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

20190826


《外滩》A0101030006 · 2018年7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

 

俗话说,青菜萝卜,各有所好。

相信很多人在外滩拍摄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时,会走到江岸的栏杆边,这样就不会受到行人的干扰。而我喜欢在人流不是很密集的时候退到江边步道的后面,让行人在相机前走动,以便让人物进入画面。

我喜欢风景里有人,觉得这样更有生机,也更显灵动。

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不喜欢参观「名人故居」,不喜欢那种因尘封而变得呆滞、死寂的感觉。


《大足石刻》A0123010001 · 2016年5月24日摄于中国重庆大足

 

还是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大足石刻。只是最初以为「大足」指的是佛祖硕大的脚,四年前去了之后才刚弄明白,「大足」是地名,缘因当地有一条河,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大丰大足,故得名「大足川」。这条河就是现在的濑溪河,沱江的一条支流。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佛教、道教、儒教均有涉猎。大足石刻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其中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后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及南宋诸朝不断扩充至现规模。

大足石刻有点「涂鸦墙」的意思,无数知名的和不知名的营造者各显神通,以石刻或泥塑等形式向世人讲解他们对佛教、道教或儒都的理解,以及大量道听途说和凭空想像的神鬼故事,无非因果报应、世道轮回,诸如此类,手法写实、世俗。


《西塘印象》A0102080002 · 2011年9月24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善西塘

 

《节奏和变化》

美 马洛伊 · 山多尔

 

并不是下意识地改变生活环境才称得上明智,改变生活规律也一样。有时,一次无意义的旅行,或只有几公里的位置变化,也能将我们带离生活业已僵化的,同时又折磨人、令人无法忍受的无奈。一个让人做梦的新房间、几张新面孔、不同的厨房,都能使我们的内心平静或雀跃。

我们就应该如此改变日常的生活节奏,不必很用力,也不必很轻率。当我们感到被困在某种生活状态中时,应该有意识地、自主地做出改变。一个一直固执地坚持清晨起床的人,隔一段时间,要在下午起床,以调节睡觉和起床的规律。一个早睡的人,当感觉生活走入死胡同时,就要将就寝时间推迟到午夜以后。一个总是在早上处理重要事情的人,有可能的话,就将工作调整到下午时段。一个晚上容易犯困的人,就要尽量白天多休息,晚上再工作。一个习惯于午后小睡的人,要改成午饭前睡半小时。不要只固守一种生活习惯,不要只穿拖鞋,只留大胡子。一定要注意,世上的创造力只有在经过充足的准备和长久的等待后才会显现。这些事情不必很多。这是聆听、内心、注意力、本能和意志和谐相融的艺术,也是生活的秘密之一。


《最好新秋时》D0016000001 · 2012年11月11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世纪公园

 

今日处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闲适》

宋 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D0015000001 · 2012年8月23日摄于中国新疆吐鲁番

 

「葡萄」一名的由来,据说李时珍在其所著《本草纲目》中是这样解释的:「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饮之,则然而醉,故有是名。」古有「酺」、「醄」二字,「酺」有聚饮之意,而「醄」则为醉酒之态。所以李时珍认为「葡萄」由「酺醄」借用而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有学者认为,「葡萄」终究不是「葡萄酒」,既不可聚饮,食之也不会醉。由于葡萄不晚于汉代由西域引入中原,所以「葡萄」一名非常可能由胡语直接音译而来。而且,在「葡萄」之前,葡萄还有「蒲陶」、 「蒲萄」、「蒲姚」、「葡桃」等诸多名称。这些名称均音同字不同,也从一个侧面支持直接音译的观点。

如有兴趣,可查阅山西晋中学院温建辉的《「葡萄」名称的来源考释》一文。


《「大龙虾」》A4703000004 · 2019年7月11日摄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

 

「大龙虾」背后左起第三面旗帜叫「阿卡迪亚」旗,其图案就是在法国蓝白红三色旗的蓝色部分缀了一颗黄色的五角星。

阿卡迪亚早先为法国北美大西洋沿岸的殖民地,当地很多居民是梅蒂人,也就是早期法国殖民者与当地原住民的混血儿,现在一般被称为阿卡迪亚人。

阿卡迪亚是加拿大除魁北克之外最大的法语社区,只是和魁北克人相比,阿卡迪亚人对法国的认同感要低得多,甚至在语言及文化上都和前者渐行渐远,走上了一条独立的演化之路。


《秋阳》D0001000002 · 2012年10月4日摄于中国上海虹口鲁迅公园

 

今日出伏。

冬有「数九」,夏有「三伏」。数九的规则简单,而三伏则稍嫌复杂。

「冬至当日九,夏至三庚伏」,前一句说的每年的冬至当日即为数九的开始之日。每九日为「一九」,九九共计八十一天数九结束;而后一句的意思是说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中国农历采用天干地支标时。庚位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七。今年公历6月21日夏至,为「己」日,次日公历6月22日即为第一个庚日,第二个庚日是公历7月2日,第三个庚日是公历7月12日,那天入伏。

伏天分「初伏」、「中伏」和「末伏」。入伏当日至之后第一个己日,以今年为例,公历7月21日为初伏开始之日,计十天;初伏后的第一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一个己日,即公历8月10日为中伏开始之日,天数每年不一;中伏后第一个庚日至己日为末伏,计十天。至此,伏终,即出伏。


《紫薇花开》D0014000001 · 2019年8月19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桐乡乌镇

 

紫薇,千屈菜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千屈菜科植物共有25属,但中国只有一属,就是紫薇属。紫薇的花期从每年的六月可以一直持续到九月,长达百余天,故也称「百日红」,是中国很常见的观赏植物。

唐杜牧《紫薇花》诗云:

 

晓迎秋露一枝新,

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

向风偏笑艳阳人。

 

谓紫薇无意与桃李争艳于春,而是待到秋风渐起,百花纷谢之时向寒而开之孤傲。

凑合

20190818


《音乐会》F0300000266 · 2019年8月17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

 

好像是闹同学的暑假作业中有一项是「听一场音乐会」,他娘老子没空,央我们陪他去,还特意吩咐,拍些照片,交作业用。

出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现在的商业性演出一般都禁止摄影、摄像。所以我们只得提前半小时入场,趁演出没开始凑合着拍了几张回家交差。

昨天主演的是浦东新区什么机构的职工业余合唱团,出演的节目叫「大型交响乐合唱」。「大型」称不称得上颇值得商榷,「业余」倒是毋庸置疑。如果是社区纳凉晚会或企业联谊会演出还凑合,但昨天是几十元票价的商业演出,那真是蛮凑合的。


《赫尔辛基街景》A4400000002 · 2019年5月28日摄于芬兰赫尔辛基

 

北欧国家,通常是指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及冰岛这几个国家。尽管爱沙尼亚在一定程度上自认为也算是一个北欧国家,但国际社会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在北欧五国中,芬兰称得上是一个另类。

第一,从地理上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包括瑞典和挪威,再就是南部的丹麦。芬兰夹在俄罗斯和瑞典之间,处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门口。重要的是,芬兰似乎想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保持某种距离,所以也不喜欢人们称它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

第二,从语言上看。北欧诸国都有各自的语言,但从语系上看,其他北欧国家的语言都属于日耳曼语系,而芬兰语则属于乌拉尔语系。

第三,从人种看。斯堪的纳维亚主要是日耳曼人,而芬兰人一般被认为是凶奴人的后裔。

第四,从国家体制看。瑞典、挪威和丹麦三国实行的都是君主立宪制,而芬兰实行的是共和制。

第五,从货币上看。北欧其他国家,甚至包括冰岛都使用各自本国货币:瑞典克朗、挪威克朗、丹麦克朗、冰岛克朗,只有芬兰使用欧元。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芬兰曾先后分别归属过瑞典和俄罗斯。即使是现在,芬兰也仍被夹在俄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因此,作为小国的芬兰一直努力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显得低调而谨慎。这可能是芬兰至今仍未加入北约的一个重要原因。


《佩姬湾灯塔》A4704000014 · 2019年7月10日摄于加拿大新斯科舍

 

佩姬湾灯塔离佩姬湾渔村不远,屹立在被冰川切削形成的海岸线浮石上。这座灯塔建于1868年,当时为木结构,下层是灯塔守护人居住的房间,上层为塔楼,安放导航用的煤油灯和反光镜。现在所看到的15米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灯塔为1914年所翻建,仍然保留着原来的八边型塔身结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佩姬灯塔曾经是加拿大皇家海军的一个无线电站。战后,该灯塔又被用作出售和收寄观光明信片的小邮局。2009年,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邮局人满为患,不得不从灯塔迁出。

佩姬湾灯塔是一座经典的红顶白身灯塔,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面对一望无垠的大海,优雅而不失美丽,彰显出一种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加之有周边房舍、渔船、草地、大海的衬托,非常漂亮。


《佩姬湾渔村》A4704000013 · 2019年7月10日摄于加拿大新斯科舍

 

相传以前有一个名叫玛拉莱特的女孩搭乘商船从苏格兰前往北美。就在商船接近北美大西洋海岸的时候,遭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商船随即沉没。幸运的是,玛拉莱特被当地的一个年轻渔夫救到了岸上,成为船上唯一的幸存者。为了表达对年轻渔夫的感激之情,玛拉莱特后来嫁给了这个渔夫。当地渔民们非常喜欢玛拉莱特,便用她的小名「佩姬」来命名他们所生活的那片海湾。

佩姬湾坐落于新斯科舍省的首府哈里法克斯,距离哈里法克斯约43公里。佩姬湾渔村现有40户人家,约100来人。

佩姬湾渔村非常漂亮,蓝天、白云、绿草、碧海,一幢幢粉刷得色彩斑斓、鲜艳夺目的小木屋散落其间,恍若童话世界。

佩姬湾渔村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最火爆的旅游景点,被誉为加拿大「最上镜的小渔村」。


《蓝莓》B0000000070 · 2019年5月27日摄于芬兰赫尔辛基

 

对维京人来说,公元10世纪既是他们走向巅峰,同时也是他们逐渐消亡的一个重要时期。而这一切的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就是丹麦国王哈洛德。

哈洛德早年信奉维京人的「战争之神」奥丁神,是维京海盗精神的崇尚者和追随者。公元10世纪中叶,丹麦王国在他的统治之下持续对外征战,先后统一了今天的挪威、瑞典和丹麦等大部分北欧地区。但到了晚年,哈洛德却受到了来自稍早时候盘据欧洲大陆,同样也是维京人的诺曼人海盗的疯狂袭扰。这让哈洛德意识到传统维京文化的野蛮和愚昧。他决定引入基督教信仰来取代在维京文化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奥丁神信仰并以此对国民进行教化。他的这一举措使得北欧地区的维京人开始逐渐开化,最终融入当时的主流社会。

哈洛德有一个嗜好:酷爱蓝莓。由于长期且大量咀嚼蓝莓,以至于牙齿被染成了蓝色,哈洛德因此有了一个绰号「蓝牙」。

1995年,由瑞典爱立信主导,包括芬兰的诺基亚、日本东芝、美国的 IBM和英特尔计划成立一个行业协会,共同开发一种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在给这项技术命名时,此项计划的主导企业瑞典公司爱立信提议,为秉承他们先辈哈洛德「统一、互联」的梦想和理念,这种短距离无线互联技术以哈洛德的绰号「蓝牙」命名。


《露天音乐会》A4500000002 · 2019年6月1日摄于挪威奥斯陆

 

在最鼎盛时期,维京人曾控制了大部份的波罗的海沿岸、俄罗斯内陆、法国诺曼底、英国、西西里、意大利南部和巴勒斯坦部分地区。除此之外,公元875年,维京人开始在冰岛定居;公元985年,他们又向格陵兰殖民。据说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五百年,维京人就曾到达纽芬兰并探索了部份北美地区。

公元10世纪起,维京人开始没落,到公元11世纪,维京时代寿终正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导致维京人没落的原因很多,战争、招安、内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在当时那个时代,维京人所代表的是原始和野蛮。无论在波罗的海、俄罗斯、不列颠,还是欧洲大陆,维京人几乎都因受到当地宗教和文化的教化而逐渐开化,最后被彻底同化。


《斯德哥尔摩街景》A4600000006 · 2019年5月29日摄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维京人残暴而冷血的性格和文化。令人谈之色变、毛骨悚然的「血鹰」就是由维京人所发明。

「受害者面部朝下被捆绑着,行刑人先是在他的后背刻上一只张开双翅的鹰,然后用斧头从受害者的背部贴着脊一根接一根地劈断他的肋骨,再将两肋被连骨带肉地从断裂处撑开。这样,受害者的后背就像长出了一对『翅膀』。接着,行刑人将盐撒在受宠者的伤口处,同时从他敞开的胸腔中扯出鲜血淋淋的肺叶挂在森森白骨的『翅膀』上。如此,观看行刑的维京人能够看到受害者背部那对因剧痛而抽搐的『翅膀』。」

「血鹰」是如此的残暴,突破了人类的所有底线,也突破了人们的所有想像,以至于很多人对其是否真实存在过表示怀疑。但大多数维京史学家都承认,尽管「血鹰」非常令人不快,但确有其事。有杰出的中世纪史学家称,「血鹰」的受害者包括诺森布里亚的埃伊拉、挪威王哈罗德 · 法恩海尔之子哈佛丹,以及爱尔兰明斯特国王迈尔瓜莱,甚至还可能包括殉道者埃德蒙。


《丹麦风光》A4200000006 · 2019年6月5日摄于丹麦哥本哈根王宫广场

 

在早期,维京人对修道院情有独钟。他们知道这种地方通常都很富有。

公元793年,维京人来到英格兰北海岸的林第斯法恩岛抢劫当地的修道院。

「维京人手持刀斧来到林第斯法恩的教堂。他们一边疯狂劫掠,一边将所有的东西糟蹋殆尽。他们肮脏的脚印玷污了圣地,他们在神坛下使劲挖掘,抢走了教堂的所有财宝。他们杀死了一些教士,临走时,又虏走一批教友。教友们被迫赤身裸体,受尽了屈辱,有些人后来还淹死在了海里。」

最后,维京人还不忘点上一把火,将这座具有百多年历史的修道院付之一炬。

打这之后,一直到公元800年,维京人又肆无忌惮地洗劫了欧洲沿海各地的众多修道院。所到之处,片瓦不留。


《丹麦风光》A4200000005 · 2019年6月5日摄于丹麦哥本哈根新港

 

在影视作品或者卡通漫画中,维京人十有八九是以胡子拉碴、手握斧头的形象出现的。在苏格兰设得兰群岛的勒威克小镇,每年都会举办一届「圣火节」大游行,以此来纪念他们的祖先成功推翻挪威人长达五个世纪统治。游行队伍中的「维京人」也同样手握斧头。

维京人用斧头,首先是因为当时他们还没有很好地掌握锻造技术,制造出来的刀剑等兵刃不仅昂贵,且数量也极其有限,只能供一些贵族使用,普通人就只能使用可以大量制造的斧头;其次,维京人身高马大、膀阔腰圆,看似笨拙的斧头在他们手里能砍能投,简单粗暴,堪称绝配。

尽管后来维京人也开始大量使用刀剑枪矛,但在外人的眼中,维京人手持斧头的凶蛮形象却一直留传至今。


《哥本哈根街景》A4200000004 · 2019年6月4日摄于丹麦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

 

在今年六月《瑞典:同性恋者的天堂》一文中曾介绍过:为了让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瑞典修改了其国教基督教路德宗教义,以便让每一个瑞典人都可以享有「各种形式的爱」。

不必为此感到吃惊,因为这个很「维京」。公元8世纪,维京人是以劫掠西欧大陆沿海地区修道院的方式闯入欧洲人的视野,所以,修改几条基督教教义对维京人来说算不上是个事。

「维京人」不是一个民族,而是指生活在瑞典、丹麦、挪威,以及后来的冰岛,靠劫掠为生的白人。

公元789年,维京人驾船驶入英国港口。英国人以为他们是前来贸易的商人,但结果不是。这帮人远道而来,就是为了杀人越货。这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后来被记录在中世纪的英国史籍之中。从这一事件开始,彪悍、凶残的维京人横行欧洲,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开启了一个长达三个世纪的「维京时期」。

在其他欧洲人的眼中,维京人就是一帮野蛮的海盗,「维京」就是劫掠和杀戮的代名词,令人生畏且不齿。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瑞典人对维京人仍津津乐道,并以自己是维京人的后代而备感自豪。

这是一种文化,北欧文化。


《夏日》D0009000002 · 2015年8月18日摄于中国浙江临安

 

赤日炎炎欲何求

未敢翻身汗湿头

躲进小楼伏一夏

稀里糊涂已是秋

 

偏方不可信,除了「三伏」。

找一空调房间,上午伏,下午伏,晚上伏,一天三伏,一次伏八个小时,三个月一个疗程,专治畏暑怕热,疗效奇佳。

立秋喽。

七夕

20190807


《「牧织」》F0300000265 · 2017年4月9日摄于日本冲绳那霸首里城

 

结婚没几天,隔壁阿姨一见到外婆跟我就「夸」:「啧啧,你们两个真是般配。」

我听了心里头一喜,腆着脸问:「怎么般配了?」

「奶油巧克力!」

 

今天七夕。按农历算,恰巧丫头生日。

丫头出生上户口,得有个名字。七夕生的,叫「巧巧」或「巧妹」,觉得都不怎么合适。一来怕撞名的太多,二来也显不出俺好歹也是个读过几天书的人。思前想后,决定叫「牧织」。这个名字既点了七夕的主题,读起来也文绉绉的,很有点「羲之」、「润之」的意思。

挺好的名字,后来怎么就没拿去给丫头上户口呢?问题出在上海话:「牧织」、「墨汁」同音。我寻思,丫头眼下看上去白白净净的,可要是日后肤色随她爹,「牧织」百分百会就她的绰号。

果断放弃。

1 107 108 109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