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入住》F0300000542 · 2023年5月10日摄于中国江苏淮安铂尔曼酒店
上午6:15出门,半道接了两个朋友,四个人一台车,全程401公里,近中午抵达淮安的河下古镇。停好车,直奔文楼,一家在当地算是比较有名气的淮扬菜馆。印象中,淮安餐馆的营业时间都不很长,错过了很麻烦。
还是在两年前,当获悉淮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美食之都」时起,就一直想着特意跑一趟。可惜疫情反反复复,不敢造次。到今年头里,疫情稍稍稳定,这事就又上了心。
最初的设想是今年早春花半个月的时间跑淮安、高邮、扬州三城。捎带着去高邮,纯粹是因为汪曾祺老先生。汪老是高邮人,曾拜读过他很多描写故乡风土人情的散文,满满的烟火气,所以想去看看。临出行,身体突发故障,一歇就是两个多月。进入五月,想再拖就该梅雨季了,于是缩减了一下行程,只跑淮安和扬州,时间也缩减到了四天。
河下古镇不很大,饭后随便逛了逛,总共两个小时左右,取车,去酒店。停车费很便宜,记得就4元。
当晚入住的是淮安铂尔曼酒店,晚餐是酒店餐厅的自助餐。
《「饭格子」》C0000000061 · 2023年5月5日摄于中国上海普陀
这种铝制饭盒,上海人叫「饭格子」。现在一些餐厅用来当餐具,一多半是在营造一种怀旧的气氛,因为这东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常见。
那个年代,进单位的头一天,就会领到一只搪瓷缸和两、三只搪瓷碗,供喝水和去食堂打饭用。「福利」再好些,还会有一只「饭格子」。
「饭格子」是上班「带饭」的不二之选,方正、带盖,很容易放进手提包里,而且不容易洒。关键的还在于,方便加热。
我刚上班的时候,很多同事仍用「饭格子」带饭。米饭打底,菜盖在上面。中午吃饭前,各显神通找地方加热。在船厂里,实在不想跑很远,可以就地取材:找一块大小合适的厚钢板边角料,架空了,用乙炔龙头烧红,「饭格子」一会儿便热气腾腾,「嗞嗞」冒出热气。用湿布隔着托在手里,用调羹将饭、菜拌匀了,舀进嘴里,就着用搪瓷缸沏的酽茶,那叫一个满足。
《三虾麵》B0000000428 · 2021年4月4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裕兴记
中国哪里的麵条最出名?这是一个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的问题。首先是「出名」标准就很难界定。是地域分布,还是喜欢的人数?
十年前,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评选出了「中国十大名麵条」:武汉热干麵、北京炸酱麵、山西刀削麵、河南萧记烩麵、兰州拉麵、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麵、镇江锅盖麵、四川担担麵、吉林延吉冷麵。
仔细研究一下,评选出的所谓「中国十大名麵条」,有些是地域性的,像北京炸酱麵、武汉热干麵、镇江锅盖麵等,有些只是品牌或字号,像昆山奥灶麵、河南萧记烩麵,跻身榜单,很有点软广告的嫌疑。很难相信这样的榜单不是评委相互妥协的结果,不具权威性,也没有参考价值。
杭州的片儿川入榜,理由是杭州人都知道。这个理由很奇怪。上海的本帮麵,上海人都知道。而上海的人口基数是远大于杭州的,为什么上海本帮麵没有入选?奥灶麵入选,理由是奥灶麵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就更无厘头了。如果这算是个理由,那常州银丝麵、蓬莱小麵就很委曲。当然,如果是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个倒可以算是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很多麵条,分布广,知名度高,并不是麵有多好,很大的可能,只是因为人口输出,从而带动了饮食文化的输出。
小众的可以很出彩,大众的可以很普通。
《外滩》A0101030016 · 2018年7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
昨天说是今天争取上海手术,这样,如果顺利,下午就可以出院。但今天直到下午五点过后才进入手术室。
躺在手术床上,耳边就听到医生们在讨论是上静脉麻醉还是半麻。一方说,手术方案里写的是静麻,另一方说,手术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半麻也可以了。最后应该是上了半麻,因为手术中尽管我很迷糊,但仍能听到医生、护士们的对话,包括最后在胆总管找到结石并顺利取出时的对话。
手术进行得比较顺利。我回到病房后没多久就已经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我跟外婆说,收拾一下,回家。外婆问了医生,能不能出院。医生说,看状况,好像没什么大事,可以出院。只是出院手续明天来医院补办一下就可以了。
出了医院,叫了网约车。正在等车的时候,突然觉得衣服好像湿了。低头一下:果然,胸前湿了一大片,全是黄绿色的胆汁。原来是伤口大量渗液。赶紧跟司机打了招呼,退了网约车,然后返回病区,让医生给紧急处理一下。
我担心回家后再出院这种情况,跟外婆商量,说今晚就留在医院里,观察一下。毕竟医院里处理起来比家里方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