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A3202000010 · 2018年5月26日摄于美国纽约
3月14日,美国「圆周率日」。这一天,美国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会举办一列活动来庆祝这一节日,比如吃各种馅的派。
圆周率是指圆的周长和其直径之比,一个数学常数,无限不循环。据说目前利用大型计算机已经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五万亿位,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
计算更加精确的圆周率,自古至今一直是很多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的孜孜以求,其中就包括了19世纪末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爱德华 · 古德温大夫。
通常对古希腊三大难题之一的「化圆为方」大法十几年的不懈研究,这位仁兄发明出了一套全新的数学理论,并计算出一个全新的圆周率:3.2。
这一重大理论发现让古德温欣喜若狂。他生怕别人窃取他的成果,于是通过参议员朋友提交了一项议案,要求州议会立法对他的新理论进行保护。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项编号为246号、「愤怒地谴责了当时使用的『π』值『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漏洞且具有误导性」,强调了3.2的正统地位」的《圆周率法案》竟然在印第安纳州众议院获得全票通过。
当地的最大报纸《印第安纳哨兵报》对此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报道:「这项法案不存在欺骗。古德温医生和本州教育厅长都相信这个数字是人们一直在寻找的答案。这一圆周率的发现者古德温医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对这个数字具有绝对的知识产权,但如果众议院能够通过本法案,古德温大夫愿意免费提供这个圆周率给本州人民无偿使用。」
这项法案让不被待见已经很久了的印第安纳州的议员们感到倍有面子,甚至有人急不可耐地向路过办事的普度大学教授沃尔多展示该项法案的副本,并邀请沃尔多与伟大的数学家古德温会面。
身为数学家的沃尔多被弄得哭笑不得,耿直地拒绝了:「多谢各位的好意,不过我这辈子已经见够这些疯子。」
正是沃尔多的这句话,让印第安纳州的议员们从亢奋中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了246号法案。最终,州参议院无限期地推迟了该项法案的审议,非常幸运地避免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尴尬。
《京都》A0204000025 · 2017年12月5日摄于日本京都
对于日本考古界而言,日本不存在旧石器时代是一个主流观点。但1981年10月3日,时年31岁的藤村新一郑重宣布:他和率领的团队在宫城县岩出山町「座散乱木遗址」考古现场发掘出了四万年前的石器共49件。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轰动。日本文化厅文物主任调查官在随后就这一事件所作的调查报告中写道:「可以说日本是否存在石器时代早期,即旧石器时代的争论至此划上了句号。」「座散乱木址」也因此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家级历史遗址。
随后,藤村新一和他的团队有如神助,屡有崭获,将日本人类史前移到了约70万年左右,他本人也被日本考古界封为「神之手」。
新千禧年伊始,满腹猜疑的日本《每日新闻》记者决定对「神之手」一探究竟。他们的方法可谓简单粗暴:跟踪偷拍藤村新一。结果发现,藤村新一比他们更加简单粗暴:亲自打造石器,亲自埋入考古现场,亲自发掘出土。
日本的土壤多呈酸性,动物尸骨很难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长久保存。因此,日本考古的主要方法就是发掘到石器后,通过研判其所埋藏的地层来推断石器所属的年代。于是「神之手」藤村新一预先制作了很多石器,根据需要临时埋藏在不同年代的土层之中。
对于藤村新一的重大发现,日本考古学界欣喜若狂,数位权威级考古学家联名在日本《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小石器摆出的『T』字形可能象征男性性器,而大石器摆出的『U』字形则可能象征女性性器。当年猿人摆出这样的图案,估计是为了祈祷上天保佑庄稼丰收」云云。更有著名的考古学家推测:通过对石器摆放图案的研判,「有一点可以肯定:上高森遗址的猿人使用复杂的语言,并且有时间观念。」
《每日新闻》跟踪偷拍的当天,藤村新一宣布又「出土」了一批石器。不幸的是,这一次,这位「神之手」被《每日新闻》抓了现行。一个震惊世界考古界的弥天大谎就此大白于天下。
《吉野里遗址》A0213000007 · 2012年11月18日摄于日本佐贺神琦
吉野里遗址是日本弥生时代一处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址。
弥生时代,大致为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三世纪,持续约六百年。这一时期,日本出现水稻种植并开始定居。日本各地陆续发现弥生时代遗址多处,但吉野里遗址不仅规模大,而且时间跨度也大,几乎涵盖了整个弥生时代的各个时期。
据介绍,吉野里遗址「很象最早有关于日本记载的《魏志倭人传》中描述的『邪马台国』的样子」,因此被日本指定为「国家特别史迹」。
1992年10月27日,日本议会通过《关于设置为了保存及活用我国固有的优秀文化遗产的都市公园的决定》。吉野里公园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所修建。整个公园规划总面积为117公顷,大致分为以下四个区域:以历史公园中心为主的拥有影像设备以及饮食设施的「入口区」;被认为是高身份人居住的南内城以及举行「国家」祭祀活动的北内城的「环壕部落区」;面积广达20公顷,可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的「古代原野区」;以及公园北侧既能保存绿色自然,又能进行各种学习及生活体验的「古代森林区」。倘若全部建成之后,这里将成为一个弥生时代的主题公园。
由于是佐贺赏枫返回途中顺道去的吉野里遗址,参观时间很短,蛮遗憾的。依稀记得吉野里文化已经具有了城市雏形,并且出土了一些金属器,但是否已经出现了文字及「国家形态」不得而知。由此判断,日本文明应该以吉野里文化为始点或更迟,也就是公元前后。
《罗森便利店》A0213000006 · 2012年11月19日摄于日本佐贺嬉野
日本的便利店名符其实。首先是多。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便利店抬头可见。尤其是在大城市中,每隔数百米就有一家,很好找;其次是营业时间长。大多数的便利店都是二十四小时营业,从不打烊;再就是全。生熟食品、冷热饮料、报刊杂志、烟酒杂货、针头线脑,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一应俱全。
还有,对路人开放的洗手间。
说到洗手间,最近,日本一家便利店的一个工作人员发了一条「推特」:「我们的便利店由于拒绝『借厕所』,每月水费因此少了3万日元左右,相当于每天多卖7000日币的商品。即便如此,客人也丝毫没有减少,看来不借厕所是对的。」由此引发出一场「路人该不该向便利店借洗手间」的大讨论。
日本「东京放送」电视台围绕这个话题开展了一次街头调查,向路人询问使用便利店洗手间后是否会买点东西。
路人甲:「我一定会买瓶饮料或者带包小零食,毕竟白借厕所会有罪恶感。」
路人乙:「白借厕所感觉不太好意思,所以一定会买些东西。比如两三百日元的口香糖之类的。」
路人丙:「会买大概一百日元左右的东西。」
路人丁:「最低限度也该买个一百日元的东西吧。」
在受访的一百名路人中,有六十四人表示会当场买些东西,人均消费在二百一十日元左右;其余三十六人则表示不会在店里消费。
东京放送就便利店洗手间管理成本一事咨询了资深便利店研究专家渡边。据渡边介绍:洗手间使用一次的成本约为三十日元,相当于三百日元销售额所产生的利润。
尽管目前日本大多数便利店仍然向路人免费开放,但便利店确实承担了相应的管理支出。所以,如果在日本旅游时借用便利店的洗手间,别忘了顺手买包烟哈。
《浅草寺》A0214000002 · 2013年11月17日摄于日本东京浅草
浅草寺,也称「雷门寺」或「浅草雷门观音寺」,其正式名称是「金龙山浅草寺」。称雷门寺,是因其寺门「风雷神门」,简称「雷门」;而称浅草雷门观音寺,是其主殿为观音殿。
浅草寺始建于公元628年,为东京最古老的佛寺。有关其建造背景,《东京旅游》官网有如下介绍:
相传有两个渔夫在现在的墨田川里捞到了一尊观音金像。两个渔夫几度将观音像重新放回河中,但最终都被这两个渔夫打捞到。渔夫不敢怠慢,于是建寺祭拜。
历史上,浅草寺屡毁屡建。现在的浅草寺是二战时遭战火损毁后所重建,并非原貌。
浅草一带,和上海的城隍庙类似,是透着江户古风的游乐街。
《岚山街景》A0204000024 · 2017年12月6日摄于日本京都岚山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日本近代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废除汉字的运动,差一点让汉字在日本消失。当然,与朝鲜、韩国及越南很大程度上出于民族主义情绪而废除汉字不同,日本的废除汉字运动主要还是出于务实。
日本德川幕府时期,日本邮政制度的创始人,德川幕府的幕臣前岛密向德川庆喜将军提交了一份名为《御请废止汉字之议》的报告,引发了一场日本需不需要进行文字改革的大讨论。只是一旦「废汉字、立新字」,就意味着日本将与两千多年的历史彻底割裂,这让日本左右为难,最后不了了之。
1867年日本「大政奉还」,德川幕府倒台,明治天皇拿回政权,开始实施「明治维新」。当时的日本崇尚西方,大兴西学,大力推行「脱亚入欧、全盘西化」的基本国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废除汉字的话题又被搬了出来。废汉派的主要理由是要掌握汉字这种象形文字比掌握英语一类的拼音文字耗时耗力,不利于学习;但拥汉派则认为,汉字极其高雅,即使日语不用拼音文字而改用假名,也很难表达出汉字所达到的意境。
当时除了废、拥两派,还有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第三派,即限汉派。福泽谕吉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著有《脱亚论》一书,其头像被印在了日元万元钞上。福泽谕吉提出,作为过渡,汉字可以保留,但必须控制数量,并逐渐减少。限汉派大体上属于废汉派,只是不像废汉派那样激进。
1902年,日本文部省成立「国语调查委员会」,调查表音文字、假名、罗马字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推出了限制汉字使用数量的政策,将小学四年期间的习用汉字字数规定在1400字以内。
1945年日本战败,美国占领日本,并企图改造这个国家,其中一条就是废除汉字。美国人公开的理由和日本当年的废汉派一样,认为汉字难学难记,而且字数过多,对于传播知识不利。但美国人还有一个不好公开的理由没有明说:如果日本采用拼音文字,美国可以很容易地监视日本官员之间的书信往来,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控制日本。
作为战败国,日本对美国的态度不得不作出表态。于是一场全面废除汉字的运动就此展开,当时的主流媒体也大张旗鼓地通过宣传「停止使用文字,应该使用罗马文字」为运动造势。
1946年11月16日,日本第12回国语审议会总会发布了《当用汉字表》,包含1850个汉字。在汉字被彻底废除之前,这些汉字可作为法令、公文、报纸、杂志等使用,而其他汉字必须使用假名替代。
但美国方面对日本的这些举措并不满意,他们想要的更多。为了彻底废除汉字,美国甚至在日本举行了一次「全国识字测验」以证明学习和掌握汉字对日本民众来说确实有很大的难度,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让日本在短时间内彻底废除汉字。
这场测试涵盖了日本全国270处市、町、村,受试者年龄在15到64岁之间,总人数有17000多人。测试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以平时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为场景,具有很高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测试结果显示,97.9%的受试者日本人都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汉字。这与美国人的期望大相径庭,不得不放弃他们在日本废除汉字的计划。
1981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发布了《常用汉字表》,共1945字,比之前的《当用汉字表》不仅有所增加,并且还消除了使用限制。2010年日本再次修订发布了新版《常用汉字表》,表中共收录汉字2136个,和《当用汉字表》相比,增加196字、删除5字。由此可见,汉字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
《浅草街头》F0100000066 · 2013年11月17日摄于日本东京浅草
东京街头,一对母女准备前往神社。
每年的11月15日是日本传统的「七五三节」。这一天,凡当年满三岁的儿童、满五岁的男孩以及满七岁的女孩都会跟着父母一起去神社参拜,感谢神灵的庇佑。
由于医疗水平低下,在古代日本,儿童的死亡率很高,很多孩子都活不满七岁。于是在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官僚或武士阶层中渐渐兴起通过举行各种特定仪式来庆祝孩子的顺利成长,像给孩子剃胎髮时的「置髮式」、第一次给孩子穿和服的「袴着式」以及给孩子去除儿童腰带的「解带式」等等。这就是七五三节的雏形。
日本江户时代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为图吉利,在「鬼宿日」为其孱弱的长子德松举行袴着式。鬼宿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吉日,除了婚嫁,适合举行任何仪式。这一天是11月15日。不过,现在七五三节似乎也不怎么过分讲究具体哪一天,前后几天都可以去神社参拜。
日本儿童没有「六一儿童节」。他们有自己的儿童节,并且不止一个,而是三个:除了11月15日的七五三节,还有3月3日的女儿节和5月5日的男孩节。
《延命长寿黑玉子》A0212000003 · 2013年11月16日摄于日本神奈川箱根大涌谷
箱根是日本本州有名的观光地。这里有樱花,有红叶,有温泉,有美食。除此之外,这里还可以远眺富士山、近观大涌谷。
大涌谷是一处火山遗迹,至今仍不稳定,周边的空气中终日弥漫着从地底喷发出来的浓烈、刺鼻的硫磺瓦斯味。大涌谷热泉并不适合泡澡,但似乎很适合泡鸡蛋。当地商家将鸡蛋装在金属吊笼里,泡入炽热的泉水。泉水富含硫磺,蛋壳浸泡后油光锃亮、乌漆八黑。这种鸡蛋就是大涌谷非常著名的土产「黑玉子」,也就是黑鸡蛋。
日本人管鸡蛋叫「玉子」。
黑玉子是否真如店家所称的可以「延命长寿」不得而知,但深受游客的喜爱。
前些年,由于过于火爆,黑玉子壳丢得满山满谷,收拾起来非常麻烦,令当地人深感头疼。迫不得已,当地商家不再向团队游客推销黑玉子。不料此对策一出,黑玉子销量锐减。无奈之下,商家不得不朝令夕改,打出「欢迎品尝黑玉子」的醒目横幅,这才让黑玉子重新火爆了起来。
《两手一摊》M0000000015 · 2020年1月22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博物院
医术和医学,正如算术和数学,不是一回事,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其中的区别。这就是中国的现状,是为什么一讨论中医就容易引发争论的根源所在。
言归正传。
2007年3月,钟南山在接受《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采访时谈了他对当前中医药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节选如下:
「现在很多江湖医生的特效药是以中医的形式出现的,极大程度败坏了中医的声誉。而在这方面,我们国家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这是非常危险的。有些治哮喘的所谓中药,非常有效,卖的也非常好,为什么?因为其中含有微量激素。这当然效果好了,赚了大钱。一旦问题被发现,人们会说中医没用。
「学术探讨和争论是搞科学的工作者最重要、最有活力的方法。现在一些在治疗、诊断方面提出的不同意见,很容易被政治化。所谓政治化,就是马上被上纲到歧视中医,这很危险。学术思想不自由,中医中药不可能发展。
「从来没有任何科学,说越古越好。但在中医内部有的人总是认为,中医药几千年如何如何。那是以前。现在该怎么发展,用什么方法发展,怎样现代化?看到的效果不那么显著。很多中医医院并没有把中医药作为主要的研究目标,搞心脏内科,搞的比西医院还好。这就根本丧失了中医院的意义。
「在中医中药研究中,我们非常缺乏循证医学,或者说在这方面鼓励的不够。中医很多的治疗停留在经验治疗,用经验作为衡量一个药好不好的标准。对一些公认疗效好的药,应该老老实实做一些对照。没有基本的一步,就开始研究各种成分等,那都是空中楼阁。我感到,很多中药到底有多大疗效,还不是很清楚,都是老百姓认为吃了好就好。如果老是停留在这个水平,不行,这不是现代化。
「现在很多中医回避真正经得住考验的实验,这个问题会妨碍了中医的发展。如果不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和改进,我相信,50年后,还是这句话『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50年前上大学时就学习毛主席的这句话,现在50年过去了,中医药是有很大进步,但幅度不大。」
钟南山告诉记者:提高到战略高度,是为了更好地引导中医中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不是单纯增加点药物品种、种植面积,出口多点,或多搞些中医药学院,就叫中医药强省。
作为西医呼吸病的专家,钟南山说他们现在也搞中医的研究,有一些治疗哮喘、鼻炎等的方子,正在观察疗效;实验室也在做板蓝根等对各种各样流感病毒的影响的研究。要使老百姓看病廉价,中医药、中草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钟南山强调:「我的观点是,发展更多简便易行的药物,在大城市广泛推广应用,前提是真的有用,需要真真实实的数据,这才有说服力。」
《爱知万国博览会》A0210000009 · 2005年6月22日摄于日本爱知
2005年,借故「路过」爱知县,偷偷跑去参观了一下正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博览会。
和五年之后的上海世博会不同,我们进园的时候并没有很多人排队,购票、入园,都很从容。
当年的那届世博会主题是「自然的睿智」,口号是「让地球充满微笑,让地球美梦成真,让地球光彩照人,让地球声形并茂」,提醒人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前地球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潜在危机,倡导在全球范围内力求解决地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建立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社会。也正因为如此,爱知世博会还有一个昵称:「爱 · 地球博览会」。
这张照片由索尼早期数码相机所摄,300多万像素。这是能找到的最早的一张数码照片,之前的很多数码照片因电脑硬盘故障已不复存在,非常可惜。
《梅园》A0101060001 · 2009年1月29日摄于中国上海虹口鲁迅公园
三月一日,韩国独立运动纪念日。
在上海的鲁迅公园北侧,有一座占地8500平方米的梅园,这里是韩国抗日义士尹奉吉纪念园。自2004年建成开放以来,纪念园接待过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成为韩国及中国周边国家缅怀抗日英雄的一个重要场所。2003年鲁迅公园大规模改造时,在梅园与湖心岛之间架设了一座小桥,湖心岛也划归梅园,使之面积增加近三分之一,梅轩陈列室也增加了影音室,观众可以观看到一些珍贵映像资料。
伊奉吉,1908年出生在韩国忠清南道礼山,上世纪30年代初从朝鲜流亡到中国的青岛、大连,后又到上海,在上海一边靠干杂活维持生计,一边寻找在沪的韩国临时政府领导者金九。1932年1月,尹奉吉听到韩国李奉昌义士在东京义举的消息后,找到金九,表示要参加抗日活动。此时,韩国在沪组织「韩人爱国团」得知当年4月29日日本侵略军将在虹口公园,即现今的鲁迅公园举行「庆祝」上海事变胜利兼日本天皇生日的「祝捷仪式」的消息,便着手开始准备义举。4月26日,尹奉吉写下「为恢复祖国的独立与自由,屠戮敌人的将校」的入团宣誓文,加入了韩人爱国团。
当时,朝鲜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许多朝鲜人从小都要学习日语。金九见尹奉吉既通中文又通日文,长相也端正,觉得可冒充日本人,混入活动现场。当时的「祝捷仪式」,除了日本人、外国记者外,中国人、朝鲜人一律不得进入。
1932年4月29日一早,尹奉吉和金九在一个侨胞家里吃了早饭,独自带上伪装成水壶和饭盒的炸弹前往虹口公园。
「祝捷仪式」上,日本国歌刚结束,尹奉吉突然冲出记者圈,冲过宪兵队,把藏有炸弹的水壶扔了出去,当场炸死炸伤日本驻沪居民团行政委员长河贞次、「一 · 二八」事变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白川义则、陆军中将,第九师团长,后任关东军总司令植田谦吉、日本驻华公使,后任日本外相重光葵及海军中将,第三舰队司令野村吉三郎等多名日本政要。而尹奉吉未能及时脱身,不幸被捕,于1932年5月25日被日本上海派遣军军法会议以「杀人」等罪名判处死刑。同年11月18日,按照日本天皇手谕,尹奉吉被秘密押往日本,关在日军金泽监狱。12月19日上午7时40分,尹奉吉在日本石川县内山村三小牛地区陆军作业场遇难。当时,尹奉吉才25岁。
1936年1月29日,中国共产党人在法国巴黎主办的《救国时报》上,将尹奉吉列为「沪战殉国烈士」,并刊载了他的生平事迹。1945年日本投降后,韩国50名青年自发来到日本金泽尹奉吉就义的地方寻找到遗骸,连同十字架、衣服帽子,一起运回了韩国。
《星空》A0101030009 · 2020年1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上海星空艺术馆
朋友发来一个段子,说隔壁老王在家憋闷了,想去韩国散散心,便请了两周的假,买了上海、仁川的往返机票,于二月一日动身前往韩国。倒霉的是,老王刚下飞机便被韩国相关部门要求隔离十四年。隔离期满,假期也过了,只得回国。不料形势突变,韩国新冠疫情爆发。为控制疫情输入,老王和其他所有乘客被中国防疫部门要求隔离十四天。老王欲哭无泪,长叹道:整个二月份就这样被隔离没了。
其实老王算是幸运的,因为今年是公历闰年,二月份有二十九天,至少还给他留了一天。
地球自转一圈为一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年。
由于地球公转一圈大约需要365.2422天,而公历平年一年只有365年,所以每隔四年就会积累出一天左右的偏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历规定每隔四年设置一个闰年,即在二月份增加一天,为二十九天。为便于计算,规定但凡能被4整除的年份定为闰年,比如今年,但对于整百年年份,比如1900年、2000年、2100年,只有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即使如此,大约每3300年也还会有一天左右的偏差。记得格林尼治时间2015年6月30日那天的最后一分钟不是60秒,而是61秒。这多出来的一秒也是为消除多年积累起来的偏差而设。
《首尔街景》A2001000005 · 2017年4月4日摄于韩国首尔
十几年前,《大长今》一度在国内很火。这部总共五十四集的韩国电视连续剧说的是高丽版「灰姑娘」的故事:一个贫民出身的御厨房丫头凭借一手好厨艺博得李氏朝鲜王朝中宗大王的欢心,最终咸鱼翻身。
第一次去韩国,语言不通,两口子吃饭成了一个问题。
那天在首尔满大街闲逛,傍晚时分,想找个地方先把晚饭吃了,省得回酒店后再出来。走没多久,见一餐馆人头攒动,煞是热闹,再看门口的招贴,连猜带蒙,觉得像是刚开张,似乎还有八折优惠。于是推门进去,找桌子坐下。
可吃啥呢?左顾右盼,发现邻桌全是干锅。不知道是因为这是一家干锅专门店,还是只有干锅打折。等店家过来招呼点餐时,我指了指邻桌的干锅。
转眼干锅上桌,同时送来的还有杯、碗、碟、筷子、烤肉夹,以及一把大剪刀。锅里的东西看不太明白,像是猪下水。夹起一截送进嘴里,韧劲十足,咬不断,还嚼不烂。难怪吃饭还配大剪刀。
我愣愣地看着干锅,轻声嘀咕:「『大肠筋』。」
《高丽参当萝卜卖》F0200000029 · 2014年10月29日摄于韩国首尔乐天卖场
印象中人参很名贵,量以钱计,价以千计,直到五年前在首尔的一家乐天卖场才发现全不是这么回事。
那天闲来无事,跑去乐天卖场,看看有什么土产能捎回家。一个菜摊边,两个售货员一边闲聊,一边削人参。那架势,还不如国内超市卖萝卜,毕竟萝卜也都不削皮卖。
我有些怀疑那些是不是人参,便问能不能尝尝。她们倒也爽快,用刀削了半截递给我。谢过之后,尝了尝:甘甜、脆爽、味浓,还真是人参。
和中国人一样,韩国人也追捧人参,认为「滋补」。不同的是,人参在中国是一味药,而在韩国则更像是一道菜,可熬粥,可炖汤,比如韩国的「参鸡汤」。填了糯米和其他什么东西的拳头大的鸡,拇指粗的参,用瓦罐一起炖酥了上桌。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堪称一道韩国的「国民菜」。
《大阪城》A0203000003 · 2010年12月4日摄于日本大阪大阪城公园
金刚组,日本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企业,因为它的历史。
据金刚组官网显示,这家主要从事佛寺营造和修葺的建筑公司创立于公元578年,也就是中国南北朝周宣帝即位那一年,早于隋朝三年,距今已有1442年,为《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最古老企业。
金刚组的创立,普遍归功于日本第31代天皇用明天皇的次子圣德太子。但资料显示,圣德太子出生于公元574年,金刚组创立时只有四岁。所以我很怀疑这一说法。
日本飞鸟时代,佛教渐盛。为了弘扬佛教,当时的日本广建佛寺,包括大阪的四天王寺。为了修建这座佛寺,日本花重金从百济请来了著名匠人柳重光。柳重光抵达日本后改名金刚重光。他,以及与他随行的两名助手,就是金刚组最早的源头。
除了大阪的四天王寺,奈良的法隆寺及大阪的大阪城也都是由金刚组分别于公元607年及公元1583年修建。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中,金刚组几经沉浮,到2005年,终因资不抵债而濒临破产。高松建设社长高松孝育觉得,金刚组是日本建筑业的骄傲,如果任其倒闭,不仅是大阪,同时也是日本建筑业的耻辱。他力排众议,出手接管了金刚组,这家日本堪称国宝级的企业因此得以延续。
《长崎》A0206000011 · 2008年2月21日摄于日本长崎
「替玉」,通常出现在麺馆或是小饭馆里,意思是可以续主食,分「有料替玉」和「无料替玉」。前者是花钱另买,后者是说店家免费提供。
第一次领教「无料替玉」,好像是在九州,金山先生带我们去什么地方。中午时在一家小饭馆用餐,我们几个点些酒菜,店家又送了几碟腌萝卜、酱菜和一小木桶饭。日本的米饭和日本的酱菜真的是绝配。一转眼,小木饭桶就见了底。金山先生说,你们喜欢的话,就再让店家送一桶来。说着,他指了指墙上的一块牌子:「无料替玉」是免费添加的意思。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当店家端上第三桶饭的时候,俯下身,在金山先生的耳朵边轻声嘀咕了什么。他离开后,金山先生略略有点尴尬地说:店家刚才打招呼了,说这里的米饭很贵,「替玉」太多不是很合适。
据说「替玉」这种服务最早由长浜的一家拉麺馆所推出。这家麺馆的做法是先是上一部分麺,等客人吃得差不多时再将剩下的给续上,这样可以尽可能保持麺的口感。续的这份麺就叫「替玉」。
日本的服务之细,由此可见一斑。
有一次在大阪,半夜,嘴馋,便招呼几个同事一起出去吃碗麺。记得那次我们找到的是哪座立交桥下面的一家小麺馆,生意火爆。我们等到空桌后坐下,拿起菜单。同样的叉烧麺分粗、中、细,再分超辣、辣和微辣。等点餐时,店家又挨个儿问,是喜欢硬点儿,还是一般的,或是软点儿。
一碗麺,竟细分出二十七种口味和口感,也是蛮用心了。
《夢彩都前》A0206000010 · 2010年1月27日摄于日本长崎
这是十年前在长崎「夢彩都」百货大楼前拍摄的一张长崎街景照片。同样的照片更早的时候也拍过,当时街道上空各种架空缆线密如蛛网,凌乱不堪,而这一次显然已经改造,让人眼前一亮。
第一次去日本,在长崎吃过一回「寿喜烧」:烧热的平底锅,放入牛油、白糖,等融化后,用筷子夹起薄薄的牛内片在锅里涮到脱生,配上生鸡蛋液蘸料,很是美味。
后来,尽管日本又去了很多回,但再没有见过那样的「寿喜烧」。
长崎是全日本开埠最早、时间最长的一座城市,受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荷兰和葡萄牙文化的影响很大,包括饮食。长崎的很多美食极具地域性,在日本其他地方不多见。
ちゃんぽん,麺杂烩,有点上海菜汤麺的意思。
皿うどん,叫「乌冬」,但和「乌冬」完全不沾边,有点上海「两面黄」的意思。
角煮,即红烧肉;角煮まん,即红烧肉夹馍。
唐人巻,即麻花。
佐世保バーガー,佐世堡汉堡,一种按顾客选定配料现场手工制作的汉堡。
カステラ,蜂蜜蛋糕,也有称「长崎蛋糕」的。
正儿八经的宴席,日本最常见的是「会席料理」,但长崎有一种宴席叫「卓袱料理」,极具中式风格,大圆桌、大盘菜,据说为长崎新地中华街上的一家中餐馆所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