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F0100000024 · 2014年4月13日摄于中国福建厦门

 

中国人偏爱红色,这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一种共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都会在中国的农历新年期间用红色妆点地标性建筑,以表示和中国人一起欢度春节。

中国人为什么偏爱红色?

一般的观点认为,是出于远古人类对太阳、火和血的崇拜。太阳能使植物生长,火能驱赶野兽,血象征生命。这三者恰巧都是红色的,因此,人们便把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转化成为了对红色的崇拜。其次,红色最容易从大自然中获取,比如红色、朱砂、赤铁、茜草,漫山遍野,随手可得。再一个就是,在可见光谱中,红色光波最长,穿透性最强,是自然界中最醒目、最具冲击力的色彩。

但上述这些原因不只是对中国人,对世界上任何民族莫不如此。世界各地很多远古时期留下的岩画大都为红色,即使在今天,非洲很多部落也喜欢用红色来妆点自己,服装、饰物,甚至用红色涂抹在头发和肌肤上。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崇尚红色,通常认为始于周,因为儒家典籍《礼记》中有「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尚赤」一说。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胡新生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礼记》中的论述与西周春秋时期「战旗尚白、礼服尚黑」的历史实际相悖,因而不足为信。

但很可能自那个时代开始,特定的颜色作为某种特定的标志或符号这一观念开始形成。由于红色本身所具有的炽烈、醒目的特点而逐渐得到强化,成为特定事物或特定社会阶层的标志色。

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除了红色,还有另外一种颜色也具有极高的地位,那就是黄色。在可见光谱中,黄色甚至具有比红色更强的穿透力,因而更加明亮。而且黄色是黄金的颜色,自然而然地被用来象征财富和地位,以至于最终为皇家所垄断。

个人觉得,红色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和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现阶段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密不可分。

在全世界范围内,红色象征热血,代表着「革命」,被很多信仰共产主义的组织和国家用来作为标志色,比如前苏联。国民党的党旗「青天白日满地红」中的红色同样象征的是「革命」。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代表着新中国的红色随着中华文化一起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地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熟悉、接受。「中国红」也因此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符号。

可以想像,如果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及壮大,「中国红」无论如何都不会有现在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忍者秀」》A0210000007 · 2018年1月29日摄于日本爱知名古屋城公园

 

从名古屋火车站附近的酒店到名古屋城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我们没坐车,吃了早饭后一路慢慢逛过去。

在名古屋公园,闹闹开心,也不开心。开心的是遇见了「忍者」和「武士」,各种的互动,各种的合影;不开心的是,在高山买的一把「御手刀」忘了带出来,赤手空拳的跟拿着各种兵器的「忍者」、「武士」合影一点也不酷。

从公园出来的时候,差不多已经过了下午一点。我得了却一个心愿:吃一顿名古屋的鳗鱼饭。名古屋盛产鳗鱼,这里的鳗鱼饭蛮出名的,其中尤以位于名铁百货店九楼的「まるや本店」人气最旺。好在这会儿已经错开了午餐时间,不用排很长的队。

到了晚上,名古屋又开始下起了雪。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回上海了,外婆开始收拾行李,我说得出去一趟,解决两件事:一是再跑去吃一回「一风堂」解解馋,另一件事是打探一下机场大巴站的具体位置。

对于去机场,我一直有点小疑惑:谷歌地图上显示,搭乘机场大巴只需半个小时,而头一天我们从机场去酒店,包的商务车,车程也不止这点时间。

我本能地觉得这中间可能会有什么纰漏。

冒着漫天的大雪,我在外头兜了半个多小时,总算把事情给弄明白了。还幸亏我留了个心眼,不然到时候还真得抓瞎。原来名古屋有两个机场,「名古屋空港」只飞日本国内航线,而所有国际航线都在「中部国际空港」。一开始我的导航地址是「名古屋空港」,差点误事。


《名古屋城天守阁》A0210000006 · 2018年1月29日摄于日本爱知名古屋

 

在名古屋的时候,我们特意留了一天时间去了一趟名古屋城。

日本的「城」跟中国的「城」不是一回事。中国的「城」是城镇,而日本的「城」则通常是一座城堡。

位于名古屋市中心的名古屋城是日本三大名城之一,另两处分别是大阪府的大阪城以及熊本县的熊本城。

名古屋城修建于1612年,为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家康所建。在1867年幕府时代终结前,这里一直是德川三大家庭之一的尾张德川家族的居城。名古屋城在1945年在盟军的空袭中被毁。现在的天守阁为1959年时重建。主体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其中一至五层为展示厅,里面所展示的大都是一些与德川家族有关的各种物品和名古屋城的历史。登上顶层,可以透过阁楼的窗户俯视名古屋,包括东侧的一片建于17世纪的住宅和仓库等历史建筑。

名古屋城自建成之日起,便成为了名古屋的象征。

和大阪城一样,名古屋城也为一大片公园绿地所环绕,栽有很多的樱花树。可以想像,在樱花盛开的时节,这里一定非常漂亮。

进入名古屋城公园需要购票,成人500日元,学生免票。参观天守阁无需另外购票。


《名古屋港水族馆》A0210000005 · 2018年1月18日摄于日本爱知名古屋

 

除了乐高乐园,名古屋还有一个水族馆「名古屋港水族馆」对孩子来说也相当不错。

名古屋港水族馆除了水族馆本身,周边还有一个小型博物馆、一个可以俯瞰名古屋港的展望台以及一艘已经退役的日本南极科考船可以一并参观。所以门票分两种,一种是单独的水族馆门票,另一种是四馆联票。我们买的是四馆联票,而闹闹属于学龄前儿童,只需购买水族馆儿童票即可四馆通用。

名古屋港水族馆分南馆和北馆两个展区,两馆之间有过道相互连接。水族馆非常漂亮,尤其是其中的一个大型水族箱,一到喂食时间,成千上万条沙丁鱼聚集在一起组成编队在水中穿梭游弋,翩翩起舞,整个水族箱鳞光闪闪,蔚为壮观,只可惜这一两年闹闹被我们带得有点野了,喜欢参与,对单纯的展览兴趣不大,甚至有些无精打采。

参观完所有展馆后,天色已经变暗,并且还开始下起了雨雪。为了让闹闹尽兴,外婆提议带闹闹去水族馆边上的游乐场坐摩天轮。一听这话,闹闹的劲头立马上来了,兴奋得连声叫好。


《名古屋乐高乐园》A0210000004 · 2018年1月27日摄于日本爱知名古屋

 

由于时值隆冬,又非假期,尽管天气不错,但游客比想像得少很多。可能是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也可能是凝聚一定的人气,乐园里的很多设施都采用了轮流临时关闭的措施。但不用着急,一般一两个小时便会重新开放。

名古屋乐园乐园占地面积并不很多,加上游客不多,大多数项目不用排队,我们除了「海盗船」和「浪船」外,几乎将乐园内的项目都玩了一遍。前者是因为一直没有开放,而后者实在让外婆、外公很是犯怵。不过,即使这样,闹闹也已经很开心了。

乐园内的「4D」影院蛮有趣的。一开始还以为所谓「4D」就是「3D」电影再加上椅子会动,结果是椅子没动,而是「天」会「下雨」:配合电影情节,头顶上方的喷淋系统会喷出少量的水珠,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离开乐园前,我们带着闹闹来到他念念不忘的乐高商店。只是他挑好心仪的玩具后,我们让丫头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价格比网上的要贵些。我们和闹闹商量,让妈妈在网上订购,这样既能省点钱,也能省下不少的行李。

出来的时候,我们注意到,乐园的后续工程接近完工,好像是海洋生活馆,估计年内应该可以开放。


《姥姥聊发少年狂》F0300000138 · 2018年1月27日摄于日本爱知名古屋乐高乐园

 

上海的迪士尼乐园开业有些日子了,我们没想法带闹闹去。门票死贵,而且闹闹年纪还小,能玩的东西有限,即使剩下几样能玩的,一多半队又得排得老长,总觉得性价比太低。家门口的尚且如此,千里迢迢的跑去国外玩主题乐园,我更是一直反对,认为与其在这上头花钱费时,不如让闹闹多见识一些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更有价值。

但这次情况有点不同。一是丫头再三央求,二是闹闹一听是「乐高乐园」便无比的憧憬,满怀期待。结果是闹闹运气不错,不但对他这样年纪的孩子限制很少,而且所有项目几乎不用排队。

闹闹是尽兴了,只是苦了外婆、外公。一大把年纪了,坐坐旋转木马啥的也就罢了,陪着一起坐过山车真是遭罪。忽上忽下加上天旋地转,闹闹兴奋得手舞足蹈,狂呼乱叫。好不容易熬到过山车停下,闹闹亢奋地问:「外公,很刺激吧?」外公咽了咽唾沫,「嗯,刺激。就差没把胃给吐出来。」

这还不算完。下了过山车,走出没几步,就又看见另一架过山车,闹闹嚷嚷着还想坐。外公是挂起了免战牌,可外婆拗不过她的宝贝外孙,硬着头皮又遭了一回罪。


《名古屋乐高乐园微缩景观》A0210000003 · 2018年1月27日摄于日本爱知名古屋

 

和其他的乐高乐园一样,名古屋乐高乐园也引入了众多的日本元素。

名古屋乐高乐园里有一个微缩景观区,这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实景沙盘,浓缩了很多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从富士山到神户港,从姬路城到宫岛;从新干线到自行车,从东京塔到便利店;从劳作的渔夫到婚礼上的新郎、新娘,从悠然自得的游客到恪尽职守的车站职员,日本人主要的生活场景都有所涉猎,而且惟妙惟肖。

棒球是日本的国球。微缩景观区里有一座棒球场,运动员、裁判、啦啦队、记者应有尽有,几千人的球场看台座无虚度,端坐观球的,起身呐喊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叫绝。

真的很难想像,这一切都是由乐高积木拼搭而成。难怪闹闹只要一到了乐高柜台前就一定两眼发光,挪不开步了。


《名古屋乐高乐园》F0300000137 · 2018年1月27日摄于日本爱知名古屋

 

名古屋门票折合人民币三百来块,丫头说她可以在「淘宝」上提前为我们预订,能便宜几十块钱。预订门票的时候,丫头留了个心眼,特意查了一下我们在名古屋几天里的天气状况,就1月27日好些,预报为「少云」,便订了那天的票。结果证明丫头是对的。其他几天不是阴天就是雨雪,玩起来肯定没这么尽兴。

在名古屋的时候,我们住的地方就在名古屋火车站边上。在日本,火车站通常是最主要的交通枢纽、集散地和重要的商业区,无论出行还是购物、用餐,相对来说都十分便利。

离名古屋火车站不远,有一条「青波线」轨道交通,终点站是「金城埠头」站。下车后步行几分钟便可抵达乐高乐园。

乐高乐园采用的是一票制,三百来块的门票包含了所有娱乐项目,因此并不算是很贵。但园内的餐饮着实不便宜。那天我们从开门一直玩到关门,几乎玩遍了所有项目,很是尽兴。就是午餐的价格让外婆心里颇感不爽,耿耿于怀了好几分钟。


《名古屋乐高乐园鸟瞰》A0210000002 · 2018年1月27日摄于日本爱知名古屋

 

和「迪士尼乐园」一样,「乐高乐园」也是一个全球性的主题公园,只是前者主要以「迪士尼」出品的系列卡通故事为场景,而后者则是以「乐高」积木为元素。

「乐高」是丹麦一家玩具公司的品牌,创始于上世纪30年代欧洲经济大萧条时期,创始人为生活在丹麦一个叫「比隆」的小镇上的一个失业工人,名字叫克里斯蒂森。这个原本在当地木工厂工作的木匠在创业之初就将目光投在了儿童玩具上。他的这一决定不久之后便得到了回报: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克里斯蒂森的木工作坊就走上了正轨,并迅速发展起来。

1934年,克里斯蒂森开始使用「LEGO」作为自己产品的品牌,但直到20年之后的1954年,这一品牌才被正式注册为商标。

「乐高」公司主要制造各类益智类玩具,其「乐高」积木可以拼搭出你能想像的各种造型,不但深受儿童、少年们的喜爱,甚至连很多成年人也以此为乐,在全球的影响力非常巨大。

1968年,全球第一家「乐高乐园」在它的故乡比隆建成,并对外开放。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又有英国伦敦、美国加里弗尼亚和弗罗里达、德国巴伐利亚、马来西亚柔弗,以及阿联酋迪拜等6家「乐高乐园」相继建成。名古屋的乐高乐园去年刚对外开放,位列全球第8。

就在昨天刚刚传出消息称,四川天府新区乐高乐园项目投资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该项目将落户天府新区眉山仁寿区域,这也是乐高乐园第一个在华签约项目,有望成为全球第9家「乐高乐园」。


《名古屋街景》A0210000001 · 2018年1月23日摄于日本爱知名古屋

 

13年前曾到过一次名古屋。那一年,日本「爱知万博会」的主办地就在名古屋。我那时刚巧出差日本,便抽了一天时间,走马观花地逛了一下世博园,但对名古屋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作为日本爱知县首府,名古屋市的人口规模仅次于东京、横滨和大阪,为日本第四大城市;而以名古屋市为中心的「名古屋大都市圈」,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与「东京大都市圈」和「京阪神大都市圈」齐名。不仅如此,名古屋算得上是日本的一座历史名城。日本历史上三个重要人物:织田信长、丰田秀吉、德川家康都出生于这座城市。

尽管如此,对观光客而言,名古屋似乎乏善可陈,其知名度远逊色于东京、大阪,甚至还不如北海道或是九州。只是从去年开始,全球第八座「乐高乐园」在名古屋开园,吸引了众多以「亲子游」为目的的观光客前往。

我们这次的日本之行,名古屋原来只是一个中转。但丫头得知行程后,央求我们无论如何在名古屋多待几天,带闹闹去一趟乐高乐园和名古屋港水族馆。于是我们将返程机票推迟了四天,索性让闹闹痛痛快快、从从容容地玩个够。


《无关年龄》F0300000113 · 2018年1月25日摄于日本岐阜白川乡

 

在白川乡,除了往返交通因暴雪而可能中断外,其他便再没有什么会让你担心。既用不担心「水土不服」,也不用怀揣着十二万分的小心以免被宰。

你一进酒店,立刻便会有人前来帮你擦拭满是积雪的行李箱。这边还在办理入住手续,那边就已经有人将行李箱送到房间的门口。打开房门,你会发现房间里很暖和,空调和电热水瓶都是开着的。一到事先约定的时间,餐厅已经准备就绪,你在放着你姓名牌的餐桌入座,就会有人前来招呼你用餐。等你用餐结束回到房间,你会发现,屋子中间的桌椅已经被移到了一边,取而代之的是两套摊铺整齐的寝具,随时可以就寝。

我们曾经在路上遇到四五个背着书包的当地的小学生,应该是放学回家。一见到我们,一个个主动上前跟我们打招呼,彬彬有礼,友善亲和,仿佛我们就是她们的邻居。

这是一种和前些年在雪乡时完全不同的体验,你会觉得,你所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能换回等值,甚至是超值的服务。


《谈笑风雪间》F0300000104 · 2018年1月25日摄于日本岐阜白川乡

 

白川乡观光大致分为两块区域,一块是「合掌造」所在的「世界遗产」区域,另一块是以平濑温泉乡为中心的「南部自然区域」。两地间相隔十五分钟左右车程的距离。据介绍,平濑温泉为引自日本三大名山之一的白山山麓的源泉挂流温泉,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颇受很多日本女性的喜爱。

我们这次在白川乡,入住的是一家名为「白川の湯」的民宿,离车站不远,步行仅几分钟。由于这一季节白川乡的住宿非常紧张,我们差不多提前半年才勉强预定到了两个房间。

「白川の湯」由当地民居改建而成,背依白川乡的母亲河「庄川」,河的对面是一片广袤的山林,景色非常美丽。民宿的一楼是前台、餐厅、室内公共活动室、半室外吸烟室,以及含有室内及露天浴池的浴场。只是不知道这里的浴池是不是天然温泉。这里的客房都在二楼,清一色的和式风格。满铺的榻榻米上白天被布置成起居室,有矮桌的靠背座垫,有茶具、茶叶和茶点,免费使用。晚上,会有工作人员将客房重新布置成卧室,供客人就寝。

「白川の湯」包早、晚两餐,均为和式料理,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晚餐的「飞驒」牛肉。白川乡所在地区在日本「大化改新」时期曾属「飞驒国」。尽管「废藩置县」后改为筑摩县,后明治九年又与美浓国合并为现在的岐阜县,但这一名字作为市名被保留了下来,并与高山市一起合称「飞驒高山」,而这一地区所产的和牛就是著名的「飞驒和牛」。虽然大多数中国人对「飞驒和牛」远不如「神户和牛」那么熟悉,但实际上,「飞驒和牛」的品质丝毫不逊色于「神户和牛」和「松坂和牛」,甚至超过后者。因为难得一尝,我们甚至在半年前预定住宿的时候就同时预定了双份的「飞驒和牛」。

「白川の湯」最大的缺陷是所有客房都没有独立卫生间,而是使用二楼的一处公共卫生间。尽管非常干净,但毕竟不是很方便。


《雪国》A0209000005 · 2018年1月24日摄于日本岐阜白川乡

 

除了独特的「合掌造」建筑,在并不十分遥远的过去,白川乡还存在着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大家族制」。

白川乡的「大家族制」并不是简单的一家人共同生活在一起,而是具有非常类似于生活在中国云南泸沽湖摩梭人的母系社会特征的婚姻关系:家中除了长子拥有被家长认可的婚姻外,其他子女可以与恋人自由交往而无需结婚。男孩可以住在女孩家中。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夫妻,他们所生的孩子通常也是由女孩的家庭抚养,生父无需承担任何义务。这种独特的婚姻关系被称为「ナジミ」。

据当地地方志《新编白川村史》介绍,白川乡的这种独特的婚姻制度大致开始于17世纪末,并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初的日本明治时代后期。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主要是因为当地人多地少而无法分家,以及养蚕业兴盛时期可以减少家族劳动力的流失。


《雪国》A0209000004 · 2018年1月25日摄于日本岐阜县白川乡

 

因为雪,才有了「合掌造」;而因为「合掌造」才有了今天的白川乡。

「合掌造」的雏形大致起源于公元1700年左右,到公元1800年时,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就已经基本固定下来,并且一直维持至今。

所谓「合掌造」,是指「人」字形屋顶的木屋,屋顶覆盖茅草。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建筑形式,并非白川乡所发明。但白川乡的「合掌造」因为当地雪多且重,屋顶修建得比一般的「合掌造」更高,更陡。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在日本被称为「切妻造」,所以,白川乡的「合掌造」也称「切妻合掌造」。

日本幕府末期到昭和初期,白川乡一带养蚕业兴盛,成为当地的基础产业。人们将「合掌造」的屋顶进一步抬高,并分隔成好几层以便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

和中国南方的很多木建筑类似,日本的「合掌造」在营造过程中也不使用钉子,而是全部采用榫卯和草绳连结。由于白川乡的气候属于「寒地多雨型」,为了保暖和防潮,「合掌造」屋顶的都覆盖着厚厚的茅草。这些茅草非常耐用,一般60年才需要重新更换。

上世纪50年代之后,由于修建发电站和水库的原因,白川乡的「合掌造」被大量拆除,数量锐减,加之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农村人口的高龄化以及大企业财团对白川乡周边山林土地的购买更是加速了「合掌造」的消逝与流失。但幸运的是,不久之后,当地人开始重视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其中就包括了幸存的「合掌造」。当地不仅成立了专门的「保护会」,还制订了一系列具体的村规民约,比如:村里的所有资源不得出售、不得出租、不得毁损;建筑的颜色统一为黑色或黑褐色;不得有与环境不相协调的看板或广告牌;不得砍伐村子周边的林木;不得修建影响景观的建筑。

在当地村民的自发保护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白川乡幸存的「合掌造」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并于1995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雪国》A0209000003 · 2018年1月24日摄于日本岐阜白川乡

 

我们这次行程先是由上海飞往日本爱知县的县府名古屋市,然后顺道去石川县的金沢市,第三天才从金沢出发去往岐阜县的白川乡。

抵达名古屋后,发现地上的积雪并不是很厚,而且似乎正在快速融化。我们开玩笑说,可别像前一周在俄罗斯时那样,又遇上一个暖冬,那可真是太失望了。但就在当晚,一场暴风开始雪横扫日本,第二天好几趟由名古屋开往金沢的火车也因此被临时取消。所幸的是,这条线路的大巴还能通行。尽管路上多花了两个小时,但毕竟没给整个行程带来太多的影响。

我们前脚刚到金沢,暴风雪后脚跟着也到了。在酒店门口,我想给闹闹拍几张照片,可风大到闹闹根本站立不稳。一阵狂风袭来,闹闹被吹得只能顺着风一溜小跑。要不是外婆伸手一把拽住,可怜的闹闹还不知道会被吹到哪里去。

这次真的非常幸运,第三天尽管风依然很大,但雪却是时断时续,高速公路没有关闭,我们也因此得以顺利抵达白川乡。

下车的时候,一阵呼啸的狂风夹杂着漫天的飞雪扑面而来。整个白川乡笼罩在一片茫茫的白色之中,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尽管在来此之前曾看过不少白川乡的介绍资料和图片,但那一刻,我们还是被惊艳到了,情不自禁地连声赞叹:「真是太美了!」


《雪国》A0209000002 · 2018年1月25日摄于日本岐阜白川乡

 

白川乡位于日本岐阜县西北。「白川乡」一名最早出现在1176年京都一个贵族的日记中,现在的正式名称是「白川村」,但人们习惯上还是称其为白川乡。

白川乡群山环抱,浓林密布,森林占到了全村面积的96%,农田仅占0.4%。

白川乡冬季多雪,是日本有名的雪国。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3月是这里的雪季,积雪一般可达2至3米,极限纪录为4.5米。在过去,由于大雪的阻隔,一到冬季,这里几乎与世隔绝,因而有「陆之孤岛」和「秘境」之称。

白川乡的「被发现」,得益于德国人布鲁诺 · 陶特。这位建筑学家自1933年起,花了三年时间游走于全日本,其中就包括白川乡。在他随后所著《日本之美再发现》一书中特别提到:「『合掌造家屋』,在建筑学上很合理,颇符合建筑学原理。」「这样的景色与其说是日本,不如说是瑞士更贴切些。」

随着《日本之美再发现》的出版发行,白川乡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雪国》A0209000001 · 2018年1月25日摄于日本岐阜白川乡

 

去年夏天,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群山环抱之中,密林掩映之下,一幢幢小木屋或聚或散,散落其间。这些木屋的构造很有特色:山墙很高,屋顶很陡,很有点北欧乡村建筑的风格。但看了图片所附的文字说明才知道,原来是日本的一个乡村。

这有点出乎意料。

这些年来,或公或私,先后去过几十次日本,北至北海道,南至冲绳,东至仙台,西至长崎,日本四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多少都有所涉足,对日本的风土人情算是比较熟悉,但图片上的景色让我感到很陌生,因而很好奇。我将照片发到网上,问有谁知道这是日本的什么地方。几分钟之后,有朋友告诉我,应该是日本岐阜县的白川乡。由于那里冬季多雪,当地人将屋顶建得很陡,这样便于清理积雪。这种独特的建筑样式有点像合十的双手,被形象地称为了「合掌造」。

于是,我决定去一趟,而且必须是在漫天飞雪的冬天去。我感觉,白雪覆盖之下的合掌造,一定很童话。


《街舞》F0300000136 · 2014年7月19日摄于奥地利蒂罗尔因斯布鲁克

 

前一回来奥地利是在冬季,白天时间很短,每天快晌午了才出门,晃一圈,吃个午饭,天眼看着就又暗下来了。第二次情况完全不同,因为有了前面的教训,这回特意挑了个夏天,昼长夜短,每天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在外面晃悠。

早餐结束后,娘俩先是把酒店所在的小镇逛了个遍,然后又跑到几乎空无一人的大街上,穿着拖鞋,兴致勃勃地就跳起了「街舞」。

人一兴奋过度,脑子就容易迷糊。后来在玛丽亚 · 特蕾西亚大街,娘俩不知怎么突发奇想,决定买巧克力,而且为了能享受退税,竟然买了几百欧元。当两人提着一箱子巧克力从打着冷气的商店出来,回到烈日当空的大街上时,脑子有点清醒了,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把巧克力完整地带回上海。而那时,离整个行程结束还有好些天。

之后的几天,娘俩为了保护这堆巧克力真是辛苦,搬上搬下,搬进搬出,结果,也就撑了两三天,巧克力就开始化了,到上海后根本看不出原来都是啥模样。

正应了那句老话:得意忘形。不但人没形,连巧克力也都跟着没了形。


《小镇》A2204000006 · 2014年7月19日摄于奥地利蒂罗尔因斯布鲁克

 

相较因斯布鲁克市中心的繁华和喧闹,我更喜欢我们入住的Bier Wirt Hotel所在的小镇。我特意通过酒店的名字在「缤客」上查了一下,小镇应该叫「阿姆拉斯」,离因斯布鲁克4公里。

小镇规模不大,几十幢民宅,一座教堂,一片墓地和一座小小的牧场,却非常漂亮,能远眺阿尔卑斯。那天是星期六,街道上鲜有行人,显得特别的静谧、祥和。

这些年到过很多欧洲城市,多少有些审美疲劳,像阿姆拉斯这样的小镇,反倒让我更感兴趣。

夏季的奥地利天亮得很早。趁着早餐前的几个小时空闲,我独自一人逛遍了小镇的角角落落,最后甚至穿过教堂边上墓地半掩的铁栅门走了进去。

和中国烟火缭绕的墓园不同,这里的墓地一点没有阴森恐怖的气氛,而是缀满了鲜花,更像是一处街心花园。

我在墓地里安坐了很久,心静如水。


《凯旋门前的马车》A2204000005 · 2014年7月19日摄于奥地利蒂罗尔因斯布鲁克

 

因斯布鲁克另一座著名的纪念性建筑,就是位于玛丽亚 · 特雷西亚大街最南端的凯旋门。建造凯旋门,通常是为了纪念历史性的重大胜利或者是至高荣耀,像位于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中央的雄狮凯旋门,就是当年拿破仑为迎接打败俄奥联军的法国将士而建。但因斯布鲁克玛丽亚 · 特雷西亚大街上的这座凯旋门却与众不同,记载的是哈布斯堡家族,尤其是玛丽亚 · 特蕾西亚生活中一个悲伤的瞬间。

1765年,为庆贺其次子,也就是后来的里奥波德二世皇帝与西班牙公主玛利亚 · 露朵维卡的婚礼,玛丽亚 · 特蕾西亚建造了这座凯旋门。凯旋门上的两块大理石浮雕修建于1774年,记述了哈布斯堡皇朝于1765年8月18日当天所上演的一出悲喜剧:南面的浮雕记述了当时王储里奥波特二世的婚礼庆典,而北面浮雕则记述的却是一场葬礼。玛利亚 · 特蕾西亚的丈夫弗兰茨在里奥波特二世的婚礼当天突然死亡。

1 113 114 115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