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世界》F0300000244 · 2019年4月11日摄于突尼斯杰瑞德盐湖

 

在准备离开歇比卡前往杜兹前,我们在距阿尔及利亚边境仅一公里的米德峡谷作了短暂停留。

米德峡谷的地貌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有几分相像,尽管规模要小很多,但还是非常壮观。

从托泽尔到杜兹,中间要穿越面积仅次于南美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和中国青海格尔木察尔汗盐湖的世界第三大盐湖杰瑞德盐湖。

公路就修建在盐湖之上,长度达六十公里。在将近一个小时的行车途中,两边的车窗外白茫茫的一片,无边无际,令人震撼。


《入乡随俗》F0300000242 · 2019年4月11日摄于突尼斯歇比卡绿洲

 

进入突尼斯的第三天,我们搭乘四驱越野车进入歇比卡山山区参观那里的一片绿洲。

歇比卡绿洲坐落于山脚之下,是一片引人入胜的山脉绿洲,深受全球旅游者的亲睐。这里背依亚特拉斯山脉,面临吉哈萨盐湖及撒哈拉沙漠。山崖、椰林、溪流、瀑布环抱着由粘土和石块堆砌而成的屋舍,宁静、凉爽、祥和、富庶,是沙漠中的世外桃源。可惜的是,在经历了一场不期而遇的洪水之后,这里的建筑悉数被毁,只留下一片残垣断壁。如今这里有为数不多的几间不知是修复的还是后来重建的建筑向参观者出售咖啡和旅游纪念品。

经过近十天的曝晒,光就肤色而言,外婆已经很入乡随俗地成为了一个原住民。


《沙漠日落》A4100000004 · 2019年4月10日摄于突尼斯托泽尔昂克艾日迈勒

 

由于从摩洛哥飞往突尼斯的航班调整,原计划中突尼斯第一天的行程全部安排在了第二天,也就是四月十日,时间非常仓促。

结束了凯鲁万的行程之后直接赶往托泽尔。

托泽尔所属的突尼斯杰里德地区是撒哈拉主要的旅游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沙漠绿洲。仅托泽尔就生长着超过一千多公顷、二十多万棵的椰枣树。

抵达酒店,放下行李,换四驱越野车进入沙漠深处的昂克艾日迈勒,参观那里苍凉、蛮荒的《星球大战》实景拍摄地,乘坐越野车沙漠冲浪,守候日落。


《斯迪 · 萨赫巴陵寝》A4100000003 · 2019年4月10日摄于突尼斯凯鲁万

 

在凯鲁万,除了西迪 · 奥克巴清真寺,我们还参观了另外两处重要的历史遗迹:阿格拉比特蓄水池和斯迪 · 萨赫巴陵寝。

凯鲁万一带干旱少雨。建城后,为了解决城市用水,阿拉伯人于公元七世纪起先后修建了大大小小十五座蓄水池用来贮存从远处的山上通过水渠引来的淡水。保存至今的阿格拉比特蓄水池便是其中之一。

斯迪 · 萨赫巴陵寝也称「三根胡须清真寺」,里面至今保留着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忠实追随者、传道者和密友斯迪 · 萨赫巴的遗骸。

公元七世纪,斯迪 · 萨赫巴从圣地麦加来到突尼斯。他不仅带来了大量的伊斯兰教经文,还带来了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三根胡须。为了纪念他对伊斯兰教的贡献,斯迪 · 萨赫巴在凯鲁万去世后,当地人修建了这座陵寝来保存他的遗体以及穆罕默德的三根胡须。

斯迪 · 萨赫巴陵寝规模不大,但融合了阿拉伯及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建筑及装饰风格。这种风格西班牙人称为阿拉伯摩尔人风格,而阿拉伯人称为西班牙安达卢西亚风格,独特而精美。


《西迪 · 奥克巴清真寺》A4100000002 · 2019年4月10日摄于突尼斯凯鲁万

 

凯鲁万是阿拉伯人在北非的第一个立足点和西拓北进的大本营。为了不但从军事上,并且从精神上控制凯鲁万,阿拉伯将领奥克巴在带来军队的同时也带来了伊斯兰教。

以奥克巴本人名字命名的西迪 · 奥克巴清真寺是北非第一座清真寺,它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凯鲁万建城初期。奥克巴修建清真寺的目的就是想在北非推行伊斯兰教,用军事和宗教的双重手段来彻底征服当地的原住民柏柏尔人。

西迪 · 奥克巴清真寺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在当时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凯鲁万被迅速阿拉伯化,不久便成为阿拉伯阿格拉比德王朝的都城。也正因为如此,凯鲁万在阿拉伯世界中拥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被视为四大圣城之一,与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齐名。突尼斯的穆斯林们坚信,朝觐七次凯鲁万,就相当于朝觐了一次麦加。

西迪 · 奥克巴清真寺的庭园中央有一座日昝、一口水井和一个水窖。日昝应该是提醒穆斯林每天的朝拜和朝拜的时间,而水井和水窖则是供穆斯林们朝拜前洗手净足之用。

水窖的设计很有创意。洗手净足的水经过层层沉淀后,可以滤掉大部分的泥沙和杂质,让水重新循环利用。


《凯鲁万街景》A4100000001 · 2019年4月10日摄于突尼斯凯鲁万

 

离开哈马马特,我们前往突尼斯第四大城市凯鲁万。

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世界崛起后不久便进军北非。击败拜占庭人之后,阿拉伯人于公元670年修建了一处军事要塞凯鲁万。「凯鲁万」一词有「要塞」之意。这是阿拉伯人在北非的第一座城市凯鲁万。公元800年,阿拉伯帝国的阿格拉比德王朝定都凯鲁万,使得这座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地位迅速提升,成为阿拉伯世界在北非的政治、宗教、商业和文化中心。也正是因为有了凯鲁万,阿拉伯人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占领了撒哈拉以北的几乎全部地区以及直布罗陀海峡对岸的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尽管在这之后的一千多年里,统治凯鲁万的王朝几经更迭,但其在阿拉伯世界中作为伊斯兰圣城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

时至今日,凯鲁万近十万的居民中的绝大多数依然是地地道道的阿拉伯人,老城内也还保留着八十多座清真寺。


《哈马马特麦地那》F0300000241 · 2019年4月10日摄于突尼斯哈马马特

 

我们在突尼斯的第一站是著名的海滨度假城市哈马马特。

哈马马特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哈马马特湾,分为老城和新城两个部分。哈马马特新城是一个现代化的度假区,我们这次也就是在老城转了转。

哈马马特老城最初由腓尼基人所建,规模不大,外面是一圈沙漠色石块堆砌的城墙,里面是具有典型的地中海风情的蓝白色建筑。很多建筑应该是刚经修缮,外墙很新,应该是刚粉刷不久。

腓尼基人是公元前十世纪左右地中海的霸主,曾创造了一个非常强盛的国家和高度的文明。腓尼基人擅长航海。通过海上贸易,腓尼基人不仅积累起大量的财富,并且还将当时牌鼎盛时期的巴比伦文明和亚述亚文明带到了希腊。

腓尼基人最大的殖民地迦太基在突尼斯,其都城迦太基城就在距哈马马特仅20公里的现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


《地中海的风》F0300000240 · 2019年4月10日摄于突尼斯哈马马特

 

我们是四月九日深夜从摩洛哥飞抵突尼斯的。

由于受到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突尼斯这个人口不足1200万的北非国家竟有超过3000人赴叙利亚、伊拉克和利比亚,加入了极端组织。并且这些人中已有500人从上述动乱国家返回突尼斯,制造了包括2015年3月导致来自日本、意大利、哥伦比亚、西班牙、法国和波兰等国游客在内的23人死亡的巴尔杜博物馆绑架和袭击事件以及三个月之后导致37人死亡的苏塞酒店和海滩袭击事件在内的多起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为此,突尼斯总统埃塞卜西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多次延期。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领事司和中国驻突尼斯使馆根据突尼斯当地的安全形势,连续15次发布安全警示。最近一次安全警示的有效期一个多月前刚刚截止。

这段时间到突尼斯旅游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只是因为喜欢这个国家,所以还是去了。


《过桥米线》B0000000067 · 2019年5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诗玛云庄云南餐厅

 

昨天全家在杨浦悠方的诗玛云庄云南餐厅用的午餐,席间点了一道过桥米线。

早年去昆明,特意跑去金马碧鸡坊附近的一家过桥米线老店品尝了一回,至今仍常提及,说有机会去昆明,一定还会去找那家店。

过桥米线是云南滇南地区特有的美食,迄今已有百多年历史,五十多年前传至昆明。过桥米线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滚烫的汤料;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盐;三是主料,有生的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乌鱼片,以及用水过五成熟的猪腰片、肚头片、水发鱿鱼片,甚至还有竹虫,以及辅料:有来过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葱丝、草芽丝、姜丝、玉兰片、氽过的豆腐皮;四是主食:用水烫过的半熟的米线。过桥米线的汤料覆盖有一层厚厚的鹅油,不易冷却。吃的时候,将各种生或半熟的米线及主、辅食材倒入汤内,不用另外加热,只需稍焖片刻,即可食用。

关于过桥米线的来头,坊间有很多传说,内容大同小异:

云南的蒙自有一片南湖,湖中有座僻静的小岛。当地有个秀才天天上岛读书,其妻则天天过桥为其送饭。有一天,妻子炖了一锅鸡汤,用瓦罐装了,和米线、菜蔬一起送到岛上。秀才埋头苦读,过了很久才想着吃饭,但此时米线及菜蔬凉了大半,只有瓦罐里的鸡汤还热着,妻子便将米线和菜蔬倒入瓦罐,端给秀才。秀才尝后大呼美味。之后,妻子如法炮制,于是便有了这道过桥米线。


《扮酷》F0300000239 · 2019年5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悠方

 

他娘老子说,这小子今天的这身衣服是他自己挑的,因为酷。外公见了挺宽慰,这身衣服,再弄个桌子,到时候摆个卦摊什么的,养家糊口应该问题不大。

前几个月因为课间奔跑,又不听老师劝,结果「两条杠」被褫了半个月。可外公觉得一个男孩子,精力难免过剩。于是只要有机会,要么自行车,要么滑板车,任由他风驰电掣,尽情发泄一番。

外婆、外公还在拉萨的时候,一天晚上,他娘老子突然打来电话,说儿子嚎啕大哭,劝都劝不住。外公听了心里一阵发毛,忙问出了什么状况。他娘老子说,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全班第二。这小子一得到消息,咧开嘴就哭。

外婆、外公好说歹说,劝了半天,电话那头依然抽抽搭搭。最后还是外婆聪明,跟这小子说了一大通他娘老子小时候的糗事,这才让他破涕为笑。外婆、外公赶忙往他的支付宝帐户各打去一千块钱,算是对他成绩的认可。

事情平息后,外婆、外公愣是没想明白:前一回小测验,得了全班第二十名,这小子一脸的满不在乎。这回得了第二名,反倒哭天呛地的。分析来,分析去,可能是因为跟第一名只差一分,心里不服;也可能是因为好几天没见到外婆、外公,有点借题发挥的意思。

醉氧

20190501


《静物》C0000000009 · 2019年4月26日摄于中国西藏拉萨布宫七号咖啡馆

 

从拉萨回来后的这几天,一直昏昏沉沉,想睡,状态很像在倒时差。估计是有些轻微的醉氧了。

从缺氧的高海拔地区回到相对富氧的底海拔地区后,有些人会出现疲惫和噬睡等症状,还些甚至还伴有胸闷及腹泻。这种现象医学在上称为「醉氧」。

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中,人体内代偿性红细胞的携氧能力会有所增强,这样可以满足人体各个器官对氧的需求。但当从高原回到平原后,空气的氧含量回复到正常水平,而人的机体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而这时人体内的红细胞仍然在以相对较高的效率输送氧气,导致「低原反应」,即醉氧。

轻微的醉氧一般只需数日即可缓解,无需治疗。


《日光之城》A0106010018 · 2019年4月28日摄于中国西藏拉萨

 

前些天坐在大召寺正门前的太阳底下看藏民磕长头。一个藏民走到跟前,说我最好去找顶帽子戴上。我明白他的意思。他倒不是担心我着凉,而是觉得我这么直接晒在太阳底下不好,因为拉萨的紫外线实在是太强烈了。

拉萨被称为「日光之城」,这不仅仅只是因为拉萨每年的日照长达3000小时以上,还在于拉萨强烈的紫外线。

拉萨地处高原,海拔接近3700米,空气不仅稀薄,而且水汽含量也少,非常通透,所以紫外线异常强烈。尤其是每年六月,天气晴朗少云,拉萨的紫外线强度经常达到最高等级的五级。这意味着人体肌肤如果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十几分钟便有可能灼伤。

除了损伤肌肤,强烈的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同样相当严重。无论什么季节去拉萨,一定要戴能真正起到防护紫外线的太阳镜。眼睛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紫外线中很容易患白内障。


《大召寺》A0106010017 · 2019年4月25日摄于中国西藏拉萨

 

和人们想像的不同,在藏民的心目中,大召寺的地位要高于布达拉宫,因为那里供奉着来自大唐的释迦牟尼等身像。那些不远千里一路长磕前往圣城朝圣的藏民,为的就是能在有生之年拜倒在佛祖释迦牟尼的脚下。

佛像前,有一根年代久远的立柱,缝隙中嵌满了一粒粒的牙齿。这根立柱被称为「牙柱」,是很多朝圣者的「亡灵柱」。

朝圣之路不仅遥远,而且异常艰辛,经年累月,风餐露宿,很多朝圣者因此倒毙于半途。遇上这种情况,同行者或后来者,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会带上亡者的牙齿继续前行,并将这些牙齿嵌在大召寺释迦牟尼等身像前的牙柱上,以此来帮助亡者完成他们毕生的夙愿。


《咖喱鸡饭》B0000000066 · 2019年4月28日摄于中国西藏拉萨冈底斯餐厅

 

拉萨的冈底斯餐厅主要供应藏餐和尼泊尔餐。在离开拉萨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在冈底斯餐厅用的晚餐。

和因信奉印度教而不吃牛肉的尼泊尔人不同,藏民在饮食上很少禁忌,牛、羊、鸡,甚至包括猪肉,都可以入菜。但鱼似乎是个例外。

藏民不吃鱼,很可能跟水葬习俗有关。据说生活在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羊卓拥措里的各种鱼类多达上亿公斤,但很少有人捕食。而从拉萨去往羊卓拥措的公路边上确实可以看到一座水葬台。不知道这二者之间是不是存在什么关联。

说到藏餐,顺便提一下酥油茶。

酥油茶是西藏最著名的饮品。先后几次进藏,却一次也没有品尝过酥油茶。去年在拉萨的时候,原本是想无论如何都喝上一回,但经当地藏民劝说后最终还是放弃了。他说,汉人第一次喝酥油茶或当地的奶茶很容易闹肚子。原因他没说,但肯定不是因为不卫生,因为无论是酥油茶还是当地的奶茶,在加工时都是煮沸的。我怀疑,很可能是因为汉人对酥油茶或当地奶茶中的某种成份不耐受所致。


《虔诚》F0100000059 · 2019年4月27日摄于中国西藏拉萨

 

在拉萨的大昭寺前,每天都会有很多藏民在不停地磕头。渴了、饿了、累了,就地喝一杯奶茶,吃几口干粮,稍事休息后一切又周而复始。

除了像这样原地磕头的,还有绕着神山、圣湖或寺院边转边磕,甚至还有不远千里,历经数月、数年从四面八方一路磕向圣城拉萨的。

藏民磕头一磕就是成百长千个,所以也叫「磕长头」。磕长头有固定的姿势:直立,双手合十,先是过顶,再分别置于额前、胸前,然后伏身,五体投地。

一个虔诚的藏民一生必须磕满十万个头才算完成一次修行、一个轮回。至于为什么是十万个,据说是因为当年宗喀巴大师成佛时,其所打坐的地方生长出一株菩提,有叶十万枚,每一片叶子上面都有一尊佛像。为了拜遍这十万尊佛像,所以必须磕满十万个头。

为了完成这十万次的长磕,很多藏民经年累月,即使倾家荡产,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对他们来说,就是用今生的义无反顾来换得来世的脱胎换骨。


《藏地石锅鸡》B0000000065 · 2019年4月25日摄于中国西藏拉萨

 

去年在林芝,今年在拉萨,都品尝了藏地的石锅鸡。

石锅鸡,是用西藏当地的土鸡辅以各种藏药或菌菇,比如手掌参、松茸等用石锅炖制而成,鸡嫩汤鲜,香气扑鼻。

石锅鸡最大的奥秘并不在食材,而在石锅:墨脱石锅。

墨脱石锅以墨脱特有的天然皂石为原料,经门巴族或珞巴族石锅匠人凭借世代相传的传统工艺手工打凿而成。刚开采出来的皂石质地柔软,指甲可以在其表面划出印痕。据说这种皂石一旦离开墨脱便会变硬。因此,墨脱石锅只能在墨脱当地制作。

原石采下来后,先用钉锤砍出大致轮廓,再用小凿精雕细琢。石锅制成后不能马上使用,而是先要在雅鲁藏布江水中浸泡一个月左右才算最终完成。

墨脱石锅非常珍贵,很多藏民家中的石锅都是世代相传而来。

净地

20190425


《拉萨河》A0106010016 · 2019年4月25日摄于中国西藏拉萨

 

山巍峨,水静流,天深邃,云轻淡。

天国近在咫尺。

春,桃花盛开;夏,格桑怒放;秋,胡杨金黄;冬,飞雪漫天。

这里应该就是你心中的香格里拉。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你已经来过。


《准备进藏》F0300000238 · 2019年4月23日摄于中国青海西宁

 

最近两年都是选择乘火车进藏,这样可以饱览沿途的瑰丽风光以及美丽而神秘的藏野驴和藏羚羊。

很多人选择乘火车进藏,是觉得相对于飞机,乘火车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原,有几十小时的适应时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缓解由于缺氧所带来的不适,甚至是高原反应。但这因人而异。

和普通列车不同,进藏列车在进入高海拔地区时,车厢是增氧和增压的,这和飞机机舱内的环境有点类似。所以,乘火车进藏,对缓解高原反应有一定好处,但作用有限。坏处是,即使从西宁出发,也要经过近二十个小时的行程才能抵达拉萨,而列车车厢内环境嘈杂、空气污浊,时间长了容易让人感觉疲倦烦躁,加重不适感,不如直接坐飞机进藏,找一家采光、通风良好的酒店休息一段时间。这样反倒能更快地适应高原环境。

此外,如果从上海出发,不建议选择全程火车。可以考虑先由上海飞西宁,然后从西宁搭乘晚上的火车进藏。这样可以减少旅途劳顿,同时第二天醒来后,列车已驶离青海进入西藏。这样可以有一整天的时间欣赏青藏铁路沿途最美的风景。


《西宁虫草交易市场》A0118020003 · 2019年4月23日摄于中国青海西宁

 

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2,261米,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素有「高原古城」之称。西宁给人的初步印象就像是一座新兴的小城市。实际上,西宁是青藏高原上最古老的城市,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在汉武帝以前,西宁一带是羌人的游牧地。骠骑将军霍去病于汉元狩二年出兵居延,击败匈奴,占据今甘肃河西走廊,军威震及湟水流域。汉元鼎六年,汉朝军队再次进击羌人,深入湟水流域,羌人退据青海湖地区。汉军修筑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在历史上最早的建筑。

东汉建安年间,正式设西平部,郡治即为西都县城,而西都县城即为西宁。从此,西宁成为了青海东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曹魏黄初三年,在西平亭旧址上修筑西平郡城垣。城分南、西、北三城,颇具规模。之后虽然屡易郡州名,但西宁一直为边塞要镇。

东晋时,鲜卑秃发氏在青海境内建立南凉小王朝,一度以西宁为都城。北宋时期,藏族首领口角厮口罗在青海东部建立宗喀地方政权,也以西宁市为都城,称之为青唐城。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青唐城是中西贸易的重要集散地,经济十分繁荣。宋崇宁三年,北宋军队攻略河湟,消灭了宗喀地方政权,以青唐城为中心设西宁州,寓「西陲安宁」。这是「西宁」一名出现之始,至今将近九百年。

到了明代,西宁设西宁卫,清代又改为西宁府、西宁县。民国时青海建省,立西宁为省会,延续至今。


《身随心动》A0106010015 · 2018年4月6日摄于中国西藏拉萨

 

动身,去拉萨。

去年进藏前,曾绕道青海,夜宿青海湖,海拔3300米。那天晚上感觉很不好:胸闷、气喘,头痛得厉害。高原反应的典型症状。而在此之前的两个月,例行体检时查出有肺大泡。

我对外婆说,这恐怕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上高原了。

仅仅时隔一年,又要进藏了。

我一直自认为很理性,但实际上,时常很感性。比如这次进藏,完全听凭于心,至于其他,则完全的不管不顾。

人生一世,多少总需要有那么一两次的肆无忌惮和随心所欲,在理性的静水中搅起些许感性的涟漪。

身随心动,心安,便好。

1 91 92 9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