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别地狱谷》A0207000011 · 2017年8月1日摄于日本北海道

 

日本多温泉。据统计,全日本大约有温泉2,600多眼,各种温泉酒店、民宿更是多达7万多处,是日本宝贵的观光资源。

日本对温泉的管理和利用非常严格。昭和23年出台的《温泉法》不仅对温泉的开发和利用作出了非常严格的规定,甚至还对「温泉」本身就有明确定义。根据《温泉法》,只有出口温度达到25摄氏度及以上,或者出口温度略低于25摄氏度,但特定的矿物质含量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被认定为温泉。

泡温泉不仅是观光客的最爱,更是很多日本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书于公元720年的《日本书纪》中就有天皇泡温泉的详细记载,说明日本人泡温泉的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日本泡温泉,有一整套约定俗成的基本礼仪。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点,即:进入温泉前务必先在一边将身体冲洗干净;不要将毛巾带入温泉,或者将毛巾放在池边,或者顶在头上;不要在温泉里洗浴、搓澡,更不要在温泉内使用洗发精和沐浴露。

日本的温泉根据温度又分为:34摄氏度以下的低温温泉、34至42摄氏度以下的中温温泉,以及42摄氏度及以上的高温温泉。一般来说,日本的每处温泉都会张贴有注意事项,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内容大致包括:

长途旅行之后不要马上泡温泉,需要适当休息之后再进入温泉池。

进入温泉池前,先用木桶取少量温泉水浇在自己身上,洗净身体,从手,脚开始一次清洗全身,最后再洗头。这样可以让身体逐渐适应温泉的水温,避免骤然血压降低和贫血引起的头晕。

空腹或饭后应避免泡温泉,以防止贫血或消化不良。

避免酒后泡温泉,饮酒后入浴最易引发心脏或心血管系统疾病。

温泉水温分低温和高温,游客应从低温泉开始慢慢适应,入浴时,严禁跳入,要慢慢进入,等上半身渐渐温暖起来了后,再慢慢浸到肩膀。

入浴时间一般为一次浸泡5至10分钟左右,反复2至3次。水温低的温泉可在20至30分钟之间。每天的入浴次数应在2至3次之内,不宜频繁入浴。如入浴次数过多,将会导致体力消耗过大,反而引起疲劳,事与愿违。

入浴后无需再洗淋浴,注意让皮肤自然干燥,这样有利于吸收温泉中的有效成分。但是,强酸性温泉的硫化氢温泉等有很强的刺激性,如果洗完不冲洗的话,皮肤容易受损,所以,要根据温泉性质来决定洗完后是否再淋浴。

出浴后注意不要着凉,要穿好浴衣后回房间休息。另外,还应适当饮水或饮料,补充泡温泉时身体流失的水分。

去日本,别光顾着「爆买」,找个温泉,好好享受一下。


《乡村》A0213000004 · 2012年11月18日摄于日本佐贺

 

日本的「造町运动」,很像我们现在的「新农村建设」。

战败后,经过短短十年,日本经济就开始腾飞。但与此同时,由于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导致日本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急剧减少,农村老龄化、空心化非常严重,农田荒芜,肮脏、贫困、落后,日渐衰败。

1968年,日本岐阜县的古川町率先发起乡村改造运动,即「造町运动」。村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3000尾锦鲤投入当地的污染严重的臭水沟,逼迫自己想方设法改善水质,让这些锦鲤存活下来。

获得初步成功后,村民们又和地方政府一起,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以此为依托,规划和改造自己的家园。比如建筑高度不能超过三层,样式也必须符合当地传统;所有建筑必须采用木结构或当地传统的土木结构,即使是木结构,也尽可能采用榫卯连接而不使用铁钉。

和「造町运动」硬件建设相配套的,还有一系列的文化建设,比如「一村一品」和「人间国宝」运动等。

「一村一品」,即开发和生产让当地村民引以为豪、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产品或产业,即使达不到世界一流,至少也努力做到世界唯一。

「人间国宝」,即发掘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顶尖大师。

经过数十年有计划的推进,现在的日本农村早已是焕然一新,干净、整洁、有序,且各具特色,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加以参考和借鉴。


《慧洲园》A0213000003 · 2012年11月18日摄于日本佐贺武雄

 

位于日本佐贺县武雄市的慧洲园是日本九州地区首屈一指的纯日本庭园。该园由被称为「昭和的小堀远州」的日本庭园营造大家中根金作于昭和54年亲手打造。

慧洲园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其内一瀑、一溪、一池、一桥、一屋、一亭,再就是大片起伏的茶园,构成了庭园的主体,但这并非慧洲园的全部。造园时,中根金作巧妙地将象征着武雄的御船山引入园景,让庭园融入自然之中,浑然天成。这种造景手法在日本很多禅意庭园中经常被使用,是日本庭园的特色之一。

此外,中根金作还运用不用的树木和花草来直观地表现季节的更迭。这是日本庭园的另一大特色。

慧洲园最美的季节是每年的樱花季和红叶季。


《岚山 · 秋》A0204000020 · 2010年12月4日摄于日本京都岚山

 

极乐地狱终有明,云雾散尽月悬心;

四十九年繁华梦,荣华一期酒一盅。

 

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辞世诗始于何时无法考证,但在中世纪的日本盛行一时。那时的日本战乱频乃、灾害不断。作为一种心理调剂,日本人对死亡有着独特的理解。

辞世诗大都宁静而洒脱,不悲不喜。村上春树曾经说过:「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这种生死观在日本应该很具有代表性。

生不能如夏花之绚烂,但死可以如秋叶之静美。

 

不来不去、无死无生

今日云晴れて

峰头月明らかなり

 

不来不去、无死无生,

今日无云万里晴,

月上峰顶格外明。


《富阳山居图》A0102020004 · 2011年11月5日摄于中国浙江杭州富阳万市杨家村

 

银杏的植物学分类非常独特: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银杏,一脉单传,因为它的「亲属」都没能熬过漫长的地质年代。

在第四季冰川之前,银杏在全球的分布非常广,甚至北极点附近也能见到它的踪影。而之后,第四季冰川的极寒让银杏遭受了灭顶之灾,只有在现在中国的东部、南部以及西南部分地区因为特殊的自然和地理环境,有极少量的银杏幸存了下来。同一时期,恐龙则没有这么幸运,彻底灭绝。

银杏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植物,「活化石」并非浪得虚名。即使是现在的银杏,其叶子的形状和化石中保存的上亿年前的银杏叶子的形状几乎完全相同。

银杏的寿命非常长,其平均寿命可达3000年。而浙江天目山的一棵古银杏,据测算,其年龄已经有12000岁。当它发芽的时候,人类还处在新石器时代。

也许,这株「万岁树」能见证人类从起源到消亡的整个过程。


《新剃头》F0300000277 · 2019年11月5日摄于中国上海

 

「进博会」,学校还在放假,他娘老子照常上班。一早,他娘老子把他送过来,布置了作业,然后吩咐要是有时间就带他去剃个头。

十一点,作业告一段落,我说:「走,找『托尼老师』去。」

闹闹很疑惑,问:「托尼老师是谁?找他干什么?」

我嘿嘿一笑,解释道:「现在理发师都叫『托尼老师』。」

「为什么啊?」

「我也不知道,无厘头,反正都这么叫的。」

和小区隔了一条马路就有一家美发厅,小贵。好在附近有好几家剃头的,于是舍近求远,找便宜的。谁知一连找了三家,一家比一家贵,屁大的孩子光剃个头就得五十。最终还是回到马路对面这家。

闹闹在椅子上坐下,冲着理发师笑呵呵的来了一句:「托尼老师好。」

理发师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等头发剃好,我问多少钱。理发师脱口而出:「四十。」顿了顿,他改口道:「三十吧。」

也不知道是小屁孩剃头本来就便宜,还是那声「托尼老师」起了作用,最终便宜了十块钱。


《乐高课》F0300000276 · 2019年11月4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这小子喜欢乐高课,不知不觉已经玩了不下四五年。

刚开始,我对乐高的印象就是积木,只是小孩玩儿。但经年累月之后,我发现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乐高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感,还可以让孩子初步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比如传动,闹闹至少对蜗轮蜗杆传动、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都理解得蛮透的。

根据他娘老子的指示,今天在送他去乐高课的路上让他背了一课《新概念英语》,后来在回家的路上又做了一课《蛋糕英语》。我问他累不累,他说不累;我又问他,在校内、校外这么多的功课中有哪些是不喜欢的。他说唯一不喜欢的就是回家作业。我估计,做回家作业,娘俩没少闹得脸红脖子粗的。

哈。


《广岛街头》A0205000006 · 2013年2月27日摄于日本广岛

 

据考古统计,在公元7世纪前后,日本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大约为163厘米,到了明治时期,这一数据降到了155厘米。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日本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肉食禁断」,也就是全民素食。

日本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素食。在「绳文时代」,也就是处于新石器时期的日本,人类靠打猎为生,食物的构成主要是肉类。尽管到了「弥生时代」,随着农耕技术从朝鲜半岛的传入,稻米渐渐取代肉类成为日本人的主食,但肉类也依旧出现在日本人的日常餐桌上。

公元6世纪中叶,佛教传入日本。当时的僧人严守戒律,不沾荤腥;而日本原有的神道教也认为万物有灵、众生同质,与佛教思想一拍即合,渐渐成为当时日本主流社会的一种共识。

公元676年,日本天武天皇于颁布《杀生禁断令》。虽然这一禁断食在实施初期效果并不明显,但之后圣武天皇于737年、743年两度颁诏阻止杀生,肉食从此从日本人的餐桌上完全消失,时间长达一千多年。

明治时代,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西风渐进,「脱亚入欧」成为当时日本的主流思潮,一切唯西方是崇。日本人认为,西洋人之所以身高马大,主要还是因为吃牛肉、喝牛奶,于是废弃肉食禁止令,开始提倡全民吃肉,尤其是牛肉。但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素食习惯让当时的日本民众对肉食深感厌恶,难以接受。不得已,明治天皇只得身先士卒,亲自试吃牛肉并广而告知。与此同时,日本皇室大规模拓荒畜牧,并在军粮加入牛肉。凭借天皇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日本民众逐渐开始接受肉食。如今广受欢迎的日本料理「寿喜烧」,也是在那个时期开始出现在日本的街头。


《街头杂耍》F0200000026 · 2015年5月27日摄于日本福冈

 

就总体而言,日本人比较悲情,即所谓的「物哀」。但这并不是说日本人整天睹物思情、多愁善感。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日本人都非常幽默、风趣。像「银发川柳」,就很黑色幽默。

最近,日本出现了一种风潮:「伪中文」,就是用日语中的汉字,用想像中中文该有的样子来拼凑句子。比如:

「我本日帰宅遅。」

「何故?」

「今晚飯横濱中華街。」

「承知!羡望!」

「求!土產大量!」

「承知!」

这应该是日本两口子的一段聊天记录,日本人觉得像中文,而中国人觉得是日文。但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应该都大致知道这两口子在说些什么。

但也有一些「伪中文」,像「齒磨毛」,中国人看了绝对一头雾水。其实「齒磨毛」说的是牙刷。

今年8月22日,日本外相河野洋平发了一条「伪中文」推特:

「八月二十二日日程。同行記者朝食懇談会、故宮博物院Digital故宮見学、故宮景福宮参觀、李克強總理表敬、中国外交有識者昼食懇談会、荷造、帰国。」

着实凑了一把趣。


《琉球落日》A0201000004 · 2017年4月5日摄于日本冲绳

 

1871年11月30日,即清朝同治10年、日本明治4年,琉球宫古岛的两艘进贡船到那霸上缴年贡后,离港准备返回宫古岛,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幸还,另一艘漂到台湾西南海岸八瑶湾,即今屏东县牡丹乡境内。该船共有船员69名,其中3名淹死,66名登陆。登陆的船员中,54名被当地土著杀死枭首,另12名逃出,在凤山县即今高雄县凤山市受到清政府保护。同年12月11日,又有琉球王国八重山岛民的两艘进贡船离开琉球开往中国,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下落不明,另一艘于12月28日漂到台湾,45名船员同样受到凤山县令保护。1872年2月,前后两批琉球难民57人,由台湾官员送到福州的琉球馆,7月平安回到那霸。同年4月,日本小田县,即今冈山县县民4人,也遇难漂到台湾,被台湾原住民抢夺衣物。

当时台湾已经对列强开放,此前也有很多外国人被土著杀害,各国纷纷向清帝国提出抗议。但清朝的回答居然是:「这些土著没受过感化,乃中国生番,不归中国管辖。」

清朝这种极度不负责任的态度给日本以极好借口。当时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内情势不稳,正欲以外事转移内政问题,遂于法理消亡后的1875年4月派兵三千六百名占领台湾南部,讨伐土著的牡丹社,史称牡丹社事件。

过了一个多月,清朝军舰才姗姗来迟,而日方却宣布撤退。随后在7月至10月的谈判中,双方签订《日清互换条款》。日方在条款中大肆敲诈清朝,要求清朝赔偿琉球被杀难民白银10万两。这就等于是代替琉球行使了主权国家的外交索赔权。迟钝而惊慌失措的中世纪国家受害者,主要是清朝,琉球也包括其中,随后宣布不承认日本有这个权利,但于事无补。日本很快就将掐断清琉关系的最后一根血管:自1372年至1874年的琉球王国朝贡权。

1874年底,琉球最后一批朝贡庆贺船只上路。途中得知光绪皇帝登基,各国都来祝贺。如果清朝接受朝贡,前来祝贺的各国使节必然会知道琉球是独立国家的真相。日本没有给整日以泪洗面的琉球国王这个机会,1875年7月,日本专使松田要求琉球必须停止朝贡,并在琉球设立日本正式政府机关和军队警察。琉球国王哀求日本说,琉中五百年恩义友情,请务必保留,遭到日本断然拒绝。

此时琉球内部也发生了激烈交锋。亲日派和亲清派势力根据事态变化不停发生强弱对比。鉴于闹得太凶,1876年,松田同意琉球派请愿团去东京谈判,但条款极为苛刻,如果东京不同意,琉球要答应日本一切要求。琉球此时丧失了判断能力,贸然签订了誓约书。幸亏到日本后,西乡隆盛提醒琉球,琉清地位是可以与清朝谈判的,可怜的琉球才燃起一丝希望,但这等于又把主权独立进一步做了自我否定。

请愿团到达东京后,一切要求当然遭到了拒绝,琉球国被迫终止与清朝的外交关系。同年,记载琉球国历史的《中山世谱》、《球阳》的编撰也被迫停止。

清朝这时候才意识到琉球亡国的问题严重性,于1876至1879年间提出了种种严正交涉,要求保留琉球作为清朝「藩属」的地位。但是清政府仍然没有意识到「藩属」这个暧昧的殖民主义色彩浓厚的字眼在当时的国际环境里是最不恰当的。面对这种看似强硬的交涉,日本当然也以琉球「神道宗教」等理由有力地回击了清政府。当然日本国内也有担心强行将琉球作为一个日本县可能会引起琉球国内激烈的反抗,提出了怀柔政策。但是丧失了理智的琉球以为清政府能挽救他们的命运,强硬地反抗了日本。于是,日本专使松田扔下了一句:那你们等着被处理吧。

1879年3月27日,在中日关于琉球问题的谈判宣告破裂后,日本召集并绑架了王室所有成员,宣布琉球藩为日本国冲绳县。在宫女们的一片哀鸣声中,立国700年的琉球主权独立王国正式灭亡。

1879年5月27日,忧愤交加的琉球末代国王尚泰抱着病体,踏上了去东京的道路,从此再也没有返回故土。


《天问 》F0100000063 · 2017年4月9日摄于日本冲绳那霸首里城

 

今天凌晨,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日本冲绳县那霸市「首里城」发生火灾,据报道,已有正殿、南殿、北殿、锁之间、黄金御殿与二阶御殿等六处建筑焚毁。

首里城不仅仅只是日本国宝级文物,世界文化遗产,它更是冲绳人心中的耶路撒冷,是精神圣殿。

首里城最初修建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大约在公元11至14世纪,首里便是琉球群岛中山王国的都城。公元1426年,时任首里按司,即第一尚氏王朝缔造者之子尚巴志统一三山受中国大明王朝册封为「琉球王」之后定都首里城。

历史上,首里城天灾人祸不断,屡毁屡建。最近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冲绳战役中被美军炮火击毁,其正殿直到1992年才刚刚修复。不料仅仅时隔27年,首里城再度焚毁,成为无数冲绳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和无法承受的痛。

首里城1933年即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国宝级文物,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哭墙》A1901000013 · 2016年5月17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在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中诞生了三个名震一时的「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成立于巴勒斯坦,以巴勒斯坦境内的阿卡为总部,人员构成大多数为德国人,效忠于罗马教皇与罗马皇帝。

条顿骑士团在鼎盛时期,曾于威尼斯的马林堡建立过一个独立的骑士国家。1410年,曾经被条顿骑士团横扫的波兰东山再起,派出近4万立宛淘部队与条顿骑士团在坦伦堡展开决战,大获全胜,直接导致条顿骑士团走向衰亡。

1809年,拿破仑战胜德国,下令条顿骑士团解散。尽管25年之后条顿骑士团得以恢复,但只是作为一个慈善机构延续至今。

医院骑士团,1099在罗马建立,骑士团人数不到百人,也是三大骑士团中实力最弱的,医院骑士团的最初职能并非作战,而是为伤员提供治疗,相当于作战医疗队。

1120年,罗马教会与阿拉伯穆斯林的关系越发严峻,医院骑士团内部进行军事改革,成为了一支保护朝圣者不受异教徒攻击的军事团体。但其命运与条顿骑士团如出一辙:向拿破仑投降后成为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慈善组织。

圣殿骑士团成立于1119年,其总部就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山。10年之后,这个军事组织受到罗马教皇的重视,同时也受到了法国贵族的青睐,在短时间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三大骑士团中势力最为强大的存在。

圣殿骑士团是教皇的直属军队,除教皇外,圣殿骑士团不受任何政治力量所左右,并且在经济上也受到教皇的庇护。圣殿骑士团所拥有的土地一律免于上税,这也使圣殿骑士团旗下拥有约9000座庄园的土地财产。

在与阿拉伯人的交战中,圣殿骑士团曾取得过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但14世纪时,由于财富和势力过大,引起了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的警觉和不安,最终被腓力四世宣布为「侮辱天主的异教徒」而遭到解散,在三大骑士团中结局最惨。


《圣城耶路撒冷》A1901000012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十字军都声名狼藉。这既因为他们的邪恶动机和残暴行径,同时也是因为他们的对手,有「十字军终结者」之称的阿拉伯君主萨拉丁。这个叙利亚人不仅成功统一了当时的穆斯林世界,而且还在有名的「哈丁之战」中击溃十字军,重新控制了由十字军一手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

和十字军的骑士们相比,萨拉丁要宽容和体面得多。

有一个关于萨拉丁的故事。

1192年,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萨拉丁和「狮心王」理查在雅法大战,双方不分胜负,战场上,理查的马突然摔倒在地,具有骑士风度的萨拉丁让弟弟阿迪勒给他送去两匹好马。大战之后,萨拉丁和理查都病倒了,萨拉丁派人给自己的死对头理查送去了水果,还派去了医生。

无论故事是真是假,萨拉丁在十字军骑士面前更像是一个真正的骑士。这一点也得到了欧洲人的认可,认为他才是骑士的楷模。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骑士,普鲁士国王甚至为大马士革的萨拉丁墓赠送了一座大理石棺。

在夺取耶路撒冷之后,萨拉丁没有像十字军那样屠城,这种做法在当时的欧洲非常盛行。尽管他也杀俘虏,但对于普通基督徒则网开一面。他的宽容和大度让欧洲骑士颜面尽失。

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到近代,就连天主教也承认,十字军东征造成了基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仇恨和敌对,是使教会声誉蒙污的错误行为。


《冬天的巴黎》A2501000010 · 2011年3月6日摄于法国法兰西岛巴黎

 

从公元1096年至公元1291年,在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十字军先后共进行了九次东征。其中除了有一两次得手外,大多数东征不是无功而返就是铩羽而归。

就总体而言,十字军东征是失败的。从军事上讲,失败的主要原因战术不当。十字军的社会成分繁杂不一,武器装备参差不齐。身裹甲胄的骑士装备的是中等长度的剑和用于刺杀的重标枪。一些骑马或徒步的骑士除剑外,还装备有锤矛或斧子。大部分农民和市民装备的是刀、斧和长矛。十字军采用的是骑士军战术,战斗由骑士骑兵发起,一接战即单个对单个的决斗。这种战术比较适合欧洲战场,在面对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时显得非常笨拙。土耳其和阿拉伯人用来对抗十字军的是轻奇兵。他们先用箭击溃十字军,然后将其分隔包围,然后予以个个击破。

恩格斯认为:「在十字军远征期间,当西方的『重装』骑士将战场移到东方敌人的国土上时,便开始打败仗,在大多数场合都遭到覆灭。」

此外,十字军的失利还因为他们凶残和贪婪。对于他们来说,借「圣战」之名,行劫掠之事。所到之处,无恶不作,以至于树敌太多,遭到了沿途几乎所有人的反抗。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打头阵的「穷人十字军」。这批乌合之众远未抵达耶路撒冷,半道上即被杀得十剩一二,几乎全军覆灭。


《伊斯坦布尔》A1001000011 · 2013年6月5日摄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说「圣战」只是一个幌子,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一次,十字军将屠刀直接砍向了他们基督徒兄弟的脖子。

公元1198年,初登大位的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号召发动新的十字军战争。当时英国和法国这对老冤家彼此正打得你死我活,而德国人早就看不惯教皇的颐指气使,此时也正热衷于抢夺教皇手里的权力,加上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失败,也使西欧的君主们丧失了对穆斯林再一次发动战争的兴趣。

但是到了公元1199年,事情出现了转机。法国中北部纽利的一位教士富尔克的一次绘声绘色的布道演讲,使聆听演讲的基督徒热情高涨,他们索性借一次骑士比武大会将十字军组建起来。最终,在激进思想的驱使下,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开始了。

最初,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既定的攻打目标是埃及萨拉,可是最终倒霉的却是拜占廷帝国。其实拜占庭栽在十字军手里早已不是第一次。在以往的十字军战争中,拜占庭就曾经屡屡被十字军顺手牵羊。不过这一次对它来说却是致命的。

公元1201年,十字军人马如约来到威尼斯,但他们遇到了一些麻烦,因为此时威尼斯的港口已经被匈牙利人占据。匈牙利人跟十字军讨要好处,不然就不予放行。十字军答应在抢劫得手之后分一部分赃物给匈牙利人,但是匈牙利人没有答应,他们想得到更多。这时候一些威尼斯人也加入匈牙利人的团队之中,跟着要好处。最终三方达成协议,十字军允许匈牙利人和威尼斯人一同前往圣地抢劫,不过他们要打头阵。在利益的诱惑之下,匈牙利人和威尼斯人答应下来。

公元1202年10月,联军从威尼斯出发。他们带了70余艘战船和约150艘货船,由海路向萨拉杀去,并于11月24日顺利拿下了萨拉。萨拉居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和财产,将印有十字架图案的旗帜悬挂在城头和自家窗外,以此表明他们与十字军不仅是同一个上帝的子民,而且是同一个教会的信众。但是这根本无济于事,狡猾的十字军和贪婪的匈牙利人以及威尼斯人根本不管这一套。上帝在这个时候已经不管用了,抢劫才是唯一要干的事情。

在此后的几个月,这些所谓的骑士们作威作福到搜刮财物并且掳人妻女。他们从安德罗斯岛一路杀一路抢一路烧向着君士坦丁堡进发。1203年6月底,他们遇到了拜占庭的船队并将其打败。几天之后,联军到达君士坦丁堡城防要塞金角湾。还没等他们开战,金角湾的城门就打开了。原来当地百姓为了活命,自愿打开城门,寄希望于联军能放过他们。但是他们想错了,因为联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抢劫。威尼斯人为了怕利益受到损失,先动了手,而后匈牙利人跟进,看到他们抢了无数珍宝和女人,十字军赶紧参与到抢劫大军之中。

在此期间,大臣阿历克塞 · 杜卡斯 · 摩祖弗罗斯趁乱将阿里克塞四世掐死,并自封为新皇帝阿历克塞五世。阿历克塞四世曾表示愿意依附于十字军,并且答应给予好处,如今他死了,十字军认为好处没了着落,于是在1204年春天,十字军和威尼斯人签定了瓜分拜占庭的协议后,开始攻打君士坦丁堡。4月13日,十字军攻破君士坦丁堡。

失守之后的君士坦丁堡迎来了最黑暗的日子。野蛮的十字军和威尼斯人以及匈牙利人在城里不分昼夜进行洗劫,熊熊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他们冲进了金碧辉煌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将这里的一切抢走,连门把手都不放过,甚至将的镶有金银珠宝的圣坛砸碎,为的是得到里面的珠宝。抢红眼的十字军们把圣母的铜像扔进熔炉铸成钱币。君士坦丁堡的住宅、宫殿都被踏为平地。除了抢劫,他们还到处寻找年轻的女人,甚至连修女也不能幸免。那些随十字军而来的教士们,尽管一个人脖子上都挂着十字架,这时也肆无忌惮地加入了劫掠队伍。更为残暴的是,除了抢劫和破坏,十字军还大开杀戒,大批基督徒和无辜居民惨遭杀戮。一座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名城、原本拥有40万人口的大都市在劫后已变成一座死城。


《圣城耶路撒冷》A1901000011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1099年,十字军攻克耶路撒冷,对圣城进行了空前的血洗。单在一所寺院里,就有约一万名避难者惨遭屠戮。寺院、宫殿和民间的金银财物被洗劫一空,许许多多的古代艺术珍品被毁。这场屠杀以后,十字军到所谓的寺院前去举行宗教仪式,随后又投入了新的烧杀掳掠。据《耶路撒冷史》介绍,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后,对城中的男女老幼实行了无差别大屠杀。他们为了掠取黄金,甚至剖开受难者的尸体在肠胃里翻找。后来,由于尸体太多,十字军干脆将尸体堆起来一起烧成灰烬,再在骨灰里搜寻黄金。法国编年史家维拉杜安曾经说过:「自世界创始以来,攻陷城市所获的战利品从未有如此之多。」

十字军的一个首领戈弗雷在给教皇乌尔班二世的汇报信中称:「我们成功地收复了耶路撒冷,并且屠杀了城中的异教徒。我骑马走在尸体狼藉的街道上,鲜血染红了马的膝盖,无论是屋顶还是水沟,随处可以看到妇孺的尸体。」

这些受难者中,除了阿拉伯人,还有成千上万富有的犹太人,甚至还包括当地的基督徒。


《巴勒斯坦》A1700000001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

 

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勒芒发表鼓动性演讲的两个月之后,一个法国教士和一个德国骑士率领率领一帮被称为「穷人十字军」的农民和奴隶基督徒开始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尽管乌尔班二世一再宣称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圣战」,但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一点。参与十字军东征的各方异口同声高喊「为信仰而战」,但实际上,他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自己究竟在为什么而战。

城市兴起之后,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刺激了西欧各国封建主的贪欲,他们渴望到传说中富庶的东方去获得无穷无尽的土地和财富。其次,当时欧洲盛行长子继承制,即封建领地只能传给领主的嫡长子,其余各子不得分享,造就了一大批既无土地,又无财产,空有贵族头衔的骑士,成为十字军东征最重要的力量。再就是进入11世纪以后,西欧连遭荒年,饥饿和瘟疫流行,饱受封建主剥削的农奴和一般农民处境更加困难,希望通过东征寻找一个摆脱封建枷锁和致富的出路。另外就是城市商人,特别是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商人,希望得到东方的港口和市场,所以他们也是东征的支持者。教皇是东征的主要发起者,他想通过东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和世俗国王争夺霸权;二是重建统一的基督教世界;三是排挤伊斯兰教,把势力扩展到东方。

说十字军东征不是基督教的圣战,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是:如果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圣战,那应该在耶路撒冷沦陷的公元7世纪就「揭竿而起」,而不是好几个世纪之后。


《哭墙》A1901000010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亚伯拉罕系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几千年来一直动荡不断。即使时至今日,也依然是一个随时引发宗教矛盾,甚至是战争的「火药桶」。

公元前一千年,犹太民族伟大的大卫王率军征服了这里,并且把以色列的国都定在此地,最重要的是所罗门圣殿也在这里建造,从此犹太教就以这里为中心。这些在以前的「印象以色列」中的《以色列的复国之路》及《出埃及记》有所谈及。一千多年后,也就是公元前后,犹太人耶稣从犹太教中另起炉灶,创立了基督教。但不久之后,耶稣因宣扬「异端邪说」被当时的罗马统治者钉死在十字架上。于是耶路撒冷又成为了基督教圣城。公元636年,阿拉伯帝国来到耶路撒冷,将耶路撒冷定为除了麦加和麦地那之后的伊斯兰教第三圣城。

在此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耶路撒冷虽然几经易手,但还都比较平稳。不管是犹太教还是基督教,都比较平和、宽容,尤其是阿拉伯人,非常开明,对于其他宗教没有过多干涉,异教徒们大都能够和平相处。但这一切从突厥人建立的塞尔柱帝国统治开始,事情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突厥人凶蛮而偏激,不仅对异教徒,甚至对同为伊斯兰教的什叶派也充满敌视。他们对不愿皈依伊斯兰教的异教徒大开杀戒,其中包括大批的基督徒。

这就是教皇乌尔班二世鼓动基督教世界发起十字军东征「圣战」的背景和借口。


《圣城耶路撒冷》A1901000009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一个多月前,在一次旅行途中遇到一个不知道是华侨还是华裔,问我信不信教。我说我是无神论者,不信教。她「安慰」我:「不信教没关系。不是每一个不信教的人都是坏人。」我说:「我不反对你信教,但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诉你:如果你对你所信奉的宗教有些许的了解,如果你不偏执,你就会改变你的看法。」

 

公元1095年11月26日,在法国的克勒芒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教廷集会,数万名民众参与其中。时任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对着数万基督徒进行着滔滔不绝的演讲,目的就是说服全欧洲的信徒,发动一场拯救耶路撒冷的「圣战」。

教皇的演说既富有煽动性,在中世纪那个宗教具有绝对权威的时代,教皇的指令拥有「圣旨」般的号召力。他点名指出突厥人玷污了圣地耶路撒冷,他们毁坏教堂、虐杀子民、侮辱妇女,因此必须对东方的信徒提供援助,把邪恶的异教徒驱逐出去。

于是乎历时两百多年的十字军东征就此拉开帷幕。


《大龙虾》B0000000076 · 2019年7月11日摄于加拿大

 

今年三月间,曾写过一篇《自以为是,结果不是》,说的是前年在古巴与龙虾擦肩而过的事。那天因为地接迟到,为了表示歉意,说晚餐给我们加餐龙虾。我也是好意,说龙虾就免了,加个番茄蛋汤意思意思就可以了。地接一口答应,晚餐果然给加了个番茄蛋汤。后来知道,在古巴,龙虾比蔬菜便宜,弄得很尴尬。

在当下,即使在北美,龙虾也算是比较高档的食材。但在17世纪,英国人到达美洲大陆初期,龙虾泛滥成灾,一文不值。

据英国历史学家威廉 · 伍德记述,在当时的北美沿海,被海浪冲上岸的龙虾可以堆到半米多高,「犹如海里的蟑螂」,令人生厌。只是由于食物匮乏,龙虾是这些英国早期殖民者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这让他们痛苦不堪。后来,随着殖民地的发展,有钱人在食物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便不再食用让他们备受折磨的龙虾,只剩下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工和监狱里的犯人还在继续以龙虾充饥,龙虾因此被称为了「穷人的食物」和「犯人的食物」。这事在那个时代被大多数人认为非常的「不人道」,甚至引发了劳工们的强烈不满的抗议。据缅因州政府网站记载,雇主们不得不在劳工协议中加入了特别条款,保证劳工每周吃龙虾不超过三次,这才平息了劳工们的愤怒。

1 80 81 82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