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儿子的小头爸爸》G0000000006 · 2016年4月4日摄于中国湖北武汉户部巷

 

前年在湖北武汉的户部巷排队吃热干面,场面有些火爆,队伍一直排到了巷子中间。队伍的边上有两个面人摊儿,一个摊子上堆满了各种卡通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另一个摊儿则更绝,跟速写差不多的意思:现场给人以面造像,捏出来的面人儿有七八分像。

「面人」也叫「面塑」,各地庙会、集市上经常能见到,一个摊儿,各色的面团,再就是一把小竹刀,简简单单,可捏出来的小人儿、小动物、小物件啥的,生灵活现、惟妙惟肖,很招孩子们的喜爱。

面人是很草根的民间手工艺,在2008年被收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面人真正始自何时已不可考。但从新疆土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推断,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而最早见诸文字记载,是南宋的《东京梦华录》:「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不过,那时的面人不像现在,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

跟中国很多其他的行当一样,面人也有自己的「祖师爷」。

相传三国孔明征伐南蛮,渡芦江时忽遇狂风大作。孔明随即以面塑成人头、牲礼祭拜江神。说也奇怪,大军安然渡江并顺利平定南蛮。孔明因此被推为这一行当的祖师爷儿。

有一种说法,最早的面人儿实际上是馍。根据宋代《梦粱录》的相关记载来看,当时面塑作为礼品或供品,主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等日子。

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做面馍的习俗,其中以荷泽、霍州、忻州、绛州、山西以及陕西较为出名。其中在陕西关中东部妇女几乎人人都是制作花馍的高手,其申尤以年长的妇女技艺更是高超。曾经在一档介绍各地美食的电视专题节目中见识过她们制作的花馍,一团面儿,经剪刀、菜刀、梳子或剪或切或梳,再用枣儿、花椒啥的上色,做出来的花馍一个个憨实、喜庆、形态憨实,很招人喜爱。关中花馍与剪纸、皮影、泥塑、脸谱、面花等一起被誉为「秦艺六绝」。

小面人儿除了能吃还能把玩。尽管无论是吃的还是把玩的,其主要制作材料还是以面为主,但把玩的面人儿不同于吃的,除了色彩艳丽、造型细腻外,还得防霉、防裂、耐玩、耐藏,当然还不能招虫蚁,在面里头掺了不老少的东西,像石蜡、颜料以及防腐剂等,所以给孩子买面人玩,一定要关照再三:这东西吃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