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歌善舞的毛里求斯女郎》F0100000021 · 2017年6月25日摄于毛里求斯
一般认为毛里求斯最早为大航海时期的葡萄牙人于1507年所发现,葡萄牙航海家将其与罗德里格、留尼旺诸岛一并命名为「马斯克林」群岛。但实际,上阿拉伯人比葡萄牙早好几个世纪就已经发现了该岛,并最晚于中世纪将该岛标注在他们的地图上。
1598年,荷兰人占领毛里求斯后,即以时任总督「毛里茨」的名字命名了该岛。40年之后,也就是1638年,荷兰人开始在岛上定居,而在此之前,毛里求斯一直是一座无人的荒岛。
荷兰人的到来对毛里求斯意味着一场空前的浩劫和灾难。荷兰人从附近的马达加斯加购买了大批奴隶在岛上开垦甘蔗园,与此同时,他们疯狂砍伐岛上极其珍贵的黑檀木运回荷兰,致使岛上的森林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至1710年,在资源被洗劫一空之后,荷兰人放弃了毛里求斯。
和荷兰人一起离开的还有渡渡岛。这个毛里求斯的特有物种在此之前已经被荷兰人猎杀殆尽,就此灭绝。
《阿尔罕布拉宫》A1303000017 · 2015年10月1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格拉纳达
阿拉伯人离开后,阿尔罕布拉宫即遭废弃,逐渐被世人遗忘,尘封于历史之中长达几个世纪,直到1829年,一位美国作家华盛顿 · 欧文的到来。
1492年,费尔南多和伊莎贝尔这对「基督教双王」夫妇在将摩尔人赶出伊比利亚半岛,实现了西班牙的统一之后,又倾其所有资助哥伦布的海上冒险之旅。这次海上冒险,让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费尔南多和伊莎贝尔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291年后,在这片「新大陆」上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后来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的华盛顿 · 欧文。
华盛顿 · 欧文对西班牙的历史和文化怀有深厚的兴趣,曾在西班牙生活过十几年。在华盛顿 · 欧文从塞维利亚到格拉纳达的「探险」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几乎被世人遗忘的阿尔罕布拉宫。他住了进去,一点一点地拂去厚厚的历史尘埃。最后,他用《阿尔罕布拉的故事》将这座宏伟的宫殿还原给了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才得以重见天日。
1986年,阿尔罕布拉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阿尔罕布拉宫》A1303000016 · 2015年10月1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格拉纳达
「阿尔罕布拉」,阿拉伯语,意为红色。这既是格拉纳达这片土地的颜色,也是摩尔人的故乡北非沙漠的颜色。
阿尔罕布拉宫是一座精美绝伦的红色宫殿,在世界建筑史,尤其是阿拉伯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建筑上看,阿尔罕布拉宫堪称阿拉伯人对古罗马建筑艺术的一次重新审视与诠释。在修建这座宏伟宫殿的时候,阿拉伯人并未从根本上颠覆古罗马人的营造技术,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规划和装饰艺术上。因此,从外表看,阿尔汉布拉宫朴实无华,甚至有点粗陋。华盛顿 · 欧文在他的《阿尔汉布拉宫的故事》中说:「城墙在外观上,只是一片堆砌得碉楼和矮堞罢了,安排既不整齐,建筑也不优美,根本无从叫人想到会有这么许多优雅与美丽的建筑。」
阿尔罕布拉宫的美隐藏在粗陋的城墙里面。
这座宫殿最杰出的特征是其建筑空间的景观化,以「石榴院」、「狮子院」为代表的庭园空间与以「大使厅」、「双姐妹厅」为代表的室内空间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衬托,营造出一种步移景异的独特美感。此外,在建筑内部装饰方面,阿尔罕布拉宫中所采用的镂空雕刻石柱、拱肩墙以及钟乳状装饰等,将伊斯兰建筑装饰的剔透、轻盈、虚幻推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岂止是美,是惊艳,惊艳得令人目瞪口呆。
风华绝伦的阿尔罕布拉宫镂刻着格拉那达无尽的阿拉伯情怀和悲壮而精致的摩尔文化,其神秘而壮丽的气质无与伦比。她是伊斯兰建筑艺术开在西班牙最绚丽的玫瑰,是世界建筑史的一个重要范例。
《阿尔罕布拉宫》A1303000015 · 2015年10月1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格拉纳达
和《一千零一夜》中的萨桑国一样,摩尔人的格拉纳达歌舞升平和血雨腥风始终交织在一起,尤其是阿尔罕布拉宫,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上演着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不同的是,前者以喜剧收场,而后者却是以悲剧告终。
在摩尔人的格拉纳达王朝最后的岁月,王后因对此国王哈桑另觅新欢的强烈反对而和小王子波伯迪尔一起遭到了幽禁。性情刚烈的她并不善罢甘休,先是设法将幼年的波伯迪尔送了出去,托付给了自己的心腹照料,不久之后自己也逃离王宫,并组建军队讨伐哈桑。最终她胜利了,波伯迪尔也因此成为王国的新苏丹。
波伯迪尔生性懦弱,这令他的母后很是失望。她甚至用「你倒是该像女人一样哭泣,哭的是没能像男人那般战斗」这样羞辱的语言来训斥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但并没有改变波伯迪尔。当费尔南多和伊莎贝拉率领基督教军队大兵压境时,波伯迪尔没有选择抵抗,而是选择了投降。
波伯迪尔离开时没有走那扇被称为「正义之门」的王宫正门,因为那将穿越格拉纳达,而他觉得没有脸面再见到自己的臣民。他打开了一扇侧门,默默地消失在了内华达山一条人迹罕至的陡峭的山路上。
和波伯迪尔一起消失的,还有阿尔罕布拉宫。
《阿尔罕布拉宫》A1303000014 · 2015年10月1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格拉纳达
伊比利亚半岛,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从公元七世纪起至公元十五世纪为阿拉伯人所统治,这在伊比利亚半岛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甚至影响至今。
公元711年,七千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北非摩尔人北渡直布罗陀海峡入侵基督教统治下的伊比利亚半岛。八年之后,摩尔人征服了几乎整个伊比利亚半岛。
公元十三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徒重振旗鼓,几大基督教王国联手将阿拉伯人驱逐出西班牙中部,统治了伊比利亚半岛几个世纪的摩尔人被迫退缩到伊比利亚南部的安达卢西亚。也正是这一时期,阿拉伯人在格拉纳达开始兴建阿尔罕布拉宫。不幸的是,这一恢宏而精美绝伦的建筑最终成为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绝唱。
很难理解阿拉伯人在日薄西山、风雨飘摇之中仍倾心打造阿尔罕布拉宫。是不愿意相信他们长达几个世纪的统治就此终结,还是想为他们曾经的荣耀和辉煌留下一座永久的丰碑和精神寄托?
1492年1月2日,阿拉伯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一位君主向基督徒投降,离开阿尔罕布拉宫,拉上了阿拉伯人对伊比利亚半岛长达八个世纪统治的历史帷幕。
《黄昏的阿尔罕布拉宫》A1303000013 · 2015年10月1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格拉纳达
1895年的一个黄昏,弗朗西斯科 · 塔雷加来到了格拉那达。夕阳中阿尔汉布拉宫是那样的孤独和苍凉,令这位近代古典吉它巨匠感慨万千。
阿尔汉布拉宫,是中世纪摩尔人统治者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的宫殿。约在1248年由该王朝奠基人穆罕默德 · 本 · 优素福 · 本 · 奈斯尔兴建,后又经其后的三位继任者扩建和修饰。
阿尔汉布拉宫是穆斯林的摩尔人抵御西班牙基督教徒的最后要塞,当时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已是日薄西山,风雨飘摇。格林纳达是他们最后的避难所,在基督徒的虎视眈眈之下苟延残喘。即便如此,摩尔人依然把他们的城堡建得如此绚丽,如此精致,如此华丽,如此奢靡。有人说,这是一种信念,摩尔人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或行将熄灭的红烛,用那最后的、稍纵即逝的闪亮来迎接湮灭。而这,赋予了阿尔汉布拉宫一种充满悲情、令人心颤的凄美。
就在那天晚上,塔雷加写下了他的旷世之作《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最终这首被誉为吉它曲中的巅峰之作也和阿尔汉布拉宫一样成为了传世经典。
《巴特罗之家局部》A1302000009 · 2015年10月5日摄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
一个地区谋求独立,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讲求文化独立,二是谋求经济独立。从历史上看,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谋求的主要是文化的独立,但从现实上看,谋求经济独立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动因。
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约有750万人口,占西班牙总人口的16%,而这一地区的GDP占了整个西班牙GDP的19%,是西班牙最富饶的地区之一。西班牙实行的是高收入高税收的政策,因此,加泰罗尼亚对西班牙财政的贡献比其他地区要高。由于近年来经济的不景气,导致西班牙财政捉襟见肘,拨付给加泰罗尼亚的财政预算逐年下降,从2003年的16%一路下降到2015年的9.5%。从西班牙政府公布的2011年的数据来看,当年度西班牙政府拨给加泰罗尼亚的财政预算和这一地区当年度所上缴的税收存在85亿欧元的逆差;而根据加泰罗尼亚自己的统计,这一逆差高达111亿欧元,按人均计算,约1500欧元。这个数字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是在加泰罗尼亚经济持续受挫、失业率节节攀升的背景下,这个数字便成了关注的焦点。
将于今年十月举行的加泰罗尼亚的独立公投不会导致西班牙的分裂,因为一个分裂的西班牙对任何一方都不是一件好事。在很大程度上,这次公投既是加泰罗尼亚地方政府手中一张与中央政府谈判的筹码,同时也是一种分散和转移民众怨气的策略。
《圣家族大教堂》A1302000008 · 2015年10月5日摄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
三年前,也就是2014年,加泰罗尼亚进行过一次不具法律约束力的独立公投。当时加泰罗尼亚共有540万选民,参加公投的选民人数为230万,不到半数,但其中的80%支持独立。
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数字。
不仅如此,和三年前的那次公投不同,这次加泰罗尼亚人非常像是在玩真的:加泰罗尼亚议会甚至对外宣称,一旦独立公投获得通过,这一地区将在48小时之内正式宣布独立。因此,当9月6日加泰罗尼亚议会投票批准将于今年10月举行的新一轮独立公投后,西班牙政府高度重视,并强烈发声,指责加泰罗尼亚议会「对宪法和民主犯下暴行」;西班牙首相拉霍伊也已要求政府律师向西班牙宪法法院提出诉讼,以取消半个月之后即将举行的公投。与此同时,西班牙检方也宣布正在准备对加泰罗尼亚议会官员提起诉讼,理由是这些官员违反了此前的法院裁决,即禁止加泰罗尼亚官员就该地区的独立启动法律程序。
但所有这一切恐怕很难阻止将于半个月之后举行的公投。因为这是一次独立公投,如果加泰罗尼亚人觉得西班牙现有法律对他们具有约束力,那么,加泰罗尼亚的独立运动就成了一场没有任何理由的闹剧。
《巴塞罗那》A1302000007 · 2015年10月6日摄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
1975年,独裁者佛朗哥去世,加泰罗尼亚人的境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1978年,西班牙通过了民主宪法,加泰罗尼亚终于又一次获得了自治地位,加泰罗尼亚人被认定是西班牙的一个独立民族,而加泰罗尼亚语则被接受成为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语言,和西班牙语一起成为西班牙的官方语言。
但这对加泰罗尼亚人而言,这远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很多加泰罗尼亚的分离主义团体,甚至宣称要建立「大加泰罗尼亚国」,包括古巴塞罗那伯国、巴利阿里群岛的马略卡王国以及巴伦西亚王国的疆域,这一主张在加泰罗尼亚社会很有影响。只是在当今的大背景之下,曾经在武力对抗中屡屡受挫的加泰罗尼亚人已经放弃了以武力和恐怖活动作为民族运动手段的行为,所有的民族分离组织,都以民主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诉求。
2006年6月17日,加泰罗尼亚举办了地方自治权力扩张的公民投票,结果赞成比例达到73.9%。自2008年全球经济风暴发生以来,面对日益艰困的财政情势,加泰罗尼亚人支持独立的声浪持续地上涨。2012年9月11日,亦即纪念加泰罗尼亚于1714年被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征服的沦陷日,数以百万计的加泰罗尼亚人涌上巴塞罗那街头,要求脱离西班牙的管治,并且独立。加泰罗尼亚人表达了西班牙债务危机给加泰罗尼亚所带来负面影响的不满,以及西班牙中央政府因推行财政紧缩措施,从而严重拖累了加泰罗尼亚的经济及就业环境。其中最使加泰罗尼亚人反感的是:西班牙政府不断增加税款要求,而且拒绝提供财政援助。
2013年9月11日,加泰罗尼亚国家大会发起加泰罗尼亚之路运动。组织者号召40万加泰罗尼亚人于当地时间11日下午5时14分,组成400公里长的人链,由法国边境延伸至巴伦西亚自治区,以纪念1714年9月11日巴塞罗那城陷落于西班牙军队之手。
2014年9月12日,受苏格兰独立公投的影响,加泰罗尼亚的独立情绪越发高涨,当天共有180万人走上街头,纪念沦陷日,并要求独立。
《米拉公寓局部》A1302000006 · 2015年10月6日摄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后,西班牙政府开始致力于破坏加泰罗尼亚人的民族认同感,西班牙政府下令严格限制加泰罗尼亚语的使用,致力于消除加泰罗尼亚人的文化独特性,并以爱国主义为口号,试图让加泰罗尼亚人认同自己的西班牙人身份。这再次激起了加泰罗尼亚人的反抗。1833年,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二世和其叔叔卡洛斯争夺王位,西班牙再次爆发内战,史称「第一次卡洛斯战争」,不放过一切机会的加泰罗尼亚人再次投入到了这次战争中,他们支持卡洛斯,希望在替卡洛斯打赢内战后,可以再次得到自治权利,可惜上帝似乎抛弃了加泰罗尼亚人,卡洛斯父子在两次内战中均告失利,加泰罗尼亚人再次两手空空。
自19世纪后期开始,近代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兴起,主张自治和独立的党派林立,至20世纪初,巴塞罗那成为激进的民族主义分子的活动中心,这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热衷于工人运动和暴力革命,鼓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20世纪头20年里,加泰罗尼亚爆发了无数起工人罢工和起义,1913年,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者在加泰罗尼亚的四个省成立联邦自治政府,该自治政府存在了12年,直到1925年才被西班牙独裁者里维拉取缔。1931年4月,西班牙君主政体崩溃,西班牙成立第二共和国,鼓吹社会主义和加泰罗尼亚独立的政党在加泰罗尼亚地方选举中获胜,1932年,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地区各自宣布成立完全自治政府。随着加泰罗尼亚左翼势力胜利,巴塞罗那成为了西班牙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1936年2月,社会主义政党「人民阵线」在西班牙大选中获胜,西班牙右翼摩拳擦掌,内战一触即发。
1936年7月,加纳利群岛司令佛朗哥登陆西班牙,西班牙内战爆发,加泰罗尼亚坚决投入到共和国政府一方,对抗佛朗哥军队,加泰罗尼亚军队在阿拉贡和马略卡的战线上,顽强抵抗佛朗哥军队,佛朗哥决心打击最顽强的加泰罗尼亚军队,他先将加泰罗尼亚和西班牙其他地区隔绝开来,然后出动重兵围困并一步步勒紧对加泰罗尼亚包围。因为西班牙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采取了「不干涉」政策,纵容法西斯叛乱。来自苏联和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民主人士组成的国际纵队参加到共和国反对法西斯叛乱的斗争中。由于得到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佛朗哥军队获得了战争胜利,1939年,占领加泰罗尼亚全镜,西班牙共和国最后的堡垒沦陷,共和国战败,数十万加泰罗尼亚人死于内战,近万名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被处死,加泰罗尼亚人在历史上最后一次武装革命,悲剧性地收场。佛朗哥获胜后,实行法西斯统治,随即取消了加泰罗尼亚的自治权利,并在此后的30多年里,严厉压制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运动以及加泰罗尼亚文化。
《巴塞罗那》A1302000005 · 2015年10月6日摄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
15世纪20年代,加泰罗尼亚人的纳瓦拉公主布兰卡和费尔南德一世的次子胡安二世结婚,他们的儿子比亚纳从小生活在纳瓦拉王室中,深受传统的加泰罗尼亚文化的熏陶,因而被加泰罗尼亚人认为是复兴的希望,将他尊为加泰罗尼亚人的精神领袖,但当时掌控着纳瓦拉王室的阿拉贡王室对加泰罗尼亚人的心存顾忌,迟迟不允许比亚纳继承纳瓦拉王位。1460年,阿拉贡国王胡安二世索性剥夺了比亚纳对纳瓦拉王位的合法继承权,并将其监禁,这引起了加泰罗尼亚人的大规模叛乱。其后不久,比亚纳突然死去,加泰罗尼亚人认定这是谋杀,暴力迅速升级,加泰罗尼亚人宣布脱离阿拉贡,并打算将巴塞罗那伯爵位交给意大利的王公。
阿拉贡王室经过12年的残酷镇压终于扫平了加泰罗尼亚人的起义,入主巴塞罗那,但这一内战使加泰罗尼亚人和卡斯蒂利亚人彻底决裂,水火不容。比亚纳王子成为加泰罗尼亚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1474年,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尔一世和阿拉贡的菲尔南德二世夫妇宣布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合并,两人成为西班牙的并肩王,加泰罗尼亚人摆脱卡斯蒂利亚人统治的希望变得更为渺茫,随即爆发起义。经过长期斗争,西班牙国王菲立佩二世承认了加泰罗尼亚的高度自治,不但拥有了独立的议会、税收权,甚至还拥有限的立法权。但此后西班牙王室越来越不能容忍富裕的加泰罗尼亚的自治,他们借口「三十年战争」的需要,收回了加泰罗尼亚的税收权,并对加泰罗尼亚农民课以重税。在忍无可忍情况下,加泰罗尼亚人1640年再次爆发起义,其规模不断扩大,终于酿成加泰罗尼亚和西班牙政府之间历时12年的内战,史称「加泰罗尼亚独立战争」。「独立战争」期间,加泰罗尼亚宣布成立在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保护下的加泰罗尼亚共和国,并成功说服法国介入了战争。1652年,西班牙军队占领加泰罗尼亚,共和国瓦解。1659年,法国击败西班牙,两国签订条约,西班牙割让北阿拉贡的鲁西永、阿图瓦等地。但加泰罗尼亚依然归西班牙控制。加泰罗尼亚人的摆脱卡斯蒂利亚人的努力再次遭到挫折。
1705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英国和奥地利为了对抗西班牙和法国的超级同盟,入侵西班牙,英国舰队在加泰罗尼亚人的支持下,将奥地利大公查理送到巴塞罗那,并占领了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人欢欣鼓舞。但西班牙在其他战线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却在西班牙本土守住了阵地,并在1714年战争结束前一举收复了巴塞罗那,真是天意,战争结果西班牙失去了那不勒斯和尼德兰所有的权益后,却成功地保住了加泰罗尼亚,加泰罗尼亚试图借助外力摆脱西班牙统治的努力再次以失败告终。而随着加泰罗尼亚回归西班牙,西班牙政府借口追究加泰罗尼亚人在战争中的通敌行为,撤回了加泰罗尼亚的一切自治权利。
《巴塞罗那》A1302000004 · 2015年10月6日摄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
再过半个月,西班牙可能要有大麻烦了。
当地时间前天晚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不顾西班牙政府反对,投票批准该地区于今年的10月1日举行独立公投。
西班牙的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由六组图案组成,每组图案都有其特定意义:左上角红色土地和黄色城堡,以及右上角白色土地和头戴王冠的红狮,分别象征的是卡斯蒂利亚和莱昂,西班牙的源头;左下角为黄红相间的竖条象征的是东北部的阿拉贡;右下角红色土地和金色链网象征的是位于北部的纳瓦拉;底部的白色土地上和绿叶红石榴象征的是南部的格拉纳达。国徽正中心的蓝色椭圆形中有三朵百合花,分别象征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团结,其上的王冠则象征着国家权力。而国徽的两侧各有一根海格力斯柱,亦称大力神银柱。左边的柱顶是一顶王冠,而右边的柱顶是帝国冠冕,一条红色的饰带缠绕着两根银柱,上面写着「海外领地」。
和中国的中央集权不同,西班牙国徽很直观地表明了这个国家的政体体制:君主立宪下的地方自治。
加泰罗尼亚的独立运动由来已久,其背后既有这一地区与其他地区,乃至中央政府之间的现实冲突和矛盾,同时也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根源。
加泰罗尼亚人是公元5世纪民族大迁徙时来自亚洲的阿兰人和西哥特人与当地希腊人、迦太基人和罗马人后裔融合的混血种族。他们是天生的航海家和商人。
公元1137年,阿拉贡王国面对强大的摩尔人深感力不从心,国王拉米罗二世想到了加泰罗尼亚人。他不但将女儿嫁给了巴塞罗那伯爵拉蒙 · 贝伦格尔四世,甚至将自己的王位也一并送出,巴塞罗那公国和阿拉贡王国由此合并。加泰罗尼亚人强大的海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使阿拉贡先后收复了地中海上的巴利阿里群岛、击败了撒拉逊人、收复了巴伦西亚,并先后占据了西西里岛、那不勒斯和撒丁岛,成为西地中海无可争议的海上霸主。
阿拉贡与巴塞罗那合并后整整270年,阿拉贡王国的王位始终掌握在巴塞罗那人的手中。
1410年,国王马丁二世去世。由于没有继承人,阿拉贡王室便推举马丁的外孙,也就是卡斯蒂利亚国王胡安一世的儿子费尔南德一世为新的国王。费尔南德一即位,卡斯蒂利亚便联手阿拉贡排挤加泰罗尼亚人,这引发了加泰罗尼亚人的不满和反抗,但遭到了王权在握的卡斯蒂利亚人的残酷镇压。加泰罗尼亚人和卡斯蒂利亚人从此结怨。
《姥姥摇木兮红叶下》F0300000080 · 2014年10月19日摄于韩国首尔
经历了岁月的冲刷和洗练,铅华褪尽,留下的只有沉稳和淡泊。当内心不再奢华,眼前的一切便都是美的了。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垆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红倚翠偎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使我感到同看人烧大烟一样的兴味。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青龙古镇》A0114010003 · 2017年9月1日摄于中国山西太原
这次在太原总共只待了不到两天的时间,这对于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年悠久历史的省会城市,说走马观花都很勉强,充其量也只是蜻蜓点水。
八年前曾到过山西。蓬头垢面的住宅,尘土飞扬的街道,以及充斥着煤屑味的有些呛人的空气,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到了一处大型露天采煤场。尽管那次到的是山西的另一座城市大同,但可以想像,当年的太原应该是差不多的景象。
但这次完全不同,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天半时间,却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太原正在蜕变和羽化,从一座煤碳资源型城市向旅游服务型城市转变,而且无论是速度还是力度,以及背后的决心和信心都非常大。
很有可能,这次的太原之行,在无意中见证了这座历史名城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启。
好运太原。
《拗造型》F0300000081 · 2017年9月1日摄于中国山西太原青龙古镇
在太原只有一天半时间,所以计划中的景点不多,青龙古镇算一个。
青龙古镇离太原火车站二十来公里,由于这次出门时带着脚伤,就叫了辆出租车。司机师傅走的是一条新道,宽敞,路上车也少,不到半个小时便到了。
付了车钱,下了车,一看,除了一座新盖的土地庙和一座半新不旧的宅子,剩下的除了旧砖垛就是瓦砾堆,灰天灰地。这哪像个景点,分明就是一处拆迁工地。当时就懵了:怎么会是这样?这和先前看过的照片完全不是一回事。
硬着头皮进了工地,总算见到了一条还在整修的街巷。胡乱转了几个宅院,拍了几张照片之后,我跟外婆说,可能是我弄错了,这里也就这样了,回去吧。
不知道是外婆贪玩还是想给我宽慰,说既然来了,不妨再多转转。
也就是她这句话,这才算没白跑一趟:沿着街巷往前走不多远有一道彩钢板的临时围墙,那头才是真正的青龙古镇。原来我们刚才走了半天,都还只是在古镇外头转悠。
《「墨荷」》D0004000002 · 2014年11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03 : 13,平遥。
听到电话铃响,心里一阵发毛。抓过电话,见是哥哥打来的,就知道出事了。果然,电话接通后,就听哥哥在电话那头说:「看样子妈妈不行了,你要有思想准备」。
母亲患病快两年了。起先是血压不稳定,忽高忽低,曾经有一个月接连挂了三四次急诊。送建工医院住院检查,CT发现肾上腺有个占位,医生建议去瑞金医院的血液科做个详查。瑞金医院血液科检查后没有任何诊断,建议去仁济医院的内分泌科做进一步检查。到了仁济医院,一番检查之后,依然没有结论,只是说母亲的心肺似乎有点问题,需要先期治疗。
母亲接下来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显然不是单纯的由血压不稳定所引发的。但瑞金和仁济这两家上海的顶级医院都拒绝治疗,让我们束手无策。
03 : 20,平遥。
接到哥哥电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先前预定的返程机票退了,随后打电话到酒店前台,问有没有办法立即去长途汽车站或火车站,得到的回答是,天亮之前不会有任何办法。
不死心,下了楼,到了大街上,想随便拦一辆什么车,哪怕是「三蹦子」也行。但大街上空无一人。
母亲的病情发展很快,先是面部和手部的肤色越来越深,骚痒,然后是肌无力,几近瘫痪。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再带着母亲找到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求诊。
这是一家位于上海金山新区的三级乙等医院,先不说医术,医德肯定在瑞金和仁济之上。内分泌科医生对母亲作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查,最后得出结论:母亲很可能患的是皮肌炎,一种风湿免疫科疾病。
03 : 46,平遥。
哥哥来信,说母亲开始昏迷。经医生的全力抢救之后,母亲的眼睛一度睁开过,但意识非常模糊。七分钟后,哥哥再次来信,说母亲在注射了葡萄糖之后情况稍稍有些缓解。
但愿先前的昏迷只是由低血糖引发。几个月前,母亲曾经因低血糖昏迷过。
天刚蒙蒙亮,我再次下楼,企图拦车。但大街上偶尔经过的车辆大都载着货,疾驰而过,根本不停。性急之下,只得用「滴滴出行」试试。幸运的是,在清晨五点的小县城里,竟然联系到了一辆快车。
治疗皮肌炎,需要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效果很明显,但副作用是导致病人的免疫力下降。如何平衡好药效和副作用的关系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医生在药物的使用剂量上非常谨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经常验血复查,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大约两周前,母亲有过一次膀胱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病情似乎得到了控制。这次去医院复查时,母亲再次发烧,引起了医生的高度警觉。在确诊发烧是由肺炎所引起之后,医生强烈建议留院治疗。
06 : 20,平遥。
长途汽车站冷冷清清,显然还没有开始营业。
见有人正往汽车站里走,估计是来上班的工作人员,赶紧上前打听售票处什么时候能开。那人挺好,问我去哪。我回话说去太原。他指了指不远处路边停着的一辆大巴,说那辆车就是去太原的,因为汽车站还没开,所以只能停在门外。
拖着行李来到大巴边,见了司机,一打听,确实是去太原的,而且十分钟后就发车。
母亲的病情非常不稳定。上海传来消息,说母亲的神志似乎有点恢复,但不久之后再和她说话时又没有了反应。
09 : 20,太原。
长途汽车一进太原便下了车,在路边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机场。所幸的是,一个半小时后东航有一个航班飞往上海虹桥机场,而且还有少量余票。
买好票,给哥哥、姐姐留了个信,说「到太原。十一点多的航班。今天能赶到医院」。
办票、行李托运、安检、候机。在登机口等了没多久,便开始登机。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内分泌科的医护人员对母亲的病情非常重视,甚至很可能是作为一个医疗课题加以对待。除了科室主任亲自挂帅之外,参与母亲治疗的还包括了院内其他很多相关科室,甚至还有院外的医疗专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母亲的病情有所缓解,原本只能抬到胸前的手臂能举过头顶了,这不仅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同时也给了医生们很大的信心。
13 : 43,上海。
刚下飞机就接到了姐姐打来的电话,问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赶到医院,说医生在尽最大努力延续妈妈的生命。我说差不多还需要两个半小时,因为先得回一趟家取户口簿和母亲的身份证,然后还要驱车80公里,这段路通常需要一个半小时。
当飞机还在飞行途中时,哥哥和姐姐曾发过两条信息,一条是姐姐10 : 48发来的:妈已说不出话,也认不出人了;另一条是哥哥11 : 42发的:老妈已无知觉,弥留。
14 : 13,上海。
出租车还没到家,就收到了哥哥发来的消息:母亲已经离世。
母亲这次去医院,原本只是一次例行的复查,医生想了解治疗效果及药物副作用对免疫力的影响程度。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竟然再也没能回来。
《青龙古镇》A0114010002 · 2017年9月1日摄于中国山西太原
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的青龙镇村很有些来头。
据《阳曲县志》记载,青龙镇村原本叫青蒿嘴。当年数度下西洋的郑和船队中有一个王姓成员,山西人,借机经商,赚了不少银两之后,把原来王家庄的商号迁到了当年晋商走西口的必经之地青蒿嘴。
清朝嘉庆年间,王氏族人王绳中为大清捐银百万两,获钦赐「百万绳中」匾额和青龙旗一面。为殊荣永续,王家将菁蒿嘴更名为青龙镇。到了道光年间,王家的商铺已达108处,盛极一时。
现存的青龙镇村都是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其木雕、砖雕、石雕设计奇巧,工艺精湛,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五里长街上的五道阁为全国所罕见。青龙镇村仿的是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构筑手法,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形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形成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成为历史上北方的闻名重镇。
《青龙古镇》A0114010001 · 2017年9月1日摄于中国山西太原
又见山西。
第一次来山西是在八年前,先是去的内蒙,后由杀虎口入晋。印象中,那回好像主要走的是忻州和大同,具体应该是五台山、云冈石窟、悬空寺、平遥古城、乔家大院这几个地方。
时隔八年,当年在山西时的很多情形忘得差不多了,倒是记得两口子为贪一口山西的面食,四处打听,最后在大同的居民区里找到一条小吃街,挨家找,挨家尝,刀削面、猫耳朵、搓鱼儿。尽管已经相当克制,每到一家只买一样,一小碗,还是两人匀着吃,但尝到第四家时已经撑得不行。
这次来太原,面食自然不容错过。还在上海的时候,就已经给自己列了一份清单:栲栳栳、刀削面、梢梅、灌肠,每样都挑最拿手的店家:太原面食店、六味斋、认一力,如此等等,标名地址。这两天在太原,根本不用再四处打听,按图索骥,很是方便。
山西的面食筋道、滑爽,很有嚼劲,口感非常棒。
整个山西的面食种类据说不下二三百种。即使顿顿不同,一天三顿,三个月也都能不重样。这恐怕是为什么山西人永远吃不腻面食的重要原因。
面食是山西人餐桌上绝对的主食,米饭是稀罕物。在山西的餐馆里想吃米饭,你不能跟服务员「来碗米饭」,得「来碗大米」人家才听得懂。
来山西要是不吃面,真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