很奢侈,不亚于现在捧一杯星巴克。因为不光是钱,还得半两粮票。所以并不常吃,只能偶尔解解馋。

昨天逛七宝老街,见到油墩子,没吃,只是站在一旁看了好一会儿,亲切中带着几分感慨。


《小食》B0000000265 · 2021年12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闵行鲔吞 · 寿喜烧

 

20211202。

凑个趣,说一下回文诗。

所谓回文诗,是指同一首诗顺读、逆读各成一诗,像苏轼的《忆梦二首 ·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这首七绝,若逆读,则为: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

 

亦为一诗,妙趣横生。

回文诗中,最绝的,是苏轼的《菩萨蛮 · 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黄金城道》F0300000439 · 2021年12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长宁

 

黄金城道,上海古北社区的一条商业步行街。

黄金城道周边是上海主要的东北亚外籍居民聚居区,平时比较幽静。但每到深秋,当街道两旁的银杏树叶转黄后,这里便了一条景观大道,每天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倘若朗晴,挑一个向阳的露天座,三两好友、一杯咖啡,在铺天盖地的灿烂中天南海北地闲扯,不亦乐乎?岂不快哉。


《流连忘返》F0300000438 · 2021年11月26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栖霞

 

回到酒店,收拾行李、退房、取车,去「杜嫂锅盖麵」拿了订好的麵和卤,顺便吃了点东西,上路。

返程的高速会路过七个服务区。原本只想在无锡的梅村服务区停一下,喝点茶,抽支烟。苏州的阳澄湖服务区不敢停,因为当地出现疫情,稍作停留便会在「行程码」上留下痕迹。

可能是爬了半天的山累了,加之上路前又吃了点东西,结果一上高速就开始犯困。到了常州的芳茂山服务区,停车,打了半小时的盹。就这一会儿,「行程码」上就多了常州一地。

苏州的天平山终究没去。

也好,留待来年。


《两个人的栖霞》F0300000437 · 2021年11月26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栖霞

 

最初设想第三天回上海时顺道去一趟苏州的天平山,那里同样是传统的赏枫地,红叶也非常漂亮。由于前一天得知苏州出现了新的疫情,所以放弃了,决定再上一趟栖霞。

早饭过后,穿过酒店的侧门进入栖霞。

上山的路上除了我们,鲜有其他游人。外婆兴奋不已,一路小跑着往山上冲。

时隔一天,栖霞的红叶愈发的绚烂。我们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十一点半光景,觉得该回酒店结账时,发现不对劲儿了:我们不知不觉间进到了一处完全陌生的谷底,离酒店很远。要是按原路返回,起码得再爬一个小时的山。赶不上时间也就罢了,顶多付半天房钱,要命的是,当时两人都已经精疲力尽,快走不动道了。没办法,只得硬撑着一步一步朝酒店挪。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估摸着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时,忽见山道旁竖着一块路牌,标着「栖霞寺」。可算是见到了希望。只要到了栖霞寺,一出大门,就到了我们住的酒店。


《信步》F0300000436 · 2021年11月25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明孝陵

 

从明孝陵出来,没有直接去酒店,而是把车停在了外婆念念不忘的「杜嫂锅盖麵」门前。

掌柜是一个中年汉子,我们刚一进店,立刻认出我们来。外婆说今天只要一碗麵,外加一只空碗,两口子匀着吃。因为过不了多久,酒店就该开晚餐了。

掌柜的满口答应,说,你们是回头客,一会儿我给你们多抓半把麵就是了。

外婆一边看着掌柜的下麵,一边跟他商量,问能不能卖几斤生麵给我们捎回上海。掌柜说行,不过,外头一般的麵三块八一斤,他们家的麵因为是半手工的,所以得再加一块钱,四块八。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结果外婆按五块一斤算给了人家。

掌柜介绍说,他在好几个地方开有分店,包括昆山,麵跟卤都由他提供。卤是他亲自熬的,十几样蔬菜,外加大料、虾籽,文火慢熬,通常需要三天两夜才能熬出一锅来。对了,那口锅,一人多高,一次能熬一千五百来斤。他说,他们家的麵,浇头无所谓,关键在麵和卤。如果喜欢,除了麵,不妨再带些卤,这样即使在上海也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杜嫂锅盖麵」了。外婆让掌柜的准备十斤麵、一斤卤,说第二天来取。

我是相当的乐见其成。首先,明天还能再吃一回「杜嫂锅盖麵」;其次,杜嫂跟她闺女活脱脱美人坯子,多看一眼,也很享受。

嘿嘿。


《秋日明孝陵》F0300000435 · 2021年11月25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

 

坐落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其实除了栖霞,明孝陵也是南京赏秋的绝佳去处。尤其是神道石象路,黄的是银杏,褐的是梧桐,紫的是乌桕,红的是榉树,斑斓的色彩渐次铺展,层林尽染、秋意盎然,被当地人誉为「南京最美的600米」。

当天原本的计划是玩赏完明孝陵后找地方吃午饭,然后去明长城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小憩,因为那里可以远眺鸡鸣寺。不料临近中午有传闻,称苏州出现了疫情。经与在苏州工作的朋友确认,消息属实。没敢造次,继续在明孝陵又逗留了一个多小时,直到饿得实在顶不住了,取车,回酒店。

顺便说一下,与明孝陵一街之隔的「梅花谷」停车场,停车费每次15元,时间不限。如果驾车去明孝陵,可以选择在那里停车,便宜、便利。而且一出停车场,就能看见明孝陵池边大片的水杉林,非常漂亮。


《居士》F0300000434 · 2021年11月25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涵田栖云山房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酒店随处转悠。见抄经堂空无一人,便走了进去。外婆打开衣柜,翻出酒店准备好的袈裟,穿上,然后正襟危坐于书桌前,抄了几行经文。我提议,说难得有袈裟穿,去庭院里拍几张照片权作留念。外婆欣然同意,装模作样在庭园的石径上扭捏着碎步,一脸的贼秃兮兮。

这次在栖霞,我们住的是涵田栖云山房,就在栖霞山脚下,离景区大门近在咫尺。酒店很有设计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明显感觉得到在营造一种禅意空间和氛围。

酒店有一侧门,刷酒店房卡便可直接进入栖霞,无需另外购票,非常便捷。

玩够之后,我们开车前往明孝陵。


《栖霞红叶》A0104070002 · 2021年11月24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栖霞

 

感觉来的正是时候。

寒潮刚过,乍寒还暖。从山脚往山顶,栖霞的秋叶递次变色,绿色、黄色、红色交织在一起,在深秋暖阳的映衬下斑斓夺目,煞是好看。

南京的栖霞山,与北京的香山、苏州的天平山及长沙的岳麓山并称我国的「四大赏风胜地」。栖霞的秋叶枫叶为主,有红枫、鸡爪槭、三角枫、羽毛枫、榉树、黄连木等50余万株,其中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就有500余株。每到深秋,漫山红叶,犹如晚霞栖落,蔚为壮观。

下午两点,饿极,想去栖霞寺斋堂用斋,不料门前长队如龙。硬撑着在周边闲逛了一个小时,再去,斋堂已经打烊。无奈,只得出了栖霞,满大街找吃的,结果在酒店附近找到一家叫「杜嫂锅盖麵」的小麵馆,坐下,各要了一碗大肉麵。

外婆不怎么喜欢吃麵,但这回有点反常。放下碗,跟我商量:「我们晚饭不在酒店吃,还过来吃麵,怎么样?」

其实,晚餐是酒店餐厅「摄山宴」免费提供的。


《栖霞红叶》A0104070001 · 2021年11月24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栖霞

 

南京,两千六百年建城史,五百年建都史,从先秦到如今,先后曾拥有无数个别称:越城、金陵邑、秣陵、石头城、建业、建邺、建康、冶城、南琅琊郡、集庆、天京、南京府,等等等等。在这众多的别称中,南京人偏爱「金陵」,认为这一别称雅致,且最具历史感。

每年的深秋,中山陵的梧桐和栖霞山的红叶,将南京妆点得斑斓多姿、分外妖娆,是这座六朝古都最美丽、最灿烂的季节。南京人愿意将这一切献给金陵,于是有了「一入秋,南京便成了金陵」一说。

我们清早六点从上海出发,驱车三个半小时抵达南京。一到酒店,没有去办理入住手续,而是将车留在停车场,直接上了栖霞山。

太惊艳了。

外婆三步一驻足,十步一回头,依然目不暇接。

《如火如荼》D0019000002 · 2021年11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嘉定秋霞圃

 

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状。

跟想像有点不一样,如火如荼中的火没有异议,指红红火火;但荼指的却是荻或苇所开的白花。《毛诗古训传》:「荼,萑苕也。」萑即荻,而苕即苇。

如火如荼最初是用来形容吴国军队的强大和威严,出自《国语 · 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后不知何故演义成现在的含义。

说到荼,另一个成语也常被误读:花开荼蘼。荼蘼,一种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色小花。花开荼蘼不是形容花开得茂盛,而是说荼蘼花开,意味着一个花季的终结。

顺便说一下荼毒。荼毒一词有两种解释,一是说荼指一种苦菜,毒指虫毒;但在朱熹《集传》中将荼毒解释为:「荼,苦菜也,味苦气辛,能杀物,故谓之荼毒也。」


《抬头见喜》F0300000433 · 2021年11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两场冷空气,把上海带入了深秋。尽管离入冬尚需时日,但凌晨的气温已接近冰点。

自古逢秋悲寂寥。深秋,让人情绪低落。有阳光的日子好些,倘若天色阴沉,便愈加的消沉,甚至是抑郁和伤感。这就是所谓的「悲秋」或「秋愁」。

人的大脑有一个腺体,叫松果体,它能分泌褪黑激素。这种激素除了诱导人入睡,同时也让人抑郁和消沉。褪黑激素的分泌与天气息息相关。比如阳光明媚,褪黑激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相反,如果天气阴冷,褪黑激素的分泌就会明显增多。

悲秋,天性使然,不由自主。

不过,对于悲秋,我们是可以做点什么的,即使无法完全回避,至少可以不再雪上加霜。比如有意识地自我隔离可能的负面情绪,把阴冷挡在窗外,只让阳光透过。


《茶条槭》D0019000001 · 2021年11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茶条槭,槭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前几天在共青森林公园头一回见到茶条槭,真是一眼倾心。

秋天的茶条槭不仅叶色斑斓,而且其枝形疏密有致、奔放不羁,非常漂亮。


《扮酷》F0300000432 · 2021年11月2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新江湾城公园

 

在外婆的抗争下,终于为这小子争取到半天空闲。外婆是想能在转瞬即逝的秋天让闹闹感受到季节的变换。

原本是想去森林公园的。结果离公园停车场还有一里多地,车就堵在了半道上。看情势,怕是没一、两个小时根本挤不进停车场。于是决定去新江湾城公园。

枪是前些日子他娘老子说是奖励他期中考试买的。下单的时候,期中考试还没开始,不知道奖励什么。

等待收货的那几天,这小子那个急啊,天天一到家头一件事就是翻快递,看他的枪到了没。终于有一天,枪到了。然后就没心思吃饭、复习了。急得他娘直吼:「你先吃饭,我让外公给你组装。」

这不活该嘛。

我匆匆扒了几口饭,去摆弄枪。最近,快递外包装不怎么安全,所以只得在他们家逼仄的电梯厅里蜷着身子,面对着一摊零件,挨个琢磨,慢慢给整到一块,然后提枪进屋,教他怎么填弹,怎么装匣,怎么上膛,怎么击发。临了,再三告诫:枪管绝对不许对着人;要出门,绝对不许带子弹。

等我在等电梯的时候,就听得他们家的玻璃「呯、呯」直响。

嗯,尽情闹吧,反正不是俺家。

到新江湾城公园的时候,云多了起来,阳光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百般耐心地给他拍了一组照片,回放让他审核。他说很酷,我这才安下心来。

不知道等外公走不动道的时候,这混账会不会想着帮外公推一回轮椅。


《赏秋》F0300000431 · 2021年11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嘉定秋霞圃

 

上海嘉定的秋霞圃,一座经典的中国古典园林,始建于弘治年间,为明代工部尚书龚弘的私宅,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后几经改建、易手,现占地四十五亩,与醉白池、豫园、古漪园、曲水园并称上海五大古典园林。

游秋霞圃,以春、秋二季最佳。园内池上草堂,其南有一楹联,将秋霞圃春秋两季之妙展现得淋漓尽致:

 

池上春光早,丽日迟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草堂霜气晴,秋风飒飒,水流花放,疏雨相过。

 

尤其到了深秋,灿烂的银杏以及激越的红枫点缀其间,将整座园林渲染得五彩斑斓、绚烂多姿,是极佳的赏秋地。

1 67 68 69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