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然》A0116010014 · 2017年9月23日摄于中国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
《解人颐》
清 钱德苍
小门深巷巧安排,没有尘埃,却有莓苔。自然潇洒胜蓬莱,山也幽哉,水也幽哉。
东风昨夜送春来,才见梅开,又见桃开。十分相称主人怀,诗是生涯,酒是生涯。
一生风月且随缘,穷也悠然,达也悠然。日高三丈我犹眠,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绿杨深处昼鸣蝉,卷起湘帘,放出炉烟。荷花池馆晚凉天,正好谈禅,又好谈玄。
扶舆清气属吾曹,莫怪粗豪,莫笑风骚。算来名利也徒劳,何处为高,闲处为高。
一庭疏竹间芭蕉,风也潇潇,雨也潇潇。木樨香里卧吹箫,且度今朝,谁管明朝。
于今挥手谢浮生,非不闲争,是不闲争。扁舟湖上放歌行,渔也知名,牧也知名。
归来风景逼心情,雪满中庭,日满中庭。一炉松火暖腾腾,看罢医经,又看丹经。

《不眠广场》A4000000015 · 2019年4月3日摄于摩洛哥马拉喀什
日本有一种独创的企业管理方法,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及「素养」。在日语中,这五个词的罗马字皆以「S」打头,所以这种管理方法也简称为「『5S』管理法」。而所谓的「定置管理」,就是「整顿」的具体实施方法,其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但其中有一项,就是给每个物品一个固定的位置。这一概念完全可以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让家里的每件物品都各归其位、各得其所。这不仅让家更整洁、有序,而且整理起来也事半功倍。
汉语中有一个差不多意思的词:「归置」。只是「归置」很口语化,比较笼统和模糊,「收拾收拾」、「整理整理」,不像「定置」那么明确。

《你个鬼》F0300000313 · 2020年10月24日摄于中国上海
照片是万圣节前拍的。
今天去学校接这小子下课。
「饿吗?」
「有一点点。」
「我们去『全家』找吃的?」
「好。」
到了「全家」,他要了个布丁。我让他坐在沿街的窗户跟前,「你快点吃,我去外面抽支烟。」
掐掉烟头,转身回到店里。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布丁不见了,再看这小子,神情怪异。我知道准有事儿,四下扫了一眼,果然,在桌子底下发现了倒扣着的大半盒布丁。
正值下课时分,店员都在忙。我不好意思再给人家添麻烦,找来纸,把店堂给擦拭干净。
我问这小子:「吃过没?」
「吃了一点点。」
「嗯,可以了。反正你也只是有一点点饿,吃过一点点,应该不饿了。」

《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M0000000024 · 2020年11月29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件唐代陶俑1985年出土于陕西长武县枣元乡郭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该馆官网介绍:
女俑身材颀长,削肩蜂腰,头梳双鬟望仙髻,柳眉凤目,高鼻朱唇,颈戴项链。身穿阔袖襦,外罩贡领翘肩半臂,下着曳地长裙,前腰佩绣花蔽膝,臂饰钏镯,双手抬举至胸前,食指伸出,神态虔诚。雕塑家捕捉住了她飞舞游移之中静止的一瞬间加以雕刻,达到了气韵生动的意境,以形写神,神形兼备,是研究唐代舞蹈艺术和服饰文化的重要资料。
女俑以朱红点唇,白粉涂面,色彩稳定沉着、疏淡自然,衣褶的线条既有雕塑的立体感,又有绘画的平面效果,流动的线条贯通衣裙,使女舞俑呈现出飘逸流畅的气势,如音乐一般富有节奏感,极具东方女性的神韵。
作为唐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唐代乐舞艺术,以其丰富多彩而著称于世。其乐舞可分宫廷乐舞和非官方乐舞,前者是专为朝廷服务的礼仪性和娱乐性乐舞,演出多在庆典、宴飨、迎宾、节日、祭祀等场合进行,场所多在宫廷殿堂;后者则是在宫禁和官衙之外的士大夫私宅及长安城中市井巷陌里表演的乐舞,一般分为健舞和软舞。官方及非官方乐舞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量地吸收少数民族和外国乐舞的成份,并与汉族乐舞融为一体,有的甚至把域外音乐舞蹈直接引进、移植了过来,唐太宗时的十部乐舞中除燕乐、清乐为传统民族乐舞外,其它均为外国和国内少数民族乐舞;而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源自西域“胡腾”和“胡旋”舞,都是由普通百姓的喜好开始,先流传于民间,逐步变成了朝廷内外达官显贵以及文人墨客的共同爱好而风靡一时的。据《新唐书 · 礼乐志》载:「唐自制乐凡三。一曰《七德舞》,二曰《九功舞》,三曰《上元舞》」,《旧唐书 · 音乐志》载《九功舞》:「舞者六十四人,衣紫大袖裙襦。」此女舞俑即着大袖裙襦,可见其所穿舞服乃是唐代传统舞蹈所服,故其应是一位表演轻柔、温婉、抒情软舞的私宅乐舞伎形象。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位将《霓裳羽衣曲》舞毕,「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的舞娘形象。

《骑驼乐舞三彩俑》M0000000022 · 2020年1月23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尊「骑驼乐舞三彩俑」也称「唐三彩骑驼乐舞俑」,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骑驼乐舞三彩俑驼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造型非常独特:骆驼站在长方形底座上,引颈长嘶,驼背上的驮架为一平台,铺有色彩斑斓的毛毯,共有八名乐手。其中七名男乐手身着汉服,手持胡人不同乐器,面朝外盘腿坐着演奏,中间有一站立女子正在歌唱,显然这是一个流动演出团。唐代艺术家用浪漫的手法将舞台设置在驼背上,可谓匠心独具。
这尊唐三彩在文物界具有极高的地位,据说与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及金缕衣齐名,为国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