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风情小镇》A0101020006 · 2021年12月21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
本世纪初,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上海市促进城镇发展的试点意见》,提出重点发展「一城九镇」的构想。一城九镇,即松江新城及安亭、浦江、高桥、朱家角、奉城、罗店、枫泾、周浦、陈家镇等九镇。上海市政府同时要求各地「综合考虑城镇的功能定位、历史文脉等因素,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镇建设的经验,引进国内外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在这一背景下,荷兰风情小镇应运而生。
荷兰风情小镇位于浦东新区高桥镇,毗邻高桥老街,占地80公顷,是一个配套相对完整的街区。这里的建筑全部采用欧式建筑风格,在一处河岸上还建有一座荷兰式风车。
这一项目由荷兰的两家设计公司以荷兰著名的卡腾布鲁克小镇为原型设计,算是有点荷兰「血统」,所以还是蛮有感觉的。
《小城菲森》A0301000016 · 2014年7月18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
近日,东欧的斯拉夫兄弟俄罗斯和乌克兰推推搡搡准备干架,挑起矛盾的始作俑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直在拉偏架。
作为北约重要的成员国德国,其新上任的女国防部长兰布雷希特发出威胁,说她在认真地考虑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比如拒绝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往法国首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购物,并声称这将是一个更加严肃的制裁。
德国国防部长禁止俄罗斯总统去法国购物。
好吧,严肃的德国人。
估计兰布雷希特女士没好意思说,她曾很严肃地考虑禁止俄罗斯人前往德国,但觉得肯定行不通。1945年,兰布雷希特女士的前任,手握百万军队的前德国陆军元帅、国防部长维尔纳 · 布隆伯格也很严肃地考虑过禁止俄罗斯人前往德国,但俄罗斯人不请自来,开着坦克就进了德国首都柏林。
《烤鸭炉》A0101060002 · 2021年11月10日摄于中国上海虹口新大陆中国厨房
几乎所有高端烤鸭都说是「果木烤鸭」,即用果树为燃料烤制。最主流的解释是,用果木烤出来的烤鸭口味更佳,会有一种淡淡的果香。对此,我很有点不以为然。
我从来没有从烤鸭中品尝出果香来,一次也没有,此其一。其二,烤鸭所用果木,有苹果树、梨树、枣树、柿子树,等等等等。如果有果香,那烤鸭就有苹果香烤鸭、梨香烤鸭、枣香烤鸭、柿子香烤鸭。
用果木烤鸭,没准确有原因,比如,果木比较易得,再比如,相比其他诸如松木,果木炭火更少异味等,但肯定不是因为果香。
很难让人相信,即使是顶级烤鸭大师,能分辨出烤鸭究竟是用什么果木烤的。
《兰州牛肉麵》B0000000275 · 2021年11月5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马记永悠方店
很多传统美食,看似经典,其实已经不再是其最初的模样。
兰州牛肉麵
传统的兰州牛肉麵在和麵时要加入一种用蓬草灰,即「蓬灰」。几年前,有记者蓬灰含重金属一事公诸于众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尽管后来事情出现了反转,蓬灰的「恶名」得以平反,但此事给人们留下的阴影挥之不去,加上传统方法制作的蓬灰产量不高,完全满足不了遍地开花的兰州牛肉麵馆,工业化生产的拉麵剂应运而生,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蓬灰。
熏拉丝
熏拉丝是上海郊县非常有名的小吃,是将蟾蜍洗净、腌渍后熏制而成。由于蟾蜍被列为保护动物,现在的熏拉丝基本由人工养殖的牛蛙取而代之。
镇江硝肉
硝肉是镇江的名菜,最初用硝水腌制,因而得名。近年来,由于亚硝酸盐声名狼藉,很多商家已改用其他替代物腌制。为避嫌,甚至「硝肉」一名也变成了「肴肉」。
阿胶
阿胶俗称驴皮胶,是由驴皮熬制而成。其实最初阿胶是用牛皮熬制,后因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及战略物资,民间不能私自宰杀,阿胶的原料被迫由牛皮改成为驴皮。
羊羹
羊羹,日本著名的茶点,样子和口感有一丁点像山楂糕。最初的羊羹确实是用羊制作的,因佛家不食荤,寺院的僧人便改用素食原料,一直延续至今。
《纳林卡托广场》A4400000007 · 2019年5月28日摄于芬兰赫尔辛基
没有考证过,但感觉圣诞老人最初的原型应该是北欧的某个小精灵。北欧盛行精灵文化,这是理由之一;之二,圣经人物大多很悲情,而圣诞老人是个例外。
圣诞老人的故乡在哪里?大雪、驯鹿、雪橇,所有这些都指向北欧。但具体是哪里,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995年。那一年圣诞节前,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将一份送给圣诞老人的贺卡寄往芬兰北部拉毕省省会罗瓦涅米。自此,罗瓦涅米被公认为圣诞老人的故乡。
有三分之一国土位于北极圈内的芬兰蛮有意思的。这个五百多万人口的北欧小国,创造出了很多闻名于世的东西。除了圣诞老人,桑拿、诺基亚、「贪吃蛇」,以及「愤怒的小鸟」都出自这个国家。
《轻食》B0000000273 · 2021年9月23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比萨玛尚诺宏伊广场店
比萨马上诺宏伊广场店上个月歇业了,据说是因为店租太贵。蛮可惜的,很棒的一家餐厅。
袁枚的美食小册子《随园食单 · 戒单》中有一节「戒目食」,说即使是一个顶尖厨子,能做的好菜也就四五样。什么都能做的厨子,一多半是什么都做不精、做不到。所以,对于食客而言,一顿能有个三五样好菜足矣,多则无味。
转载如下:
何谓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不知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烦则必有累句。极名厨之心力,一日之中,所作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就使帮助多人,亦各有意见,全无纪律,愈多愈坏。余尝过一商家,上菜三撤席,点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将至四十余种。主人自觉欣欣得意,而我散席还家,仍煮粥充饥。可想见其席之丰而不洁矣。南朝孔琳之曰:「今人好用多品,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资。」余以为肴馔横陈,熏蒸腥秽,口亦无可悦也。
《豆腐脑》B0000000272 · 2021年12月25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涵田栖云山房
对很多地方的人来说,豆腐脑是什么不是一个问题,但对大多数上海人来说,这很可能就是一个问题。因为上海人管豆腐脑叫豆腐花,而实际上,豆腐脑和豆腐花不是同一样东西。
先说一下豆腐是怎么做的。
将大豆磨成浆,煮沸,冲入石膏浆,搅匀。豆浆会慢慢凝结成凝胶体。将凝胶体舀入垫着纱布的木容器内,盖上板,轻压、控水,等定型后,得到的就是豆腐。
在豆浆逐渐凝结的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凝胶体是豆腐脑,继续凝结,就是豆腐花。
豆腐脑和豆腐花非常相似,不比较很难区分。在一些地方,只能用勺舀着吃的叫豆腐脑,能用筷子夹起的叫豆腐花;加调料吃的是豆腐脑,需佐蘸水吃的是豆腐花。
顺便说一下。这里说的豆腐是上海人所称的「嫩豆腐」,还有一种豆腐叫「老豆腐」。两种豆腐的制作方法大同小异,只是点豆腐的卤水不同。嫩豆腐用石膏卤,老豆腐用盐卤。
嫩豆腐和老豆腐,在一些地方分别叫「南豆腐」和「北豆腐」。
《柳橙香煎鳕鱼》B0000000271 · 2021年12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闵行鲔吞 · 寿喜烧
「鳕鱼」不是特定品种,而是一个大家庭。广义上,鳕形目鱼类都可以称为鳕鱼,但狭义上,只有鳕属下的三种鱼:大西洋鳕、太平洋鳕和格陵兰鳕才是真正的鳕鱼,也就是所谓的「真鳕鱼」。
格陵兰鳕产量一直不高,所以并不常见;太平洋鳕通常用于鱼排或鱼肉汉堡;让鳕鱼闻名天下的是大西洋鳕。但由于过度捕捞,本世纪初已被列为濒危物种,一般很难见到了。
现在市场上的「深海鳕鱼片」,大都是鼠尾鳕科的细鳞壮鳕和斑纹腔吻鳕,以及和真鳕鱼同科同属的黄线狭鳕,也就是明太鱼。除真鳕鱼外的其他鳕鱼,俗称「水鳕鱼」。
龙鳕鱼,也就是前几年闹得鳕鱼市场沸沸扬扬的油鱼。这种鱼的正式名称叫「棘鳞蛇鲭」,其体内含有人体完全不能消化的蜡脂,食用后容易导致腹泻。
最后说一下价格昂贵的银鳕鱼。
银鳕鱼,一种是鲉形目下的裸盖鱼,由于其外表呈深蓝灰色或黑色,也称「黑鳕」;另一种鲈形目下的小鳞犬牙南极鱼。从生物学分类上看,这两种鱼都不属于鳕鱼。市场上的「法国银鳕鱼」一般指后者。
林林总总的「鳕鱼」,最贵的银鳕鱼每斤一、二百块,最便宜的每斤十来块,价格相差十倍,购买时如何区分?
鳕鱼体形较大,通常被分割成块状出售。容易搞浑的是银鳕鱼和龙鳕鱼。相对鳕鱼,银鳕鱼较小,一般都是圆切;而龙鳕鱼主要是用来冒充银鳕鱼,因此一般也是圆切。但仔细看,二者还是很容易区分的。银鳕鱼圆切片外形呈规整的椭圆形,而龙鳕鱼的外形不如银鳕鱼规整;银鳕鱼肉质细腻、洁白,而且紧实,龙鳕鱼肉质看上去发黄,且大都带有红色暗纹;银鳕鱼煎的时候不下油,不爆锅,不松散,龙鳕鱼刚好相反:下油、爆锅、容易煎散。
《浦东老八样》B0000000270 · 2021年11月12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海沈村又见老八样
浦东老八样,上海郊区一些地方的乡土菜,似乎以浦东三林地区的最为有名。浦东老八样的食材通常都很普通,做法也很家常,口味有咸口,也有甜口。
叫「老八样」,是指其有八道菜。但具体哪八道,并无定式。通常包括一个什锦拼盘,一个三鲜汤,以及其他鸡鸭鱼肉蛋等六道热菜。
《浦东时报》上登载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浦东老八样,应该比较接地气:
旧时,浦东农村操办喜酒,席中有鸡、鸭、鱼、肉、咸肉、蛋卷、三鲜和扣三丝八个菜。流传至今,人们称之为「老八样」。
其中的肉就是走油肉,与扣鸡、扣鸭、红烧鲫鱼构成席面上的四个主菜。这就好比八仙桌的四条腿,有了这四个主菜,席面就撑得起来。其他的菜式,因料、因时,包括东家的经济条件,由厨房师傅自由发挥。咸肉水笋、扣蛋卷、三鲜肉皮、扣三丝则是另外最多用的四个菜。
那时,席面上没有冷盆,也没有热炒,俗称“硬八样”。上菜不分前后,八个菜同时上八仙桌。八位「仙人」对八道菜,倒也吉利。「老八样」与八仙桌,是一种饮食制度的契合。
后来,有了热炒,一般是两个咸两个甜。条件好的人家也有上四个咸两个甜的,但一定要双数。原料荤素搭配,成半汤半菜。至于冷盆,爆鱼、糖醋排骨、白切肚子等,六样、八样、十样都行,拼在一个大腰子盘或平盘里,称「什锦拼盆」。作为头菜,拼盆的五颜六色,正好和了喜酒筵席的主题。
上菜,也有了基本的程序。先冷后热,先咸后甜,先热炒后大菜。走油肉一定要压轴上桌。肉最「吃价」,最贵的理应放在最后。这与外地农村将鱼压轴上桌有不同,人家是讲究口彩好,年年有余。
浦东本地人好面子,办喜事,请的宾客多,开的席桌也多。为了大批量制作菜肴,「老八样」的烹调方法以炸、白煮、红烧、汤炒、干蒸为主,上菜速度快,质量稳定。
走油肉的成菜就复合了以上多种方法,与「周代八珍」中「炮豚」的烹制有相同之处。
走油肉选用猪肋条中方,肥瘦相间,老话叫「三坒头」肉。经过一煮,中火断生;二炸,大火上色;三烧,小火入味;四蒸,旺火酥烂。所谓「火为之纪」,没有半天功夫,走油肉是上不了桌的,其滋味在时间的等待中变得醇厚。成品不改刀,一方肉装一碗,油而不腻,浓郁朴实。皱起的表皮,是热力千锤百炼的结果,也是浦东「老八样」菜式烹饪技艺的精妙所在。只有这样的精心烹饪,才能让走油肉担当「老八样」席面上压轴的大任。
三鲜肉皮采用「汤炒」技法成菜。猪皮本是粗糙之物,阴干后,经过油炸,膨胀起来后就不同了。那蜂窝眼,是物理结构的调整,也是肉皮幻化成美味的秘密。锅中热油炝香姜葱,投入肉丸、爆鱼、鲜菇等配料,加入高汤,放入涨发后切成骨牌块的肉皮,旺火滚透。如此,肉皮的蜂窝眼里充盈着汤汁,肌理变得滑爽柔软,似乎从下里巴人变成了阳春白雪。这道菜的成功,全是一锅用心吊制的高汤的功劳。
「老八样」菜式简朴实惠。主料大多是鸡、鸭、鱼肉等家常原料,辅佐以时令鲜蔬,口味清醇,咸鲜适宜。没有川菜的麻辣热烈,却有淮扬菜的纯粹与平和,还多了份软糯滋润。这倒有点像江南人的性格,迎合四方。
在主料「刀面」与辅料「搭头」的配合上,「老八样」菜肴还融进了人情世故。
比如「扣鸡」,选用浦东地产的名鸡九斤黄,活杀,煮断生,自然风凉。将鸡胸、腿、背脊等斩成小指般的条块,块块有骨、有肉、有皮,皮朝下,整齐排入碗底。一只鸡,装八碗。然后,胶菜去叶取梗,切成筷子条,装入碗中,压实,上笼蒸透。鸡从碗中扣出,皮面正好向上,油光鲜亮,形成「刀面」。如果,蒸好的鸡扣到盘中,丢了皮,掉了肉,等于人脸上破了相。卖相不灵了,还谈何面子。这时候,「刀面」就是人面,是东家的面子。
胶菜梗作为「搭头」,起支撑作用,让扣鸡的造型圆润饱满;同时,遮盖了鸡的腥,吊出了鲜。「刀面」下有了搭头」,既丰富了菜肴的食用价值,还提高了风味特色。并且,降低了成本,让经济条件有限的东家没有多花钱。
「刀面」在外,「搭头」在里,有面子有里子,一碗扣鸡,道出了浦东的风俗人情。
咸与鲜的味觉构架,是「老八样」菜肴调味的定律。「咸肉水笋」中选用的咸肉,是经过腌制后有浓浓肉香的。其咸味是百味之主,也是本菜的味觉基础。水发毛笋切根去老头,留其清香味辅佐咸肉。当肉与笋在口腔里汇合时,人的味蕾便会探测到奇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五味调和百味鲜」的魅力。
俗话说,咸鱼淡肉。所以走油肉不用盐,全部用红酱油来调味,并且用些糖来协调咸与鲜的关系。同样是成菜色泽红亮浓润的红烧鲫鱼,除了用红酱油定色,还要加白酱油增加一些咸口,才能压住鱼的腥味,突出鲜美滋味。
因原料性质不同,进行差别化的调味,「老八样」厨师抓住了「食以鲜为贵」的精髓。
「老八样」菜肴,大部分以拙朴为特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扣三丝却以细巧见长。它刀工细,三种食料切成棉纱线;用料清鲜,鸡肉、火腿、冬笋是标配;口味清淡,基本不用什么调料,只保持三种原料的原汁原味;造型别致,三种原料排整齐,装入汤盅里,分成六个块面,如风车形。蒸熟后扣在盖碗中,汤清澈,质鲜嫩,秀丽淡雅。
简菜精做,粗菜细做,在朴与巧的对比中,「老八样」菜肴是好吃又好看。
烹制「老八样」菜肴的厨师,善于就地取材,巧炒搭配,不墨守传统技法,常常会改良创新。同样的扣三丝,普通的茭白、咸肉丝、鸡丝也能保证出品,不一定非要价高的金华火腿和新鲜冬笋。只要成品精致、纤巧、匀称,有汁有料,一样是颊齿留香。
「有法而无法」的烹饪理念,是「老八样」菜肴所表达的生活哲理,也是浦东这块土地上百姓的生活情趣。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如今,点开美食网站,输入「老八样」,马上就有许多店家跳出来。在浦东、在上海,「老八样」又焕发出新的活力。作为一款饮食制品,一种宴席制度,一个文化符号,相信「老八样」的滋味,在时间的流变中,会越来越绵长,越来越醇厚。
《锄烧》B0000000182 · 2021年12月10日摄于中国上海闵行鲔吞 · 和牛寿喜烧
鋤焼,即我们常说的寿喜锅或寿喜烧。
最早品尝到锄烧,是二十多年前在长崎的大岛,即现今的西海市。烧热的煎锅,加入黄油、白糖、番茄块,煸出汁,放入牛肉薄片涮烫至半熟后蘸生蛋液吃,嫩滑、香甜,蛮好吃的。
这种吃法在日本的关西比较流行,而关东的吃法则有点类似国内的暖锅:食材码在锅内一起煮熟后,捞出,醮料吃。
个人觉得,关西的吃法更为正宗。因为锄烧最初就是以锄为锅,烹饪的重点在烧而不在煮。
所以,可以用「寿喜烧」来指关西吃法,而用「寿喜锅」来指关东吃法。开个玩笑。
关东的「寿喜锅」其实很像日本的另一种料理:「鍋物」。搞不懂二者有什么区别,可能是食材不同,比如有没有牛肉;也可能是口味不同,比如是不是甜口。
《厨师》F0200000041 · 2021年11月10日摄于中国上海虹口新大陆中国厨房
注意过厨师戴的帽子没?
正规餐厅或高星级酒店,厨师的着装是很讲究的。不同级别的厨师,他们的着装有明显的区别,包括服装面料、做工、款式,甚至是厨巾和衣扣的颜色。其中最明显的是厨师帽的样式。
常见的厨师帽有三种:一种是高30公分左右带褶的桶形帽,第二种稍矮些,高大约25公分,第三种就是矮帽。这三种厨师帽分别对应厨师不同的等级,行政总厨、领班、厨师等。帽子越高,其等级或职务就越高。
当然,厨师的着装并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通常只是企业规定或行业通行惯例。
除了上述标志外,有些厨师还有一些特殊标志,比如国徽胸章或国旗臂章等。没有细究过什么样的厨师可以佩戴这类特殊标志,猜测这些应该都属于荣誉性标志,要么拥有国家顶级厨师资格,要么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厨艺比赛。
《章鱼小丸子》B0000000268 · 2021年12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闵行鲔吞 · 寿喜烧
每次去大阪城,都会在天守阁脚下的小店买一盒章鱼小丸子。这种在日本家喻户晓的风味小吃就出自大阪。边尝章鱼小丸子边游大阪城,倒是蛮应景的。
章鱼小丸子,也有称章鱼烧,日语叫「蛸焼」,据说最初为章鱼小丸子专营店「会津屋」创始人远藤留吉首创。
制作章鱼小丸子的食材,主要是麵糊、章鱼须粒和照烧酱。先将麵糊填入半球形的模具中,放上章鱼须粒,等稍微受热定型后,用签子将半球状的丸子竖起,在空出的模具内继续添入麵糊,几次三番之后,便成了一个完整的球形小丸子。再用签子翻动丸子,使其受热均匀,内外熟透。吃的时候,现浇照烧酱。
上个月丫头说用摩飞锅自己做章鱼小丸子,我建议她不用章鱼须,改用墨鱼粒试试。我感觉章鱼须粒有点硬,墨鱼粒的口感应该更适合她儿子。
《文武方门》A0104070004 · 2021年11月25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墓,1381年开建,1405年建成,历时24年。明孝陵开建次年,马皇后殡天,入葬地宫。十六年后,即,1398年,朱元璋驾崩,与皇后合葬于地宫。其后,又七年,明孝陵方告完成。
捎带说一下。朱元璋下葬,陪葬嫔妃40众。可见孔子当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诅咒有多先见。
明孝陵规模宏大,仅陵垣周长即达22.5公里。当时栽树万株,养鹿千头。
明孝陵作为明清皇陵之首,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称「明清皇家第一陵」。
至清末,因遭受战乱,陵内所有木质建筑损毁殆尽,所存石头建筑也残破不堪。现所见建筑多为新中国成立后修缮或重建。
2003年,明孝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