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菊》D0004000012 · 2023年10月16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滨海森林公园二期

 

波斯菊,有一个很奇怪的别名:张大人花。

1906年,清朝光绪皇帝爱新觉罗 · 载湉任命张荫棠为副都统,以驻藏帮办大臣的身份到西藏办藏事,借以挽回政令不通的危局。张荫棠入藏后,依照他亲自起草的「治藏十九条」严治贪腐,受到了朝廷、西藏地方政府及当地民众的广泛认同和尊重,被敬称为「张大人」。

张荫棠竱喜欢莳花弄草,进藏时,随身带了一包波斯菊种子作为礼物赠送给当地官民。很快,生命力顽强的波斯菊在高原遍地开花,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被亲切地称为「张大人花」。


《油渣黄鱼片儿川》B0000000502 · 2023年5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杭州小河麵馆中河直街店

 

杭州的麺,干挑叫「拌川」,汤麺叫「片儿川」,在上海似乎不如本帮麺或苏式麺那样为人所熟知,但真的很好吃。

杭州麺其实很有些来头。胡乱猜测一下,应该在南宋时达到南北融合的鼎盛,若不然,《梦粱录》也不至于专门有一章节《麺食店》介绍南宋都城临安的麺食铺。文中列举的麺食,光名字看着就令人垂涎。

 

《梦粱录 · 麺食店》

南宋 吴自牧

 

向者汴京开南食麺店,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南渡以来,几二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大凡麺食店,亦谓之「分茶店」。若曰分茶,则有四软羹、石髓羹、杂彩羹、软羊腰子、盐酒腰子、双脆、石肚羹、猪羊大骨、杂辣羹、诸色鱼羹、大小鸡羹、撺肉粉羹、三鲜大骨头羹、饭食。更有麺食名件:猪羊生麺、丝鸡麺、三鲜麺、鱼桐皮麺、盐煎麺、笋泼肉麺、炒鸡麺、大麺、子料浇虾麺、汁米子、诸色造羹、糊羹、三鲜棋子、虾棋子、虾鱼棋子、丝鸡棋子、七宝棋子、抹肉、银丝冷淘、笋燥齑淘、丝鸡淘、耍鱼麺。又有下饭,则有鸡、生熟烧、对烧、烧肉、煎小鸡、煎鹅事件、煎衬肝肠、肉煎鱼、炸梅鱼、鲑鲫杂焐、豉汁鸡、鸡、大鱼等下饭。更有专卖诸色羹汤、川饭,并诸煎肉鱼下饭。且言食店门首及仪式:其门首,以枋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半边猪羊,一带近里门面窗牖,皆朱绿五彩装饰,谓之「欢门」。每店各有厅院,东西廊庑,称呼坐次。客至坐定,则一过卖执箸遍问坐客。杭人侈甚,百端呼索取覆,或热,或冷,或温,或绝冷,精浇烧,呼客随意索唤。各卓或三样皆不同名,行菜得之。走迎厨局前,从头唱念,报与当局者,谓之「铛头」,又曰「着案」。讫行菜,行菜诣灶头托盘前去,从头散下,尽合诸客呼索,指挥不致错误。或有差错,坐客白之店主,必致叱骂罚工,甚至逐之。有店舍专卖苸麺,如大苸、大燥子、料浇虾、丝鸡、三鲜等苸,并卖馄饨。亦有专卖菜麺、熟齑笋肉淘麺,此不堪尊重,非君子待客之处也。又有专卖素食分茶,不误斋戒,如头羹、双峰、三峰、四峰、到底签,蒸果子、鳖蒸羊、大段果子、鱼油炸、鱼茧儿、三鲜、夺真鸡、元鱼、元羊蹄、梅鱼、两熟鱼、炸油河豚、大片腰子、鼎煮羊麸、乳水龙麸、笋辣羹、杂辣羹、白鱼辣羹饭。又下饭如五味麸、糟酱、烧麸、假炙鸭、干签杂鸠、假羊事件、假驴事件、假煎白肠、葱油炸、骨头米脯、大片羊、红大件肉、煎假乌鱼等下饭。素面如大片铺羊麺、三鲜麺、炒鳝麺、卷鱼麺、笋泼刀、笋辣麺、乳齑淘、笋齑淘、笋菜淘麺、七宝棋子、百花棋子等麺,皆精细乳麸,笋粉素食。又有专卖家常饭食,如撺肉羹、骨头羹、蹄子清羹、鱼辣羹、鸡羹、耍鱼辣羹、猪大骨清羹、杂合羹、南北羹、兼卖蝴蝶麺、煎肉、大麸虾等蝴蝶麺,及有煎肉、煎肝、冻鱼、冻鲞、冻肉、煎鸭子、煎鲚鱼、醋鲞等下饭。更有专卖血脏麺、齑肉菜麺、笋淘麺、素骨头麺、麸笋素羹饭。又有卖菜羹饭店,兼卖煎豆腐、煎鱼、煎鲞、烧菜、煎茄子,此等店肆乃下等人求食粗饱,往而市之矣。


《新场古镇》F0300000570 · 2023年10月17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

 

连着几天,晴,但都轻霾,不通透,完全没有秋高气爽的感觉。


《粉黛乱子草》F0300000569 · 2023年10月16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滨江森林公园二期

 

所有的镜头中最喜欢的还是「小白」,包括外婆也是。哪回出去拍照见我没带小白,就会怀疑我在敷衍。哈哈。


《九月》A0105010010 · 2017年 11月28日摄于中国江西婺源江湾篁岭

 

癸卯九月初一。

夏渐远而冬将至。


《这个杀手不太冷》F0300000571 · 2014年12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建峰学院

 

不是很搞得懂为什么男孩都喜欢枪。是因为意识到自身的弱小,所以需要借助刀或枪至少在精神层面上提振自信心?

不得而知。


《乖小囡》F0300000568 · 2014年9月25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建峰学院

 

这小子鲜有蛮不讲理的时候,很好带。和他在一起,跟他互动,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完全想像不出来,他的叛逆期会是啥样子。

惊喜

20231012


《惊喜》F0300000567 · 2014年9月25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建峰学院

 

一个人兴致勃勃地踢球时,突然发现我趴在地上偷偷给他拍照时,不管球了,一脸惊喜地直扑而来。


《笑一个》F0300000566 · 2014年2月2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这小子打小就很配合拍照。

三岁,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当妈妈拍照,让他笑一个时。


《泡泡枪》F0300000565 · 2014后10月12日摄于中国上海虹口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晒太阳,见有小贩卖泡泡枪,就买了一把。这小子头一回玩,开心坏了,举起枪冲着我就是一梭子。

妈的,恩将仇报啊。

怪腔

20231009


《怪腔》F0300000564 · 2015年3月21日摄于中国上海闸北大宁灵石公园

 

「闹,做只怪腔。」

于是就这样了。


《木樨花开》D0005000005 · 2014年9月2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木犀》

宋 朱淑真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光头强」》F0300000563 · 2014年6月15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

 

戴着安全帽、提着链锯,整天在林子里晃悠。这是在闹哪样?必须是「光头强」啊!

伐木工「光头强」以伐木为生,这就得罪了以林为家的「熊大」和「熊二」哥俩,于是整出了很多「猫捉老鼠」的动静。

别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些的。为了能跟这小子全方位无死角沟通,前些年陪着看了无数的动画片,海绵宝宝、派大星、天线宝宝、机器猫,一大堆,都是那时认识的。哈哈哈哈。


《山芋》D0020000001 · 2016年7月27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

 

这只番薯在太小了,外婆没扔,塞在一次性塑料杯中,说看看能不能水培。几天之后,还真的发芽了,挺好看。

哈哈哈哈。

番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字:红薯、白薯、甘薯、红苕、地瓜等等等等。在上海,番薯被称为山芋。

番薯原产于南美,因高产、易种,被西班牙殖民者引入吕宋,即今菲律宾,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栽种。

公元16世纪末,福建人陈振龙下南洋时发现了番薯,觉得这种作物如果在老家栽种,应该能很好地解决当地乡亲的温饱。问题是,在当时的吕宋,殖民统治者西班牙人「珍其种,不与中国人」,违犯者会有牢狱之灾,甚至死刑。

通过细致观察,陈振龙发现,番薯可以通过其藤茎繁殖,而且,番薯的藤茎生命力极强,能耐较长时间的枯萎。于是,他私底下购得数截番薯藤,又找机会偷偷编入船上的缆绳中,抹上黄泥,最终成功地将这几截宝贵的薯藤带到了国内。那一年,是公元1593年。

回到家乡,陈振龙精心培育,第一年便大获成功。巧的是,那年福建恰逢大灾。陈振龙即向番薯栽培成功一事呈报给了福建巡抚金学曾。金学曾随即令陈振龙全面推广。数年之后,番薯作为重要的口粮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面积种植,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人口也因此快速增长。

清道光年间,福州人在乌石山建造了「先薯祠」、「先薯亭」为纪念陈振龙和金学曾的无量功德。


《秋》D0019000012 · 2021年11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嘉定秋霞圃

 

有一种说法,叫:「一朝吸烟,终身戒烟」。即使不是指所有吸烟者,但至少确实存在,比如我。

这两天,烟瘾有点死灰复燃的意思,有时还蛮强烈的。


《奥里奥咸奶油》C0000000069 · 2023年8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朵云书院旗舰店

 

为补足这几天落下的运动量,下午一点跑去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游泳馆搞了个不间断3100M,耗时两小时零一分。

500M时有点累,但1000M后反倒没感觉了,要不是腰椎不舒服,怕出问题,凭今天的状态,4000M不在话下。但,估计以后不会再尝试新的纪录。两个多小时,真的太无聊了,很折磨人。


《粉黛乱子草》F0300000562 · 2023年10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

 

不知从何时起,粉黛乱子草突然风靡大江南北,估计光是上海,用粉黛乱子草营造的大大小小的花海不下几十处。

昨天离开康健园,先是到徐家汇吃了点东西,顺道想去看看那里有名的天主堂,即「圣依纳爵堂」,不料当天不开门。所幸教堂门口的广场上布置了好些粉黛乱子草花圃,轻纱薄雾,氤氤氲氲的,很招人喜欢。

在上海,粉黛乱子草的花期很长,从每年的九月直到十一月。哪天得闲,又遇风淡云轻,找片规模大些的花海,好好欣赏欣赏这淡淡的粉色浪漫。


《赏桂》F0300000561 · 2023年10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康健园

 

这些天,只要靠近窗户,就能闻到阵阵馥郁的桂花香。

现在的上海,桂花随处可见,但早先,想赏桂,老上海人首先想到的会是桂林公园。

10号地铁线加上14号线,总共22站,抵达桂林公园。

上世纪20年代末,旧上海大流氓黄金荣出资350万银元为自己修建花园别墅「黄家花园」。1937年「八 · 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花园遭日军破坏,其内很多建筑被毁。抗战胜利后,黄金荣曾对黄家花园进行过修葺,但不久又遭国民党军破坏。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黄家花园归上海市园林管理局管理并得到修复和改造,作为城市公园向市民开放。这次改造,由于园内栽种数十种桂花树,「黄家花园」更名为「桂林公园」,成为上海市民传统的赏桂胜地。

但,我们在桂林公园匆匆转了一圈之后,到了一街之隔的康健园。这里也有很多的桂花树,而且相对僻静,远没有桂林公园的嘈杂喧闹。


《闲逛》F0300000560 · 2023年10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虹口

 

一扫近日的淫雨,天气不错。

原打算去桂林公园赏桂的,但临出门两口子决定沿苏州河闲逛,捎带着晒晒太阳。

十一点出门,地铁10号线到南京东路,然后到外滩、外滩源、苏州河,一路逛到四川北路的「今朝8弄」,最后乘地铁10号线回家。

晚上,外婆发了一条「朋友圈」,说「生活总该回复正常。」

是啊,生活也确实应该回复正常了。


《如火如荼》D0019000013 · 2021年11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嘉定秋霞圃

 

今天过了,这一年就又只剩下了四分之一。

人变得越来越迟钝,心变得越来越麻木,混混沌沌,昏昏噩噩,以至于连「白驹过隙」、「逝者如斯」这样的感慨也懒得再哼上一哼。

1 33 34 35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