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桶」》F0100000031 · 2013年10月3日摄于中国江苏苏州吴江同里

 

这是五年前在苏州的同里古镇看到的一暮,老太太正在河边刷马桶。这情景,现在已经难得一见了,但在旧时,是一幅最具江浙沪特色的风情画。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每天清晨,上海旧式弄堂里还都能听到粪车轮子轧过水泥石板路上发出的「哐当」、「哐当」声,以及「哎嘿,马桶拎出来噢」的吆喝声。那是「倒马桶的」来了。那时家家户户的女主人每天的第一件「功课」,不是刷牙,不是梳头,而是睡眼惺忪地把马桶拎出家,放到弄堂里,等「倒马桶的」过来,倒净之后,再刷洗干净,然后敞着盖,将马桶斜倚着搁在弄堂里向阳的墙脚,好让太阳尽快地晒干,顺便也可以杀杀菌、消消毒。马桶是每家每户最干净的物件,天天刷,天天晒。由于太干净了,据说抗战时期日本兵刚进入江南时发生过误将马桶当饭桶的事。后来,很多弄堂都建了粪池,可以随时倒马桶,女人们每天才能多睡一会儿,不至于这么辛苦。而「倒马桶的」这个行当也慢慢消失了。

马桶不仅仅只是便器,它还是女儿出嫁时娘家必备的嫁妆「子孙桶」。「子孙桶」里装满了红枣子、花生、桂圆和五只红鸡蛋。红枣喻意「早生贵子」;花生也就「长生果」,喻意长命百岁;桂圆喻意「荣华富贵」;而红鸡蛋需是五个,喻意「五子登科」,过门时,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拎进新房。

我们结婚的时候还有这样的习俗,只是新房小,没地方搁,所以不是真的马桶,是用樟木雕的工艺品「子孙桶」,搁在玻璃橱里图个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