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

20211029


《秋阳》F0300000424 · 2021年10月2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前天天气不错,两人没事去了趟共青森林公园。眼下正是公园最美的时节,大片的醉蝶花开得如火如荼,一年一度的菊花展也盛大开幕。

共青森林公园的全称叫「上海共青国际森林公园」,最初为黄浦江边的一片滩涂,1956年被上海市政府辟为市政绿化苗圃。两年之后,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和正在上海开会的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在这里建立起一处青春实验果园,苗圃因此更名为「共青苗圃」。

中学时,有一年冬天,我们去共青苗圃「学工」。那个年代,每个学生都要「学工」、「学农」、「行军拉练」。这次学工是我们第一次在外过集体生活。头一天晚上,由于过度亢奋,以至于夜半三更都不愿意上床,在几十个人的大寝室里踢毽子、打羽毛球,再不就是胡闹,比如把牙膏挤进几个已经睡成死猪一样的同学的鼻孔里。

那时真的很穷,烟瘾犯了,没钱买,就找来干枯的葡萄藤蔓,用火柴点了当烟吸,聊以自慰。

没几天,有同学的姐姐来苗圃看弟弟,带了一大纸袋的苏打饼干。我们都眼巴巴地指望着同学能分几块解解馋,结果那同学一点也不自觉,不但没有意思意思,甚至还把饼干锁进了大帆布旅行袋。

妈的,走着瞧。

第二天,集体出动,下地干活。我们几个偷偷溜回寝室,找到那只藏着宝贝的大帆布旅行袋,一顿揉搓,直到估摸着应该片瓦不存了,这才罢休。

那天晚上,就听那同学轻声嘀咕:「怎么都碎了?」

还不知足?能有碎的留下已经很幸运了好吧。


《稻花香里》F0300000423 · 2021年10月28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罗泾花红村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第一次读到辛弃疾的这首词,印象中应该是在小学课文里。词写得很美,也很有意境。只是觉得明月、清风、星空和雨点共存,有点不合情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改成「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露草尖」,抑或「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片雾林间」是不是更合常理些?

退一步,即使是两三点雨,远在「山前」,应该是不怎么容易觉察得到的,似乎改为「檐前」或「林间」更加合理。


《醉蝶花》D0018000001 · 2021年10月2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共青国际森林公园

 

醉蝶花,山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季夏秋,原产南美。

醉蝶花是广受欢迎的观赏花卉,同时也是一种优良的蜜源植物。


《唐俑》M0000000031 · 2020年1月22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博物院

 

中国封建时期,平民分四个阶层:士、农、工、商。士指士宦,农指农作,工指百工,商指商贩,士最高而商最末,统称四民。四民之下,还有一等,就是贱籍,亦称贱民,而四民则称良民。

贱籍制度据说始于唐朝。贱籍除了官奴和私奴之外,还包括从事社会最低层工作的人群,与其从事的职业有关,如娼妓、皂隶、倡优、乐户、丐户、堕民、疍民等。

有相当一部分贱籍是被作为一种惩罚手段由平民贬为贱民的。在唐朝法典《大唐六典》中有「凡反逆相坐,没其家为官奴婢」的典律,其中的「官奴婢」就属于贱籍。

贱籍不能报捐,不能科试,不能置地,即使与平民结婚,其所生后代亦从贱不从良。因此,一旦为贱,则世代为贱,很难脱离。

由于出头无望,很多贱籍或谋反或为盗寇,一些规模较大的贱籍部族,比如著名的建德「九姓渔户」,甚至受地方控制,成为抗中央集权的地方势力。为了解除隐患,大清雍正帝推出了「开豁贱籍」政策,即废除贱籍制度,豁免所有贱籍。由此,中国的贱籍制度开始逐渐消亡。


《清汤牛肉麵》B0000000257 · 2021年10月25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马记永悠方店

 

清真,可以简单理解为是指穆斯林的饮食。清真对食材的选用有很严格的禁忌。根据《古兰经》教义,禁止食用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不以真主安拉名义宰杀的动物。但在现实生活中,禁忌食物的范围比《古兰经》所规定的要广得多:

兽类,可食用的只有反刍、偶蹄类,且性情驯善的动物,包括牛、羊、骆驼、鹿等;禽鸟,可食的只有以谷为食、有嗉子,且鸟喙普通的禽鸟,包括鸡、鸭、鹅、鹌鹑、鸽、麻雀、大雁;鱼类,只有腹下有鳍、身上有鳞、背上有刺、有头有尾的鱼类。其他像猪、狗、猫、鼠、虎、豹、狮、蛇、驴、马、骡、猴、熊、象、鹰、鹫、鸦、鹊、鲸、鲨、龟、鳖,等等等等,都在禁食之列。

几年前,为了应对动乱所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伊斯兰当局曾下令叙利亚的穆斯林可以吃猫、狗、驴和其他动物。但这属于极端情况下的特例,非常罕见。

即使是牛、羊等可食用动物,也必须是由专门的穆斯林以安拉的名义宰杀,不然也算不是上真正的清真。

国际上对清真的认证由专门的机构负责,而中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和认证机构,一般由一些地方的伊斯兰教协会或类似机构根据地方法律法规进行认证。现在很多地方的「清真」标志遭到滥用,鱼龙混杂,所以如果想享用真正的清真美食,最起码的判断依据,是看餐厅是不是由穆斯林所开。是,则大都为清真;不是,就很难说了。

顺便说一下:在外出旅行用餐时,如果担心卫生状况,我们通常会去找清真。相对来说,清真一般比较干净,但务必注意,「外荤莫入」。


《康苏埃格拉》A1303000028 · 2015年10月2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科尔多瓦

 

周五那天接闹闹下课,半道上他突然问我知不知道弗朗门戈。我说知道,是西班牙的民间舞蹈,被西班牙人视为国粹。

我问闹闹,弗朗门戈舞激昂奔放,但舞者往往神情悲愤,知道为什么吗?他说他想知道。

公元八世纪,摩尔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登陆伊比利亚半岛,就此开启了长达八个世纪的伊斯兰统治。奔放不羁吉普赛人更是遭受严酷的迫害和打压,只得躲进深山艰难生存。弗朗门戈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苦难的吉普赛人藉此发泄内心的愤懑的悲怆。

我对闹闹说,有机会,去一趟西班牙,因为这个南欧国家有着与大多数欧洲国家完全不一样的独特文化:深厚的基督教根基中混杂着北非阿拉伯文化的元素。

康苏埃格拉,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大战风车故事的发生地。每年的这个时候,这里都会举办盛大而隆重的番红花节。

这个始于上世纪60年代年的西班牙传统节日,也和阿拉伯人有关。

番红花,就是我们所称的藏红花,原产于波斯,中世纪时由阿拉伯人带入西班牙。康苏埃格拉是番红花的重要产地。番红花节精彩纷呈,既有西班牙民间歌舞表演,也有美食以及丰富多彩的其他活动。


《人闲桂花落无声》D0005000003 · 2021年10月2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新江湾城

 

人闲桂花落无声,四时更迭剩三分。

时光任由空逝去,冬春夏秋又一轮。


《小馄饨》B0000000256 · 2021年10月3日摄于中国上海虹口四新食苑四川北路店

 

馄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两广叫「云吞」,湖北叫「包麵」,福建叫「扁食」,新疆叫「曲曲」,江西叫「清汤」,皖南叫「包袱」,川渝叫「抄手」,等等等等。

在这些五花八门的叫法中,川渝的「抄手」最为特别。没有研究过川渝为什么会有这种叫法,我猜测,很可能是因为馄饨的包法:馄饨皮裹上馅后,左、右两角往里折拢并捏在一起,是不是像极了冬天笼袖?

对了,抄手本来的意思就是笼袖。

抬杠

20211021


《吴宫荷塘月色》B0000000255 · 2021年9月4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琵琶蛮 · 咫尺姑苏百联店

 

少食多动、少荤多素、少精米多杂粮、少反季多时令,这些是不是当下很流行的养生之道?

上述这些其实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数中国人的日常。

在那个少有化肥,少有添加剂,没有转基因,绝大多数为「绿色食品」的年代,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不到59岁。


《金陵炸臭干》B0000000254 · 2021年10月1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南京大排档百联店

 

子曰:「臭恶不食。」

我们对臭本能地感到厌恶并且回避,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臭通常意味着腐败和变质。但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食臭,甚至嗜臭的习俗。湖南的臭豆腐,安徽的臭鳜鱼,北京的豆汁儿,浙江的苋菜梗、臭冬瓜,广西的螺蛳粉,日本的纳豆,瑞典的臭鲱鱼,韩国的鳐鱼片,都不乏大批的拥趸者。

食臭习俗的养成,其最初的源头,毫无疑问,是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人们需要在食物容易获得的季节尽可能多地收集并贮存起来,以应对食物缺乏季节的需求。经常地,尽管贮存的食物已经腐败、变质,甚至发臭,但为了生存,人们不得继续食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的嗅觉和味觉是分离的。很多臭食闻起来臭,但由于发酵的作用,会产生丰富的氨基酸等物质,吃起来非但不像闻上去那么臭,可能还会觉得鲜美。这使得这些臭食不但被接受,甚至成为了一种地方风味美食。

上述观点,从反面可以得到佐证:在当下食物能容易且持续获得的情况下,除了一些传统的臭食,再没有新的臭食被制造出来。

食臭的一个最明显特征是地域性:此地的臭食者往往不接受彼地的臭食。比如我,尽管喜食绍兴的臭豆腐,但对于日本的纳豆,几十年来依然无法接受。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臭食者。

抻麵

20211019


《清汤牛肉麵》B0000000253 · 2021年10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陈香贵中原城市广场店

 

抻麵,也称拉麵,著名的兰州牛肉麵就是这种麵。兰州人不喜欢外人管当地的清汤牛肉麵叫「兰州拉麵」,所以姑且叫「抻麵」。

外人很难想像,一碗看似普遍的清汤牛肉麵,抻麵的规模可以有近十种:粗的、细的、圆的、扁的,甚至还有棱形的,以满足不同口味。而所有这些,都是抻麵师用麵坯直接抻出来的,是不是很奇妙?

在兰州,不同规模的抻麵有其特定的叫法,比如圆麵,由细到粗有毛细、细滴、三细、二细和二柱子;扁麵由窄到宽有韭叶、薄宽、大宽;棱形的则有三棱的荞麦棱子和四棱子之分。如果食客不特别指定,通常被认为是细滴。

如果有机会,要一碗荞麦棱子,然后看抻麵师傅怎么把麵坯抻成带棱的麵条来,很有趣。


《烤海鲈鱼牛肉拼盘》B0000000252 · 2021年10月1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必胜客悠方店

 

合成牛排,也称「重组牛排」或「胶水牛排」,是使用卡拉胶之类的食品添加剂将碎牛肉黏合成大块后再切成牛排形状。合成牛排严格上说已经不能算作牛排。正规厂商生产的合成牛排,其外包装上会明确标明含有「卡拉胶」的成分。

原切牛排,未经除了切割之外的任何其他加工的牛排,是真正意义上的牛排,其成分表中只有一项:牛肉。

整切牛排,也称「调理牛排」。这种牛排虽然不是拼接牛排,但为了提升口感进行过一系列的腌制、加工处理。整切牛排的口感比原切牛排细嫩、多汁,也更有弹性,但没有原切牛排的纤维感和嚼劲。这是因为经过处理后,其含水量达到八成左右,而原切牛排的含水量通常只有七成。在整切牛排的成分表中,除了牛肉外,通常还会有多达十几项的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

就国家标准而言,原切牛肉和整切牛肉分属不同产品:前者属于「鲜、冻分割牛肉」,而后者属于「速冻调理食品」。


《南京大牌档》C0000000028 · 2021年10月1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五角场

 

南京大牌档,其前身是南京新街口的「南京大排档」,千禧年那年改成现名。

早年去南京开会,也是当地人介绍,去了狮子桥总店。南京大牌档的风格比较有个性,充满了清末民初茶楼酒肆的市井气,所以一直留有印象。

南京大牌档主打金陵菜。既有淮扬菜的影子,但又明显不同于淮扬菜。

推荐几道菜:

金陵烤鸭、南京盐水鸭、美龄粥、鸭血粉丝、老牌阳春麵、麻油素干丝、金牌煎饺、小黄鱼。

鱼腐

20211016


《顺德手打鱼腐》B0000000251 · 2021年10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粤皇朝悠方广场店

 

鱼腐,也叫鱼豆腐,意思是用鱼肉做成的豆腐,是广东顺德一带的传统名菜。

传统的顺德手打鱼腐,是用刀或勺将对剖、去皮后的鲮鱼肉刮成鱼茸并锤挞起胶,再打入鸡蛋,搅匀,用温油炸成鱼丸,有点类似于上海的「鱼麵筋」。

粤皇朝的鱼腐洁白、细嫩,应该不是用的全蛋,而是蛋清;另外,这道菜的口感也不是很弹牙,感觉并非传统的手打,而是用了搅拌机,差了点意思。

困扰

20211015


《无题》C0000000029 · 2021年10月1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南京大牌档

 

拖着行李到了五角场机场四线黄兴路站,准备前往浦东机场,飞乌鲁木齐。

离车到站还差十分钟,收到消息,说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发生疫情,有先期抵达的团队已经接到通知,就地等待核酸检查。

赶紧致电东方航空,申请无损退票,取消行程,回家。

记录一下,疫情中的日常。


《菠菜青汁烩糙米饭》B0000000250 · 2021年9月23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比萨玛尚诺宏伊广场店

 

糙米是什么?

稻谷是水稻的种子,从外到里有好几层:果皮,种皮,胚芽,乳胚。大米的加工,就是一层一层将其剥离。去掉果皮,也就是谷糠,称糙米;糙米去掉种皮,也就是米糠,叫胚芽米;胚芽米再去掉胚芽,只留下乳胚,就是我们平时做饭用的精米。


《金陵烤鸭》B0000000249 · 2021年10月1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南京大排档百联店

 

南京旧称金陵,所以南京烤鸭也称金陵烤鸭。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金陵烤鸭是北京烤鸭的源头,大明时由朱远璋的御厨首创,后大明迁都,烤鸭传入北京。这些之前在《箪食瓢饮 · 北京烤鸭的前世今生》中说过,不再赘述。

金陵烤鸭和北京烤鸭最大的区别在于,北京烤鸭进炉烤制之前,在皮、肉之间吹气,使皮肉分离,烤的是皮,其内的肉没有调味,且是焖熟的;而金陵烤鸭是在鸭腔内灌满调味汁再烤。北京烤鸭的亮点集中在皮上,肉淡而无味;而金陵烤鸭实际上是外烤内煮,不只是皮,肉也相当入味,而且多汁。

个人觉得,金陵烤鸭更胜一筹。


《砵仔乳香猪手》B0000000248 · 2021年10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粤皇朝悠方广场店

 

猪手,上海人叫脚爪。

前几天同贵阳朋友小聚,午餐时特意点了一道猪手。猪手是贵阳青岩的名小吃,点这道菜,是想让朋友聊解一下思乡之愁。菜上桌,尝过,发现跟青岩猪手差太多。估计是用了高压锅。

记忆中,最好吃的一次猪手是在同事家。同事是山东人,说她包得一手好饺子,请我们去她里家品尝。没等饺子上桌,她的丈夫先端出一个热气腾腾的砂锅来,说是他最拿手的一道菜,叫「赛熊掌」。这道菜,他说一早就开始煨了。

顺便说一下,同事的丈夫是福建人,他做的「赛熊掌」就是红焖猪手,不是北方做得外形像熊掌一样的「赛熊掌」。

我也有烧过红烧脚爪,做法很简单:洗净的脚爪焯水后捞出,另外水、料酒、生抽、白糖、姜片、葱结,不用其他香料,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个把小时,待其酥烂、入味后,挑去葱结、姜片,加红酱油上色,细心翻炒收汁,直至快干锅,撒上新切的葱花,稍微拌一下,装盘。


《东海黄鱼》B0000000247 · 2021年10月8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外滩六号6K餐厅

 

寻常人家的餐桌上已经见不到野生的东海大黄鱼了。

2018年9月,有两则新闻曾经轰动一时。一则是上海西郊五号餐厅一条7.4斤重的野生东海黄鱼开价11.7万;另一则是宁波一条9.8斤重的野生东海黄鱼卖出了14.8万元的天价。

支撑起野生东海黄鱼如此昂贵价格的是几近枯竭的资源。

野生的东海黄鱼极度濒临绝迹。而在并不久远的过去,作为舟山渔场四大经济鱼类之一的东海黄鱼,曾经是上海人家餐桌上的日常。

东海黄鱼的绝迹,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污染,二是滥捕。尤其是后者,对东海黄鱼的生存和繁衍是毁灭性的,且不可逆转。

最开始是福建渔民,发明了一种叫「敲罟作业」的捕捞东海黄鱼的方法。东海黄鱼属石首鱼科,这种鱼的脑部有两粒鱼脑石。所谓「敲罟作业」,就是敲击伸出海水中的竹杠,引发石首科鱼类脑部鱼脑石的共振,从而导致其昏迷并浮出水面。

这种捕捞方法对东海黄鱼是致命的。据说国务院曾发出过相关通知,认为这是一种有害的渔业方式,应予以制止。但当这种绝户式的作业方式传到浙江后,真正的灾难开始了。东海黄鱼产量陡然暴涨,1974年,浙江象山东门渔村有一条船,一网就捕获东海黄鱼10万斤。曾经看到过新闻,说那时打上来的黄鱼多到无法处理,有很多甚至直接拿去喂猪。

这一年,既是盛况,更是绝唱。仅仅一年之后,东海黄鱼的产量开始急转直下,几年之后,便告绝迹。

《叉烧生煎包》B0000000246 · 2021年10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粤皇朝悠方广场店

 

生煎馒头,简称生煎,是上海最经典的小吃之一。

十年前,上海鼎鼎有名的生煎馒头「大壶春」第二代传人沈双龙在接受《新民晚报》采访时介绍,上海生煎馒头最初的源头是江苏丹阳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上海创办的「萝春阁」。1932年,萝春阁创办人的侄子唐妙权另起炉灶,创办了大壶春。

但1950年的一份《新民晚报》上登载的一则报导《一九一零年上海小吃价目表》里就有「生煎馒头每只五文」的记载,说明在萝春阁之前,生煎馒头就已经是上海滩很普通的大众小吃了,是茶楼、老虎灶的主要茶点。

虽然都叫生煎,其实花头经还是蛮多的。一个主要的区别是麵:一派是以萝春阁为代表的轻发酵或半发酵麵,称为「扬帮生煎」;一派是以大壶春为代表的完全发酵麵,称为「本帮生煎」。另一个区别是下锅煎的时候是底在下还是褶在下。

现在开得铺天盖地的「小杨生煎」虽说有点「扬帮生煎」的意思,但上海最正宗的「扬帮生煎」应该是「东泰祥」,上海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顺便说一下,吃生煎时记得配一碗牛肉汤。这是上海人最喜欢的吃法。

1 69 70 71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