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羹

20250221


《糟羹》B0000000754 · 2025年1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临海荣小馆临海世纪花城店

 

「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台州是座有个性的城市,正月十四过元宵,八月十六过中秋。不仅如此,别人家过元宵吃汤圆,台州人吃的却是糟羹。

糟羹有咸的和甜的两种。咸糟羹是将猪肉、冬笋、香菇、蘑菇、干贝、虾干、蛏肉、牡蛎等切得细碎,炒熟,加入沸水中,再倒入米浆,一边搅一边投入同样切得细碎的介菜叶,至黏稠的糊状,加盐、味精,即可出锅;甜糟羹的做法与咸糟羹类似,只是食材变成了莲子、甜枣、桂圆、葡萄干、小汤圆、酒酿等。

据说当地人吃糟羹,有点像北京人吃炒肝,不用勺舀,不用筷扒,而是端着碗直接转着圈直接喝。

糟羹在台州有着特殊意义。在当地,糟羹又叫「发财羹」。元宵夜,孩子们拿着一口搪瓷缸挨家挨户「讨糟羹」,图的是有个好彩头。而谁家门口「讨糟羹」的人越多,寓意谁家来年财源广进。

蝤蛑

20250218


《黑豚肉蒸满膏蟹》B0000000750 · 2024年5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禧福荟

 

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座寒。

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诗出自苏东坡之手,题为《丁公默送蝤蛑》。

元丰二年,苏轼赴湖州任知州,知好友丁公默正于处州为官,便赠诗丁公默。丁公默大喜,随即给苏东坡捎去蝤蛑作为答谢。《丁公默送蝤蛑》即为此而作。

诗中言及的「蝤蛑」为何物?

青蟹。

温州人叫青蟹为蝤蛑。

唐时的处州与台、温同为一地,至唐高宗上元二年方处州析置温州。


《海苔饼》B0000000744 · 2025年1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天台赭溪老街

 

台州临海的糕点有「三宝」:海苔饼、羊脚蹄和马蹄酥,而其中尤以海苔饼最爱欢迎。

临海有一条老街,叫紫阳街。街上卖海苔饼的有好几家,有一家叫「王天顺」的饼店,据说开业于清光绪二十五年,且开业时主打的就是海苔饼和其他糕点。一款糕点能够流传上百年,长盛不衰,可见当地人对海苔饼有着执着的喜爱,且代代相传。

之前一直以为「海苔饼」是苔条馅的,尝过之后才知道馅原来是紫菜的。说实话,当时是有点失望的。海苔的香是要比苔条次一等的。不过,当地的海苔饼都是现烤现卖。刚出炉的海苔饼趁热吃,口味独特,也蛮好吃的。


《鱼子酱蜂窝水潺》B0000000755 · 2025年1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台州醉江南海鲜餐厅黄岩店

 

蜂窝水潺,也有叫蜂巢水潺的,台州的传统美食。

水潺去骨,用葱、姜、生抽稍微腌制几分钟,取出沥汁、晾干后裹上特制的蜂窝浆下油锅稍炸定形,捞出,再裹一次蜂窝浆复炸至金黄酥脆即可出锅装盘,再以鱼籽酱、青风叶三色堇等点缀。

蜂窝水潺口感酥脆,肉质鲜嫩,很美味。

水潺,也叫豆腐鱼、龙头鱼。过去由于不太容易保鲜,所以最常见的是腌得齁感的半干的咸鱼「龙头鲓」,以至于刚见到新鲜的龙头鱼时,常称为「新鲜的龙头鲓」。其实,「鲓」指的是各种腌制的小鱼干。「新鲜的龙头鲓」这一叫法,现在看多少有些怪异。

哈。


《鸡肉沙拉》B0000000756 · 2024年8月2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PIZZENELLA窑炉披萨

 

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以为沙拉,尤其是蔬菜沙拉属于低热量食物,有利于减肥。但实际上,很多沙拉的热量相当高。因为不同的沙拉酱汁所含热量天差地别。如果对最常见的沙拉酱汁排列,蛋黄酱热量最高,千岛酱次之,芝麻酱再次之,接下来是凯撒酱、番茄酱,热量最低的是油醋汁。

所以,如果想减少热量的摄入,油醋汁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当然,更好的选择是日式沙拉汁,也就是和风汁。和风计几乎不含油,所以热量非常低。


《鲜肉冬笋烧麦》B0000000746 · 2024年12月24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四时春味庄禾兴北路旗舰店

 

鲜肉烧麦是嘉兴著名的麺点,其特点是,烫麺的皮,鲜肉、笋的馅。皮是用棒槌形的擀麺杖擀的,厚薄不均,做出来的烧麦自带花边,呈石榴状。

嘉兴鲜肉烧麦皮薄、馅足,鲜香多汁。一笼热气腾腾的烧麦,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或豆浆,解馋。


《苔条米馒头》B0000000742 · 2025年1月31日摄于中国浙江宁波缸阿狗天一广场店

 

米馒头,宁波的特色小吃,可能是因为其形状像馒头,所以得名。

大米淘净、浸泡,水磨成米浆,加入酵母,充分饧发后倒入模具,进笼屉蒸熟。


《虾泡》B0000000741 · 2025年1月27日摄于中国浙江临海紫阳街

 

虾泡,做法有点像上海的「油墩子」,一层稠麺糊衬底,上面放腌渍调味过的肉丁、虾仁或其他馅料,再盖一层稠麺糊,封严,推入油锅炸至外黄里熟。

刚出锅的虾泡酥脆鲜香,最是美味。


《沙蒜豆麺》B0000000740 · 2025年1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临海荣小馆临海世纪花城店

 

去台州,千万不要错过沙蒜豆麺。

沙蒜不是蒜,而是一种海葵,叫中华仙影海葵,其形似蒜头,故得名;豆麺也不是麺,而是粉条,也就是上海人说的「细粉」。

沙蒜豆麺是台州的一道经典美食,这几年被「新荣记」带向了全国。


《蒸扁食》B0000000739 · 2025年1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临海荣小馆临海世纪花城店

 

台州扁食,乍一看,活脱脱上海的大馄饨。

这种可蒸可煎的小吃,皮是稍微大点的大馄饨皮,馅是更加丰富的包子馅,名字却叫「扁食」,而「扁食」在其他很多地方指的是饺子。


《十八斩》B0000000738 · 2025年2月1日摄于中国浙江宁波昇阳泰饭店宁波鼓楼店

 

浙、闽沿海有吃呛蟹的习俗,温州的「江蟹生」以及宁波的「十八斩」都是呛蟹中的经典。

十八斩,其名来自斩法。新鲜的红膏蟹洗净后用特定的刀法带壳剁成十八块后再生腌。十八斩的每一块蟹都有肉有膏,颇见功底。


《宁波汤圆》B0000000737 · 2025年1月31日摄于中国浙江宁波缸阿狗天一广场店

 

宁波汤团,也有称「宁波汤圆」的。不知道宁波当地人怎么称,但上海的老宁波们通常称「宁波汤果」。

这里的「果」似应为「粿」。

上海五方杂处,汤圆也是五花八门,甜的,咸的,荤的,素的。只是对大多数上海人来说,宁波汤圆首屈一指。豫园九曲桥畔的宁波汤团店每天一座难求,便是佐证。

宁波汤团中最经典的是「猪油汤团」。黑芝麻炒熟、捣碎,拌入猪板油丁和绵白糖,揉匀,搓成丸状的馅,再嵌入水磨糯米粉做的皮,搓成圆子,入沸水中煮熟。

宁波猪油汤团趁热吃,软糯、爽滑、油润、香甜,极是美味。


《饺饼筒》B0000000736 · 2025年1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天台得月斋赭溪店

 

饺饼筒,浙江台州天台县的特色小吃。稀麺糊摊成薄饼,卷入炒熟的各种荤素丝馅料,油炸,有点像大号的春卷或油炸的贵阳丝娃娃。也有不没炸直接吃的,有点类似北京烤鸭的吃法。

其实,天台周边很多地方也有类似的小吃,只是叫法不同:据说仙居、路桥、黄岩等地「食饼筒」,临海叫「麦油脂」,温岭叫「席饼」,三门叫「麦焦」,玉环叫「锡饼」。即使是天台,除了「饺饼筒」,还有「饺饼」及「五虎擒羊」等叫法。不过,也有说「五虎擒羊」是指制作更加讲究的饺饼筒。

饺饼筒的起源,有说是济公所创,也有说是出自戚继光之手。我是不怎么以为然。

饺饼筒对于当地人来说,很有点像红桃粿对于潮州人,清明、七月半、春节等,大多数人家都会用饺饼筒用于祭祀,当然,捎带着用来解馋。


《蛋清羊尾》B0000000735 · 2025年1月27日摄于中国浙江临海紫阳街

 

鸡蛋清,加糖、醋、盐及淀粉、麺粉,打发成糊,舀入半球形勺打底,放入搓好的豆沙馅丸子,再用打发的蛋清糊覆盖,下温油慢炸至金黄即可。

蛋清羊尾酥、软、甜、油,堪称能量炸弹。不过,据说现在的蛋清羊尾已经是改良过的,先前叫「蛋白夹沙」,豆沙馅丸外还包裹着一层猪板油。

蛋白夹沙作为临海的代表菜被收录《中国菜谱》。

粿条

20250124


《牛丸牛肉粿条》B0000000734 · 2024年12月16日摄于中国广东潮州雷记粿条麺肠粉义井店

 

粿条,是先将大米水磨成米浆,再像做肠粉那样蒸成薄饼,冷却后切条。

粿条和河粉很相似,但也很好区分:粿条因原料中米浆的比例非常高,仅掺少量的薯粉及淀粉用于定型,所以呈不透明的乳白色;河粉则不同,淀粉和薯粉的比例相对较高,所以呈半透明。

和麺条相比,粿条口感爽滑,富有弹性。粿条可炒可汤,尤其是粿汤,配以牛丸、牛肉或海鲜,蛮好吃的。

醋肉

20250120


《闽南炸醋肉》B0000000732 · 2024年12月20日摄于中国福建晋江凤栖梧闽南特色菜

 

醋肉一道极具名气人气的地道闽南小吃,起源于发源于泉州府,即现今的泉州、漳州、厦门,后流传至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闽南籍华裔、华侨聚居地区。

醋肉有点像小酥肉,只是在食材腌渍的时候加入了醋,且腌渍后用干山芋粉抓捏、上浆,先温油慢炸至内熟,再热油复炸至外表焦黄、酥脆即可装盘上桌。

醋肉可以是小吃,也可以配麺线糊,蛮好吃的。


《鱼胶冻》B0000000731 · 2024年12月23日摄于中国浙江温州美乐食街小南店

 

鱼胶冻是温州的一道传统冷盘,通常是用黄鱼或鮸鱼的鳔加水文火慢熬成稀浆后冷却成啫喱状凝胶,再切成条,装盘,淋上酱油、醋、麻油等调味料汁。

温州有两种胶冻。一种是上面所说的鱼胶冻,另一种是岩衣胶冻。岩衣,很多地方叫石花菜,上海叫琼脂。岩衣熬煮后也会呈凝胶状,和鱼胶冻很相像。

我们小时候,黄鱼鳔常被用来熬成粘合胶,俗称「黄鱼胶」。后来有了白胶等化学胶,黄鱼胶才渐渐被人遗忘。一直不知道黄鱼鳔还可以被做成美味。


《灯盏糕》B0000000730 · 2014年12月23日摄于中国浙江温州美乐食街小南店

 

温州民谣曰:「灯盏糕,膨膨起,没铜钱,餱得死。」「餱」,这里借音,土话,意「馋」。

都说温州有「十大名小吃」,但究竟是哪十样小吃,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不过,无论哪种说法,灯盏糕必定位列其中。

半球形的铁勺,先铺一层用大米浆、黄豆浆和麺粉和成的麺糊,放馅,再用麺糊盖面,带勺一起油炸至外脆里熟即可。

灯盏糕和上海的「油墩子」很像,只是馅料更丰富些:除了萝卜丝,还有肉末,或者还有香菇末。

灯盏糕,因其形似灯盏而得名。


《江蟹生》B0000000728 · 2024年12月23日摄于中国浙江温州美乐食街小南店

 

江蟹生是温州的传统美食。在温州,「江蟹」特指梭子蟹。至于为什么会这么叫,温州本地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江蟹生,就是生腌即食的梭子蟹,类似于呛蟹、醉蟹或者宁波的「十八斩」。不过,区别还是有。江蟹生在制作过程中会将洗净的梭子蟹先入冰箱冷冻两个小时,取出,斩成大小合适的蟹块,浇上腌汁后即可上桌。据说冷冻过的梭子蟹,其肉不粘壳,可以直接吸食,并且有冰淇淋的口感。


《泉州菜粿》B0000000725 · 2024年12月21日摄于中国福建泉州刺桐别院鲤城府文庙店

 

南方很多地方,比如广东,都有菜粿:粘米粉的粿皮,裹上各种荤素的馅。这种菜粿也常被叫作「菜包粿」。泉州的菜粿也有叫「菜头粿」或「萝卜糕」的。泉州人管萝卜叫菜头。泉州菜粿不同。

泉州菜粿是将煮熟的萝卜泥、陈米浆和匀后先蒸成糕,冷却,通常会隔夜,再切成块状油炸即成。

在泉州,菜粿既是大街小巷最常见的草根小吃,也是不可或缺的年菜。这是不是因为沾了个「菜」字,如果当地「菜」、「财」谐音的话。胡乱猜测一下。

1 2 3 4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