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B0000000437 · 2023年2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胡子大厨

 

计划经济年代,城市居民的口粮是有配额的,每人每月20几斤,一天不满一斤。如果家里男丁多,想吃饱肚子,得有点创新才成。

记得小的时候,去粮店买米,不光要「粮票」,还要「购粮证」。粮票的作用是限定粮食总的配额,而购粮证的作用是限定每家每户大米和洋籼米的配额。大米就是粳米,吃口软糯;洋籼米就是籼米,口感粗糙。即使如此,很多人家会用大米配额去跟别人家换洋籼米配额。洋籼米便宜是一个原因,重要的是洋籼米「胀性」好:同样多的洋籼米,能比大米煮出更「多」的饭。

还有更绝的,就是清华大学发明的「双蒸饭」:米蒸到半熟,加水后捂紧锅盖再蒸。这样做出来的米饭,据说可以翻倍。

洋籼米饭和双蒸饭异曲同工:眼前吃「饱」就成,至于能撑多久,那再说了。


《香茅手撕脆皮鸡》B0000000436 · 2023年5月26日摄于中国浙江杭州新周记鼓楼店

 

《舌尖上的中国》有一句经典台词:「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其实这话反过来说也是对的:很多繁复的烹饪方式,其最初,往往只是为了掩饰食材的粗劣,让食物易于下咽。


《葱油膏蟹》B0000000435 · 2023年2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渔市小神鲜

 

梜、筴、箸、筯、櫡、筷,都是指筷子。

梜,用小木棍夹取食物,很形象,也很好理解。筴,与梜同音同义,区别只在一竹一木。箸,很可能先由筯、后由櫡逐渐演化过来。筯,用细竹棍帮助取食,而櫡与筯同音。

从箸到筷的演化,据明代《菽园杂记》解释:「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是说吴地船家特别忌讳「住」、「翻」等字。住,停滞不前;翻,船之倾覆。所以称「箸」为「快儿」,讨「快速前行」的口彩。快儿,最终演化成了「筷子」。


《肥肠》B0000000434 · 2023年6月1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几百度啫啫煲

 

匕箸,泛指食具。匕,勺子;箸,筷子。筷子用来扒饭,勺子用来舀汤。这么做有问题吗?

有。如果在秦朝,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其实在筷子出现之初,不是用来扒饭,而是用来夹取羹汤中的食物;而勺子则是用来舀饭。这在当时是一种规矩或用餐礼仪。《礼记 · 曲礼》曰:「羹之有菜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饭黍毋以箸,当用匕」。梜、箸,指筷子。


《蔬菜拼盘》B0000000433 · 2023年6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椰庭合生汇店

 

大部分中国人从小就被灌输要多吃蔬菜,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大部分中国人从小就不喜欢吃蔬菜。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遗传记忆,因为直到先秦,中国蔬菜大致只有葵、藿、薤、葱、韭,合称「五菜」,品种少且多半很难吃。

我们现在餐桌上的大多数蔬菜,都是泊来品,像黄瓜、蚕豆、豌豆、大蒜、茄子、菠菜、扁豆、刀豆、胡萝卜、西红柿、辣椒、胡椒、香菜、莴苣、丝瓜、卷心菜、洋葱,等等等等。

如果没有这些外来蔬菜,中国的孩子得有多孝顺才能「爱」上吃蔬菜。哈哈哈哈。


《台湾牛肉麵》B0000000432 · 2023年1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侎唛食厂

 

一日三餐?

通常的说法,中国人一日三餐的历史始于宋朝,距今不过千年。而在此之前更长的历史时期,中国人都只有一日两餐。甚至在有文字记载的商代,一日只有一餐半:上午八点来钟的一顿「大食」外加下午四点来钟的一顿「小食」。仅此而已。

主流的说法是到了宋朝,由于物产丰饶、经济富足,人们开始在两餐之余,加了一顿点心,从而有了一日三餐。但这很可能只是个别现象。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程民生在其所著《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中考证,宋朝人「每天仅早晚两餐,官员士人根不例外」。无独有偶,南宋诗人宋洪迈的诗句「只把鱼虾充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也间接道出了当时一日两膳的实景。

即使到了明清,一日两餐也非常普遍。日本人曾根俊虎在其游记《北中国纪行 · 清国漫游》中有「各人饮食大概一日两次」的记载。

一日三餐开始普遍流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陈宝良在其《明代社会生活史》一书中认为,应该始于富裕的江南人家。而真正被广泛接受并形成习俗,已经是民国时期,距今不过百余年。

一日三餐,在五千年中的四千九百年里,都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


《饭》B0000000431 · 2023年6月1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几百度啫啫煲

 

吃饭,个中的「饭」,泛指餐食,包括「饭」和「菜」。那么,饭是什么?菜又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在餐食中,为机体提供热量的叫饭,也叫「主食」,除此之外的都叫菜,也叫「副食」。吃饭是为了活着,而吃菜,是为了让吃饭变得容易下咽、令人愉悦。

饭,也就是主食,通常寡淡无味,不容易下咽。但如果有了菜的加持,吃饭就成了一件令人非常愉悦的事。是不是这样?

很多地方管菜叫「下饭」,就是很好的佐证。

餐食为什么会分成饭和菜?是因为资源的匮乏,也就是穷。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越是资源丰沛、食物充裕,主食和副食的概念就越是模糊。如果食物唾手可得,肉可口就吃肉,鱼可口就吃鱼,根本就不会存在「看菜吃饭」这回事。


《「面面俱到」》B0000000425 · 2022年10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

 

今日高考。

陪考家长身着旗袍为孩子加油助阵,这个司空见惯、屡见不鲜,新鲜的是,今天有大老爷们也穿上了旗袍,加入「旗开得胜」的行列。

这个就有点邪门了。

我私底下打趣说,这下怕是「旗袍」变成了「气跑」:自尊一点的孩子真丢不起这个人。

讨口彩,经常很无厘头。「旗袍」寓意「旗开得胜」,那至少得敞着怀、袒着胸,因为「旗开」了才能得胜。哈哈哈哈。

除了旗袍,还有的让孩子一只脚穿黄袜子,另一只脚穿灰袜子,讨一个「辉煌」的口彩。这个也蛮搞笑的。就不怕考黄了,弄得一鼻子灰么。

孩子高考,通常很紧张。这时候,千万不在再有意无意地给孩子增添丝毫精神压力。最好的,是陪考家长努力掩饰自己的焦虑,一脸的没心没肺,让孩子放松心情,这样才能心无旁骛,专心考试。

好吧,来碗麵,祝孩子们「面面俱到」,考试顺利。

陪伴

20230605


《少年》F0300000546 · 2023年5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杭州香茶丽舍

 

悲观一点的说法是:「孩子渐渐长成,可我们渐渐老去。」乐观一点的说法是:「我们渐渐老去,但孩子渐渐长成。」

我喜欢后一种说法。

厮守

20230529


《拽》F0300000539 · 2023年5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杭州

 

中间那小子这路走得匪夷所思、不可理喻。

渐渐老去,渐渐明白,没有什么能比一家人亲密无间的厮守更值得珍惜。

每一天,每一刻,都弥足珍贵。


《三虾麵》B0000000428 · 2021年4月4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裕兴记

 

中国哪里的麵条最出名?这是一个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的问题。首先是「出名」标准就很难界定。是地域分布,还是喜欢的人数?

十年前,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评选出了「中国十大名麵条」:武汉热干麵、北京炸酱麵、山西刀削麵、河南萧记烩麵、兰州拉麵、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麵、镇江锅盖麵、四川担担麵、吉林延吉冷麵。

仔细研究一下,评选出的所谓「中国十大名麵条」,有些是地域性的,像北京炸酱麵、武汉热干麵、镇江锅盖麵等,有些只是品牌或字号,像昆山奥灶麵、河南萧记烩麵,跻身榜单,很有点软广告的嫌疑。很难相信这样的榜单不是评委相互妥协的结果,不具权威性,也没有参考价值。

杭州的片儿川入榜,理由是杭州人都知道。这个理由很奇怪。上海的本帮麵,上海人都知道。而上海的人口基数是远大于杭州的,为什么上海本帮麵没有入选?奥灶麵入选,理由是奥灶麵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就更无厘头了。如果这算是个理由,那常州银丝麵、蓬莱小麵就很委曲。当然,如果是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个倒可以算是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很多麵条,分布广,知名度高,并不是麵有多好,很大的可能,只是因为人口输出,从而带动了饮食文化的输出。

小众的可以很出彩,大众的可以很普通。


《夏》C0000000064 · 2022年8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鸡同鸭讲」不同于「道不同不相谋」。后者强调的是信仰不同,就不要指望能一起好好共事;而前者主要是说,认知不同,很多事相互之间完全不能理解,说亦无益。这很有点「夏虫不可语冰」的意思。

鸡不同鸭讲,是最好的相处之道。若不然,往往鸡讲到口干舌燥,直想骂娘,而鸭却是一脸的茫然外加一肚子的委屈。

大家都很无辜,何苦来着。

无题

20230505


《茶》C0000000060 · 2023年5月5日摄于中国上海普陀

 

命里有时终须有,梦里有时莫强求。


《干煎带鱼》B0000000401 · 2023年2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渔市小神鲜

 

退休了,社会和家庭义务该尽的都已经尽了,其他的,能不管就不管。人老了,容易招人嫌,就是因为自以为是且爱管闲事。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人你必须不依不饶地去管,就是你的被监护人。除此之外,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善意地提醒一下。这样,你算是尽了责,心里过得去,就可以了。不要耿耿于怀于孩子不听你的。听说过「三岁看到老」这句话吧,人是不容易改变的。想想你自己为什么耿耿于怀?不就是因为自己改变不了一直试图改变别人嘛。想想你妈的话你自己又听进去多少,也就释怀了。只要不需要你承担连带风险,孩子不听劝,后果让他们自己承担就是了。何况你以为正确的事,并不一定对,而且,即使确实是对的,但不一定适合孩子们。在这件事上,我的态度是,如果孩子是对的,你没能力则罢,有能力就帮一把,算是鼓励;如果觉得孩子做得不合你的心意但无伤大雅,走走开。眼不见为净。

说说社交。

其实仔细想想,很多社会关系是被动赋予的,比如上学,就有了同窗,上班,就有了同事,诸如此类。我并不十分关注这类关系。谈得来的,可以成为朋友,一般的,不用过分在意。退休了,只要用心经营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多省点时间,没心没肺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必须要留意的是,即使是朋友,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投缘。哪一方面臭气相投、观念相近,就在哪方面多联系,多聚聚。你喜欢吃不喜欢逛,他喜欢逛不喜欢吃。无论是一起吃还是一起逛,不是你不尽兴,就是他不痛快。何苦来着,是吧?不要勉强朋友,也不要勉强自己。如此,关系才能维系得长久。

即使是吃,你嗜甜,他贪咸,那也不要勉强。我有时突然想重口味一下,可家里人都不好这一口,那就找机会独自解馋就是了。道不同,不相谋。在吃上面也是,口味不同,不要相谋。哈哈哈哈。

与人相处,永远记得:己不欲,忽施人,更何况即使己欲,人也未必欲。这是需要用心的地方。所以,前面在说处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时,我用了「经营」二字。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非必要,不要去为难朋友,也不要憋屈自己。

嗯,啰里八嗦好几千字,只是想抛砖引玉,友情提示一下:退休是人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有必要静下心来,好好盘算一下,如何尽快适应退休后的生活,争取每一天都能开开心心的。

我们既然改变不了现实,那就想办法改变一下自己,把自己调整到一个最舒服、最惬意的状态。事在人为,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意愿。


《葱油膏蟹》B0000000400 · 2023年2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渔市小神鲜

 

退休,收入肯定会受影响,有的还很明显。但这是预料中的事,不应该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困扰。

我提前五年离职,然后去朋友的公司帮了六个月的忙,没拿一分钱报酬。过去帮忙,是因为盛情难却;不要报酬,是不想让自己有压力。约定的时间一到,便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我不是不需要钱,而是觉得为钱所累并不很值得。

和很多人的观念不同,我并不觉得所有的钱都值得挣。在我眼里,那些不能明显改变生活现状的钱,有或没有,都无所谓。举个例子:汽油涨价的消息一经公布,会有人连夜跑去加油站。这确实能省几块钱,但又怎样。你的生活不会因为省下来这几块钱而有丝毫的改变,只是把自己弄得很焦虑,累。用点心,让自己的车无病无灾地多跑五年,省下来的钱,不知道可以加多少汽油。

要正确看待钱。钱是用来花的。只有花出去,才能体现出钱的价值。回想一下,年轻的时候,你拚命挣钱,目的是不是为了养老?现在老了,还一如既往地抠抠搜搜,那当年的拚命还有什么意思。

人生苦短。倘若幸运,能逛吃到80岁,那对55岁退休的人来说,可以逛吃25年;要是65岁才退休,只有15年的逛吃时光。退休了,不要再太看重积蓄,把自己的每一天安排得舒舒服服了才不枉费了年轻时的打拚。有一点要想明白:无论你再怎么抠抠搜搜,15年一过,也依然是哆哆嗦嗦,结局不可能比别人好。这是自然规律,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离职那年,跟外婆说笑:盘算一下,我们总共有多少积蓄,然后除上30,这样就大体知道我们每年可以花多少钱。只要在这个范围内,我们就不会破产。

说是说笑,其实是认真的。认真看待积蓄,认真对待生活。

我们家附近有一大片湿地,每天都有一群摄影爱好者架着相机拍鸟。看年纪,大都已经退休,但对于自己的爱好却很舍得投入。那天粗略估算了一下,每套装备,普通点的三五万,好点的小十万。我觉得很值。如果换一种生活态度,你也许每天为存在银行里的十万块钱的利息又跌了而郁郁寡欢。嘿嘿。


《葱姜蛏子》B0000000399 · 2023年2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渔市小神鲜

 

我相信,有很多人始终没弄明白工作和生活的主从关系。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并非生活本身。生活才是人生的重点所在。而生活,说白了,其实就是我们从生活中所获得的感受。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可以提升生活感受,让生活变得充实而愉悦。如此,对待退休,会是欣欣然,而非悻悻然。

不幸的是,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以至于退休后感到无所适从,百无聊赖,整天长吁短叹于「世太炎凉」、「人走茶凉」,莫名其妙地让自己活得很是心累。

不过,不用着急。平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接下来的生活该怎么安排。最重要,同时也是最简单的,是找出生活中的乐趣。如果没有,可以开始培养。觉得棋琴书画过于阳春白雪,那就从烟酒茶饭入手,让日常生活变得趣味起来。试试看,这,真的可以改变你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能很好地分辨出野生荠菜和大棚荠菜在口味上的区别,那么,每年的早春驱车几十公里去野地里采野荠菜都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这么简单就可以让自己愉悦起来,何乐而不为?


《白灼斑节虾》B0000000398 · 2023年2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渔市小神鲜

 

对于退休,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或欣欣然,或悻悻然。欣欣然者,是视工作为谋生手段,不得已而为之。退下来,一身轻松;而悻悻然者,大多太过入戏,恍惚于舞台与现实之间。

从小张到张科、张处、张局,再到张老,最后到老张,对大多数人来说,会是一个从意气风发,到踌躇满志,再到失落沮丧,最后回归平静的过程。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有99.9%的人只是小张或张师傅或老张或老张头。用现今中国普遍的评判标准,你算是一个成功者,曾经拥有过很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光时刻。有什么理由失落和沮丧?

都说人生如戏,也确实这样。退休,意味着职场舞台的落幕。退场,卸妆,回家,该干嘛干嘛,回到本真的自己。没有灯光和掌声才是正常的、本该有的模样。

失落?沮丧?凭什么?你不能保证不欠社会的,但社会肯定不欠你的。不要唉声叹气于「人走茶凉」,这是在给自己添堵,没有意义,犯不着。

华为

20230202


《华为》C0000000056 · 2023年2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中环国际

 

用华为,既是对华为品质和服务的信赖,同时也是一种情怀。

这几年,华为有点悲壮。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遭到了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加上其一众盟友共同倾力打压。

据说华为的精神图腾,是一架千疮百孔正在返航的旧式战机的图片。图片上配有这样一段话:

「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厚肉糙。英雄自古多磨难。」

相信铁血华为能挺得住。

20230125


《麵》B0000000392 · 2022年10月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经常见管吃麵叫「嗦麵」,倒是挺形象的,眼前会浮现出那连麵带汤麵带空气一并吸进嘴里的场景,甚至耳畔还伴有「嗦」、「嗦」的响动。哈哈哈哈。

只是,「嗦」是个白字,规范的话,应该用「嗍」,近「嘬」,吮吸之意。


《胡椒油爆虾》B0000000389 · 2022年1月29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桂满陇

 

这里说的美食指传统美食。

「可口」和「美食」是两个不同概念。

可口纯属个人感觉。一种食物,对你来说很可口,对其他人来说就未必;而美食是指那些被普遍认可且长盛不衰的食物。美食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物产、物流、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因此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只如此,美食往往还跟当地的文化、风俗相互交融、渗透,承载了当地很多的情感和精神寄托。所以,对异地美食的尊重,折射出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味。你可以不吃,但不要去贬损。

1 2 3 4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