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

20180730


《被太阳晒黑的少女》F0100000039 · 2016年5月19日摄于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

 

这是一张人物肖像。

不同的人在观看这张照片的时候,着眼点是不同的,但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女孩身上,比如她的神态、肤色、衣着、发型,等等;而另一类则会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照片本身,比如构图、影调、质感、反差、细节,等等。

同一张照片,由于着眼点的不同,结论也就不同,这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主观感受,正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无所谓对或不对。但有一点要知道,主观感受之所以会有不同,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审美情趣的不同。

三五年之后回过头来看自己现在拍的照片,和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三五年前拍的照片,一般都不会觉得满意。一方面是摄影经验在逐步积累,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审美情趣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香菜

20180729


《白斩鸡》B0000000029 · 2018年7月29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一心斋

 

食讲究「色」、「香」、「味」,但还不够,应该再加上「形」和「器」,缺了哪一样,都不完美。在所有这些要素中,尤以「色」居首,所以在上海,尽管鲜有人吃,但几乎所有餐馆还是会在白斩鸡上放几棵香菜当作一种配色。

香菜原产地中海,据说是由张骞从西域带进中原。用香菜点缀配色还在其次,很多时候,它都是作为香料使用。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兰州牛肉面。香菜对于兰州牛肉面,就像姜醋对于大闸蟹一样不可或缺。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香菜。不仅中国就有很多人不喜欢香菜,而且在世界各地,不接受,甚至厌恶香菜的大有人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营养科学学院曾做过一项全球香菜偏好性人口的普查,结果显示:东亚裔约有21%、高加索裔约有17%、非洲裔约有14%、南亚裔约有7%、西班牙裔约有4%、中东裔约有3%的人不喜欢香菜。

很多讨厌香菜的人发起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世界反香菜联盟」,其宗旨是「消灭香菜,恢复真善美」。这个组织拥有自己的网站:「讨厌香菜」。有网友留言:「为什么地球上会有香菜这种如此恶毒的植物。香菜到底对这个世界怀有多大的仇恨才会散发出这么令人作呕的味道?」甚至还有网友直接将香菜称为「绿色的屎」。

很多人认为「香菜厌恶者」的这些行为是在小题大做,但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类第11号染色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对香菜的好恶,而且,某种嗅觉受体基因变异者中,约有17%的人明显对香菜排斥。


《「草上飞」》A3201000003 · 2017年11月2日摄于美国佛罗里达迈阿密大沼泽地国家公园

 

「草上飞」是一种靠风扇推进的平底船,吃水很浅,可以在一些浅水水域,比如沼泽地带高速航行。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水下螺旋桨,不会对水下生物造成严重伤害。

大沼泽地国家公园位于佛罗里达州南部尖角,总面积140万英亩。6英寸深、50英里宽的淡水河缓缓流过广袤的平原,因而造就了这种独特的大沼泽地环境。辽阔的沼泽地、壮观的松树林和星罗棋布的红树林为无数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居之地,是美国本土最大的亚热带野生动物保护地。

美国现有59个国家公园。第一个设立于1872年,就是著名的黄石国家公园;而最新的一个是加里福尼亚的尖顶国家公园,5年前刚刚设立。

美国是一个极具开创性和前瞻性的国家,国家公园的设立就是一个例子。

美国的国家公园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或郊野公园,确切地说,更像是一处地理标本。1872年尤利西斯 · 辛普森 · 格兰特总统签署法案设立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时,就是出于一种全新的理念:为子孙后代保留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标本。这一理念在1916年美国国会通过管理构成法建立国家公园管理局时进一步得到明确:设立国家公园的目的在于「保护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及其中的野生动植物,为人们提供休闲享受,同时保持它们不受损伤,留给子孙后代。」

基于这样的理念,美国国家公园严格按照「无为而治」的原则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工干预,由其在自然状态下按照自身规律存在和演化。

中国至今没有一处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


《玛雅村落》A3501000003 · 2017年11月7日摄于墨西哥金塔纳罗奥科斯塔玛雅

 

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殖民者凭借武力攻打并摧毁玛雅城邦时,他们的对手仍然处于新石器晚期或青铜器早期,相当于中国的夏商时期。

玛雅文明最主要的成就是他们的天文观测和历法。通过天文观测,玛雅人在古典时期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日食周期以及日、月、金星的运行规律。在此基础上,玛雅人创造了「太阳历」和「圣年历」两种历法。玛雅人的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3个月,每个月为20天,全年260天;而他们的圣年历则将一年分为18个月,每个月20天,另外每年再加5个「忌日」和每四年加1个闰日,全年平均为365.25天,其精确程度远高于同时代的希腊或罗马的历法,令人震惊。而中国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刚刚开始出现还只是太阳历雏形的「二十四节气」的萌芽,比玛雅人晚了一千多年。


《科斯塔玛雅》A3501000002 · 2017年11月7日摄于墨西哥金塔纳罗奥

 

科斯塔玛雅,墨西哥尤坦卡半岛上的一座海滨小镇。这里生活着很多现代玛雅人,而在他们身后的茂密丛林中,散落着他们祖先所创造的灿烂的玛雅文明重要遗迹:玛雅金字塔。

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古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因由印第安玛雅人创造而得名。玛雅文明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的西部地区。玛雅文明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起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公元3至9世纪达到鼎盛,15世纪开始衰落。

16世纪初,「发现『新大陆』」十年之后,哥伦布率领船队最后一次远航美洲。他们在洪都拉斯登岸,并在当地的集市上看到了一件古朴而精美的陶盆。经询问,得知这件陶器来自「玛雅」。这是欧洲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并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当时,玛雅文明已日薄西山,只有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小规模的玛雅城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企图凭借武力在那里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 但生性彪悍的玛雅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和西班牙入侵者展开了游击战。这场战争持续了一个半世纪,直到1697年,西班牙人才凭借先进的武器摧毁了当时几乎还处于新石器时代的玛雅人最后的城邦,同时将玛雅文明剿灭殆尽。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

18世纪末,玛雅文明湮灭将近一个世纪之后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和发掘,考古学家有了重大发现,由此开始了对玛雅文明系统性的现代考古学研究,并且形成了专门的玛雅学,成为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玛雅文明因此得以重见天日。

到目前为止,尽管已经发现了大量的玛雅象形文字,但这些神秘的文字并没有被破译,因此,玛雅文明依旧迷雾重重,就连玛雅文明大致的发展脉络和断代,学术界也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说法。美国考古学家哈蒙德的观点认为,玛雅文明分为前古典时期、古典时期和后古典时期这三个阶段。

前古典时期,即玛雅文化形成时期,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至公元250年。这一时期,位于尤卡坦半岛中央的佩滕盆地及其周围山谷出现了定居的农业文明,开始修建土台、祭坛等早期祭祀中心,出现了国家萌芽以及象形文字。

古典时期,年代约在公元250至公元900年之间。玛雅文明进入鼎盛,大小城邦数以百计。尽管当时尚未形成统一国家,但各城邦都使用统一的象形文字和历法,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相近,生产水平也大体相当。这一时期的遗址主要集中在尤卡坦半岛中部的热带雨林中。考古发现,蒂卡尔、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科潘、基里瓜等祭祀中心已经发展成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其中蒂卡尔遗址由数以百计的大小金字塔式台庙组成,气势恢宏,规模达50平方公里,据推测,当时仅这一地居民就有4万。但这一切在古典时期后期突遭废弃,玛雅文明也由此开始急速衰落。这一时期出现大量刻纪年文字的石柱,通常每隔五年、十年或二十年年就会修建一座,成为独特的记时柱。但在公元800至900年左右,这些祭祀中心突然废弃,玛雅文明急剧衰落。11世纪后,玛雅文明的中心开始逐渐移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

公元1000至1520年,玛雅文明进入后古典时期,其中心也逐渐移向尤卡坦半岛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玛雅建筑开始出现石廊柱群及以活人为祭品的「圣井」、球场、观察天象的天文台,以及目前保存最完整、用来祭拜羽蛇神魁扎尔科亚特尔的金字塔式神庙。这一时期世俗文化盛行,民风强悍好战。1450年,可能是出于内乱,都城焚毁,玛雅文明由此开始衰微。

公元1523至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尤卡坦半岛,彻底终结了延续了四千多年的灿烂的玛雅文明。


《墨西哥卷饼》B0000000028 · 2018年6月5日摄于墨西哥下加里福尼亚蒂华纳

 

墨西哥卷饼有脆、软之分,原料是玉米面,也有掺少量面粉。脆的墨西哥卷饼大如饺子皮,状如半拢的合页,馅子吃的时候现填;而软的墨西哥卷饼则有点像中国的煎饼果子,外面是烙饼,里面是各式各样的馅子,牛肉、猪肉、鸡肉、海鲜、蔬菜、奶酪、辣椒、鳄梨、芫荽、西红柿、洋葱、莴苣等等皆可为馅。总之你喜欢什么就可以卷什么。

和煎饼果子一样,墨西哥卷饼可以直接用手握着吃,是墨西哥深受喜欢的街头美食。

墨西哥卷饼是地地道道的墨西哥美食,其历史非常悠久,至少在第一批西班牙殖民者抵达墨西哥之前,生活在墨西哥河流域的原住民的食物中就已经有薄饼小鱼卷了。


《延安东路摆渡口》A0101030005 · 2018年7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延安东路外滩

 

上海人管乘轮渡过黄浦江叫「过摆渡」,轮渡站叫「摆渡口」。

1911年1月5日,一艘「小火轮」从现在的南京东路外滩,旧称「铜人码头」缓缓驶向浦东的东沟,由此拉开了上海浦江轮渡延续百年的历史帷幕。在此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浦江轮渡跟随上海同步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22条客渡和5条车渡排满了浦江沿线,年客运量达到了惊人的3.7亿人次。

1987年12月10日清晨,黄浦江大雾,能见度只有30米左右。而根据上海市的相关条例,为保证黄浦江通航安全,当江面能见度不足百米时,所有船舶必须停航,包括轮渡。由于正值上班高峰,当时在陆家嘴摆渡口等待过江的人群不仅挤满了候船室和栈桥,就连周边的几条街道也是人满为患。

上午9时许,浓雾渐散,轮渡恢复通航。9时10分,当第二班渡轮开始上客时,秩序开始变得混乱。4万多人,加上上万辆自行车和数百辆人力三轮车争先恐后,都想尽快过江。这时,一个推着自行车的中年男子突然倒地,由此引发了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踩踏事件,最终导致66人死亡、2人重伤、20多人轻伤。

一年后,延安东路隧道建成通车;三年后,南浦大桥建成通车,一直以来作为上海人「过摆渡」唯一选择的轮渡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才慢慢得到缓解。

花椒

20180723


《青花椒砂锅鱼》B0000000027 · 2018年7月2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青花椒砂锅鱼合生汇店

 

新鲜的花椒呈青绿色,称青花椒;而干燥后的花椒呈红褐色,称红花椒。花椒、辣椒和胡椒中,只有花椒原产中国,而辣椒和胡椒都是泊来品,胡椒进入中国时间比较早,唐朝已有记载;辣椒则稍晚,明朝才从美洲传入。

在辣椒进入中国之前,花椒和胡椒是最主要的辛香料。辣椒风靡中国后,花椒并没有失宠,四川人将其和辣椒一起,调和出了独特的「麻辣」口味。

相对于辣椒,花椒的辣还在其次,主要是麻。

麻和辣类似,不属于味觉,而是一种刺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戴安娜 · 保蒂斯塔指出,花椒造成的麻非常类似于腕骨神经综合症和糖尿病性神经病患者经历的麻感。

在古代中国,花椒除了调味,还常被当作香料使用。比如古时后宫的「椒房」,就是将花椒研粉后刷墙,一来可以花椒之香辟邪,二来花椒多籽,象征子嗣兴旺。


《浦江游船码头》A0101030004 · 2018年7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十六铺

 

外滩在上海开埠前为黄浦江滩,故旧称「黄浦滩」,至于后来为什么改称「外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外滩」的「外」指的是「外国人」,租界之内的黄浦滩称「外滩」,也就是「外国人的黄浦滩」。理由是,李鸿章曾在上海开办过一所「外国语学堂」,证明当时已有「外国」一说;再一个就是,1898年,宝顺洋行在《申报》刊登过的一则保险广告中有「倘荷见顾请至二马路外滩」。

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在那个年代,即使有「外国」一说,但通常的情况是,但凡涉及外国人的,大都习惯以「洋」冠之。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洋火、洋钉、洋房、洋伞、洋人、洋枪、洋炮、洋布,包括租界本身,最初也被当地人称作「洋场」和「夷场」。所以,即使为了说明租界内的这段黄浦滩为洋人所有不会被称为「外滩」,而应该是「洋滩」、「夷滩」之类。至于宝顺洋行广告中出现「外滩」,没有任何理由从中推断出「外滩」指的是「外国人的黄浦滩」。况且,这则广告出现时,上海已经开埠数十年,外滩一带楼宇林立,不可能再以「滩」称。

关于「外滩」一名由来的另一个说法是,即「黄浦滩」以陆家嘴为界,也有说以陆家浜为界,其上游称「里滩」,下游称「外滩」。这一说法比较可信,因为上海人确实有将河道上游称为「里」,而将下游称为「外」的习惯和传统。比如里白渡桥、外白渡桥;里虹桥、中虹桥、外虹桥;里仓桥、外仓桥;里马路、外马路等等。所以,「外滩」最早指的是上自陆家嘴或陆家浜、下至苏州河这一段的黄浦江滩,是一个上海开埠前就已经存在的很本土的地名。


《外滩》A0101030003 · 2018年7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

 

鸦片战争后,日落西山的清朝政府在坚船利炮的胁迫下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同意包括上海在内的东南沿海五城开埠。尽管当时散居在上海的英国人,包括商人和传教士在内,总共只有25人,但参与签订《南京条约》的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心里非常明白,随着上海的开埠,中英之间的贸易将迅速扩大,而来华的英国人也势必大幅度增加。为了早作准备,在《南京条约》签订后的一个月,璞鼎查便让由他一手推荐的英国驻上海首任领事巴富尔上尉着手为即将蜂拥而来的英国人寻找合适的永久居留地。

1843年11月,「水怪」号小火轮在十六铺码头靠岸。次日,随船而来的巴富尔便急匆匆前往道台衙门拜会当时的上海道台宫慕久。巴富尔此次拜访的目的是想和宫慕久确定上海正式开埠的具体日期,同时也想和这位道台商议租界英国人居留地一事。

作为一个地方官,既然清政府已经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对上海开埠自然不敢有任何疑义。双方很快确定将1843年11月17日作为上海的正式开埠日。但对租借英国人居留地,宫慕久有他自己的想法:当时的上海县城号称「小苏州」,相当繁华。如果让大批英国人在城里居住,一旦与当地民众产生争执和纠纷很难妥善处理。对宫慕久来说,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华洋分居」。宫慕久以保护英国人的安全为由,建议巴富尔在城外黄浦江边空旷的江滩上修建居留地。

宫慕久原本以为巴富尔不会同意他的提议,没想到英国人竟一口答应,双方一拍即合。原来在巴富尔上任之前,璞鼎查就已经看中了位于县城北门黄浦江边的一处江滩,即外滩。尽管当时外滩还只是一处芦苇丛生的荒滩,但璞鼎查觉得这里不但交通便利,而且地阔人稀,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带处于游弋在黄浦江上的英国军舰的火炮射程之内,可以为英国侨居和他们的财产提供有效的保护。

1845年11月29日,宫慕久公布了《上海土地章程》,划定了租界界址:南至洋泾浜,即今延安东路、北至李家场,即今北京东路、东至黄浦江,西至界路,即今河南中路,面积约830亩,每亩年租金1500文。

三年后,外国洋行开始陆续在租界内的黄浦江边建房架屋,这些建筑就是现在外滩「万国建筑」的始祖。


《陆家嘴国际金融贸易区》A0101020003 · 2018年7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

 

去年,美国著名的国际性杂志《建筑摘要》出过一份「全球最丑建筑」榜单,入榜的共有24座建筑,其中位于第23位的是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建筑摘要》并没有说明作为上海标志性建筑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入榜的理由,但从外滩隔黄浦江眺望对岸的浦东天际线,东方明珠的建筑风格与周围其他建筑格格不入,显得非常突兀。

这座开建于1991年的建筑给我的感觉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于建造像东方明珠这样的超高层建筑,设计、建造、材料等方方面面都有些勉为其难。为了保证400米的建筑高度,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保证抗震、抗风等建筑强度上。东方明珠的外形非常简单,三根水泥斜撑顶着三根水泥立柱,只是在各个结点处以大小不等的球体点缀,一眼望去,其主体建筑就是一个竖起的哑铃。建筑落成后,这些球体被解释成「大珠小珠落玉盘」,「东方明珠」也因此得名,但坊间对此并都很认同。有人调侃说,东方明珠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打蛋器」,而在我看来,倒是有点像「关东煮」。

随着周边「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等一批极具设计感的超高层建筑的崛起,东方明珠越发成为了浦东天际线上的另类。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特色小虾仁》B0000000026 · 2018年7月9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苏小柳点心合生汇店

 

食分五味。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五味分别是指辛、甘、酸、苦、咸。实际上,辛,即辣,不是味觉,而是一种由辣椒素引发地灼痛感。真正的「五味」,除了甘,即甜、酸、苦、咸之外,还有就是「鲜」。

「鲜」是很奇特的一种味觉,似乎只有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对其偏爱有加。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满大街的「闻闻臭,吃吃香」的臭豆腐。很多人并非恋其臭,而是贪其鲜。其实臭豆腐正确的吃法不是油炸,而是清蒸。因为清蒸的臭豆腐能让你真正品味出它的鲜美。

中国人对鲜的追求由来已久。据说「鲜」字最初由三个「鱼」字叠加而成。鱼为万鲜之源,三个鱼以强调其味。后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御厨易牙以鱼、羊二味合烹为馔,极是美味,「鲜」字由此而来。

古人最常用的是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俗话说,「艺人的腔,厨子的汤」,制作出优质的清汤或奶汤,是使菜肴增鲜的最佳手段。在发明味精前,高汤几乎是全世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用高汤代替水是让菜品变得更加鲜美的利器。中餐的开水白菜、鱼翅捞饭需要鸡肉火腿清汤和鸡爪猪肉浓汤;日料寿喜烧、茶碗蒸需要柴鱼昆布高汤「出汁」;意大利炖饭需要鸡高汤;西班牙海鲜饭需要鱼或者海鲜高汤;当然还有各国素食里的素高汤等等。

在成书于北魏末年的《齐民要术》中对制作高汤有详细描述:「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去汁;掠去浮沫,停之使清。」后如《易牙遗意》、《调鼎集》等也都有相关记叙,大致是将鸡汤、鸭汤或肉汤放在锅中烧煮,然后将生虾捣烂,和入甜酱、酱油,再投入汤中一并煮沸,撇去浮沫,即成高汤。如果没有虾,可以鸡蛋或猪肝泥代之。

除了用高汤提鲜外,古人也常以蟹肉、蟹油、蟹黄用猪油炼制成的「蟹油」调味。这种方法,江苏、浙江民间至今仍颇盛行。无论烧菜、制馅,还是下面条,都可以放入适当的「蟹油」,其味之鲜,妙不可言。

1866年,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从植物蛋白中成功提取到鲜味的源头谷氨酸钠,但可能是受当时的工艺所限,也可能是西方人对「鲜」本来就不敏感,这事最后不了了之。

1908年,日本人池田菊苗的在喝海带黄瓜汤时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这位日本东京大学化学教授敏感地意识到其中必有奥秘,并立即着手研究海带的成份以查明鲜味的来源。半年后,他从10公斤海带中成功提取出0.2克谷氨酸钠。几乎同时,另一位日本人铃木三朗助也正和其他人共同研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生产方法。当他看到池田教授的研究成果后大为振奋,认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当即决定生产谷氨酸钠。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味之素」,也就是味精。

我们每天吃的食盐用水冲淡400倍就感觉不出咸味,普通蔗糖用水冲淡200倍也觉不出甜味了,但谷氨酸钠盐用水稀释3000倍也仍能感觉出鲜味。谷氨酸钠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但是结合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是没有味道的,只有当谷氨酸游离出来时才能刺激舌蕾上的鲜味受体,谷氨酸由酸变成盐时更容易电离,也就更有鲜味。根据科学研究,鲜味是蛋白质的信号,人一旦缺乏蛋白质了,就迫切想吃鲜味的东西,含蛋白质多的食物通常会给人们带来鲜味,比如肉、肉汤、鱼、鱼汤、虾蟹类、蛤蜊等等,都有很多鲜味成分析出。

现在很多人对味精怀有误解,其实大可不必。国际上许多权威机构对味精做过各种毒理试验,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等,均未发现味精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有任何危害的依据。严谨的科学研究表明,味精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会的第19次会议,宣布取消过去对成人食用味精用量的限制,承认味精是一种可靠的食品添加剂。1991年,欧盟委员会食品科学委员会确认对于味精的「每日可摄入量」分类为「无定量」,也就是欧盟体系中最安全的一个级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在搜集了9000种以上的文献和试验数据后,又追加以新的动物试验,得出了「在现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无害」的结论。1999年,我国也完成了针对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试验得出与国际上一致的结论,即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味精的作用除了提鲜,还有其独到的营养价值。味精进入人体,以谷氨酸和钠参与人体代谢,其他氨基酸可以通过谷氨酸转给氨基变成新的氨基酸,使人体增加了氨基酸的种类,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氨基转移作用是人体赖以合成各种新氨基酸的过程,所以谷氨酸对于人体新氨基酸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坊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味精的负面消息,一些诸如鸡精、蔬菜精之类的替代品应运而生。但千万不要被「概念」裹胁,如果你稍稍关注一下这些替代品的成份,不难发现,其提鲜最主要的成份依然是味精,其他的则是一些添加剂,甚至还包括色素。而且相对来说,现在一般味精的纯度达到99%以上,比鸡精等替代品更加安全可靠。


《荷展即景》A0101050001 · 2018年7月17日摄于中国上海嘉定南翔古猗园

 

古猗园位于上海嘉定南翔,距南翔老街仅数百米,其南门右侧就是大名鼎鼎的「南翔小笼馒头」的发源地上海老字号「上海古猗园餐厅」。

古猗园原名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时任河南通判闵士藉所建,熔《诗 · 卫风 · 淇奥》「绿竹猗猗」之美盛貌及融嵇康《琴赋》「微风余音,靡靡猗猗,余音袅袅」为一炉,取名「猗园」。

猗园由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精心设计,「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猗园曾几经易主,先是贡生李宜之,后又为陆、李两姓所得。

清乾隆十一年冬,洞庭山人叶锦购得此园,大兴土木,修葺装点。因隔了一个朝代,更名为「古猗园」。乾隆五十三年由地方人士募捐购置古猗园,作为州城隍庙灵苑。同治至光绪年间,园中又增建厅、堂、庵院,开设酒楼茶肆,作为祀神集议和游览休闲的场所。

新中国成立后,古猗园被辟为公园,又经历了多次改扩建,现有规模已达百亩。

古猗园与青浦的曲水园、嘉定的秋霞圃、黄浦的豫园、松江的醉白池一起,并称「上海五大古典园林」。

自2013年以来,每年的仲夏时节,古猗园都会举办一届「上海荷花睡莲展」,展出的荷花和睡莲仅品种就多达上百,是上海著名的赏荷胜地。


《美国街景》A3203000003 · 2018年5月30日摄于美国怀俄明

 

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汽车。据美国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所统计:2016年,美国人均拥有0.766辆汽车,换句话说,每四个美国人就拥有至少三辆汽车。加拿大哲学家马歇尔 · 麦克卢汉就这样评说美国的汽车文化:「美国是一个坐在汽车上的国家,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汽车的美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汽车是美国人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为了适应这种局面,美国的城市规划、道路交通,甚至餐厅、旅馆、住宅,在设计和建造之初就不得不考虑为汽车的使用提供足够的便利性。这也反过来促使美国人更加依赖汽车,生活和行为方式也因此改变,最终形成了美国独有的汽车文化。

和欧洲相比,美国汽车给人的印象就是大。在美国经常能看到加长版的豪车。这些车如果在欧洲,即使可以在街道上勉强通行,只是要想找合适的地方停车恐怕相当困难。但这在美国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美国,像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快餐店会建在空地的中央,四周是一条环形道路。你驾车在道路入口处的窗口订餐,等车移到出口处时,餐厅的工作人员便会将订餐交到你手中。整个过程你根本不用下车,非常便利。

餐厅如此,旅馆也是如此。在美国有很多的汽车旅馆。这些旅馆一般都紧贴主要公路而建,一或两层的长条形建筑,前面是开阔的停车场。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直接把车停在自己的房间门口。

汽车在美国能大行其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公路交通网非常发达。这些公路分州际公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城镇街道,像血管一样遍布全美。除此之外,和国内每个省自行其事、自成一套不同,美国的交通标志相对统一,而且清晰明了、易于辨别。

美国人开车时大都中规中矩。在高速公路上,尽管车流量很大,但大多数美国人都和前车保持一定的距离同速行驶,很少变道或超车。这和美国警察严厉的交通执法和处罚不无关系,但同时也美国人良好的开车习惯的交通素养。

美国人天生开朗、风趣。这种性格也被带入了汽车文化之中,比如私家车上各种幽默的车贴大行其道:「千万别吻我,那很可怕」、「不要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撞上来吧,我正需要钱」,诸如此类。不仅如此,交通主管部门也不甘寂寞,在车牌上做起了文章。美国很多州的车牌上都有一段文字,纽约州作为美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它的车牌非常霸气:「帝国之州」;当年莱特兄弟驾机试飞的北卡罗来纳州则充满自豪:「第一次飞行」。而首都华盛顿则借车牌四处鸣冤叫屈:「有缴税权,没代表权」:作为一个特区,华盛顿在国会参众两院都没有代表,但税一分都不能少。


《京都街景》A0204000013 · 2017年12月5日摄于日本京都

 

日本素来有社会和谐的美誉。但据英国广播公司BBC不久前曾刊文披露,表面上相敬如宾的日本社会,却隐藏着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规模约300万人的一个特殊群体:「部落民」。和印度的「贱民」非常相似,日本的这些部落民主要从事诸如屠夫、殡葬等被民众普遍认为「不洁」的行业。

日本的部落民起源于封建时代,长期游离于日本主流社会的边缘,日本普通民众对其避而远之,甚至不愿与之为邻。这个特殊人群在职业及婚姻上备受歧视,只能「内部通婚」,形成了事实上的「世袭」,世代相传。

尽管日本早在1871年就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自那以后,日本「贱民」在法律上已与其他人平等,但实际上仍一直被摒弃在普通人的圈子之外,其后代依旧被以「部落民」相称。据日本政府1993年的一项调查表明:近100万贱民散居在全国4000个社区。而日本「部落民解放联盟」则认为,贱民社区总数应在6000个左右,人口将近300万。

时至今日,被边缘化的贱民社区仍散落在日本各地,主流社会对这些社区的位置讳莫如深。然而,2009年谷歌地图发布的几张历史图片让贱民的处境变得更加微妙:这些东京、大阪和京都地区的古代地图间接「划出」了部落民的聚居地。

日本大型企业招聘时,很多应聘者都被要求在应聘材料上注明「本籍」,有点类似于我国的「籍贯」或「原籍」,但与后者相比,「本籍」更加细致,精确到具体的村。很多情况下,招聘企业根据「本籍」基本上可以判断应聘者是不是贱民。倘若是,便会被从名单中筛除。因此,谷歌地图的这些图片让日本贱民在就业时受到的隐形歧视变得公开化,引起日本社会的高度敏感。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了允许贱民更改户籍记载的措施,甚至直接取消「本籍」。即便如此,很多企业仍不依不饶,千方百计通过其他方式审查「嫌疑人」的家族背景。1975年,一个部落民权益组织发现了一本私下出版的长达330页的《部落地名总鉴》,书中详细记载了日本部落民的姓名与地址。该书出版的目的就是让相关企业在招聘时可以尽可能地剔除贱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当今社会对部落民的歧视和排斥程度依然相当严重。

实际上,生活在日本北方,尤其是北海道地区的阿依奴人等也同样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只是「部落民」人数众多,而且不像阿依奴人那样相对比较集中,而是分布于日本各地,影响更加广泛。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分析日本的「贱民」现象时认为,这和这个国家传统的「集团主义」观念息息相关。在长期的稻米耕种中,日本人以地缘为基础,形成稳固的共同体社会,即「集团主义」,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统一和一致排外,这使得外部人群很难融入当地社会。只要这种意识继续存在,日本的「贱民」也必将继续存在。

松露

20180715


《松露野菌鹅肝烩饭》B0000000025 · 2018年7月14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好好先生」五角场店

 

1825年,法国著名美食家布里亚 · 萨瓦兰在其所著《味觉生理学》一书中对松露盛赞有加,称其为「厨房的钻石」。在欧洲,松露与鱼子酱、鹅肝一起并称「世界三大美味」。

松露是一种蕈类的总称,植物学分类为子囊菌门西洋松露科西洋松露属。松露大约有10种不同的品种,通常是一年生真菌,多在松、栎、橡等树的根本着丝生长。

顶级的松露价格极其昂贵,像意大利阿尔巴产的白松露,其价格曾达到令人咋舌的每公斤3.5万美元,而法国黑松露,每公斤的售价也要数千元。

松露之所以昂贵,主要是因为生长及繁殖条件极为苛刻,产量很低,不易获得。由于生长在地下,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能通过母猪来发现松露,据说这是因为猪的嗅觉非常灵敏,而且松露的气味和公猪的荷尔蒙非常相似,母猪对这种气味尤为敏感,能在五六米开外嗅出地表以下30公分的松露。但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发现的松露经常被母猪直接吃掉,不仅如此,母猪在拱土时还会破坏松露的菌丝体,导致产量下降。所以这一方法现已被欧洲很多国家禁止使用。

松露主要用于西式餐点的调味。


《鹰崖》A3206000001 · 2018年6月2日摄于美国亚利桑那科罗拉多大峡谷西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西峡谷属于印第安人领地,由一个叫「华莱派」的印第安部落管辖。

「印第安」指的并非一个种族或民族,而是美洲大陆上除因纽特人,也就是过去所称的爱斯基摩人之外所有原住民的统称。这些原住民分属数百个不同部落,使用不同的语言,拥有各自的文化。

欧洲人登陆美洲大陆后,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无尽的劫难,掠夺、杀戮,以及传染病。尤其是美国独立后,更是以国家意志对印第安人施行种族灭绝政策。据统计,在自1803年到1892年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美国联邦军队先后发动了上千次针对印第安人的大规模屠杀行动。期间,美国历史上几位「最伟大」的总统,包括乔治 · 华盛顿、托马斯 · 杰斐逊、詹姆斯 · 麦迪逊、亚伯拉罕 · 林肯,都参与其中。

据后来的历史学家估算,经历了这场史无前例的种族灭绝大浩劫后,印第安人数量从最初的数千万至一亿锐减到不足80万,剩下的百分之几的幸存者最后也都被赶进了美国政府划定的数十个蛮荒而贫瘠的「保留地」,即变相的集中营,由其自生自灭。

1831年,法国青年托克维尔来到美国时,被这个新兴国家的蓬勃朝气所打动。回到法国后,托克维尔将他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写成了《美国的民主》一书。在书中,他对美国的的政治制度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赞口不绝,但在提到印第安人时,这个尚有良知的法国青年写到:「欧洲人从各个方向把印第安人日渐缩小的区域内,让印第安人在他们并不擅长的竞争中被侵害。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孤立,成为强大的、人数占优的外族人海中弱小的异类。」

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尽管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印第安人的处境依旧艰难。美国国务院的相关资料表明,美国全国现有印第安人253万,分属560个部落,这些人绝大多数仍居住在200多个保留地中。他们的收入和教育水平均为全美最低,而失业率却为全美最高。

对现在的印第安人来说,对种族灭绝的担忧已经淡化,但对文化灭绝的担忧却日渐强烈。在他们看来,美国文化正在日益严重对印第安文化造成侵蚀和伤害,而美国政府则袖手旁观,甚至乐见其成。为了捍卫自己的传统文化,时至今日,很多印第安人部落没有电话和电视,甚至不通水电。印第安人认为这些代表着现在文明的东西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并最终导致印第安传统文化的灭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D0002000004 · 2018年7月12日摄于中国上海嘉定南翔古猗园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残荷》D0002000003 · 2018年7月12日摄于中国上海嘉定南翔古猗园

 

我们通常所说的荷花也叫莲花,二者属同一种植物,只是叫法不同。感觉上,「莲花」似乎较「荷花」更正式些。佛教寺庙中一些菩萨的荷花型宝座,其正式名称叫「莲花座」;还有就是黄山形若荷花瓣的最高峰,它的名称叫「莲花峰」而非「荷花峰」。除了花有称「荷花」之外,其他诸如「莲蓬」、「莲子」、「莲藕」等都以「莲」称,鲜有例外。

容易混淆的是睡莲。尽管莲和睡莲花期非常相近,而且都为水生植物,但二者分属莲科和睡莲科,不是同一种植物。从外形上看,莲花叶、花均出水,而睡莲叶则多浮水而生,其花贴水而开。

莲花从古至今广受喜爱,文人骚客多借以言情明志,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又如「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其中「芙蓉」、「菡萏」皆指莲花。「芙蓉」指的是「水芙蓉」,亦即莲花;而「菡萏」特指含苞待放的莲花。


《洛杉矶街景》A3205000004 · 2018年6月4日摄于美国加里福尼亚洛杉矶

 

1991年3月2日,罗德尼 · 金和朋友约好下班后一起喝酒。当时,这个美国黑人青年刚获假释不久。

两年前的一个冬天夜晚,罗德尼 · 金拿着一张价值一美元的食品救济券在街区杂货店里买口香糖时遭到了杂货店的美籍韩裔老板的拒绝,双方产生口角。罗德尼 · 金动手抢劫了该店,他为此被判入狱两年。假释出狱后,罗德尼有所收敛,没再饮酒。但是,这样的循规蹈矩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经不住身边朋友的引诱,不久之后,作为假释条件的禁酒令被罗德尼 · 金抛到了脑后,重新端起了酒杯。

下班后,罗德尼 · 金准时赴约,与他的两名黑人朋友聚在一起,一边看棒球比赛的电视转播一边喝酒直到次日凌晨。球赛结束后,喝光三瓶烈性杜松子酒的罗德尼东倒西歪地开车送两个朋友回家。在酒精的驱使下,他一路超速狂飙,被当时正在路上值勤的女警官辛格发现。辛格立刻鸣响警笛追了上去。

尽管罗德尼已经看到了紧随其后的警车,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丝毫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继续超速行驶,最后拐进了一条死胡同。不得已,他和他的朋友企图弃车逃跑。但这时,天空中的一架警用直升机和地面上的二十多辆警车已经为他们织成了一张天罗地网。眼见插翅难逃,罗德尼和他的朋友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但是,在接受辛格的盘问时,依旧有些神智不清的罗德尼非但不配合,反而手舞足蹈,甚至用不雅动作挑衅警察。

辛格警官身后的4名洛杉矶市警局的警察看到五大三粗的罗德尼如此冥顽不化,一哄而上想快速制服他,但遭到了人高马大的罗德尼的竭力反抗,致使一名警察负伤。随后,警察动用高压电警棍,但依旧没能制服已如困兽的罗德尼。警察恼羞成怒,掏出金属警棍对其进行殴打,直到他开口求饶:「求求你们,别打了。」这时,罗德尼已是奄奄一息,浑身是血。四名警察给罗德尼戴上手铐,并叫来救护车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原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是令辛格和4名参与殴打的警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殴打罗德尼的情景被居住在事发现场附近一幢居民楼里的一个市民用摄像机拍摄了下来,并交给了媒体。不知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在媒体所曝光的视频中只有4名警察围殴罗德尼的画面而没有之前罗德尼拒捕及挑逗警察的情节。本来只是一起假释犯酒驾拒捕被制服的普通治安事件就这样变成了一起白人警察殴打黑人的种族歧视暴力事件。这激起了黑人群体的强烈愤慨和抗议,4名涉事警察因此被以刑事罪遭到地方法院的起诉。一年之后,在审理这起案子时,陪审团判决4名警察无罪。由于陪审团成员多为白人,这一判决结果再次激怒了黑人,由此引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种族暴动。

1992年4月29日,洛杉矶当地黑人群情激愤,涌上街头抗议示威,但最后局势失控,抗议示威演变为一场大规模暴乱。一时间街道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洛杉矶这座「天使之城」成了人间炼狱。这一事件持续了6天,波及全美19个州,最后在4000名国民警卫队的镇压下才得以平息。

这场暴乱最终导致53人丧生,逾2000人重伤,1万多人被捕,上千家店铺被毁,财产损失超过10亿美元。

1 105 106 107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