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贫

20231104


《郊游》F0300000583 · 2023年10月16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滨江森林公园二期

 

疫情期间,一直在盼望疫情平稳后能有几趟旅行散散心。但今年,疫情算是基本过去了,像样的旅行一次也没有,除了开车去周边几个城市转了转。

长新冠、手术及恢复是一个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费用实在太高了。相比疫情前,平均费用高出一倍,有些还不止。

在之前,日均两千的花费已经有点轻奢的意思了,日均三千可以很奢华了。但现在,很普通的行程,日均也有三四千。稍微冷门点的线路,日均都达到了令人咋舌的五六千,太疯狂了。

唉,被动返贫。

再看看,等情绪从深秋的低落中缓解过来,找个时间在国内跑趟长途散散心。


《简餐》B0000000507 · 2023年11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THE PRESS申报馆店

 

现在,无论是娱乐还是资讯,不怎么绕得开自媒体。而当下自媒体最火的形式,无疑是小视频。只是,我不怎么喜欢小视频,主要的原因在于,文字类资讯,我可以先浏览,如果感兴趣再花时间细读。对于一下子没能读懂的地方,可以定格细读,很从容。而视频完全不同,线性、匀速,很难与你的习惯相匹配。你无法预览,非得按照视频的节奏从头至尾看完才知道到底在说些什么。有些很无聊的段落,也只得耐着性子看下去,而一些重点段落,一下子跟不上节奏,没看明白就过去了,很无奈。

这也是为什么《镜界》在小视频泛滥的当下仍一如既往地只使用图片和文字的原因所在。

人生

20231030


《开学》F0300000581 · 2015年9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旧片。

那天,算是闹闹人生中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节点:幼儿园开学。

一个一个这样的节点串连起来,便是人生。每一个节点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既不可预测,也无法逾越。

秋阳

20231020


《秋阳》F0300000572 · 2023年10月16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滨江森林公园二期

 

千金难买秋阳。


《山芋》D0020000001 · 2016年7月27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

 

这只番薯在太小了,外婆没扔,塞在一次性塑料杯中,说看看能不能水培。几天之后,还真的发芽了,挺好看。

哈哈哈哈。

番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字:红薯、白薯、甘薯、红苕、地瓜等等等等。在上海,番薯被称为山芋。

番薯原产于南美,因高产、易种,被西班牙殖民者引入吕宋,即今菲律宾,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栽种。

公元16世纪末,福建人陈振龙下南洋时发现了番薯,觉得这种作物如果在老家栽种,应该能很好地解决当地乡亲的温饱。问题是,在当时的吕宋,殖民统治者西班牙人「珍其种,不与中国人」,违犯者会有牢狱之灾,甚至死刑。

通过细致观察,陈振龙发现,番薯可以通过其藤茎繁殖,而且,番薯的藤茎生命力极强,能耐较长时间的枯萎。于是,他私底下购得数截番薯藤,又找机会偷偷编入船上的缆绳中,抹上黄泥,最终成功地将这几截宝贵的薯藤带到了国内。那一年,是公元1593年。

回到家乡,陈振龙精心培育,第一年便大获成功。巧的是,那年福建恰逢大灾。陈振龙即向番薯栽培成功一事呈报给了福建巡抚金学曾。金学曾随即令陈振龙全面推广。数年之后,番薯作为重要的口粮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面积种植,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人口也因此快速增长。

清道光年间,福州人在乌石山建造了「先薯祠」、「先薯亭」为纪念陈振龙和金学曾的无量功德。


《秋之色》D0019000009 · 2022年11月2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今日秋分,夜昼均长;

半是寒凉,半是秋阳。


《人闲桂花落》D0005000004 · 2014年9月2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赶在秋愁前借刘禹锡诗提振一下情绪: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20230917


《刺身》B0000000494 · 2023年8月1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小句号料理

 

「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大体上指刺身一类的食物,包括生肉,也包括生鱼。但和想像的可能会有些出入:脍通常切得很细碎,所以有「脍不厌细」一说。

那么,古人生食的肉或鱼,有没有大块或者说「厚切」的?有,只是不叫脍,而叫「轩」。《康熙字典》:「肉腥细者为膾,大者为軒。」

鲙,意同脍,但一般专指生食鱼。


《「湊湊」》C0000000068 · 2023年9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合生汇

 

「湊」非「凑」,三点水。

「湊湊」是谁?「呷哺呷哺」旗下的一个全新火锅品牌。

「呷哺呷哺」曾风靡一时,现在一众火锅新锐的围剿下风光不再。「呷哺呷哺」曾试图突围过,尤其是在「高端」方向上,但似乎不怎么成功。于是,推出了全新子品牌「湊湊」。

就眼下的态势看,「湊湊」算是开了一个不错的头,但能维持多久,不好说。「湊湊」采取的策略是主打服务和环境。服务方面,一是店员主动热情加拚命送些小礼品,比如鸭血、饮料之类以博取好感;环境方面,很有点设计感,似乎有意在营造一种茶室的氛围。但,前两天的就餐体验,环境方面并不理想。一是空间逼仄,不是很自在;二是,出入店堂时,竟然滑了两回,因为地面上的油腻。


《秋之色》D0019000007 · 2022年11月2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农历七月,亦称孟秋之月。

《礼记 · 月令》中的孟秋,极美:

 

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是月也,以立秋。


《韩式烤肉》B0000000459 · 2023年7月21日摄于中国上海虹口喜来稀肉白玉兰店

 

大部分的回民是穆斯林,信奉伊斯兰教,视猪为不洁之物,是不吃猪肉的,甚至都不说「猪肉」。所以在回民聚居地区,最好不要提到「猪肉」,即使要提,也用「大肉」来代替。

管猪肉叫大肉,有一种说法是:古时的回民自称「小教」,而称汉民为「大教」,捎带着把汉民喜食的猪肉称为了「大肉」。


《包子》B0000000457 · 2023年6月23日摄于中国江苏泰州富力万达嘉华酒店

 

饼,现在大体指扁平状的麺食:煎饼、烙饼、烧饼、油饼,甚至很多泊来品,像披萨,也常被唤作披萨饼。但在唐代,饼的概念要广得多,但凡麺食,除了麺糊糊,剩下的就都叫饼。

饼,隋唐大学者颜师古注字其为「并也。溲麺使合并之。」溲麺,即用水和麺。

唐代的饼种类繁多,林林总总不下几十种,归置归置,主要有以下几类:

胡饼,来自西域的泊来品,有馅的、没馅的,炉烤的麺食,比如馕。如果那时有披萨,也会被归为胡饼。

蒸饼,蒸熟的麺食,像馒头、包子、糕饼之类,都是蒸饼。

汤饼,麺条、麺片、馄饨之类,连汤带水的,都叫汤饼。

那么,《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炊饼」又是什么?是蒸饼,也就是馒头或包子。宋仁宗赵祯登基后,为避名讳,蒸饼改称炊饼。

离谱

20230710


《食廬NOBLE港汇店》A0101150005 · 2023年2月20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

 

找一家餐厅吃饭,一般会习惯性地参考各种诸如《米其林餐厅指南》之类的餐厅推介网站的介绍,看环境,看菜品,看服务,看价格,看地址,以从中挑出一家感兴趣的餐厅。但是要记住,这些信息需要判断和甄别,因为很可能是不真实的。

2017年,英国小伙子巴特勒在自家的后院「开」了一家根本不存在的餐厅,取了一个很文艺范的名字「德威小屋」(The Shed at Dulwich),注册在点评巨头「猫途鹰」(TripAdvisor)上。上线后,这家根本不存在的餐厅在伦敦排名第18149位。

接下来,好戏开场了。

巴特勒发动亲朋好友为德威小屋写评价。由于使用的都是真实的身份,这些评价成功地骗过了猫途鹰的算法。就是这么简单,德威小店不仅排名快速上升,而且还被营造成一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高端餐厅。

巴特勒就的计划非常缜密。早在「开业」之初,德威小屋的地址只有街道而没有具体的门牌号,并且只接受电话预约。这样,既可以避免被找上门来的顾客识破,同时还为餐厅增添了神秘感。而蜂拥而至的预约电话,得到的答复不是被包场了就是约满了。

半年后,德威小店成功登顶「猫途鹰」,甚至还收到了「猫途鹰」的官方祝贺邮件。更搞笑的是,德威小屋成为「网红」后,很多「美食家」纷纷为根本不存在的「经历」写下「美妙」的用餐体验。而同一时刻,「猫途鹰」的首页赫然写着:「我们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确保猫途鹰上的内容反映真实的 体验」。

猜猜后来发生了什么?

随着德威小店越来越火爆,巴特勒疲于奔命,几乎把自己整到崩溃。他决定结束这场恶作剧。但在此之前,又做了一件事:将德威小店变成一个真正的实体店。

巴德勒把自家的后院收拾了一下,稍稍布置了,弄得至少看上去像一家露天餐馆。为了烹饪,他又弄来了一台微波炉。

德威小店正式粉墨登场。他把朋友们请来扮演成DJ及顾客,烘托气氛。

第一批客人是一对来伦敦参加会议的美国夫妇。

在群众演员「饭菜真好吃」、「月亮好看」、「风也温柔」的背景声中,这对美国夫妇享用着盘子里用微波炉加热的1英镑速冻食物,赞口不绝。他们在「猫途鹰」上为德威小店留下了第一条,同时也是唯一的一条真实评价:「和美国不一样的东西,太棒了!这就像二战时期的经典。」

送走了这对美国「美食家」夫妇,巴特勒正式结束了这场恶作剧。当他将事情的经过公之于众后,引发了吃瓜群众的一片哗然,这让「猫途鹰」承受了巨大压力,竭力辩解:「这个不能证明我们平台模式有问题,因为大部分人不会这么干。」


《生啫甜豌豆》B0000000450 · 2023年6月1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几百度啫啫煲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公务接待用餐「四菜一汤」这一标准,不是近年反腐倡廉才推出的新政,其历史可以上溯至明太祖。这位贫民出生的明朝开国皇帝登基后,对官场上愈演愈烈的贪腐之风深感担忧。借皇后寿筵,朱元璋推出了「四菜一汤」的「国宴标准」。

这一标准,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被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定为国宴标准。


《「谭鸭血」》B0000000449 · 2019年8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满汉全席」算得上是满清时期顶级的宫廷御膳。但要问满清皇上最爱吃什么,答案是:火锅。

满清宫廷每年从十月十五日起开始吃火锅,据说每顿饭都要上火锅,一直持续三个月。对火锅最痴迷的,当数乾隆帝。清宫内务府文件《膳底档》记载,1779年8月6日那天乾隆开始吃火锅。当月,这位大清皇帝总共吃了66次火锅。这得有多痴迷啊。

说明一下,清朝的「火锅」和重庆或成都火锅不是一回事,它是随满清一起入关的东北火锅,北京涮羊肉那种。


《啫啫煲》B0000000448 · 2023年5月24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好好彩啫啫煲合生汇店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在诸如祭祀这样的重要场合,天子享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高级士三鼎二簋,低级士一鼎。鼎和簋都是盛器,分别用来盛放不同的肉食和谷物。

很有点同情天子了:吃顿饭,光鼎和簋就一大堆,吃饭就跟打架子鼓一般。为排面,也是蛮拚的。


《老鼠粉》B0000000442 · 2015年6月20日摄于马来西亚吉隆坡

 

旧时妇女有缠小脚的恶俗,包脚布,就是用来裹小脚的那块布。不知道为什么,上海人管煎饼叫「包脚布」,听上去很恶心,吃起来很美味。哈哈。

无独有偶,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猫屎咖啡、狗屎糖、老鼠粉、狗浇尿、撒尿牛肉丸、棺材板、苍蝇头、袜底酥,等等等等,个打个都是地方美味,但个打个都有一个足以令人反胃的名字。


《御好烧》B0000000440 · 2023年6月10日摄于中国上海长宁花月

 

西周至春秋,什么人能吃什么,是有严格规定的。《国语 · 楚语》载:「太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不仅如此,《礼记 · 王制》还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庶羞不逾牲。」

顺便说一下,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狗一直算是一种家畜,是用来宰了吃的。而且,狗肉比猪肉更受欢迎。《国语 · 越语 · 勾践灭吴》载:「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以鼓励百姓多生多育。这项奖励政策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狗比猪贵。


《招牌牛肉章肠虾锅》B0000000439 · 2023年5月5日摄于中国上海普陀

 

美食爱好者,很少没听说过「米其林」的。《米其林指南》在美食界,是圣经一样的存在。

米其林是一个轮胎品牌。一个卖轮胎的能跟美食扯上关系,还是上一个千禧年的事。

1900年,巴黎举办万国博览会。米其林公司的创始人米其林兄弟适时推出了一本小册子《米其林指南》,内容涵盖餐厅、地图、加油站、旅店、汽车修理厂等汽车旅行的资讯。

一种说法是,米其林兄弟认为,汽车旅行是一个发展趋势,这肯定会有益于轮胎的销售。他们推出《米其林指南》,就是想在这方面推一下波、助一下澜。我倒是觉得,米其林兄弟编撰这么一本小册子供顾客免费取阅,最直接的效果是扩大了品牌知名度、提升了品牌形象,再就是增加了店铺人气。


《醉虾》B0000000438 · 2023年2月5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三林久久圆餐饮

 

饮、食,喝的和吃的,泛指食物。

春秋时,吃的东西不多,但花头精挺大,将饮食细分成了食、膳、馐、饮四大类。胡乱猜测一下:这么做,很可能跟当时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有关。

食,指五谷做的饭;膳,指以六畜为食材烹成的肉食;馐,指以粮食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各种素食;饮,各种饮料,比如:水、浆、酒、酪、酏等。

1 2 3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