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B0000000073 · 2019年8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人分九等,食分五味」。五味,按古人的说法是指:酸、甘、苦、辛、咸,也就是常说的酸、甜、苦、辣、咸。

但现代研究表明,辣不是味觉,而是痛觉。

辣椒中所含的辣椒素是一种生物碱,能够刺激人体产生香草醛体,促使神经细胞温度增加,从而产生出一种类似灼痛的感觉。这种灼痛感会作用于人体内的疼痛介质,刺激大脑生产内啡肽。内啡肽是一种内源性吗啡,能让人获得愉悦感,即所谓的「辣椒素快感」。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有很多人喜欢吃辣的原因。

嗜辣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生理依赖,让人上瘾,欲罢不能,其机理和赌博有些类似。


《神父》F0200000024 · 2016年5月17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几千年来,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互相敌视、纷争不断,其实这世界三大一神教却是同宗同源:它们信仰同一个上帝耶和华,并且拥有同一个先知和祖先亚伯拉罕。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亚伯拉罕三教」。

三教中,犹太教创立于公元前12世纪前后,为最早;基督教创立于公元初,位居第二;创立最晚的是伊斯兰教,时间大约在公元7世纪。

在19世纪中叶,亚伯拉罕系宗教又有了一个新成员:巴哈依教。因此,再用「亚伯拉罕三教」这样的表述便不再合适,改用「亚伯拉罕诸教」更恰当些。


《上帝之约》F0100000061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犹太会堂

 

摩西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后辗转多年,一直没能找到归宿。当他们来到西奈山,摩西请求上帝指点迷津。于是上帝将「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富庶之地迦南,也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应许给了犹太人。但作为条件,上帝对犹太人提出了十大诫律。上帝亲手将这十大诫律刻在一块石头上交给摩西,要求摩西以此告诫每一个犹太人。上帝的这十大诫律后来被称「摩西十诫」,成为犹太人最基本的宗教信条和行为准则。

 

《摩西十诫》

 

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由于一些犹太人对「摩西十诫」不以为然,摩西一气之下砸了这块上帝亲手所刻的石头。上帝得知此事后,命令摩西重新制作了一块,保存在一个木箱中。这个木箱就是「约柜」,是犹太人最至高无上的圣物,被供奉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之上。但后来巴比伦人占领了耶路撒冷,圣殿被毁,约柜从此不知去向。


《等待接受末日审判》A1901000008 · 2016年5月17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橄榄山

 

出于卫生的考虑,耶路撒冷的亡者一般都埋葬在城外。橄榄山上就有这样的一片墓地。由于这里面对圣城,是耶路撒冷最为神圣的墓地。犹太人相信,当世界末日到来之时,上帝将派出他的使者弥赛亚将降临在耶路撒冷,对每一个活着的或死去的人进行最后的审判。信神者将升入天堂,邪恶者则贬入地狱。而在橄榄山墓地等待的人们将第一批接受审判。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在这里等待了数千年。

「弥赛亚」,即「救世主」,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上帝派出的「特命全权大使」或「钦差大臣」。基督教认为耶稣就是弥赛亚,而犹太教认为弥赛亚至今尚未出现,耶稣只是个欺世盗名者。这是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的一个重大分歧。

「末日审判」之说为亚伯拉罕三教,即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所共同接受,但一般认为,其源头古波斯帝国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也称拜火教或祆教。除了波斯,这一宗教也曾盛行于中亚及我国部分地区。

火锅

20190907


《火锅》B0000000072 · 2019年8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说到火锅,通常首先会想到四川火锅。重庆脱离四川成为直辖市后,四川火锅有了重庆火锅和成都火锅的细分。

火锅不唯四川独有。南方有广东的「打边炉」,北方有「老北京火锅」。「打边炉」的吃法和四川火锅很类似,区别在于食材。四川火锅多下水,而打边炉则多海鲜。

「老北京火锅」的一大特点是紫铜碳锅,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涮羊肉,另一种是「暖锅」:食材先码放在锅里,然后点碳火加热。

除了以上三种,中国的很多地方也都有火锅,比如丽江排骨火锅,云南菌子火锅,海南椰汁鸡火锅等。作为沪上经典年菜的什锦菊花锅也可以归为暖锅之列。

有关火锅的起源,众说纷纭。单一个「老北京火锅」,有说是来自蒙古,也有说是元朝时由中原传入蒙古,后因满清时期宫廷盛行火锅,让人误认为是蒙古人所发明。我个人更倾向后一种观点,因为通常来说,因食材和生活方式不同,游牧偏向烤而农耕擅长煮。

在各地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很多类似于暖锅的器物。这些器物经常被用来描述为火锅的源头。但任何器物,都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如果进一步追溯这类器物的前身,我想应该会追溯到铜鼎,再往前会是陶鼎,以及陶鼎的前身,一种可以架在炉膛或石头上用来烹煮食物的尖底的陶罐。

火锅,说白了就是煮。而煮是自古至今中国人最常见的烹饪方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东西南北都会有火锅有原因。


《走过哭墙的犹太教徒》F0100000060 · 2016年5月17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关于摩西率领犹太人逃出埃及一事,历史学家们一直存有争论。有些学者认为《出谷记》毫无历史根据,纯属虚构。他们说在埃及的史料中根本找不到有关犹太人到过埃及的明显记载,因此也就不可能发生犹太人出走埃及一事。所谓的出埃及,不过是说教性的神话,完全是后来犹太神学家所一手炮制的,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宣扬上帝耶和华如何关怀他的「子民」而已。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出埃及确有其事。因为《圣经》中有关的记载来自民间的传说,而民间传说必然包含一些历史的影子。但即使是这些学者,他们中间也存有意见分歧,有人认为《圣经》关于出埃及的某些离奇情节令人难以置信。

美国埃及学家汉斯 · 哥迪克认为出埃及的时间不是通常所说的公元前13世纪。类似《出埃及记》记述的埃及追兵在海上意外溺水,历史上确有其事。哥迪克的这个说法,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的依据:

第一,公元前15世纪时,在埃及第18王朝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时期的象形文字铭文中提到了一支埃及的外来移民,他们因「对被摊派的任务不尽力」而被法老下令取消了特权。在法老允许这些人离开埃及后,「大地便吞没了他们的足迹」。哥迪克认为这段记述就是出埃及事件埃及式的说法。不过在这里提到被海水淹没的是这些外来移民,而非埃及军队。

第二,《旧约 · 列王纪》提到,所罗门神庙是出埃及480年后建造的,而该神庙的建造时间大约在公元前970年前后。据此推算,出埃及一事应该发生在公元前15世纪。

第三,出埃及一事与公元前15世纪爱琴海上的桑托林岛火山喷发有关。这次火山喷发非常剧烈。哥迪克认为,《出谷记》中所记述的埃及军队葬身于滚滚的怒涛之中,实际上是遭遇到了一场海啸。桑托林岛的这次火山喷发引发了这场海啸,从而出现了巨浪吞没军队的「神迹」。

一些地质学家认同哥迪克的观点,他们断定这次火山喷发发生于公元前1520年至公元前1450年之间。这些地质学家还指出,火山爆发后,很多现象与所谓「十大灾变」极其相似:到处都是火山灰,火山口不断有铁质的氧化物倾泻而出,以致染红了海水,窒息了水中的鱼;水中的青蛀纷纷上岸躲避;火山灰遮天盖日,大地连续几天暗无天日,同时引发暴雨和冰雹;强风吹来大批蝗虫,田里的庄稼被一扫而光,导致动物无以为食;腐烂的尸体、遍地的沼泽造成疾病滋生、瘟疫流行,人畜,尤其是婴儿大批死亡。此外,犹太人出埃及时,白天看到的「一柱云彩」和黑夜看到的「一柱火光」,显然就是这次火山喷发时的景象。桑托林岛距埃及三角洲不到600英里,在三角洲完全能够看到火山喷发。

据此推论,犹太人有可能是趁火山喷发时的混乱逃离埃及的,而非得到法老的允许,因此才会派兵拦截。

但许多研究《圣经》的学者不同意哥迪克的看法,认为他对铭文的解释过于随心所欲。《圣经》原文中并没有「取消了外来人的特权」、「对被摊派的任务不尽力」等内容,至于「大地吞没了他们的足迹」只能理解为这些逃亡者失踪了,如此而已。一些《圣经》学者对《旧约》上许多数字的准确性始终持保留态度,特别是从《出谷记》到所罗门神庙的建造,中间隔着480年。他们认为这种说法无可考证。因此,他们不同意出埃及一事发生于公元前15世纪,坚持认为应该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有的学者提出了折中的看法,认为出埃及的时间在公元前15世纪或13世纪可能都对。因为犹太人既非同一时间到达埃及,也非同一时间逃出埃及。犹太人大规模出逃埃及至少发生过两次,《旧约》中也提到犹太人出逃时走了两条大相径庭的线路。

总而言之,摩西率领犹太人逃离埃及一事是否确有其事,至今尚无明确定论。


《圣城耶路撒冷》A1901000007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摩西率领犹太人逃离埃及一事,《旧约 · 出谷记》有如此描述:

犹太人在埃及居住了430年,饱受埃及法老的剥削和劳役之苦。为了摆脱奴役,犹太人请求埃及及法老准许他们返回原来的居住地迦南,但未获应允。

法老此举激怒了上帝。上帝耶和华把十大灾变降临于埃及。这十大灾变包括:尼罗河及大小池塘之水化为血,杀死水中之鱼,水因此变臭;青蛙遍地;虱子密集丛生;苍蝇成群繁殖;家畜因瘟疫而死尽;人畜长疮生疖;冰雹毁尽庄稼;蝗虫吃光树木;大地三天暗无天日;初生的婴儿全部夭亡。

在十大灾变的严惩之下,埃及法老被迫答应了犹太人返乡的请求,于是犹太人在摩西的率领下踏上了返回迦南之路。他们白天有「一柱云彩」指路,黑夜有「一柱火光」引导,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然而,埃及法老突然又改变了主意,派出大军拦截犹太人。当埃及人赶到海边时,他们追上了犹太人。看到追兵杀来,犹太人惊慌不已,后悔万分,并且开始怀疑和抱怨上帝。他们甚至想返回埃及。

据《出谷记》记载,当时摩西发出指示:「别怕,站在原地,你就会看到全能的上帝是如何拯教你们的。你们今天所着到的埃及人将永远消失。上帝会继维护你们的权利,会为你们而战,而你们应保持平和之心。」说着,摩西举起他的木杖,指向红海的中心。此时红海突然分开来,海水向两旁退去,形成两道巨大无比的水墙,中间则是一条干燥的小径,让犹太人可以渡过红海、抵达对岸。同时,天上出现一道火柱,将犹太人与埃及士兵隔开。这道火柱在给犹太人带来光明的同时,也让埃及士兵笼罩在黑暗之中。尽管如此,埃及人依旧紧追不舍。当所有犹太人都顺利抵达红海对岸时,摩西再次挥动他的木杖,红海随即合拢,身后的埃及士兵瞬间即被海水吞噬。

这就是上帝耶和华为拯救犹太人所施的神迹,是《圣经》中最为经典的故事之一。「犹太人亲眼目睹上帝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也看到他如何收拾残暴的埃及士兵。人们从此对上帝感到无比敬畏,相信上帝,也相信他的仆人摩西。」

摩西和犹太人辗转四十年,最终来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上帝应许之地」迦南。

这些犹太人来自幼发拉底河和约旦河的对岸,因此被称为「希伯来人」,意即「渡河而来的人」。


《圣城耶路撒冷》A1901000006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大约在第19王朝,埃及人开始了对犹太人的迫害。有的说法是因为约瑟去世后,犹太人失去了靠山;也有的说法是因为犹太人特殊的信仰,不与外族通婚,很难被同化,加之拥有巨大的财富且人丁兴旺,这让埃及人深感不安。

有关犹太人被逼无奈而逃离埃及一事,现在能看到的资料最多的是《圣经》故事或神话传奇,内容大同小异:

为了削弱犹太人的势力,埃及人开始了迫害行动,犹太人的地位一落千丈,渐渐沦为埃及人的奴隶。尽管如此,顽强而勤奋的犹太人并未就此消亡,人口也不减反增。于是法老下令杀死每一个新出生的犹太男孩,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犹太人中有一对夫妇,丈夫叫暗兰,妻子叫约基别。为了免遭毒手,他们的孩子一出生,约基别「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将孩子放在里头,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幸运的是,这个箱子后来被前来河边洗澡的埃及公主发现并带回宫中,当成自己的儿子抚养。公主给这个男孩取了个名字:摩西。

就是这个摩西后来得到神耶和华的旨意,率领犹太人逃离埃及,并在途中写下了《出谷记》,亦即《出埃及记》。


《圣城耶路撒冷》A1901000005 · 2016年5月17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亚伯拉罕家族之所以选择埃及作为避难之所,是因为约瑟。

约瑟是雅各的儿子。有传闻称,约瑟因为受到了父亲雅各的独宠而招致了其他兄弟们的忌恨。他先是被他的兄弟们扔进枯井,侥幸逃脱后,又被他们作为奴隶卖给了一个路过的埃及人。到了埃及之后,约瑟凭借聪明才智,最后在等级森严的埃及一路爬到了金字塔尖,官居宰相。但当那些曾迫害过他的族人辗转抵达埃及投奔他时,约瑟非但没有报复,反而以德报怨,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让他们获得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在埃及安顿下来。

上面这些传闻大都出于《圣经》故事,其中免不了掺杂了许多的溢美之词甚至是虚构情节,但很多学者相信,亚伯拉罕家族确实在埃及受到了很好的礼遇。

至于后来埃及人开始迫害和奴役犹太人,《圣经》故事说是因为犹太人繁衍太快,人口剧增,给埃及人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所致。但历史学者并不都认同这种说法。有历史学家指出,犹太人逃到埃及时,恰逢西亚的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由于喜克索斯人和埃及人在数量上相差悬殊,便想方设法联手外族来协助征伐和统治埃及。这些外族中就包括了犹太人。

到了古埃及第18王朝时期,埃及人将喜克索斯人赶出了埃及。作为曾经的帮凶,犹太人本应遭到和喜克索斯人同样的下场。但由于连年战乱,埃及人口下降严重,加上当时百废待建,于是法老阿赫摩斯一世同意了犹太人的请求,答应让他们继续留在埃及。


《圣城耶路撒冷》A1901000004 · 2016年5月17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纪,也就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埃及时期,摩西带人犹太人逃离埃及。

在基督教《圣经 · 旧约》第二卷《出谷记》,也称《出埃及记》中,分40章讲述了犹太人的这段历史。很多学者认为,《出谷记》出自摩西本人。

犹太人早年游牧于西亚,他们的共同祖先是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就是现在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先知。正因为如此,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被称为「亚伯拉罕三教」。

亚伯拉罕有一个独生子,名字叫以撒;以撒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以扫和雅各。雅各擅长打猎,在《圣经》中,他曾战胜过天使,天使便将他的名字改成「以色列」,意为「与神角力者」。这个名字后来成为以色列的国名。据传,雅各生有十二个儿子。他们长大后分别成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首领,因此雅各被认为是所有以色列人共同的祖先。

亚伯拉罕家族最初生活在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后移居迦南,也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但后来是为了躲避战乱还是天灾,这个家族逃难至尼罗河下游,从游牧转为了农耕。


《一场秋雨一场寒》D0000000001 · 2012年11月18日摄于日本佐贺

 

一夜秋雨,寒风来袭。昨晚作死:光膀凉席。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

夏衣凉席未及换,

夜半冻醒再无眠。


《晨曲》A0104010003 · 2013年10月3日摄于中国江苏苏州同里

 

经常的,我们「扫街」的时候觉得某个场景光线和景色蛮好看的,就是稍嫌单调,那就不妨等一会儿,等有人进入场景,看看画面是不是好看些。

在拍摄风光的时候,我们习惯等云,等光,等雨。同样的,为什么在「扫街」的时候我们就不可以花上一些时间,耐心地等一下人?


《「谭鸭血」》B0000000071 · 2019年8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丫头生日,说晚上全家一起去吃网红火锅「谭鸭血」。最初听到这名字时,还以为是当年红极一时,现已难觅踪影的「谭鱼头」转世,今天才知道,二者无半点关系。

闹闹今天返校,十一点放学。尽管提前三刻钟到的校门口,但附近马路的两侧已经停满了车。绕了几个圈,最后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区里找到一个收费车位。停好车,快十一点了,心急火燎地穿过马路,到校门口,就看见电子屏显示闹闹他们班正在离校。挤过密密匝匝的人群,伸直脖子,想在孩子堆里找到闹闹,可搜寻再三,就是不见这小子。我正在纳闷,就听得身后闹闹同班同学的家长在「嘿嘿」地笑:「糊涂了吧?你家外孙已经是二年级了,现在离校的是一年级。」

哦,闹闹已经二年级了。


《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警》F0200000023 · 2016年5月17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自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以来,以色列同周边阿拉伯国家共进行过五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尽管战争的起因和交战国不尽相当,但一般都被称作「中东战争」。

1947年2月29日,联合国第二届大会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将来分治问题的决议》,这招致了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对和不满。尽管同年11月阿以双方就已经开始暴发冲突,但次年,也就是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仍正式宣布建国,随即引发了以色列同以埃及、外约旦、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等国组成的阿拉伯联军之间的大规模战争。这场战争也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大获全胜:有将近百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而以色列则获得了联合国《分治决议》中原本属于阿拉伯世界的大约6200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索是埃及为了筹措阿斯旺大坝的建设资金,宣布将当时仍在英法两国控制之下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一开始,英法两国想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埃及进行干涉,但他们的提议被安理会否决,于是英法两国联手以色列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军事进攻。他们的这一行动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就连他们的盟友美国对此也心怀不满。而当时的苏联更是直接扬言对英法进行核打击。在国际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及军事威胁之下,英、法、以不得不宣布停火。由于这场战争是围绕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而展开,因此又被称为「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美苏在中东的对抗加剧,美国方面全力支持以色列,而苏联则全力支持阿拉伯国家。1958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这让以色列感到自己腹背受敌。1964年,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三国在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且实施改变作为以色列母亲河的约旦河走向的计划。尽管这一计划后来在以色列的轰炸下被迫取消,但对以色列而言,其隐患并未彻底消除。1964年5月28日至6月4日,巴勒斯坦各界代表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在耶路撒冷东城区举行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国民大会,确定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建立起以将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为宗旨的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法塔赫」。这一组织成立不久,便开始不断对以色列进行袭扰,让以色列如芒在背,如梗在喉。在请求联合国干涉无果的情况下,以色列于1967年6月5日清晨对阿拉伯世界发起主动进攻。这场战争仅仅持续了六天,所以也称「六日战争」,最终的结局是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彻底改善了以色列的战略劣势。战争中有100万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埃及总统纳赛尔于1970年9月去世,他的继承者萨达特决定通过战争手段夺回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1973年10月6日,既是穆斯林的斋月节,同时也是犹太人的赎罪日。就在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阿拉伯人对以色列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突袭行动。尽管阿拉伯人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战果,但这场后来被称为「赎罪日战争」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最终还是以色列获得战争胜利而告终。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出动陆海空三军共十余万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以色列只用了仅仅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巴解组织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400多座秘密仓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余辆,飞机58架。尽管以色列方面也付出了伤亡2000余人,损失坦克140台,武装车辆135辆,飞机10余架的不小代价,但基本上还是达到了其战略意图。


《春天的暖阳》F0300000267 · 2016年4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嘉定南翔古猗园

 

三年多前的一天,闹闹发烧,无精打采。外婆、外公见窗外风和日丽,便开了车,带他去古猗园透透气、散散心。

刚才查了一下记录:最早的一篇日志写于2008年1月30日。从那以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再没间断过。只是早先是记录在一个国内知名门户网站,但后来该网站的相关版块日渐没落,系统缺乏维护,导致大量日志丢失,蛮可惜的。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才有了《镜界》。

《镜界》有点个人笔记的意思,所记内容主要是闹闹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和我们家鸡毛蒜皮的日常及鸡零狗碎的琐事。

这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认真的一件事。每天多则数千字,少就三两行,有事记事,无事闲聊,十几年来,竟成了和吃、喝、拉、撒、睡一样的生活必须。

等我老了,走不动了,我会坐在春天的暖阳里,一边翻阅《镜界》,一边回想自己曾经的过往。我想那时,一定是老泪纵横。

市井

20190827


《市井》A0104010002 · 2013年10月3日摄于中国江苏苏州同里

 

说游古镇是因为喜欢遗存的明清古建筑,那是在瞎掰。研究和欣赏古建,是梁思成的事,每天摩肩接踵于古镇街巷的成千上万的游人中,真正懂古建的未必能有一二,见得最多的,也就是「不容易哦」、「好精美哦」,如此这般煞有介事地感慨两句,便不再有什么下文。

我是蛮喜欢游古镇的,除了吃喝闲逛,如果运气好,还能在一些古镇中找到一息尚存的市井气。那是自己曾经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到亲切和怀旧。

生机

20190826


《外滩》A0101030006 · 2018年7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

 

俗话说,青菜萝卜,各有所好。

相信很多人在外滩拍摄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时,会走到江岸的栏杆边,这样就不会受到行人的干扰。而我喜欢在人流不是很密集的时候退到江边步道的后面,让行人在相机前走动,以便让人物进入画面。

我喜欢风景里有人,觉得这样更有生机,也更显灵动。

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不喜欢参观「名人故居」,不喜欢那种因尘封而变得呆滞、死寂的感觉。


《大足石刻》A0123010001 · 2016年5月24日摄于中国重庆大足

 

还是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大足石刻。只是最初以为「大足」指的是佛祖硕大的脚,四年前去了之后才刚弄明白,「大足」是地名,缘因当地有一条河,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大丰大足,故得名「大足川」。这条河就是现在的濑溪河,沱江的一条支流。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佛教、道教、儒教均有涉猎。大足石刻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其中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后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及南宋诸朝不断扩充至现规模。

大足石刻有点「涂鸦墙」的意思,无数知名的和不知名的营造者各显神通,以石刻或泥塑等形式向世人讲解他们对佛教、道教或儒都的理解,以及大量道听途说和凭空想像的神鬼故事,无非因果报应、世道轮回,诸如此类,手法写实、世俗。


《西塘印象》A0102080002 · 2011年9月24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善西塘

 

《节奏和变化》

美 马洛伊 · 山多尔

 

并不是下意识地改变生活环境才称得上明智,改变生活规律也一样。有时,一次无意义的旅行,或只有几公里的位置变化,也能将我们带离生活业已僵化的,同时又折磨人、令人无法忍受的无奈。一个让人做梦的新房间、几张新面孔、不同的厨房,都能使我们的内心平静或雀跃。

我们就应该如此改变日常的生活节奏,不必很用力,也不必很轻率。当我们感到被困在某种生活状态中时,应该有意识地、自主地做出改变。一个一直固执地坚持清晨起床的人,隔一段时间,要在下午起床,以调节睡觉和起床的规律。一个早睡的人,当感觉生活走入死胡同时,就要将就寝时间推迟到午夜以后。一个总是在早上处理重要事情的人,有可能的话,就将工作调整到下午时段。一个晚上容易犯困的人,就要尽量白天多休息,晚上再工作。一个习惯于午后小睡的人,要改成午饭前睡半小时。不要只固守一种生活习惯,不要只穿拖鞋,只留大胡子。一定要注意,世上的创造力只有在经过充足的准备和长久的等待后才会显现。这些事情不必很多。这是聆听、内心、注意力、本能和意志和谐相融的艺术,也是生活的秘密之一。


《最好新秋时》D0016000001 · 2012年11月11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世纪公园

 

今日处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闲适》

宋 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1 83 84 85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