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乃屋和服学院上海教室》A0101140002 · 2022年9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长宁高岛屋百货五楼
「铃乃屋和服学院」是日本非常著名的和服品牌。2019年9月,在庆祝日本天皇即位的国民庆典上,发表贺辞的日本演员芦田爱菜当时身着的和服即由铃乃屋提供。这件和服的历史超过了一个世纪。
2007年9月,「铃乃屋和服学院上海教室」成立,其创始人为姜依秋女士。
1987年,姜依秋女士赴日留学,因被和服的魅力所吸引,进入位于东京的「铃乃屋和服学院」学习和深造,学成回国后即创办了「铃乃屋和服学院上海教室」。
「铃乃屋和服学院上海教室」位于上海高岛屋百货五楼,专门教授和服的相关知识及和服的穿着技巧。
长期以来,姜依秋女士以和服为媒介,致力于中日友好工作,积极推动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闹闹闹元宵》F0300000503 · 2022年2月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正式聘请闹同学为我的私人游泳教练。
花了老鼻子的时间和老鼻子的钱,闹同学现在的游泳技术真算是可以的,完全有资格当我的私人教练。
说实在的,我不喜欢泡游泳池,觉得脏。各种的人体代谢物、脱落物应有尽有,想想都蛮恶心的。但为了闹同学,咬咬牙,都忍了。
之所以要这么做,自己确实有运动需求,但最主要的还是想借此帮这小子改变一下做作业拖拉的坏习惯:要当教练可以,但得挤出时间才成。
这小子现在乐此不疲,一有空就嚷嚷着叫我去游泳馆,其驱动力,一是有成就感。学了这么多年的游泳,现在可以当教练了,感觉很拽;二是有「不菲」的收入。一小时一百个大洋,即教即付,从不拖欠。
不过,到底是受过比较正规训练的,这小子教得像模像样,纠正了我一大堆的「野路子」动作,收效显著。现在的重点是得想办法保持住这小子的一腔热情,让他持之以恒。
哈哈哈哈。
《酥不腻烤鸭》B0000000347 · 2022年9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小大董南京西路店
这年头,说从未叫过外卖有人信吗?
我从未叫过外卖。有时一个人在家,又懒得出门,宁可自己下碗麵或泡碗饭也不会想着叫外卖。卫生方面的担忧是一个原因,最主要的是嫌不好吃。
菜肴,上桌那一刻的口味是所有厨师最关心的,因而也是烹饪的关键。至于打包回家复热后的口味,厨师一般不会过于在意,甚至根本不会在意。所以,想品尝美味,还是得堂食。
再有就是烘焙食品。隔天的烘焙食品,口味远比新鲜出炉的要差,再怎么谨小慎微地复热也是如此。这就是几乎所有麵包店宁可扔掉也不会出售隔夜食品的原因所在。
所以,只有堂食才是「最佳赏味期」。
很多人喜欢堂食,凑个热闹劲、图个烟火气,这些算是理由,但实实在在的,是因为好吃。
《笋丁烧麦》B0000000346 · 2022年9日摄于中国上海青浦朱家角
昨天在朱家角吃早餐,点了两笼笋丁烧麦。不说很难吃,但口味跟冬春季的鲜笋烧麦差得不是一丁半点。鲜笋烧麦采用的是当季鲜笋,而其他的笋丁烧麦用的不是罐头笋便是冷冻笋,二者的口味不可同日而语。
每一种食材,在其生长过程中,都有一个最适合食用的时期,蔬菜、水果、禽畜,莫不如此,所以才有「当令」一说。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刀鲚过时则骨硬,此所谓四时之序。」说的是同样的道理。当然,袁枚并非「顺时而食」的发现者,在他之前的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知道「不时不食」的重要性,不然也不会出现在《论语》中。
不要听信「反季节」,「反季节」的东西一多半不怎么样。
《鲜肉小馄饨》B0000000345 · 2022年9月6日摄于中国上海青浦朱家角
小馄饨对于老上海人来说,绝对属于「乡愁」级的本地小吃,鲜香柔滑,好吃不贵。
小馄饨的馅极少,很多人误以为是店家小气,其实还真不是。
有一种说法:「大馄饨吃馅,小馄饨吃皮」。地道的上海鲜肉小馄饨,皮极薄,即使是生的,也能隐隐地透出内里馅的肉色。如此薄的皮,如果馅一多,下的时候不是馅不熟,就是皮先烂了。现在也有店家卖大馅小馄饨,但皮是加厚了的,不好吃,不如直接吃鲜肉大馄饨。
小馄饨有很多种包法,有用竹签的,有用竹片的,有用筷子的,但无论哪一种包法,都不像大馄饨那样紧实,而是很松,在皮跟馅之间会留出一些空隙,据说这样更容易锁住馅的汤汁,可使口味愈加的鲜美柔滑。
小馄饨的汤,通常是猪油、味精、盐、小葱花,用滚烫的高汤冲开,极鲜,极香。
吃小馄饨时,有人喜欢再撒些鲜辣粉,但我不喜欢这样,觉得鲜辣粉这种东西太过夺味,反而掩去了小馄饨大部分的鲜美。
小馄饨皮薄馅少,食材的成本很低,也就卖得便宜。即使是现如今,大都几块钱一碗,很是亲民。
《闲读》C0000000046 · 2022年8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欢阁酒店
隔离期间,读完了收藏已久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苦的不是旅途,而是文化;不是躯体,而是灵魂。
「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余秋雨的这种感觉,通过《文化苦旅》的字里行间,带给了每一个阅读者。《道士塔》、《宁古塔》、《风雨天一阁》,以及《文化苦旅》中的大多数文章,读来大都沉重,以至于经常释卷而旁鹜,调整一下隔离期间本已有些消沉的情绪。
但,正如悲剧通常要比喜剧隽永一样,苦涩而沉重的文化之旅比轻松而惬意的休闲之旅更让人印象深刻,并且难以忘怀。
《文化苦旅》不是游记,而是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启蒙。
《午餐》B0000000343 · 2022年9月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这次密接隔离,确实给生活造成了一些不便,但完全理解,坚持支持。
是放是控,现阶段争论得相当激烈。有一点必须明白,放,是一个不能试错的选项。很多声音称,目前新冠的主流变异奥密克戎传染性强,但危害性小。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尚不得而知,但是,即便如此,一旦放开后,如果再有更高传染性且同时具有更高危害性的新变异出现,后果不堪设想。而这种可能性在现阶段谁都不能无视。
由控而放,也就是一纸公文的事;而放开后再想控,怕是很难了。
完全可以预见,现在的放开派中有相当一部分会在因放开而造成医疗严重挤兑的时候有完全不同于目前的另外许多说法,而且听上去也都很有道理。
《午餐》B0000000338 · 2022年8月29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欢阁酒店
这次的餐食都是「丽华快餐」负责提供。这家快餐企业据说是北京奥运、北京冬奥和上海世博的餐饮服务商,算是相当的不错。
早餐大体是点心加粥,午餐和晚餐都是四菜一饭,要么配一个水果,要么配一盒饮料。虽说不上美味,但比想像的要可口。最重要的,都是热的。
一日三餐,由「大白」送到房间门外的凳子上,然后敲门示意。等他离开后,得戴上口罩才能开门取餐。餐具都是一次性的,用完之后,装入塑料袋送到门外,会有「大白」运走。
这次隔离,特意没带任何食物。之前有传闻,说有的隔离点餐量不足,会有吃不饱的情况。我是想,吃不饱,是一次难得的强制节食的机会。
这次的餐量确实有点欠,只能吃到不饿。不过,每次都能在饥肠辘辘的状态下用餐,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午餐》B0000000336 · 2022年8月2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欢阁酒店
这次的隔离酒店是「CitiGo欢阁酒店」,国航路89号,近五角场。
我被安排在529房间,空间不很大,十几平米的样子,布局类似快捷酒店,但感觉蛮时尚的。活动纱窗、遮光窗帘、空调、电视之类都可以手机遥控,很方便。卫洗丽座便器。无线网络,微信登录,网速很快。
看介绍,这家酒店的公共区域相当可以,可惜隔离人员走的是货运通道和货梯,没有接触到任何公共区域。以后有机会专门再过来看看。
房间很干净,没有异味。但门外的过道里弥漫着有点刺鼻的消毒剂的味道。一天数回能听到从走道里传来的风机的声音,估计是在喷洒消毒剂。
前天进房间检查设施时,发现电视遥控器失灵,联系前台和客房服务后,响应很快,送了一个全新的遥控器和两节电池。
感到有些不便的是,房间里唯一的凳子被搬到门外,用作物品的交接台。打电话给客房服务,回答说酒店没有其他备用椅凳可以提供。还好,我发现一个垃圾桶高度差不多,看上去也挺结实,就找了个大塑料袋罩上,权作凳子。
今天是第三天了,完全没有客房服务。脸巾和浴巾也不知道换不换。随他去了,反正我自己也都带着。
如果静得下心,隔离生活总体还是蛮不错的,毕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和体验,可遇而不可求。
《午餐》B0000000335 · 2022年8月2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欢阁酒店
这次密接匪夷所思,用上海话讲,简直是「碰着赤佬嘞」。
大前天15:30,午睡刚醒,接信说羽跃羽毛球馆开了,约好昨天16:00。我懵懵懂懂地只看到16:00,其他没注意,以为是当天,赶紧起床,去地库拿了车就直奔球场。如果看清晰日期,到了昨天,球场已经被封,进不去,也就不会被密接。这也就罢了。更巧的是,半道上我得知弄错日期后联系教练,那个时段他刚好有空,于是另外付费特意补了一场。如果教练没空,半道上我也就打道回府了。
前天,抽空去世界路修了个脚,之后见天气凉快,又跑去麵馆惬意地吃了碗辣肉麵。昨天一早就接到隔离通知。
冥冥之中一切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真是连剧本都不敢这么写。
《午餐》B0000000333 · 2022年8月26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欢阁酒店
昨天14:30接连收到杨浦区防控办两条同样内容的短信,说根据大数据排查,我近期可能去过民星路162号和水海隆修理厂区域,涉嫌密接;当晚10:52分再次收到同一部门的短信,说我可能去过民星路160号区域,涉嫌密接。
开始还不以为意,因为之前也有过类似情形,后来不了了之。
今天8:15接到流调电话,明确通知我等待转送隔离酒店。
后来才弄明白,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新冠阳性确诊患者本月21至24日在其工作单位民星路160号的和水实业有限公司逗留过,而我是24日曾经去过民星路158号的羽跃羽毛球馆。这两个场所共用一个大门,扫的是同一个场所码。
密接,就这么不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