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拔蚌刺身》B0000000617 · 2024年6月6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润苑大酒楼
象拔蚌,学名「太平洋潜泥蛤」。这种软体动物长相奇特,前端有一根粗大的圆柱形肉质虹吸管且无法收入贝壳。
1967年,美国海军潜水员在普吉特海湾搜寻遗失的鱼雷时意外发现了数量庞大的太平洋潜泥蛤群落。随即,这些太平洋潜泥蛤便出现在了当地餐馆的餐桌上。不久之后,美国人将太平洋潜泥蛤出口到远东,很快被日本人所接受,并迅速成为高级海鲜食材。
太平洋潜泥蛤进入中国,是上世纪80年代,因其高端,且肥大的虹吸管与象鼻颇为相似,所以得名「象拔蚌」。
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这个名字很妙,且信且达且雅。
中国古代,珍稀的食材往往以「八珍」相称,比如清代,有「山八珍」、「海八珍」、「兽八珍」。山八珍为: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拔、豹胎、犀尾和鹿筋。其中的「象拔」,一般认为就是象鼻。至少在唐代,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有食用象鼻的习俗。有唐代的《岭表录异》为证:「广之属潮、循州,多野象。潮循人或捕得象,争食其鼻,云肥脆,尤堪作炙。」
据说,「象拔」一词,就是「象鼻」的粤语发音。
《神笔水中参》B0000000620 · 2024年6月5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润苑大酒楼
中午在润苑大酒楼吃了一道菜:「神笔水中参」,其实就是生食茭白,只是茭白做成了毛笔的形状。吃的时候蘸特制的酱汁,有点舔笔的意思。这道菜,清香脆嫩,但总体来说,形式大于内容,口味一般。
茭白,学名叫菰,水生植物。菰和水稻颇为相似,同属禾本科,其籽实叫菰米,作为人类的主食,与稻、黍、稷、梁、麦并称「六谷」。菰曾被广泛栽种。但菰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很容易受黑粉菌的侵害而不再结籽,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可能是这个原因,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栽种意愿,菰米也就逐渐退出了六谷行列。现在市面上仍能见得到黑色而细长的菰米,只是产量很少,价格昂贵。
不过,受黑粉菌侵害的菰,其根茎会变得肥大,长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茭白。茭白鲜嫩多汁、清脆爽口,上海及周边一带多用来当作蔬菜。
《大儿童》F0300000622 · 2024年6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
六月一日,儿童节。陪闹同学听了一场音乐会。
尽管已经算是个准初中生了,但过儿童节,是有法理依据的。嘿嘿。
多大的孩子算是儿童?
国际上,《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18周岁以下皆为儿童。我们是《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这一儿童划分标准从法理上讲,也应该是中国的儿童划分标准。但在国内,对儿童的划分,大都以14岁为限。比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当前办理拐卖人口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对婴儿、幼儿、儿童的年龄划分进行了明确。应以不满一岁的为婴儿,一岁以上不满六岁的为幼儿,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再有就是《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六一儿童节,不满十四周岁少年儿童放假一天。
《炙子烤肉》B0000000615 · 2024年4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青年公社创智天地店
对于大多数上海人而言,提起烤肉,会想到新疆烤肉、东北烤肉,或者是日式烤肉、韩国烤肉及巴西烤肉,很少会想到北京烤肉。其实北京烤肉,至少在文人圈,是很占有一席之地的。汪曾祺、梁实秋、张恨水,很多作家一谈到北京烤肉,不说眉飞色舞,说津津乐道是毫不夸张的。
北京烤肉,也叫炙子烤肉,有点日式铁板烧的意思,只是铁板换成了「炙子」:关于炙子,汪曾祺在《贴秋膘》中这样介绍:「『炙子』是一根一根铁条钉成的圆板,下面烧着大块的劈柴,松木或果木。」「『炙子』的铁条之间有小缝,下面的柴烟火气可以从缝隙中透上来,不但整个『炙子」受火均匀,而且使烤着的肉带柴木清香;上面的汤卤肉屑又可填入缝中,增加了烤炙的焦香。」
吃北京烤肉,有「文吃」和「武吃」之分。「文吃」,就像前些日子我们在「青年公社」吃的炙子烤肉那样,由店家在后厨将肉烤好后上桌,直接下筷即可;而「武吃」则是另一番景象:通常是一张大圆桌,中间柴火烤着的炙子。圆桌围着一圈条凳。认识的或不认识的食客站在圆桌的四周,烤着自己的那份切得薄薄的腌渍入味的羊肉片儿。那些条凳不是用来坐的,而是让食客搁脚的。
「过去吃烤肉都是自己烤。因为炙子颇高,只能站着烤,或一只脚踩在长凳上。大火烤着,外面的衣裳穿不住,大都脱得只穿一件衬衫。足蹬长凳,解衣磅礴,一边大口地吃肉,一边喝白酒,很有点剽悍豪霸之气。满屋子都是烤炙的肉香,这气氛就能使人增加三分胃口。平常食量,吃一斤烤肉,问题不大。吃斤半、二斤、二斤半的,有的是。自己烤,嫩一点,焦一点,可以随意。而且烤本身就是个乐趣。」《贴秋膘》里的这段文字,描述的即是「武吃」。
《鲍鱼红烧肉》B0000000613 · 2024年5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禧福荟
鳆鱼,即鲍鱼。
宋元丰八年,结束了黄州的贬官生活,苏轼被重新启用,赴任登州太守。时州治所在为蓬莱,盛产鲍鱼。吃了五年的黄州猪肉,终于可以换换口味尝尝蓬莱鲍鱼了。
《鳆鱼行》
宋 苏轼
渐台人散长弓射,初噉鳆鱼人未识。
西陵衰老繐帐空,肯向北河亲馈食。
两雄一律盗汉家,嗜好亦若肩相差。
食每对之先太息,不因噎呕缘疮痂。
中间霸据关梁隔,一枚何啻千金直。
百年南北鲑菜通,往往残余饱臧获。
东随海舶号倭螺,异方珍宝来更多。
磨沙沦渖成大胾,剖蚌作脯分余波。
君不闻
蓬莱阁下驼棋岛,八月边风备胡獠。
舶船跋浪鼋鼍震,长鑱铲处崖谷倒。
膳夫善治荐华堂,坐令雕俎生辉光。
肉芝石耳不足数,醋芼鱼皮真倚墙。
中都贵人珍此味,糟浥油藏能远致。
割肥方厌万钱厨,决眦可醒千日醉。
三韩使者金鼎来,方奁馈送烦舆台。
辽东太守远自献,临淄掾吏谁为材。
吾生东归收一斛,苞苴未肯钻华屋。
分送羹材作眼明,却取细书防老读。
《夏花》D0004000016 · 2024年5月16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新江湾城湿地
今天没去游泳。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游泳馆今天有比赛,对外闭馆一天。
打恢复游泳以来,除了前一周六因故只游了100M被迫中断外,其他日子每天一个1000M,但体重没有明显减轻。
关于游泳能不能帮助减重,说法很多,且相互矛盾。有说可以,有说不可以。之前,我的经验是,游泳不能明显地减轻体重。我对这种现象的理解是,游泳能增肌减脂,减少的脂肪重量被增加的肌肉重量取代了,所以体重不减;另外就是,游泳可以增强代谢,同时也有促进吸收。
前几天,读到了一篇相关的科普文章,对游泳不减重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看法,觉得蛮靠谱的。
文章介绍说,游泳可以是有氧运动,也可以是无氧运动。这取决于游泳时的心律。如果维持较低心率,且时间较长,游泳是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减轻体重,反之则是无氧运动,无助于减重。心律控制的大致参考标准是:220减去年龄再乘以70%。也就是说,对于60岁的人而言,游泳时心律控制在112以下,就是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减重。时间越长,减重效果越明显。
另外一点也非常重要。游泳会增强饥饿感。如果游泳后增加进食,尤其是增加碳水化合物,不但不利于减重,很可能还会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