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剑客》F0300000253 · 2019年6月2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下午陪这小子去学校,参观他们的击剑公开课。高尔夫、跆拳道、绘画、书法、围棋、乐高、游泳、街舞、轮滑、物理实验,再加上现在的击剑。我跟他娘老子开玩笑,说投了小十万的本,掐指数数,她儿子应该有一大摞的证书了,只是大部分都是初级班。当然,我们全家对这些都不怎么当回事,因为这小子喜欢,乐在其中且乐此不疲,权作玩儿。

前、昨两天期末考试,今天成绩出来了,结果比我们私底下期望的要好得多。

闹闹就读的学校非常棒,孩子十有八九很优秀,家长十有八九也都打过鸡血。所以,对他娘老子,对我们来说,闹闹能不掉队就已经很令人宽慰了。


《丹麦皇家卫队》F0200000021 · 2019年6月5日摄于丹麦哥本哈根王宫广场

 

丹麦王室是全球最古老的王室。之所以说它古老,主要是从940年开始,一千多年以来,丹麦王室血统未曾改变,始终王室成员中世袭。而其他保留王室的国家,大都经历过王朝更替。同一时期的中国,从五代十国到清朝经历了十个朝代的更替。

丹麦第一位君主叫高姆。在他之后,虽然经历了奥伦堡王朝和格吕克斯堡王朝,但这两个王朝并不是通过政变或者篡位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王朝,而是由于国王后继无人,导致第一继承人缺位,由国王或王后的血亲代位继承。「奥伦堡王朝」和「格吕克斯堡王朝」只是表示新国王继位前分别居住在奥伦堡和格吕克斯堡。仅此而已。

丹麦王室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共产生过五十四位国王。所有这些国王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丹麦第一位国王的血统,可谓一脉相承。这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多见。


《〈哈姆雷特〉场景》F0200000020 · 2019年6月5日摄于丹麦卡隆堡

 

公元15世纪初是丹麦王国的鼎盛时期,奥伦堡王朝统治着丹麦和瑞典南部地区,并控制了整个厄勒海峡。1420年丹麦国王在厄勒海峡的最窄处的突出部修建起一座名叫「角城」的要塞,并以此为据点向过往波罗的海的各国船只征收海峡通行税。后来的菲德烈二世看中了这个高墙深壕、环境优美的古堡,决定用所收的船只通行税将其改建为王宫,即卡隆堡宫。整个工程从1574年开始一直延续了11年,到1585年才告竣工。

历史上,卡隆堡宫历史上曾两度被毁,第一次是在1623年,除了教堂外,整个宫殿及宫内陈设悉数化为灰烬,直到1637年才被修复;第二次是「北欧战争」期间,瑞典人于1658至1660年间占领丹麦,将卡隆堡宫内的物品洗劫一空。现今的陈设全为根据历史资料重新打造的复制品。

卡隆堡宫还有一个名字:哈姆雷特堡,这是因为当年沙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就是以该堡为背景展开的。现在的卡隆堡宫每逢对外开放,都会有演员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所演出《哈姆雷特》的一些经典片段。


《腓特烈堡》A4200000003 · 2019年6月5日摄于丹麦

 

菲特烈堡,又称「水晶宫」,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宫殿式城堡,位于哥本哈根西部约35公里的小城海勒欧一处碧波环绕、由石桥相连的三座岛之上。北部小岛是国王的主要活动场所,有国王厅、王后厅、王子厅和皇家教堂等;中间的小岛上两排东西对称的建筑是皇室成员、侍从和内阁大臣们居所;各建筑间以山墙相连,其中皇家教堂尖塔高达92米,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菲特烈堡原本为丹麦贵族海洛夫 · 特罗勒的私人庄园。1560年,菲特烈二世为讨好王后苏菲,用自己位于西兰岛南部奈斯特韦兹一座森林宗教场所作为交换将其弄到手,并易名菲特烈堡。当时城堡的规模很小,克里斯蒂安四世继位后,在部分原有建筑的基础上于1625年完成扩建,此后有「丹麦的凡尔赛宫」之称,是北欧现存的最显赫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北欧大战结束后的1722年,丹、瑞两国在菲特烈堡签署了著名的《菲特烈堡和约》,结束了瑞典与丹麦、挪威之间的大北方战争,弗雷德里克四世将这里称之为「和平宫」。但不久之后,克里斯蒂安六世在不远处又另外建造了弗雷登斯堡。这座新行宫亦称「和平宫」。


《排队乘坐游船的人们》A4200000002 · 2019年6月5日摄于丹麦哥本哈根新港

 

哥本哈根新港是一条人工运河,修建于1669年至1673年。开挖新港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起一条国王新广场和大海之间的水上通道,从而将海上交通引进城市的中心,促进哥本哈根的经济发展。

新港的建筑大都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曾几何时,沿街鳞次栉比的酒吧、餐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员们流连忘返。几个世纪以来,运河两岸五彩斑斓的建筑目睹了哥本哈根的历史,同时也留下了很多名人的遗迹,包括童话大师安徒生。

安徒生生前在新港的好几处房子里都安过家,比如20号、67号及18号。新港11号在19世纪中叶为著名演员茹森凯勒私邸。当时许多名人都曾前来造访,其中包括瑞典歌手燕妮 · 陵,她曾经是安徒生热恋的情人。

我们游览新港的那天,阳光灿烂,运河两岸摩肩接踵、热门非凡。可以晒到太阳的餐馆、酒吧更是人头攒动、一座难求。


《奥斯陆风光》A4500000001 · 2019年6月1日摄于挪威奥斯陆

 

挪威,一个面积仅次于德国、人均GDP位列全球第五的欧洲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在欧盟外徘徊,至今未加入欧盟。

挪威第一次申请加入欧盟前身的欧共体是在1962年,遭到了拒绝;五年之后,也就是1967年,挪威再次申请加入欧共体,不幸的是,由于同年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法国人在否决英国申请的同时捎带着把挪威也一并给拒绝了。

1970年,挪威第三次申请加入欧共体,两年之后也获得了欧共体的批准。只是这一次更加的不幸:在随举行的全民公投中,挪威政府的入欧决定以极其微弱的劣势被否决。

1993年,挪威与芬兰、奥地利一起申请加入欧盟。和上一次一样,这次申请得到了欧盟的批准,但同样被全民公投否决。

有分析指出,挪威人拒绝加入欧盟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对现实的考量。

自1380年起到1905年独立,在长达五个多世纪的时间,挪威先后沦为欧洲列强的附庸国。这段历史在挪威人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挥之不去。挪威人对来之不易的独立倍感珍惜。尽管国土面积不小,但挪威的人口却不多,只有区区五百万。挪威人担心加入欧盟后,由于缺乏足够的话语权而再次沦为欧洲的附庸,因此对是否加入欧盟慎之又慎,宁愿站在门口观望。

挪威人拒绝入欧还有很现实的考量。

在发现石油和天然气之前,农业和渔业是挪威两大传统的支柱产业。渔业方面,整个欧盟的海洋专属经济区不过50万平方公里,而挪威一国就有12万平方公里。很多挪威人相信,一旦入欧,欧盟其他国家的渔民会蜂拥而至,掠夺他们的渔业资源;农业方面,挪威采取了高额补贴的方法来保护本国的农民,补贴甚至占到了农民收入的六成以上。加入欧盟后,大部分补贴将被迫削减。因此,在全民公投中,绝大多数的渔民和农民都义无反顾地投了反对票。


《富兰木观光火车》F0300000252 · 2019年5月31日摄于挪威

 

富兰木铁路是连接奥斯陆和卑尔根之间的卑尔根铁路的一条支线,1926年开工,1936年铺轨,1940年8月1日试通车。这条铁路最初行驶的是蒸汽列车,1944年改为电气化铁路。

富兰木铁路的起点设在卑尔根铁路位于山顶的麦达尔车站,终点是位于奥兰德峡湾最深处的富兰木车站,全长20公里。据铁路官方的旅游宣传资料显示,富兰木铁路有超过16公里的线路每前进十八米就要爬坡一米左右。这样坡度的普通铁路线在全世界恐怕也并不多见。坡陡弯急,加上还要穿越雪崩区,富兰木铁路异常险峻。但沿途雪山、峡湾、瀑布、森林,能将挪威所有的壮美和瑰丽尽收眼底,是全球著名的观光铁路之一。

列车在行驶过程中,沿途路过的每一个景点,车厢内的电视屏幕上都会提前进行展示,图文并茂,而且使用多种语言,包括汉语。

从起点到终点,列车大约行驶一个小时。


《黄金瀑布》A4300000002 · 2019年6月2日摄于冰岛

 

黄金瀑布,又称古佛斯瀑布,位于冰岛著名的「黄金圈」。它是冰岛最大的峡谷瀑布,同时也是欧洲著名的瀑布之一。

黄金瀑布为一系列阶梯状瀑布,宽阔而湍急的水流汹涌而下,跌落50米下的峡谷,奔腾咆哮、震耳欲聋,溅起的飞沫弥漫在空中,将阳光折射出道道绚丽的彩虹,非常漂亮。

由于拥有充沛的水量和巨大的落差,上世纪30年代,当地政府曾经计划将瀑布用于开发水电。但幸运的是,这项计划因遭到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而最终作罢,瀑布及周边地区才得以保留原貌,成为冰岛的一处国家自然保护区。


《外婆毛了》F0300000251 · 2019年5月29日摄于「维京」渡轮

 

我们是搭乘「维京」渡轮进入瑞典的。船一早驶入斯德哥尔摩时,风和日丽,波澜不惊,左右两舷满目苍翠,赏心悦目。我跟外婆提议,说去驾驶甲板拍照片玩,那儿人应该不会很多。

坐电梯到九层甲板。人果然不多,凉,而且风大。我们顺着扶梯往驾驶甲板爬,风大得即使双手紧握扶手也站立不稳。外婆说,风太大,看看得了,照片就不拍了。我说既然上来了,好歹拍几张留个纪念。外婆说,那得把帽子摘了,不然肯定会被风吹进海里。

于是外婆摘下帽子,于是「毛」了。


《岩石教堂入口》A4400000001 · 2019年5月28日摄于芬兰赫尔辛基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有一座状似地堡的公共建筑,这就是芬兰著名的「岩石教堂」。

岩石教堂所在位置原来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后面公寓楼的采光和通风受到了很大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赫尔辛基市政当局决定委托设计师对巨岩进行改造。

承担这一任务的是添姆 · 苏马连宁和杜姆 · 苏马连宁兄弟俩。他们先是削去巨岩的顶部,在剩下的岩基上开挖出一个深坑,坑口用石块垒起一圈矮墙,上覆穹顶。最终巨岩被改造成了一座下沉式教堂。

岩石教堂对外宣称是全球唯一的一座岩石教堂。这肯定言过其实了。真正的岩石教堂是位于埃塞俄比亚的拉利贝拉,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叟斯」教堂。整座教堂,包括建筑主体、台阶、门框,甚至窗格都是在一整块岩石中镂雕而成,空前绝后。

赫尔辛基岩石教堂除了通常的宗教仪式外,还经常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等其他活动。


《间歇泉》A4300000001 · 2019年6月2日摄于冰岛

 

冰岛,北大西洋上的一座海岛。这里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一直无人居住。公元980年,维京海盗「红胡子」埃里克和他的同伙因杀人越货事发被流放到了这座荒岛。

尽管冰岛靠近北极圈,但由于受到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以及拥有众多的火山、温泉,植被茂盛,埃里克一伙不仅没有冻饿而死,而且还活得很自在。为了不引发外界的兴趣,他们给这里取了个令人望而却步的名字:「冰岛」。

立足既稳,埃里克一伙的海盗本性再度萌发。他们驾船出海,准备重操旧业。在航行途中,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另一座无人荒岛。由于这座新发现的荒岛更接近北极圈,环境比冰岛愈加恶劣,完全不适合居住。但这伙维京海盗却取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名字:「格陵兰」,即「绿洲」,目的是想把外界的视线吸引到这座新发现的荒岛,而不是他们的世外桃源冰岛。

冰岛的人类活动史比上述野史要稍微早些。

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爱尔兰人和挪威人先后登上冰岛,并开始在岛上定居。公元930年正式成立冰岛联邦,1262年隶属挪威,1380年起属丹麦,1918年独立,1944年6月17日成立冰岛共和国。


《市政厅广场》A4200000001 · 2019年6月4日摄于丹麦哥本哈根

 

「欧盟」、「欧元」、「申根」是三个主要由一些欧洲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组织或机构,它们之间有重叠,但并不完全重合。

「欧盟」的全称叫「欧洲联盟」,共前身是「欧洲共同体」,由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这六个欧洲国家于1965年4月创立,1991年12月发展成欧洲联盟,现有成员国28个。

「欧元」是欧盟法定的统一货币,但并非所有欧盟成员国都使用欧元。欧盟内使用欧元的国家共有19个,称为「欧元区」。剩下的一些国家,比如英国,比如北欧五国中的冰岛、丹麦、挪威和瑞典也都使用本国货币。这些国家尽管也都属于欧盟,但不属于欧元区。

「申根」的全称叫《申根协定》。1985年6月,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五国的代表签署了一份旨在消除内部边界控制的协定。由于该协定是在卢森堡一个叫申根的小镇签署,所以称为《申根协定》。目前共有26个欧盟国家加入了《申根协定》,这些国家称为「申根区」。申根区国家之间没有边境控制,所有人员,包括非申根区国家的人员均可以申根区内自由流动。

欧洲三巨头英国、德国和法国中,英国比较特立独行,既非欧元区国家,亦非申根协定国,最近又准备脱离欧盟。


《出海观鲸》F0300000250 · 2019年6月3日摄于冰岛

 

八程飞行,一程邮轮,两程渡轮,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辗转了挪威、丹麦、冰岛、瑞典、芬兰、爱沙尼亚,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或许是刚从北非和西藏回来不久,旅途劳顿加上审美疲劳,使得原本有些期待的北欧之行除了冰岛出海观鲸之外,兴趣索然,兴奋不再,以至于第三天就有了早点回家的想法。这种感觉在以往的出行中并不多见。

北欧以高收入、高福利著称。据2015年4月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北欧五国:挪威、丹麦、冰岛、瑞典和芬兰,其幸福指数都在全球前十名之内。但与此同时,可能是由于这里地处高纬度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这些国家的自杀率也同样位列世界前矛。有人调侃,说北欧五国的幸福指数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不幸福的人都自杀了。

作为一个行色匆匆的观光客,很难对北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体验。况且这次的北欧之行又选择在春夏之际,风淡云轻、阳光明媚的最好时节,完全感受不到冬季的漫长和严酷。所以,只留下一些粗略而肤浅的印象:整洁、有序、恬淡、冷漠,以及较之东京、香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物价和当地人对阳光的极度渴望。

杀手

20190607


《杀手》F0300000249 · 2019年6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百联又一城

 

两颗门牙全没了。

吃顿晚饭筷子能掉三回。

午饭前脚踝被这小子的滑板车蹭出一道一寸多长的血口,晚饭时左手中指又被这小子的一勺子滚油烫出了一串水泡。

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晚饭后要我带他玩。我说行,但有一个条件:离我远点。我不想被整残废了。


《埃尔 · 杰姆斗兽场》A4100000015 · 2019年4月12日摄于突尼斯埃尔杰姆

 

第二次布匿战争失败后,迦太基在政治上一蹶不振。但是,凭借以往所积累起来的大量财富,到公元前2世纪时迦太基「死灰复燃」,迅速复兴。这引起了罗马人的不安,下决心消灭迦太基,永除后患。

公元前150年,努米底亚国王马西尼萨进犯迦太基,后者被迫自卫。罗马借口迦太基破坏和约,于公元前149年向迦太基宣战,第三次布匿战争由此引发。

罗马军队在北非登陆后,迦太基原本是打算求和的,答应交出人质和武器。但罗马人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拆毁迦太基城,居民迁至离海岸至少15公里的内地等。这等于将迦太基人逼入绝境,迦太基人愤然拒绝,众志成城,奋起抵抗。迦太基城被罗马军团围攻了整整两年也未失守。不幸的是,公元前146年春,迦太基发生饥荒,同时疾病流行,罗马军团趁虚而入,终于攻破迦太基城。迦太基陷落后,城市被夷为平地,二十五万居民经过饥荒、疾病和战争的蹂躏之后,只有大约五万人最终活了下来,但全部沦为奴隶。

罗马人摧毁迦太基之后,于公元前122年在废墟上重新修建起一座新城。新城建成后发展很快,人口一度达到六十万,成为同一时期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之后在凯撒时代,罗马亦曾把一些没有土地的公民遣送至这里,奥古斯都时期,罗马人将迦太基设为非洲阿非利加省的一部份。到了罗马皇帝哈德良统治时期,罗马人又修筑了巨大的马加蓄水池和著名的安东尼浴场。工程从哈德良皇帝执政时期开始,一直到公元2世纪罗马皇帝安敦宁 · 毕尤当政时才竣工。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迦太基划归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瓦解后,公元元439年,汪达尔人乘机入侵迦太基,并占领了非洲北部沿海大片土地,成立了自己的王国。

公元533年,迦太基成为东罗马帝国的属地。在这里产生了第一所基督教拉丁文学院。许多著名的基督教卫道学者如特土良、圣奥古斯汀等都曾在此成长、写作。到了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向亚、非、欧三大洲的邻国入侵。倭马亚时代,阿拉伯人征服了包括迦太基在内的北非大部分领土。公元元698年,阿拉伯人侵入该城,迦太基再一次遭受破坏。之后,迦太基城稍稍恢复,成为阿拔斯王朝的地方政府所在地。公元1217年至1221年,十字军第五次东征横扫迦太基城,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城被破坏殆尽,最终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迦太基遗址》A4100000015 · 2019年4月13日摄于突尼斯突尼斯城

 

第二次布匿战争伊始,罗马计划派遣远征军进攻北非和西班牙。不料汉尼拔于公元前218年率领庞大雇佣军,从西班牙东南沿海的新迦太基出发,经高卢南部,翻越陡峭难行的阿尔卑斯山突入意大利。经过休整和补充,他在特列比亚河畔击败罗马军队。次年春,罗马人在特拉西梅诺湖畔遭汉尼拔伏击,几乎全军覆没。随后汉尼拔乘胜追击,挥师南下。罗马危在旦夕。罗马独裁官费边为避迦太基军团的锋芒,想采取拖延战略,但遭到一些人的反对。

公元前216年,罗马两执政官率军与迦太基军会战于坎尼。汉尼拔采用两翼包抄战术,重创罗马军队。此后,南部意大利许多城市归顺汉尼拔。但是,由于汉尼拔军团孤军突进,补给困难;而罗马人本土作战,占尽地利优势,加上当时意大利中部各城市仍然忠于罗马,为罗马军团提供了大量的兵源。此消彼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人逐渐由守势转入攻势。

公元前 211年,罗马严惩倒向汉尼拔的同盟者,攻陷叙拉古和卡普亚。到公元前209年,罗马人又占领了新迦太基,并于公元前207年在意大利北部歼灭了由哈斯德鲁拔率领的来自西班牙的迦太基援军。罗马名将大西庇阿肃清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之后,于公元前204年率军远征北非。次年,汉尼拔奉召回国。

罗马和迦太基于公元前202年在迦太基城西南的扎马决战,汉尼拔失败。公元前201年,双方订立和约,迦太基被迫放弃北非以外的一切属地,交出舰队和战象,并在此后的五十年内赔款一万塔兰特,规定非经罗马允许不能与其他国家交战。迦太基从此丧失了军事和外交自主权。


《迦太基遗址》A4100000014 · 2019年4月13日摄于突尼斯突尼斯城

 

公元前237年,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 · 巴卡率军渡海进入西班牙东南沿海地区。公元前221年,其子汉尼拔子承父业执掌迦太基军事大权。此时,埃布罗河以南地区已为迦太基人所控制。公元前219年,汉尼拔攻占与罗马结盟的萨贡图姆,翌年与罗马再次发生战争,即第二次布匿战争。

汉尼拔,迦太基最伟大的军事家。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从其父手中接过迦太基的军事大权后,汉尼拔率领迦太基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挺进意大利北部。在公元前218年的特拉比亚战役、公元前217年的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和公元前216年的坎尼战役中巧妙利用计谋引诱并击溃罗马人。

坎尼战役之后,曾经不可一世、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不敢与汉尼拔正面冲突,而是改变策略进行游击战,这才使得战争态势逐渐得到扭转。公元前204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进攻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退缩非洲。公元前202年,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

战后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公元前195年,在罗马人的施压下,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公元前189年,罗马人打败安条克三世后要求引渡汉尼拔。汉尼拔逃到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视汉尼拔为心头大患的罗马人仍不放心,穷追猛打,坚持将其引渡到罗马受审。重压之下,绝望之余,汉尼拔于公元前183年服毒自尽。

汉尼拢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和军事家。时至今日,全球很多军事学家仍然在研究这位军事天才。


《迦太基遗址》A4100000013 · 2019年4月13日摄于突尼斯突尼斯城

 

公元前264至前146年,为争夺西地中海的海上霸权,古罗马帝国与古迦太基帝国之间先后进行了三次战争。由于罗马人称迦太基为「布匿」,所以这三次战争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三世纪时古迦太基是地中海西部强大的奴隶制国家,而同一时期,古罗马帝国统一意大利后与迦太基形成了对峙之势,并最终引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

战争的起因是在皮洛斯战争期间,叙拉古雇佣军中的一批意大利人强占了西西里岛东北部的墨西拿。公元前265年,因与叙拉古僭主发生冲突而处于不利形势,这些意大利人分为两派,分别求助于迦太基和罗马。迦太基抢先控制了墨西拿。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开进西西里,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序幕由此揭开。

罗马先后占领墨西拿和阿格里琴托,迫使叙拉古与之结盟。但此时的地中海仍是迦太基人的天下。为了对抗强大的迦太基海军,罗马人迅速建立了一支舰队,并在公元前260年的米列海战及公元前256年的埃克诺穆斯海战中大胜对手。

公元前241年,罗马海军用两百艘全新战船组成的庞大海军舰队在埃加迪群岛附近大败迦太基舰队。迦太基被迫求和,将西西里及其附近利帕里群岛让给罗马,并附加巨额战争赔款。公元前238年,罗马人乘迦太基雇佣军发生暴乱之机再次出兵,一举占领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


《迦太基遗址》A4100000012 · 2019年4月13日摄于突尼斯突尼斯城

 

古迦太基建国后即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控制海上贸易,迦太基城迅速成为地中海的贸易中心,其货币也一举成为西地中海的强势货币。在强盛时期,古迦太基的船队非常庞大,光五十支桨的战船就达数百艘之多。这在古罗马帝国海军建立之前足以横扫地中海。古迦太基政权依靠这支强大的军队,控制了西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和大片领土,几乎垄断了整个地中海贸易。与此同时,迦太基还向非洲内陆扩张,建立奴隶制庄园发展农业。

在鼎盛时间,古迦太基疆疆域辽阔,其势力范围曾覆盖今北非沿岸、西班牙中部、科西嘉岛、萨丁尼亚岛、西西里岛和马尔他岛以及非洲大陆的大片土地。尤其是在地中海,古迦太基帝国与当时同样强盛的古希腊帝国分庭抗礼、二分天下。

公元前 535年,迦太基人联合伊特拉斯坎人在科西嘉岛近岸打败了古希腊人的一支舰队,这揭开了两大帝国百年军事对抗的序幕。直到公元前四世纪初,古希腊人开始退缩,古迦太基与古希腊之间的纷争大致告一段落。

但之后,迦太基人迎来了另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古罗马帝国。


《迦太基遗址》A4100000011 · 2019年4月13日摄于突尼斯突尼斯城

 

腓尼基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是闪米特人的一个分支。闪米特不是一个特定的民族,而是指那些同属闪米特语系的民族。

最早生活在今黎巴嫩地域和叙利亚地中海东沿岸一个狭长地带的是胡里特人,到了大约公元前三十世纪,一支迦南人来到这一地区并同化了当地原住民,形成了一个操闪米特语的新的民族。这个民族后来被希腊人称为「腓尼基」。

腓尼基人与犹太人非常接近,不但同属闪米特语系,而且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所在地区古时就是迦南。犹太人在摩西的带领下「出埃及」后开始在这一地区定居。

腓尼基人不但和他们的近亲犹太人一样精于经商,而且擅长航海。公元前十四、十五世纪,腓尼基人开始在地中海沿岸大兴修建城邦。到公元前十世纪,这些腓尼基人的城邦已经非常富庶和繁华,但这一时期腓尼基人的政治地位并不高,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国家,只是屈居于埃及、亚述帝国的篱下。

公元前八世纪,腓尼基人来到北非现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一带,并在这里修建起他们在北非殖民地的「新的城市」,即「迦太基」。

公元前650年,迦太基独立,成为腓尼基人的一个奴隶治国家:古迦太基。

1 89 90 91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