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肉麵》B0000000291 · 2022年1月1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220辣肉麵馆松花江路店
苏州有焖肉麵,昆山有奥灶麵,常州有银丝麵,镇江有锅盖麵。上海有什么麵?小时候是阳春麵,现在是辣肉麵。浓油赤酱,甜鲜中带着些许的辣。
辣肉麵取代阳春麵,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那个无肉不欢且手里渐渐有了几块闲钱的年代。
最初的辣肉麵,浇头是辣肉糜。这种浇头现在也依然存在,只是主流已悄然变成了辣肉丁。毕竟辣肉丁用料更足,吃起来更过瘾,更能给人以满足感。
在我看来,辣肉糜有一个缺点,就是过于细碎。拌麵还好,如果是汤麵,加上汤大,一多半最后都留在了剩汤里,可惜得很。所以现如今辣肉丁浇头成为辣肉麵的主流也是大势所趋。
不过,也有折衷些的,比如「老弄堂」,辣肉浇头中辣肉糜和辣肉丁各一半。这样既迎合了辣肉糜的拥趸者,同时又顺应了当下的主流。
《贵州辣子鸡》B0000000289 · 2022年1月14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万山肴国华广场店
开在国华广场四楼的「万山肴云贵创意菜」,虽说不上集贵州菜之大成,但在远离贵州的上海,想品尝纯正的贵州菜,万山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万山肴的菜单上,像贵州辣子鸡、苗家酸汤鱼、青岩状元蹄、毕节豆腐、厥粑炒腊肉、泡椒板筋、腊肉豆米火锅、青椒土豆炒脆哨,等等等等,都是经典且地道的贵州菜。
万山肴的掌柜姓万,来自毕节的大山深处,对贵州菜怀有很深的情感。交谈中,你能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他对自家的每一道菜都有心得。为了保证菜品的地道,万山肴的大多数食材都在贵州当地采购,甚至一道看似稀松平常的炒青菜,所用食材,就是来自贵州的「贵州青」。
《炸猪排定食》B0000000285 · 2022年1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无印良品悠迈广场店
和昨天一样的时间接出校门,问想吃什么,回答说寿司。我说这么冷的天吃那东西很没劲的,不如去「无印良品」吃定食。
今天没陪这小子一起吃。给这小子要了份滑蛋猪排定食,我们两个要了两杯咖啡和一块抹茶蛋糕。猪排是现炸的,得十来分钟,先上的是咖啡和蛋糕。结果定食还没上桌,咖啡和蛋糕被这小子当作了开胃前菜,弄去了一半。
这份滑蛋猪排定食68元,按现在的汇率,合1,225日元,几乎与日本当地同价。考虑到中国的店租和人员成本比日本要低得多,这价格有点贵了。
吃完,点评,扣了半粒星。原因跟店家说明了,就为这价格。哈哈。
《斯德哥尔摩街景》A4600000010 · 2019年5月29日摄于瑞典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这个斯堪的那纳亚半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港口和交通枢纽所在地。
斯德哥尔摩是波罗的海上的一连串小岛。公元13世纪前后,陆陆续续有人在这些荒岛上搭建简陋的木屋,成为了斯德哥尔摩的第一批居民,主要以与过往船只交易谋生。「斯的哥尔摩」一名正是始于那一时期。「斯的哥」,即木头;「尔摩」,即海岛。估计是当地成片破烂不堪的简陋木屋给过往的船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有了「木头岛」,即「斯的哥尔摩」这个名字。
历史上,瑞典人崇尚维京强盗文化,四处扩张和掠夺。公元17世纪初,瑞典甚至主动招惹正处于与波兰交战中的沙俄,结果被后者彻底打回原形。可能是这个原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瑞典以公开声称「中立」、暗地里对轴心国提供帮助的策略成功躲过了战火,斯德哥尔摩也因此得到了非常完整的保存。
《御茶渍》B0000000283 · 2022年1月9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寿司福悠方店
御茶渍,意思是茶泡饭,也就是上海人所说的「泡饭」或「茶淘饭」,一种日本料理。「小语种学习攻略」对此有过较为详细的介绍,转载如下:
泡饭在日本人的饮食文化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到底是谁发明在米饭上倒茶做泡饭吃的呢?米饭和茶这种单纯、简单的配合已不知不觉地成为日本人饮食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论是丰富的大餐之后还是有点饿的时候,想吃点清淡食物的话,都离不开「泡饭」,口味清淡就是泡饭的魅力之一。
泡饭在过去是粗茶淡饭的代名词,只要有米饭和茶就可以做成。可是近几年泡饭的种类繁多,甚至出现「鲜鱼泡饭」、「鳝鱼泡饭」等高级泡饭。但传统的「梅干泡饭」仍然是最为普遍且简单。梅干的酸味和茶与米饭混杂在一起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另外还有放紫菜的「紫菜泡饭」、各种新鲜鱼片的「鲜鱼泡饭」、海带的咸烹海味的「海带泡饭」等,均非常美味。泡饭中不可缺少的配菜是日本咸菜。咸菜,日本人也是代表日本饮食文化的食品之一。咸菜是以蔬菜等为主体,再另加副材料腌渍而成的食品,代表性的有盐腌、米糠酱菜、酒糟腌、醋腌、曲子腌、酱腌、酱油腌、芥末腌等。清淡的泡饭,搭配着稍微咸的咸菜,简单的搭配却是大大的满足。
日本人最早吃茶泡饭可追溯到飞鸟时代至平安时代,当时的日本贵族喜欢在饭里浇入热水或热汤,也被称作是「水飯」,或者「湯漬け」,将之视为亲胃的食物。这时候的水泡饭,还是贵族们才享有的食物。
室町时代,代表简朴娴静的茶以及茶具等从中国传入日本,这时候用茶泡饭对于经常干体力活的庶民们来说,食材简单,节省时间,加入茶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战国时代时茶泡饭被称之为「武士之食」。日本武士在行军作战中,用热茶泡米饭,加上佐料,即饮即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充饥提神。如果选用没有发酵和高温处理过的茶叶,其中富含抗氧化剂,可以预防败血症。
当然,时至今日,茶泡饭的种类越来越多,食材越来越精致,营养价值也越来越高。
想做一碗美味的茶泡饭,有三个重要步骤:
首先要煎茶,茶汤是茶泡饭最主要原料之一,日本茶泡饭使用的茶,最早、最具有普及性的就是煎茶,也就是常见的加工绿茶。煎茶的茶香味和微苦的味道,能够使茶泡饭更有味道。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玄米茶、焙茶、番茶等日本茶,做茶泡饭的茶最好略浓一些。
其次要选择品质好的米,茶泡饭中的米饭不能太软,不能黏糊糊的,当然太硬也不行,就要粒粒分明,口感恰到好处。煮好后将其稍微放凉一些,使温度恰到好处,细细咀嚼就能尝到米饭的香甜,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要放上点睛之笔:配菜,除了上文提到的腌菜类,日本人最爱放的还有芥末、梅干、鲑鱼等配菜,口味重的话可以放点盐调味。
这些年日本茶泡饭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自己想要的佐料。一碗茶泡饭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其极强的包容性和可变化性。不管添加何种食材,都能在与茶汤的融合中,碰撞出全新的味觉记忆。
《布吕根》A4500000004 · 2019年5月30日摄于挪威卑尔根
卑尔根,建城于900多年前的维京时期,曾经是挪威的都城。
卑尔根的根在布吕根,即「汉萨」码头。港湾的这一边是一处渔市,对岸则是著名的布吕根大街。沿街是一排整齐划一、五彩缤纷的木构建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建造于18世纪初。身处其间,让人感觉不到这里是挪威第二大城市,而更像是一座欧洲小镇。
卑尔根以其特有的风光和文化而广受关注,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获得联合国「欧洲文化之都」之称。
尽管卑尔根有百般的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里,因为糟糕的气候。
卑尔根是有名的「雨城」,年平均降水量为2,578毫米,这一数值是北京的4倍,上海的2倍。卑尔根人有三分之二的日子与雨水为伴。庆幸的是,我们抵达卑尔根那天没有雨,尽管云很多,也很厚。
据说在当地有一个流传很广的黑色幽默式的笑话:有游客向当地的小男孩打听雨什么时候会停,小男孩回答说:「不知道,我才十二岁。」
《笼》C0000000033 · 2021年12月29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三林老街
好些天没有关注过疫情了,今天看了一下相关新闻,陕西的最新疫情感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河南突然又冒了出来,新增64例。
海外依旧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一天新增2,714,237例,大都为「民主国家」: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印度,德国、澳大利亚等,其中美国一国新增776,520例。直觉判断应该是刚刚过去的圣诞及新年惹的祸。
大疫当前,要限制还是要自由,每个国家对策不同,结果自然也就不同。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作为个体,崇尚自由是一种本性,但重要的是,这种自由必须是以不影响其他个体的自由为限度。这就好比罐子里的玻璃球。每个玻璃球都有恰当的空间才能相安无事。如果有的玻璃球想要挤占更大的空间,结果要么是玻璃球碎了,要么是罐子破了。
无限制的自由,意味着最终谁都受限制,谁都不自由。在这次疫情中死去的5,479,655个鲜活的生命,其中绝大多数就是不负责任「自由」的代价,有些属于咎由自取,而有些真的很无辜。
愿后者安息。
《等餐》C0000000032 · 2022年1月3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新雅粤菜馆
对于老上海人,要是想品尝粤菜或广式早茶,十有六七会首先想到四川路「新亚」、南京路「新雅」以及福州路「杏花楼」。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新雅粤菜馆是商务部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再有几年,就将跻身于百年老店之列。
新雅粤菜馆的前身叫「新雅茶室」,由当时的广东南海人蔡建卿于1926年创立,其最初的店址在现四川北路534号,门面仅一开间两层,底楼主要是外卖,出售罐头和点心之类,二楼是广式茶楼,主要面对的是虹口一带的广东人。
数年之后,新雅茶室已小有名气。只是苦于店铺位置相对靠北,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1931年,蔡建卿从「哈同洋行」那里购得现址地块,新建餐馆。新店于次年8月18日开业,同时更名「新雅粤菜馆」,延用至今。
由于地处上海十里洋场的中心地带,无论在抗日时期还是抗战胜利后,新雅粤菜馆都经营得风生水起。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12月,一直具有超前眼光的新雅粤菜馆率先批准公私合营。即使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经济困难时期,新雅粤菜馆高价供应名菜名点,为国家回笼了不少资金。
1998年,新雅粤菜馆进行了一次在其长达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造。经过那次改造,新雅粤菜馆脱胎换骨成现在的十层、8500平方米的大型多功能、综合性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