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糊》B0000000527 · 2023年2月12日摄于中国浙江宁波甬上名灶翠柏店
「鲜」是一种味觉,味蕾上的鲜味受体感知到了氨基酸。在所有味觉中,鲜最为微妙,说不清,道不明,经典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一个令人难以想像的事实是:不说全世界,即使在中国,也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鲜」为何味。
网上经常有对各地麺条的讨论,哪里的麺好吃,哪里的麺不好吃,但永远讨论不出结果来。比较典型的是苏式麺,很多西北或北方人觉得苏式麺完全不可接受,不筋道,没嚼头。殊不知喜欢苏式麺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贪其鲜。但鲜,是一个不太好解释得清楚的事。
五味中,以鲜味为最弱,很容易被其他四味:酸、甜、苦、咸所淹没。对鲜杀伤力最大的莫过于辣。口味一旦重了,也就与鲜更加的无缘了。很可惜。
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臭腐乳、臭豆腐一类的臭食呛鼻得很,吃起来却很「香」?
答案是:臭不是味觉,而是嗅觉,而像臭腐乳、臭豆腐一类的臭食,发酵后会产生能让鲜味受体感知到的氨基酸,所以鲜。
「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种说法在我看来是不确切的。确切的说法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鲜」。
《基围虾啫啫煲》B0000000523 · 2023年7月26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旧村砂锅焗海鲜
对于预制菜,不用过于抵触。
官方提出发展预制菜,个人分析,是出于减少校外教育差不多的目的,减轻家庭负担,减少家务劳动,从而提升生育意愿。
预制菜的概念并不新鲜,平时我们也经常接触。前一篇提到的真空包装的三凤桥无锡酱排骨就是预制菜。
现在的网络环境很混乱,很可能有人在故意带节奏,让民众视预制菜如洪水猛兽。真的大可不必。当然,因为涉及千家万户的饮食安全,政府有关部门应对预制菜生产企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管理。这项工程事关民生,个人以为,国资企业应该发挥关键作用,如此,让民众对预制菜有信心,放心食用。这才是关键所在。
《土耳其石榴汁拌芒果虾仁沙拉》B0000000516 · 2023年4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中阿萨中东料理
经常能看到关于美食的排行榜,但无一例外,都会引来各种的不服。其实,美食本就不应该存在排行榜,因为它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判断,不像竞技那样有可以量化的客观指标。
北非有一种地方美食,叫「塔吉锅」,肉类和蔬菜混在一起,用汽锅焖炖到稀烂。若以中餐的标准,这种食物色、香、味 、形一概不具,但在当地却是地地道道的美食,甚至有「国菜」之称。
上海,包括周边,有很多有名的羊肉美食,但个中鲜有能引起我食欲的。相反,倒是一直在垂涎百千公里之外的西北,还有中亚、北非的羊肉。很多地方的羊肉鲜美、多汁,绝无半点的腥羶。
普天之下,只要是食物,是不没有好吃与不好吃之分的,只有合自己的口味或不合自己的口味,仅此而已。
正所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
《鲍鱼红烧肉》B0000000503 · 2023年2月5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三林久久圆餐饮
戒烟,有一点要做好思想准备,那就是有可能抑郁。
武汉大学精神科医生杨灿介绍说,戒烟可能引起抑郁,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烟草中的尼古丁有利于人体中一些诸如多巴胺等令人产生愉悦感的物质的释放。一旦戒烟,意味着这些物质水平的下降,引起情绪低落,从而导致抑郁。
其次,尼古丁与大脑内的神经调节系统有关。戒烟后,这些系统需要重新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体内的神经递质可能失衡,影响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稳定,进而引发症状的出现。
再者,戒烟是一种戒断过程,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焦虑、烦躁等,从而诱发抑郁情绪的出现。
她强调,抑郁症状在戒烟过程中很常见,通常经过一段时间会自行消失。但是,如果症状比较严重,且长时间持续,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支持。
《三林肉皮》B0000000493 · 2023年2月5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三林久久圆餐饮
有过一次因「密接」而被强制隔离一周的经历。
很幸运,在一家相当不错的商务酒店隔离,一日三餐也都出自正规餐饮公司。但吸烟是个问题。
在上海,所有公共场所,只要是室内,都在禁烟之列。隔离酒店肯定禁烟。这次,我很难得的独而不慎:带了两条烟和两个打火机进入酒店。理由是有的,在一个十几平米的狭窄空间,连续一周见不到任何人的情况下,维持情绪的稳定肯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为了尽可能少地给酒店添麻烦,我把所有容易吸味的物件,比如浴巾、洗脸巾、脚垫之类全部搬离卫生间,并将自己限制在淋浴房里吸烟。结束隔离,离开酒店前,将卫生间的四壁、顶和地面都用清洁剂仔细擦拭了一遍,尽可能彻底地去除烟味。前前后后搞了一个多小时,算是对自己做了坏事后寻求心理安慰必须的付出吧。哈哈哈哈。
《焼肉丼》B0000000481 · 2022年1月12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极火酱烧合生汇店
有一年独自去香港,从深圳的罗湖口岸过闸后,买了张地图,按图索骥地坐电车来到维多利亚港边上的星光大道。习惯性地掏出烟,叼了一支在嘴上,却没摸到打火机,于是抬头,想找人借火。令我诧异的是,路人都用诧异的眼了光看着我,仿佛我是外星人。
我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了。哪不对劲?我嘴里叼着烟?
环顾一众路人,确实没有一个在抽烟。
我把烟放回烟盒,找了个当地人,一问,果然,那一带属于禁烟区,即使是露天。抽烟需到指定的吸烟区。
庆幸自己反应快,避免了上千港元损失的同时,也诧异那些见我嘴里叼着烟的路人,竟然没有一个提醒一下。
从这次经历开始,但凡出境,都会事先了解一下当地的禁烟令。不想惹麻烦。
《青红椒虾酱啫啫五花肉》B0000000479 · 2023年6月16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几百度啫啫煲
每次出国,都会了解一下当地的入境政策,怕惹出不必要的麻烦。这个非常重要,比如电子烟,在一些国家被认定为违禁品,严禁携带入境。一旦查获,很可能会有牢狱之灾。对我来说,重点了解的是携带现金政策、食品的检疫政策,再就是可携带入境的香烟的数量。几乎很个国家对烟、酒的入关控制得非常严格,有的国家允许携带「合理数量」,有的只能携带不超过19支,即不可以携带整包的香烟,甚至,有的国家完全不允许携带烟草入境。
疫情前,去加拿大度假,计划待一个月。依我的吸烟量,起码要带六条香烟进关。而加拿大方面规定每人每次入境只能携带两条,即400支卷烟免税入境,多出部分必须申报并支付相应的关税。如此,我和外婆总共只有四条免税额。入境时,边境官问我有什么需要申报的,我如实回答说多带了两条烟,并询问可不可以加税后予以放行。边境官神秘兮兮地压低了声音说:「不要申报,不要吱声,这会儿海关官员们都在喝咖啡,不会注意你。赶紧进关,保证你不会有麻烦。」说完,还跟我做了一个鬼脸。
这算是一次有关香烟的有趣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