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桂》F0300000561 · 2023年10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康健园
这些天,只要靠近窗户,就能闻到阵阵馥郁的桂花香。
现在的上海,桂花随处可见,但早先,想赏桂,老上海人首先想到的会是桂林公园。
10号地铁线加上14号线,总共22站,抵达桂林公园。
上世纪20年代末,旧上海大流氓黄金荣出资350万银元为自己修建花园别墅「黄家花园」。1937年「八 · 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花园遭日军破坏,其内很多建筑被毁。抗战胜利后,黄金荣曾对黄家花园进行过修葺,但不久又遭国民党军破坏。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黄家花园归上海市园林管理局管理并得到修复和改造,作为城市公园向市民开放。这次改造,由于园内栽种数十种桂花树,「黄家花园」更名为「桂林公园」,成为上海市民传统的赏桂胜地。
但,我们在桂林公园匆匆转了一圈之后,到了一街之隔的康健园。这里也有很多的桂花树,而且相对僻静,远没有桂林公园的嘈杂喧闹。
《茶点》B0000000491 · 2023年9月12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杏花楼福州路总店
和朋友小聚,约在了福州路上的杏花楼总店。
这家店,早先去过几回,但重新装修后还是第一次光顾。
1851年,一个名叫「胜仔」的广东人在上海虹口开了一家糖水铺。当时只是一开间的小门面,并且仅在夜里出售一些甜品和粥类,后店铺发展为「生昌号番菜馆」。所谓「番菜馆」,即现称的西餐馆。1883年,生昌号番菜馆迁址至四马路,即今福州路,同时更名为「杏花楼」。广东番禺人李金海于清光绪十四年入杏花楼厨房间当学徒,后成为该店厨房的当家名师。李金海于上世纪20年代接盘杏花楼后,又盘进隔壁小旅馆,翻建加层,扩建成四层七开间的大型酒楼,于1927年开业,经营「中西大菜、喜庆筵席、龙凤礼饼、回礼茶盒」。次年,即1928年,李金海见广式月饼在上海市场畅销,便在原来「龙凤礼饼」的基础上,聘请了月饼名师,试制广式月饼,以期创制自己的特色。产品问世不久,其产量、质量均跃居全市同业之冠,盛销不衰。现如今,其广式月饼制作技艺已被上海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杏花楼后来主打广式茶点和粤菜,会不会与广式月饼有关不得而知。但杏花楼的广式菜点和粤菜在上海人心目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杏花楼广式月饼。
章太炎曾为杏花楼题词:「蜜汁能消公路渴,河鱼为解臣君愁」。
2021年底,装修后的杏花楼重新开业,并携手香港餐饮团队推出了全新的菜单。今天在《大众点评》上「打卡」时发现,这家店已经被我收藏了691天,应该就是两年前重新开业时所为。
嘿嘿。
《上海老饭店同乐坊》A0101030017 · 2023年6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
上海老饭店的前身叫「荣顺馆」,为川沙厨师张焕英于清光绪元年在旧校场路租房开设的「夫妻老婆店」。张焕英厨艺精湛,又薄利多销。荣顺馆好吃不贵,开业不久即食客盈门。后可能是因为搬迁或改建,「荣顺馆」前多了个「老」字,成了「老荣顺馆」。但一众熟客嫌「老荣顺馆」说起来不顺口,直接称「老饭店」。上世纪60年代迁址扩建时,索性直接改名为「上海老饭店」。
上海老饭店主打上海本帮菜,在上海滩是一个传奇:「荣顺馆」为乾隆帝所题,而「上海老饭店」为百岁老人刘海粟题。本世纪,上海老饭店先后接待过印度尼西亚总统梅加瓦蒂、新加坡总统纳丹及俄罗斯总统普京夫人等政要。
现在的上海老饭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并拥有十二道国家级「非遗」菜品,包括八宝鸭、虾子大乌参、扣三丝、红烧河鳗、油爆河虾、草头圈子等传统本帮名菜。
《御好烧》B0000000430 · 2023年6月10日摄于中国上海长宁花月
点好单,叫店员过来,说帮忙把铁板擦一下,因为刚才放过菜单。店员拿着抹布过来,看了一眼铁板,说铁板很干净,不用擦。我说,刚才点单时菜单摊在铁板上过,怕不干净,因为一会儿还要直接放御好烧。店员说,现在不用铁板了,全都改用小铁盘。
记得去年一月份去的时候,还在用铁板。
以前每次去广岛,几乎都会去广岛车站二楼的食堂街。那里,一多半的店铺做御好烧。随便挑一家,掀开门帘,在铁板前找个空座坐下。菜单通常挂在墙上,选好后,直接跟厨师说,来一个海鲜的,或来一个猪肉的。菜单上列出的,只是基本配置。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让厨师另加肉,加虾,加墨鱼,诸如此类。当然,钱得另算。
御好烧制作好后,厨师会用铲子移到食客跟前的铁板上。食客用小铲子切成小块,就着啤酒,慢慢享用。铁板是加热的,保证御好烧从头至尾都是热的。
没有了铁板保温的御好烧,便少了很多的气氛,也就少了很多的乐趣。
《「饭格子」》C0000000061 · 2023年5月5日摄于中国上海普陀
这种铝制饭盒,上海人叫「饭格子」。现在一些餐厅用来当餐具,一多半是在营造一种怀旧的气氛,因为这东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常见。
那个年代,进单位的头一天,就会领到一只搪瓷缸和两、三只搪瓷碗,供喝水和去食堂打饭用。「福利」再好些,还会有一只「饭格子」。
「饭格子」是上班「带饭」的不二之选,方正、带盖,很容易放进手提包里,而且不容易洒。关键的还在于,方便加热。
我刚上班的时候,很多同事仍用「饭格子」带饭。米饭打底,菜盖在上面。中午吃饭前,各显神通找地方加热。在船厂里,实在不想跑很远,可以就地取材:找一块大小合适的厚钢板边角料,架空了,用乙炔龙头烧红,「饭格子」一会儿便热气腾腾,「嗞嗞」冒出热气。用湿布隔着托在手里,用调羹将饭、菜拌匀了,舀进嘴里,就着用搪瓷缸沏的酽茶,那叫一个满足。
《三文鱼茶泡饭》B0000000390 · 2023年1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久竹居酒屋
每次的「免费试」,总觉得有点无功受禄,每每总是会再另点些什么,意思意思。
昨天的久竹居酒屋单人餐「免费试」,去了三个人,另点了一个单人套餐和一个三文鱼茶泡饭。单人套餐含鳗鱼饭、烤青花、麻辣鲜蛤、三文鱼刺身、火炙三文鱼寿司、味噌汤及一杯可儿必思,65元,相当的便宜,难怪工作日下午一点过了才进的店,二楼仍需等座。
这样的店,开在大学路上,对年轻人确实具有相当高的吸引力。但我观察了一下,觉得如果再细致些,感觉能再增添几分小情小调。比如主推的馒鱼饭,尽管不会是现杀现烤的活鳗,但讲真,味道还是蛮可以的。如果盛器改用漆器食盒,给人的感觉会更正式些,甚至更高端些;另外就是桌上可以备些浇汁,让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多一些调整的余地。再比如茶泡饭,茶汤可以壶装了单独提供,由客人自己动手注汤入饭,这样多些参与感和仪式感,感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餐体验。
总体来说,「久竹」价格亲民,食材新鲜,味道也相当不错。
《方塔》A0101120003 · 2023年1月29日摄于中国上海松江方塔园
松江方塔园,算是上海比较著名的景点,是松江最著名的地标性建筑。
方塔园,因其园内的方塔得名。该九层方塔原为兴圣教寺佛塔,砖木结构。根据上世纪70年代在塔内发现的文物可以确定,该塔为北宋时所建。
因遭战乱,兴圣教寺毁坏殆尽,佛塔却意外地幸存了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件奇迹。
1978年,方塔及周边被辟建方塔园,1982年,由中国著名建筑大师冯纪中领衔,将方塔园改扩建成占地170余亩、具有中国经典园林风格的历史文物主题公园。1999年,在「世界建筑师大会优秀设计展」上,该项目荣获唯一的园林设计奖。
方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爆鱼》B0000000387 · 2022年12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和记小菜
现上海中心城区的「老上海人」大都是开埠后其他地方移民的后代,因此,上海总体上是一座移民城市,五方杂处、风俗不纯。但在计划经济年代,受物产、物流和供应所限,城市居民的餐桌渐趋大同,仅存小异,慢慢地,便有了颇具上海地方特色的「年菜」。
冷菜,一般会是海蛰或海蛰头、皮蛋、熏鱼、咸肉、白斩鸡、油爆虾、烤麸、酱油肉、鳗鲞,抑或呛蟹;热菜,差不多就是八宝鸭、红烧蹄膀、红烧黄鱼或葱㸆河鲫鱼、糖醋排骨、乌贼鱼芹菜、油豆腐炒黄豆芽、八宝辣酱、红烧狮子头、油焖笋或油焖茭白、炒虾仁、塌菜冬笋;和广东一带不同,上海人习惯上将汤安排在最后上,为酒足饭饱后的主食佐餐。汤通常是加了肉圆、鱼圆、熏鱼、蛋饺、肉皮、油爆虾、咸肉、冬笋的「全家福」,各种食材在搪瓷菊花锅里码好、炖熟后直接上桌。
年菜,不只是求丰盛,往往还融进了对新一年很多的期许,也就是「讨口彩」。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这个全国皆然。有几样菜,讨的是上海话的口彩:黄豆芽,因形似如意,也叫「如意菜」,寓意「事事如意」;烤麸,一般配以金针菜(上海人叫法,不是金针菇,是买的干黄花菜回家后泡发)和黑木耳红烧。在上海话中,「烤麸」和「靠夫」谐音,在男主外、女主内的过去,是女主人对为养家糊口而努力打拚的男主人过去一年的肯定和新一年的期待;塌菜,上海话叫「塌棵菜」,上海人多用来炒冬笋或年糕。在上海话中,「塌棵菜」、「脱苦菜」同音,其意不言自明。
《正广和鲜桔水》B0000000388 · 2022年1月22日摄于中国上海虹口北外滩来福士
鲜桔水
曾几何时,即使是婚宴,鲜桔水也不可或缺,堪称国民饮料。前两年,正广和鲜桔水已经恢复生产,但恢复的只是包装,原料改用鲜果汁。而在过去,鲜桔水应该是用香精和色素调制而成,喝了,舌苔都被染成了黄色。上海话「鲜桔水」和滑稽戏中上海老宁波的普通话「洗脚水」谐音,「鲜桔水」也常被戏称为「洗脚水」。
果子酒
一种用水果发酵制成的酒,不同于传统的黄酒、啤酒或白酒,曾出现在很多上海人家的年夜饭桌上。
冰蛋
上海人家过年大都会做很多蛋饺,这时节,冰蛋便会上市,以应对暴增的需求。所谓冰蛋,是将鸡蛋液冷冻成冰砖的模样。这样做的目的,估计是因为冰蛋比鲜鸡蛋更容易贮存。在早年鸡蛋供应不很充足的时候,可以保障春节的市场供应。
麦淇淋蛋糕
麦淇淋,就是人造奶油。现在人们对人造奶油唯恐避之不及,但在物资匮乏、收入有限的年代,作为昂贵的奶油蛋糕的替代,麦淇淋蛋糕是很多人走亲访友时相当体面的伴手礼。
龙虾片
一种在淀粉中掺入少量鱼肉制成的半透明薄片,油炸后会迅速膨化。早年去文莱的时候,曾捎回来很多文莱当地产的还是马来西亚产的龙虾片,什么牌子忘了,非常好吃。那种龙虾片不同于国内的淀粉掺少量鱼肉,应该是鱼虾肉中掺少量淀粉,鲜味十足。
麦乳精
一种以牛奶或奶粉或炼乳以及奶油、麦精、可可粉等为主要成分制成的速溶性饮品,自用可口,送人体面。七八十年代,几乎很少有上海人家不备麦乳精的,至少,会留有几个麦乳精的空罐头。女儿很小的时候,有一回突然说想吃巧克力冰淇淋。一时间没地方弄。于是突发奇想,用小半罐麦乳精隔水蒸化了,成浆状,浇在冰砖上,让女儿解了一回馋。哈哈哈哈。
方块咖啡
上海咖啡厂生产的块状咖啡,独立包装,包装纸上印着「上海牌咖啡茶」。这种块状咖啡用咖啡粉压制,外裹一层糖粉。取一块放入杯中,冲入热水,便成了一杯含糖咖啡,算是最早的国产速溶咖啡了。
盐水片
一种用生理盐水制成的含片,含在嘴里咸咸的,有点盐汽水的味道。这种东西主要用来为高温作业或夏季户外工作的工人消暑,可以补充因大量排汗而流失的电解质。现在的人都不能想像,这样一种东西,当年竟然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小零食。
《杨浦滨江》A0101040017 · 2022年10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杨浦滨江秦皇岛路至杨浦水厂这一段,原为上海船厂浦西分厂,现被改造成一片以中国近代造船工业为基础和脉络的公共滨江休闲岸线。
上海船厂浦西分厂很有些来头。从镶嵌在地面的一连串铭牌上能梳理出一个大致的脉络:「1862,英商尼柯逊和英国和记洋行包义德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创办『祥生船厂』」、「1872,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1900,德国瑞记洋行在在杨树浦路516号开办『瑞镕船厂』」「1936,耶松船厂有限公司和瑞镕签约合并,成立『英联船厂股份有限公司』」、「1951,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船舶修造厂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海运管理总局上海船舶修造厂』」「1954年,军管英联船厂与交通部海运管理总局上海船舶修造厂正式合并,组成『上海船舶修造厂』」。
船厂原有的两座船坞被保留了下来,目前正在改建中。其中一座很可能被用于长江口二号古沉船的陈列。
《鳗丼》B0000000366 · 2022年10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悦 · 龙门
「悦 · 龙门」,朋友推荐的一家小店,说是国企开的,这就很吸引人。对于「国企」,可以有很多看法,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在「货真价实」上相信意见比较一致。
悦 · 龙门有点日式简餐的意思,日常供应生鱼片、寿司、寿喜锅以及各种日式盖饭套餐:厚切猪排饭、鹅肝饭、鳗鱼饭、牛肉饭等。由于食材新鲜,口味也就有了基本保证。
「国企」经常被诟病的是服务,爱吃不吃,但悦 · 龙门广受赞誉的除了食材就是服务,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悦 · 龙门所在的滨江国际广场,离东外滩渔人码头近在咫尺,位置非常优越。在接下来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若有时间,可以过去晒晒太阳、吹吹风。累了,周边有几家相当不错的咖啡馆,可以小憩、聊天;饿了,尽可以去悦 · 龙门果腹,人均百十元的消费,好吃不贵。
《烫毛蚶》B0000000364 · 2022年9月27日摄于中国上海静安
毛蚶和银蚶,因鲜嫩、多汁、肥美深受上海人的喜欢,曾经是上海市民餐桌上的家常菜。因贪其鲜嫩,上海人吃毛蚶或银蚶往往只是用开火烫几秒便上桌,完全没有断生。这就给30多年前的一场大灾难埋下了伏笔。
1988年,上海爆发大规模甲型肝炎疫情。最终的调查结果表明,这场疫情的源头就是毛蚶。
早先,上海人餐桌上的毛蚶大多来自山东和浙江沿海。1987年,江苏启东海域意外发现了大量毛蚶,并迅速涌入上海。当时,启东一带是甲型肝炎的高发区,周边沿海的毛蚶普遍受到甲肝病毒的污染。这些数量庞大的毒毛蚶终于在1988年初引发了上海甲肝的大爆发。事后统计,仅这一年,甲肝的总感染人数就超过了35万。
为避免重蹈覆辙,时至今日,毛蚶和银蚶在上海市场仍被禁止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