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山居图》A0102020001 · 2011年11月5日摄于中国浙江杭州富阳万市杨家村

 

辛弃疾,南宋朝廷大臣,爱国诗人,诗风激情而豪迈。那首振聋发聩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便出自他的《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一生以抗金复宋为志,只可惜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刚过不惑便隐居山乡二十余年。正是这一时期,辛弃疾寄情山水,为世人留下了大量优美的田园诗作,其中就包括《清平乐 · 村居》。

在《清平乐 · 村居》中,诗人以最质朴的语言描写乡村最普通的生活场景,通篇没有一字的评述,却将乡村的田园生活描写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堪称田园诗的典范。

 

《清平乐 · 山居》

南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高棉的微笑》F0100000005 · 2014年3月21日摄于柬埔寨暹粒

 

从吴哥窟出来回停车场,半路上被一个十二、三岁的柬埔寨小女孩拦下,问要不要明信片。被我婉言谢绝后,女孩一脸的失望。

一旁的姥姥见了有些于心不忍,让女孩稍等片刻,自己跑到车上,将身边所有的零食一股脑儿全装在一个袋子里,然后回到女孩跟前,把零食塞进她手里,说,这些都是从中国带来的,挺不错的,想请她偿偿。

女孩接过零食,很得体地道了谢。正当她打算转身离开的时候,看见了我手里举着的相机,又重新站好,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

拍完照,小女孩跟我们道别,转身走进身后不远处的一小片树林,把那袋零食递给了正在林荫里玩耍的弟弟妹妹们。


《日本の庭園》A0204000001 · 2008年12月6日摄于日本京都岚山

 

园林,日本称「庭園」。

不知道日本的园林是不是源自中国,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的汉、唐时期,日本园林受到过中国园林的广泛影响。只是在此之后,日本园林开始独立发展,并最终形成了自己鲜明而独特的园林风格。

园林艺术在日本具有很高的地位,甚至被认为代表了日本之美的最高境界。日本园林大致分为三种风格,即:「筑山庭」、「枯山水庭」和「茶庭」。

「筑山庭」为自然风景微缩景观,包括池塘、小溪、山、石头、树、花、桥梁,自然风景往往微缩的是中国或是日本的著名景观。这类园林之所以称「筑山庭」,是因为其中往往包含有人造山。

日本最常见的园林是「枯山水庭」,这种园林以抽象的方式,通过石头、砾石、沙子甚至青苔来重建自然风景,分别代表山、岛、小船、海和河流。枯山水庭的精髓在于「未见一粒灰尘扬起,却见巍峨山脉耸立。未见一滴流水溅下,却见奔流瀑布悬挂。」它展示的是一种抽象而朦胧的意境之美。枯山水庭通常只供观赏,人是不可以进入的。

日本园林中最经典是的「茶庭」。

茶庭也称「露地」,原为茶道而建。除了茶屋外,茶庭通常还包括园门、竹篱、石阶、石灯以及石蹲踞、石汀步等小景,植物则以针叶乔木或常绿小灌木为主,再就是苔藓。院门和茶室之间的石径两侧,会点缀一些意象小品: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森林茂盛,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的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象征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营造出日本茶道追求的「和、寂、清、静」,最能体现「茶禅一味」的禅意境界。

尽管中、日两国园林都强调「情趣」,但二者对「情趣」的理解是迥然不同的。中国园林的情趣是可以把玩的,而日本园林的「情趣」追求的则是禅意。

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著名的禅宗僧人、有「七朝帝师」之称的梦窗疏石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造园大家、「枯山水庭」的鼻祖。在他的《梦中的问答》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把庭院和修道分开的人,不能称为真正的修道者。」正是他的这句话,奠定了日后日本园林的总基调:营造一种日本民族独有的「佗寂」之美。「佗」即简朴,「寂」即冷寂。「佗寂」包含了残缺、寂、贫、素、孤寒、简朴、凋零等意象,是日本民族对「美」的最基本的理解和最高追求。


《一本正经地装模作样》F0300000028 · 2016年6月26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合生汇

 

很享受给闹闹拍照,喜欢他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顺手。

通常喜欢抓拍,觉得抓拍更写实,也更有意义,因此,闹闹的照片八成以上都出自抓拍。当然,摆拍也有,但即使是摆拍,我也一般也只是负责拍,至于拍什么,由他说了算。

这些年跟着我混,这小子耳闻目染的沾不少「痞」气,对于像一本正经地装模作样这类事儿挺拿手,信手拈来。经常的,在拍完一组照片,一起回看的时候,爷俩会忍俊不禁,直笑到肚子疼。


《大阪城天守阁》A0203000001 · 2010年12月4日摄于日本大阪大阪城公园

 

很喜欢大阪的大阪城公园,因为那里有壮观的城墙和漂亮的天守阁。

这已经是第四次去大阪城了,最初的三次都是阴雨天,很有些不尽兴。那天办完事回到酒店已经是下午了,天气非常棒,蓝天白云,不免心动,又想着去大阪城,可要是像往常一样一路地铁转过去,太阳也就落山了。于是咬咬牙,决定打车。

酒店门口就有出租车。上车之后,开车的老哥问我去哪。我说去大阪城。他透过后视镜看着我,问:「是来日本出差的吧?」我说是。他笑了,解释说:「地铁前就在酒店边上,要是来旅游的,一般不会坐出租车。」

天地良心,我可真的是自己掏钱。

大阪是一座特立独行的城市。在东京乘坐自动扶梯时,人们都会自觉地站在左侧,右侧让出一条通道,给急需赶时间的人使用,即所谓的「左立右行」。但是到了大阪,刚好反过来,「左立右行」成了「左行右立」。东京使用50赫兹的交流电,而大阪的交流电频率为60赫兹。不仅如此,大阪人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方言」,不光语气、语调,甚至很多习惯用语也和日本其他地区的人差异很大。

还是刚去日本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大阪的汽车牌照很特别:日本其他地区的汽车牌照大都标有地方的汉字名称,比如「群马」、「京都」,而大阪不是,不标「大阪」,而是日语假名「なにわ」。曾经多次问过当地人,但得到的回答大都不得要领,只是大概得知,大阪以前好像曾经叫过「なにわ」。

「なにわ」是什么鬼。也是好奇,寻着「なにわ」一路往前,慢慢地总算有了点头绪。

事情是这样的:

大阪濒临濑户内海,为冲积平原,古时日本称突出于潟湖的地方为「难波潟」,大阪因此被称为「难波」,其日语发音就是「なにわ」。除了「难波」外,「浪速」、「浪花」、「浪华」也同样发音「なにわ」,而且意思也大同小异,所以大阪除了「难波」,还有「浪速」、「浪花」、「浪华」等众多别称。

追溯到「难波」,「难波京」慢慢浮出了水面。原来大阪的特立独行是很有些底气的。

日本跟中国一样,大凡带有「京」字的地方一般都是都城或曾经的都城。原来公元645年,日本第36代天天皇,也就是孝德天皇通过政变夺位后,对当时日本的政治和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和改造,史称「大化改新」。正是他定都难波宫,难波因此成为了「难波京」。

提到日本的古都,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奈良和京都。尽管大阪从未被日本正式定都,但难波宫是那个时代日本实际上的政治中心,这要早于奈良时代的平城京和京都时代的平安京。

很开心,因为又有资本跟大阪人说连他们自己也还都不知道的大阪旧事了,哈。

残荷

20160725


《留得残荷听雨声》D0002000001 · 2015年7月25日摄于中国上海嘉定南翔古猗园

 

一年一度,都会去古猗园赏荷。早先大都为摄影,几年下来,聊无新意,不见半点的长进,兴趣也就日渐地淡了。尽管如此,古猗园每年依然会去,只是更多的是出于习惯或怀旧,像是一种朝圣。

去年有点迟,将近七月末才去的古猗园,比盛花期晚了半个多月,很多花已开始凋谢。

游人依然很多,纷纷攘攘。于是找了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在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

眼前是一片荷塘,阳光穿透密密匝匝的荷叶,在浓荫中投下了几缕细碎而斑驳的光,照亮了昏暗中的一支残荷和半片荷叶。

我取下镜盖,举起了相机。当我从取景框再次看到它们时,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人就应该像这花、这叶一样,即使没有阳光,也应该活出自我。

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一次轮回,只要圆满,就一定精彩,就像这支残荷,以及这半片绿叶。


《福冈风光》A0202000001 · 2015年5月27日摄于日本福冈

 

福冈是日本九洲地区最大的城市和福冈县的首府。

对于初到福冈的人来说,很可能会因福冈「混乱」的地名而感到困惑:同一座城市,机场是「福冈机场」,而港口和火车站却是「博多港」和「博多站」。

其实在日本,九洲以外的日本人更加认同「博多」而不是「福冈」。毕竟博多的历史要久远得多,只是到了17世纪初叶,黑田如水、长政父子受封「筑前国」后建造新城,并以原籍「备前国」的「福冈」命名,福冈城一带才渐称福冈。

博多地区自古多商人,颇具势力。「福冈城」修建后,尚武的福冈和崇商的博多势均力敌,逐渐形成了以那珂川为界,西岸称「福冈」,而东岸依然称「博多」的局面。

明治22年,日本开始实施「市、町村制」,「福冈」和「博多」被合为一市。但问题来了:到底是称「福冈市」还是「博多市」双方一时争执不下,成为了一大难题,并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明治23年,地方议会决定以投票的方式决定市名。26名议员投票的结果旗鼓相当,13票对13票,难分伯仲。最后,福冈武士出身的议长将自己的一票投给了「福冈」,「福冈市」就此诞生。作为补偿,新建成的火车站被命名为「博多站」。

作为一个物产丰富、商贾云集之地,博多的许多美食和手工艺品为人们所熟知,其中以「博多豚骨拉面」和「博多人形」最为出名。这也是为什么「博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的一个重要原因。


《山村即景》A0102010001 · 2015年8月17日摄于中国浙江临安太湖源白沙村

 

何为田园?

唐朝诗人孟浩然曾写过一首五言律诗《过故人庄》,叙事平淡无奇,用词朴实无华,通篇未见「田园」,却将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展示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童年》F0300000021 · 2015年10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

 

还是闹闹两岁半不到一点的时候,外婆还没退休,学校的事儿特别多,周末老得加班,要是赶上孩子也有事,我就只能跟这小子「单挑」了。

一天早上一觉醒来,爷俩先是懒在床上嬉闹了一阵,等他醒透了,再给他穿衣、撒尿、刷牙、洗脸,然后一边给他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边让他喝牛奶。趁这功夫,我赶紧去煮鸡蛋,再用冷水浸着,等他喝完奶,剥了蛋壳,让他自己掰着吃。

我正在厨房里忙着收拾自己呢,就听他在厅里连声大叫:「外公、外公!」

「怎么了?」

「今天奇怪了:这个蛋黄怎么是汤做的?」

原来是鸡蛋没煮透,淌黄儿。估计这小子之前没见过生的鸡蛋黄儿。


《「歌诗达 · 赛琳娜」》A0400000006 · 2015年5月26日摄于「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

 

2015年5月29日上午,在离开上海五天之后,「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重新回到她的母港。但几个小时之后,她将满载着下一批游客重新启航。

在这几个小时中,船员们的工作非常紧张和繁重。所以,你尽可能在指定的时间里,在确保秩序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撤离房间,并力所能及地带走垃圾。这样至少可以给整理房间的船员多留下些时间,以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

搭乘邮轮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感觉很棒。尽管已时隔一年,但至今依然很怀念在「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上度过的日日夜夜。倘若有机会,我想我还会再次搭乘邮轮出海。


《再见福冈》A0400000005 · 2015年5月27日摄于「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

 

「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在落日的余晖中告别福冈,向大海驶去。

行程的第四天是一整天的海上巡游,「歌诗达 · 赛琳娜」号上的各种演出和活动愈加的精彩,尤其是到了晚上,不但每一位游客都享受了一份龙虾大餐,而且期间由船员组成的游行队伍载歌载舞,将意大利人的热情传染给在场的所有游客。人们纷纷放下刀叉,离开餐桌,加入到游行队伍之中,与船员们一起狂欢,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但在即将结束行程的前夕,有几件事非常重要。首先是去财务中心将在船上发生的所有消费以及其他一些事先约定的费用,比如船员的小费等用做一次结算,另外就是取回护照,以免影响次日顺利离船。


《眺望福冈》F0300000025 · 2015年7月27日摄于「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

 

第三天一早,「歌诗达 · 赛琳娜」号缓缓驶进日本九州地区最大的城市福冈,停靠在博多港。尽管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曾十几次来过福冈,但从海上进入还是第一次。

这是一座很奇怪的城市:空港称为「福冈空港」,而港口和车站却分别称为「博多港」和「博多站」。福冈有许多在全日本都非常有名的物产,比如「博多人形」,再比如「博多拉面」。前者是一种异常精致的彩色泥偶,而后者则是当地最具人气的美食。

由于是一大早靠的港,所以岸上的活动时间比前一天要充裕得多,行程安排也更为丰富。其中一项是参观「太宰府天满宫 」,里面供奉的是被奉为「学问之神」和「书法之神」的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大文豪、右大臣菅原道真。菅原道真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孔子,福冈的太宰府天满宫则相当于山东曲阜的孔庙,因此,每天都有很多的日本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都会来这里祈福,以求学业有成。

可闹闹对此毫无兴趣,没进门就开始睡,直到离开也都没醒。


《「歌诗达 · 赛琳娜」》A0400000004 · 2015年5月26日摄于「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

 

第二天下午,「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停靠韩国济州岛码头。这是本次航程的第一次上岸。

船上的所有游客都收到通知,被要求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等候上岸。无论是船上还是岸上,准备工作都做得相当充分,井然有序。旅客在码头上办理了简单的入境手续之后,会被引导到等候着的几十辆观光巴士,去观光和购物。

济州岛方面的接待也体现出了很高的效率,尽管观光及购物点相对固定,但几十辆观光车都会错时抵达,不会造成过分拥挤。游客需要做的,就是记下自己所乘坐的观光车的车牌,在导游规定的时间内回到车上即可。

这次在济州岛只逗留半天,参观完一处火山地貌之类的公园之后,观光巴士将游客送到乐天免税店。由于免税店里人太多,购物环境不是很好,我们也就没进去,而是绕了一段路,跑到免税店后面半山腰的临海栈道饱览济州岛旖旎的海岸风光。


《泡泡秀》F0200000002 · 2015年5月28日摄于「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

 

船靠韩国的济州岛码头是在第二天的下午,因此,第二天整个上午都是在海上巡游。「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没有wifi,甚至手机信号也时断时续,在海上成了一座漂浮的孤岛。但你不会为此感到孤独和沮丧,因为船上如此之多的各种精彩的娱乐节目足以让你应接不暇。

「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上有剧场、影院、水疗馆、综合运动场、健身中心、迪斯科舞厅、网吧、图书馆、购物中心、五家餐厅、十三个酒吧、四座游泳池、露天滑水槽、儿童室内泳池,甚至还有赌场。很多公共活动空间里的演出层出不穷,舞蹈、音乐、厨艺展示、鸡尾酒表演、杂耍等等,几乎从不间断。

除此之外,「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上还有一个「思高」儿童俱乐部,家长可以很放心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俱乐部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一只身份识别手环,不会丢失。这里有多位专业老师,他们不仅只是负责照看孩子,还将孩子们按不同的年龄分组开展各种活动。闹闹很喜欢参加俱乐部的活动,还在一出童话剧中扮演了一个小海盗。


《「歌诗达 · 赛琳娜」》A0400000003 · 2015年5月26日摄于「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

 

不用担心自己是否会晕船,因为「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的航行非常平稳,感觉不到颠簸和摇晃;从机舱里传出的噪音也很小,完全被舷窗外的浪涛声所掩盖。所以整个晚上都睡得相当安稳。

第二天一觉醒来,拉开窗帘,只见舷窗外艳阳高照、蓝天白云。只是当推门来到阳台时才发现,外面风很大,也很冷。

韩国济州岛和我国江苏盐城处于同一纬度,比上海要高,加上「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航速23节的航速,相当于六级大风,因此甲板上非常冷。

看来当初选择在5月下旬出海还是对的,而且我们还都带着薄型羽绒服,不然的话,这一整天我们都只能在室内度过,那就太可惜了。


《鸡尾酒表演》F0100000004 · 2015年5月28日摄于「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

 

为满足船上近6000人的饮食需要,「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配备了多个不同风格的餐厅,有收费的,也有免费的。在免费的餐厅中,有自助餐厅,提供简餐、烧烤,以及迎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面条;当然也有比较正式的餐厅。其中免费的自助餐厅开放时间很长,几乎全天都在营业;而西餐厅则是在正餐时段定时开放。

每个游客都可以在西餐厅用餐,但具体在哪一个餐厅的哪一个座位都是指定的。这些信息都在每天送到房间里的简报或提示中。

我比较喜欢自助餐,觉得很随意,时间也不受限制。但外婆更喜欢在餐厅用餐,理由是,在餐厅用餐比较有仪式感,可以给闹闹更多的体验。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上的西餐厅用餐,和在陆上普通的西餐厅用餐一样,也是从点菜开始,尽管每一次的菜单都有所不同,但选择并不是很多,通常是一道汤、一道前菜、一道主菜,以及一道甜点。其中主菜和甜点会有几种不同的选择。

和外婆一样,闹闹也喜欢在西餐厅里用餐,只是进食一如既往的慢。菜是一道一道上的,只有一桌人都用完了一道菜之后才会上后菜。餐厅的工作人员职业素养非常高,也很有经验。为了既不耽误其他人用餐,同时也能保证闹闹吃得好,有的甚至会耐心地一边逗他玩一边喂他。闹闹开心得不得了。


《在海上》F0300000024 · 2015年5月27日摄于「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

 

「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会组织一次避灾演习,让每个游客了解当船在海上遇险,需要弃船撤离时该如何应对。无论你在船上的什么位置,当接到撤离指令后,必须戴上吊牌,听众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按规定线路到达指定位置集合。

「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是一首通过合法检验的适航船舶,船上为每一位游客都配备了足够的救生设备。但由于这些救生设备,像救生艇和救生筏安装在船上的不同甲板的不同部位,因此,船上制定有专门预案以保证每个游客都能得到安全撤离,前提是,游客必须听众船上的统一指挥,找到自己的集合位置等等撤离。这点非常重要。三千多位游客,一千多名工作人员,这样庞大规模的人群要在紧急情况下尽快地撤离,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秩序,情况会变得非常糟糕。

每一个人都必须参加演习。工作人员会扫描每一个人的吊牌,以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人。如果你有意或无意没有参加演习,工作人员会在合适的时候另行安排你单独进行演习。


《嬉戏》F0300000023 · 2015年5月28日摄于「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

 

所有人的护照在登船的时候都交由船上的工人答员统一保管,你会得到一份证明文件。行程结束时,再凭证明文件取回护照。因此,务必保管好证明文件。

「赛琳娜」号邮轮共有1500个客舱,分布于十几层甲板。上下甲板可走扶梯,也可乘坐电梯。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层甲板前后都是互通的,游客很容易走错。登船时,通常会有工作人员在重要位置提供指引。你一定要弄明白走哪条通道可以顺利找到自己的舱室。

舱室的门最初是开着的。进入舱室之后,你会看到床上有几份文件,包括重要提示、邮轮发行的当天简报,以及印有每位游客头像、姓名等身份信息的吊牌。

吊牌是一张IC卡,既是一张钥匙卡,同时也是船上识别游客身份的唯一文件,在绑定了信用卡之后,还是一张消费卡,因此非常重要,一定要时刻带在身上。

务必先将另外两份文件中的内容大致了解一下,这点也相当重要。你当天要做哪些事,在哪用餐,以及都有哪些娱乐活动,这些重要信息都在文件中。在此之后,如果有时间,赶紧去大厅,因为按照惯例,那里都会有一场盛大的启航庆典,非常热闹。


《「歌诗达 · 赛琳娜」》A0400000002 · 2015年5月25日摄于「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

 

2014年9月5日那天,闹闹望着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外的江面对外婆说:「外婆,我想坐大轮船。」

「好。」外婆一口答应。

答应是答应,要想兑现,有一大堆的事要做。船、航线、季节,这一切都合适了才好。所以最后选择了第二年5月25日启航的「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的日韩航线。

歌诗达邮轮上海母港在上海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地址为宝扬路1号。

「赛琳娜」号邮轮的载客量是3780人,又是国际航线,安检、边检、行李托运,手续繁复,加上近四千名游客分别来自众多不同的旅行社,场面有点混乱。所以必须按旅行社指定时间到指定接待点报到,并严格听从旅行社的安排。这点非常重要。

「赛琳娜」号邮轮对行李重要似乎没有限制,大件行李事先自行送到指定地点,工作人员会负责送到上船上的各个舱室。旅客只要带着手提行李通过安检、边检,之后,便可以登船,开始一次为期五天的海上之旅。


《海上落日》A0400000001 · 2015年5月27日摄于「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

 

尽管「歌诗达」邮轮公司于1997年被美国「嘉年华」集团和英国「天旅」收购,但这家创立于1860年的意大利邮轮公司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光中始终保持着浓郁的意大利气息。

2006年7月,「歌诗达 · 爱兰歌娜」号从上海港启航,这不仅开启了歌诗达以中国为母港的国际邮轮航线,同时成为第一家在华运营的国际邮轮公司。

歌诗达目前在中国共投入了四艘邮轮,它们分别是:「大西洋」号、「维多利亚」号、「赛琳娜」号,以及「幸运」号。其中「赛琳娜」号是歌诗达中国船队中最大的一艘,排水量11.5万吨。

「歌诗达 · 赛琳娜」号有「众神之船」之称,其主题是「海上古罗马」,全船以黄色为主,很多舱室的建造都借鉴了古罗马的建筑精髓,比如宙斯大剧院就是仿照罗马斗兽场风格而建。最值得一提的是「赛琳娜」号邮轮上一个纵跨10层甲板的万神殿大堂,万神之王宙斯携一众古罗马神祗腾云驾雾而来,非常壮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1 160 16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