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

20200522


《切搓》F0300000309 · 2018年1月29日摄于日本爱知名古屋

 

两年前带闹闹逛名古屋城,刚巧有一男一女两个一身忍者装扮的年轻人在介绍忍者文化,包括训练、技艺、战术、饮食等等。

通常认为,忍者在日本的出现不晚于江户时代,一度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甚至还形成了日本独有的「忍者文化」。

「忍」,隐忍之意。顾名思义,忍术就是一种隐循之术。忍者很有点间谍的意思,主要从事窃密、暗杀、破坏等活动。

去年十月,一个名叫羽贺英美的日本大一女生因在「忍者历史」考试中交了「白卷」而获得最高分。原来羽贺英美答题时使用了特殊的隐形墨水。这种墨水为忍术之一,只有加热后才会显现墨迹。真是神来之笔。

当我们准备离开名古屋城回酒店时,刚才那一男一女两个「忍者」一袭黑衣,悄无声息、健步如飞地从我们身旁一闪而过,着实让闹闹羡慕了好一阵子。


《岚山街景》A0204000027 · 2010年12月4日摄于日本京都岚山

 

前年年初在名古屋酒店的大门外吸烟,一拾荒者走到跟前,弯腰,从地上捡起半截已经踩扁了的烟蒂,用打火机点了好几回,但都没有成功。我身上刚巧带着一盒还没拆封的烟,掏出来,上前。「你好呀。我是从上海过来观光的。这是上海香烟,想请你尝尝。」我努力用平等的语气跟他说话,怕引起他的反感。他冲我礼貌地笑了笑,摆了摆手。「不用、不用。」说着,他一边不依不饶地继续试图点着手里那半截烟,一边转身离去,弄得我很有些尴尬,独自在漫天飞雪的名古屋街头凌乱。

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情况,但在大阪,经常能见到一些无家可归者。早年,一到晚上,商店街的商铺打烊后,很多无家可归者便会聚拢来,找个门洞,摊开纸板箱,铺上褥子,抽几支烟,喝几口酒,然后睡觉。次日清晨,在商家开门之前,这些无家可归者便已收拾干净,悄然离去。

前些年,大阪地方政府在大阪城公园的树木里建造了一批简易住所供无家可归者集中居住之后,在商店街过夜的无家可归者就不多见了。

除了政府救济,日本的无家可归者也会拾荒来补贴一些日常开销,但不会有人乞讨。这首先是因为日本的法律明令禁止乞讨,尤其是携带或胁迫未成年人乞讨,违法者会受到相关处罚;其次,日本人通常以不打扰别人为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所以很少有人会开口向别人乞讨。

在日本,有无家可归者,有拾荒者,但没有乞讨者。


《夏の富良野》A0207000015 · 2017年7月30日摄于日本北海道

 

如果接触过日本的管理,应该大都听说过「4S」,即整理、整顿、清理、清扫。其中「整理」延伸到生活场景,便是「收纳」。

1993年,野口悠纪雄撰写的《超整理法》发表。这是一个开端,从那时起,「整理」在日本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不过在当时,「整理」还主要应用于工作场景,至于居家,类似的观念是同一时期开始流行的「空隙收纳」,即充分利用家里各种边边角角的空间来收纳物品,属于生活小技巧。

收纳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应该归功于山下英子的《断舍离》的出版。「断舍离」的最大贡献在于让着迷于「空隙收纳」的日本人意识到:如果不能甄别并抛弃不需要的物品,那么,再完美的收纳也徒有虚表。于是「空隙收纳」开始趋向「整理」。

2004年,日本将「整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编入学校教育课程,借以提高全民的健康生活态度和习惯。2008年,日本又专门成立了「规划整理师协会」,以便更加规范、更加专业地对住宅、生活、工作、人生等所有事物作出从准备、计划、整理、整顿,直到维持的规划、整理。

收纳在日本已经是一项最基本的生活观念、态度、技巧和技能,并且越来越为全世界所关注和接受。

2010年,近藤麻理慧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书出版。在书中,近藤麻理慧提出了「一旦整理,永久不乱」的整理方法:凭直觉取舍物品,将能让自己产生强烈心动的物品优先留下,舍弃那些自己已经毫无兴趣的物品。之后对留下的物品按类别来一次大整理。此书的全球销量累计达到数百万册,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那霸街景》A0201000005 · 2017年4月8日摄于日本冲绳

 

印章在日本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

尽管在奈良时代印章就已经从中国传到日本,但日本真正开始执着于盖印,应该始于明治六年「押印制度」的出台,延续至今。

和中国相反,日本的公章多为方形,而私章则多为圆形。

每一个成年日本人至少有两枚印章,一枚叫「认印」,用于不怎么重要的场合,比如签收快递,有点「已阅」、「收悉」的意思;另一枚叫「实印」,用于诸如契约、婚约等非常正式的场合。认印一般只有姓氏,而且很多商店里就有出售;实印需要经过官方机构的登记注册,如果遗失必须及时挂失。

日本皇室设有掌玺官一职,专门掌管象征天皇的「御玺」及象征国家的「国玺」。

类似于中国的宣纸、湖笔,日本最有名的印章产自山梨县的六乡镇。尤其是那里的水晶印章,是迄今唯一被认定的印章类传统工艺品。

近年来,出于动物及环境保护,很多治印的传统材料,比如象牙、牛角以及很多珍惜木材被禁止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发明了「压缩制法」,将日本最常见的杉木改造成治印材料。

很多日本企业的各种文件、报表,一般都会有一排方格供相关人员盖印。从右到左,职位依次提升。如果见到有的印盖得歪歪斜斜,千万不要认为那是盖印者随意所致。这种情况下,印章一般都是以上左下右的方向倾斜。盖印者以这种方式向其左边的上级表示尊敬。

想像一下,是不是很像在鞠躬?


《皇居》A0214000003 · 2013年11月17日摄于日本东京

 

天皇没有姓氏。日本人认为,只有凡人才会拥有姓氏。

日本便利店之多令人印象深刻,但在日本,神社比便利店还要多。

包装盒上印有切开的水果的图样,那一定是纯果汁。

和式定食上桌时,饭在左手,右手是味噌汤。

日本有个地方叫「中国」,有座城市叫「美国」。「中国」在四国,「美国」在北海道。我们所说的「美国」日本人叫「米国」。

「朝日新闻」四字取自欧阳询书法。

在日本,并不是所有食品都会标「赏味期」,比如盐、糖。「赏味期」不是「保质期」,它只是表示在此期限内食用口味更佳。

在英语中,China表示「中国」,china表示「瓷器」;Japan表示「日本」,japan表示「漆器」。

日本没有国花,但有两个约定俗成的「影子国花」:樱花和菊花,其中樱花广受日本国民的喜欢,但菊花的地位更高,因为象征皇室。日本没有法定意义上的国徽,通常用皇室的「十六瓣八重表菊纹」替代。日本国民护照上用的就是这种图案。


《乐高乐园》A0210000010 · 2018年1月27日摄于日本爱知名古屋

 

「断舍离」的概念来自日本。「断」,断绝不必要的购物冲动;「舍」,舍弃家里所有的闲置生活用品;「离」,远离对物质的过分追求。

断舍离最早由「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于世纪初所提出并出版了一本同名专著。和「低欲望」的概念不同,断舍离不是通过控制自己的欲望来减少对物质的依赖,其核心是减少浪费。

有人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视作一种生活哲学,我觉得有点过了。我以为,断舍离是一种生活态度,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


《「白色恋人」巧克力工厂》A0207000014 · 2017年8月2日摄于日本北海道札幌

 

2007年8月,一封来自内部员工的举报信把「白色恋人」制造商石屋製菓推上了风口浪尖。该举报信称:「白色恋人」外包装上的「尝味期限」被故意延后了一个月,部分冰淇淋产品受到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污染,「有引起食物中毒的可能」。

这在非常注重食品安全的日本是一个重大丑闻。随即,问题产品被召回、工厂停产、社长石水勋辞职。这家业已创立了60年,有着良好形象的著名食品企业瞬间崩塌,陷入绝境。据该企业制造部副部长赤山弘明回忆,当时的情形「像一场噩梦,出事以后,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深深的悔恨。」

非常幸运的是,和大多数发生类似丑闻的其他食品企业直接关门大吉的命运不同,北洋银行出面对石屋製菓进行了强力干预:注资入股,改组体制,接管社长。这一系列的举措让濒死的石屋製菓得以起死回生,在停产100天之后,工厂重新恢复了生产。


《「白色恋人」巧克力工厂》A0207000013 · 2017年8月2日摄于日本北海道札幌

 

「白色恋人」公园坐落于北海道札幌市西区的宫之泽,其前身是「石屋制菓」的旧厂房。这是一座以「美味、怀念、甜蜜故事」为主题的巧克力主题公园,其欧洲城堡形的主建筑内有珍藏了世界各地知名巧克力产品的博物馆以及巧克力生产演示车间。隔着二楼过道的玻璃墙,游客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巧克力制作过程。

「白色恋人」,一种原产自札幌的巧克力夹心饼干,酥脆、齁甜、醇香。

1947年,石水幸安在北海道札幌创立了一家专门经营日本传统杂粮点心的「石屋制菓」。尽管石水幸安很幸运,赶上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复苏,但他发现,收入渐丰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杂粮菓子,而是移情别恋于西洋点心。这促使石水幸安下决心开发自己的产品,但似乎不怎么成功,生意也始终不温不火。

1976年,石屋制菓迎来了转机。时任公司专务的石水动突发奇想,用酥脆、寡淡的「猫舌」法国饼干夹上柔滑、香甜的白巧克力制成一种全新的洋菓子,取名「白色恋人」。

这一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开发这款洋菓子时,雪花飞扬的窗外恰好有一对恋人相拥着款款走过。

「白色恋人」一经推出便大受好评。

从一开始,「白色恋人」便不仅仅只是一种新口味的洋菓子。石屋制菓在推出这种巧克力夹心饼干的同时,也一并推出了一种文化。每一块白色恋人的独立包装几十年来一直沿用印有蓝底白色雪花图案的包装。沉寂的蓝衬托着无瑕的白,仿佛星空飘落的雪花,浪漫而典雅。正因为如此,「白色恋人」业已成为北海道最著名,同时也是最体面的「伴手礼」。


《日本即景》A0207000012 · 2017年8月3日摄于日本北海道

 

在日本很多公共场所的一些告示上,经常能看到「迷惑」一词,其本意是指「麻烦」、「困扰」、「打扰」,或诸如此类。

不给别人添麻烦,不让别人感到困扰,是很多日本人的行为准则,至少在公共场合如此。若不然,便会受到舆论压力,甚至是鄙视。

上个月底,一则消息被广泛转载并引发热议:

当地时间3月29日中午时分,一个劫匪手持长锯闯入了日本北海道岩见泽市的一对耄耋老人的家中。他先是问老人要了一顿便饭,然后又讨了大约一千日元的现金。逃离前,这个劫匪仔细地将自己踩脏的地板擦拭干净,又给老人留下十只口罩。

由于查不到这则消息的来源,所以不敢断定其真实性。倘若确有其事,还真是蛮日本的。


《京都》A0204000025 · 2017年12月5日摄于日本京都

 

对于日本考古界而言,日本不存在旧石器时代是一个主流观点。但1981年10月3日,时年31岁的藤村新一郑重宣布:他和率领的团队在宫城县岩出山町「座散乱木遗址」考古现场发掘出了四万年前的石器共49件。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轰动。日本文化厅文物主任调查官在随后就这一事件所作的调查报告中写道:「可以说日本是否存在石器时代早期,即旧石器时代的争论至此划上了句号。」「座散乱木址」也因此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家级历史遗址。

随后,藤村新一和他的团队有如神助,屡有崭获,将日本人类史前移到了约70万年左右,他本人也被日本考古界封为「神之手」。

新千禧年伊始,满腹猜疑的日本《每日新闻》记者决定对「神之手」一探究竟。他们的方法可谓简单粗暴:跟踪偷拍藤村新一。结果发现,藤村新一比他们更加简单粗暴:亲自打造石器,亲自埋入考古现场,亲自发掘出土。

日本的土壤多呈酸性,动物尸骨很难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长久保存。因此,日本考古的主要方法就是发掘到石器后,通过研判其所埋藏的地层来推断石器所属的年代。于是「神之手」藤村新一预先制作了很多石器,根据需要临时埋藏在不同年代的土层之中。

对于藤村新一的重大发现,日本考古学界欣喜若狂,数位权威级考古学家联名在日本《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小石器摆出的『T』字形可能象征男性性器,而大石器摆出的『U』字形则可能象征女性性器。当年猿人摆出这样的图案,估计是为了祈祷上天保佑庄稼丰收」云云。更有著名的考古学家推测:通过对石器摆放图案的研判,「有一点可以肯定:上高森遗址的猿人使用复杂的语言,并且有时间观念。」

《每日新闻》跟踪偷拍的当天,藤村新一宣布又「出土」了一批石器。不幸的是,这一次,这位「神之手」被《每日新闻》抓了现行。一个震惊世界考古界的弥天大谎就此大白于天下。


《吉野里遗址》A0213000007 · 2012年11月18日摄于日本佐贺神琦

 

吉野里遗址是日本弥生时代一处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址。

弥生时代,大致为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三世纪,持续约六百年。这一时期,日本出现水稻种植并开始定居。日本各地陆续发现弥生时代遗址多处,但吉野里遗址不仅规模大,而且时间跨度也大,几乎涵盖了整个弥生时代的各个时期。

据介绍,吉野里遗址「很象最早有关于日本记载的《魏志倭人传》中描述的『邪马台国』的样子」,因此被日本指定为「国家特别史迹」。

1992年10月27日,日本议会通过《关于设置为了保存及活用我国固有的优秀文化遗产的都市公园的决定》。吉野里公园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所修建。整个公园规划总面积为117公顷,大致分为以下四个区域:以历史公园中心为主的拥有影像设备以及饮食设施的「入口区」;被认为是高身份人居住的南内城以及举行「国家」祭祀活动的北内城的「环壕部落区」;面积广达20公顷,可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的「古代原野区」;以及公园北侧既能保存绿色自然,又能进行各种学习及生活体验的「古代森林区」。倘若全部建成之后,这里将成为一个弥生时代的主题公园。

由于是佐贺赏枫返回途中顺道去的吉野里遗址,参观时间很短,蛮遗憾的。依稀记得吉野里文化已经具有了城市雏形,并且出土了一些金属器,但是否已经出现了文字及「国家形态」不得而知。由此判断,日本文明应该以吉野里文化为始点或更迟,也就是公元前后。


《罗森便利店》A0213000006 · 2012年11月19日摄于日本佐贺嬉野

 

日本的便利店名符其实。首先是多。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便利店抬头可见。尤其是在大城市中,每隔数百米就有一家,很好找;其次是营业时间长。大多数的便利店都是二十四小时营业,从不打烊;再就是全。生熟食品、冷热饮料、报刊杂志、烟酒杂货、针头线脑,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一应俱全。

还有,对路人开放的洗手间。

说到洗手间,最近,日本一家便利店的一个工作人员发了一条「推特」:「我们的便利店由于拒绝『借厕所』,每月水费因此少了3万日元左右,相当于每天多卖7000日币的商品。即便如此,客人也丝毫没有减少,看来不借厕所是对的。」由此引发出一场「路人该不该向便利店借洗手间」的大讨论。

日本「东京放送」电视台围绕这个话题开展了一次街头调查,向路人询问使用便利店洗手间后是否会买点东西。

路人甲:「我一定会买瓶饮料或者带包小零食,毕竟白借厕所会有罪恶感。」

路人乙:「白借厕所感觉不太好意思,所以一定会买些东西。比如两三百日元的口香糖之类的。」

路人丙:「会买大概一百日元左右的东西。」

路人丁:「最低限度也该买个一百日元的东西吧。」

在受访的一百名路人中,有六十四人表示会当场买些东西,人均消费在二百一十日元左右;其余三十六人则表示不会在店里消费。

东京放送就便利店洗手间管理成本一事咨询了资深便利店研究专家渡边。据渡边介绍:洗手间使用一次的成本约为三十日元,相当于三百日元销售额所产生的利润。

尽管目前日本大多数便利店仍然向路人免费开放,但便利店确实承担了相应的管理支出。所以,如果在日本旅游时借用便利店的洗手间,别忘了顺手买包烟哈。


《浅草寺》A0214000002 · 2013年11月17日摄于日本东京浅草

 

浅草寺,也称「雷门寺」或「浅草雷门观音寺」,其正式名称是「金龙山浅草寺」。称雷门寺,是因其寺门「风雷神门」,简称「雷门」;而称浅草雷门观音寺,是其主殿为观音殿。

浅草寺始建于公元628年,为东京最古老的佛寺。有关其建造背景,《东京旅游》官网有如下介绍:

相传有两个渔夫在现在的墨田川里捞到了一尊观音金像。两个渔夫几度将观音像重新放回河中,但最终都被这两个渔夫打捞到。渔夫不敢怠慢,于是建寺祭拜。

历史上,浅草寺屡毁屡建。现在的浅草寺是二战时遭战火损毁后所重建,并非原貌。

浅草一带,和上海的城隍庙类似,是透着江户古风的游乐街。


《岚山街景》A0204000024 · 2017年12月6日摄于日本京都岚山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日本近代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废除汉字的运动,差一点让汉字在日本消失。当然,与朝鲜、韩国及越南很大程度上出于民族主义情绪而废除汉字不同,日本的废除汉字运动主要还是出于务实。

日本德川幕府时期,日本邮政制度的创始人,德川幕府的幕臣前岛密向德川庆喜将军提交了一份名为《御请废止汉字之议》的报告,引发了一场日本需不需要进行文字改革的大讨论。只是一旦「废汉字、立新字」,就意味着日本将与两千多年的历史彻底割裂,这让日本左右为难,最后不了了之。

1867年日本「大政奉还」,德川幕府倒台,明治天皇拿回政权,开始实施「明治维新」。当时的日本崇尚西方,大兴西学,大力推行「脱亚入欧、全盘西化」的基本国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废除汉字的话题又被搬了出来。废汉派的主要理由是要掌握汉字这种象形文字比掌握英语一类的拼音文字耗时耗力,不利于学习;但拥汉派则认为,汉字极其高雅,即使日语不用拼音文字而改用假名,也很难表达出汉字所达到的意境。

当时除了废、拥两派,还有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第三派,即限汉派。福泽谕吉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著有《脱亚论》一书,其头像被印在了日元万元钞上。福泽谕吉提出,作为过渡,汉字可以保留,但必须控制数量,并逐渐减少。限汉派大体上属于废汉派,只是不像废汉派那样激进。

1902年,日本文部省成立「国语调查委员会」,调查表音文字、假名、罗马字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推出了限制汉字使用数量的政策,将小学四年期间的习用汉字字数规定在1400字以内。

1945年日本战败,美国占领日本,并企图改造这个国家,其中一条就是废除汉字。美国人公开的理由和日本当年的废汉派一样,认为汉字难学难记,而且字数过多,对于传播知识不利。但美国人还有一个不好公开的理由没有明说:如果日本采用拼音文字,美国可以很容易地监视日本官员之间的书信往来,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控制日本。

作为战败国,日本对美国的态度不得不作出表态。于是一场全面废除汉字的运动就此展开,当时的主流媒体也大张旗鼓地通过宣传「停止使用文字,应该使用罗马文字」为运动造势。

1946年11月16日,日本第12回国语审议会总会发布了《当用汉字表》,包含1850个汉字。在汉字被彻底废除之前,这些汉字可作为法令、公文、报纸、杂志等使用,而其他汉字必须使用假名替代。

但美国方面对日本的这些举措并不满意,他们想要的更多。为了彻底废除汉字,美国甚至在日本举行了一次「全国识字测验」以证明学习和掌握汉字对日本民众来说确实有很大的难度,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让日本在短时间内彻底废除汉字。

这场测试涵盖了日本全国270处市、町、村,受试者年龄在15到64岁之间,总人数有17000多人。测试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以平时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为场景,具有很高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测试结果显示,97.9%的受试者日本人都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汉字。这与美国人的期望大相径庭,不得不放弃他们在日本废除汉字的计划。

1981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发布了《常用汉字表》,共1945字,比之前的《当用汉字表》不仅有所增加,并且还消除了使用限制。2010年日本再次修订发布了新版《常用汉字表》,表中共收录汉字2136个,和《当用汉字表》相比,增加196字、删除5字。由此可见,汉字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


《浅草街头》F0100000066 · 2013年11月17日摄于日本东京浅草

 

东京街头,一对母女准备前往神社。

每年的11月15日是日本传统的「七五三节」。这一天,凡当年满三岁的儿童、满五岁的男孩以及满七岁的女孩都会跟着父母一起去神社参拜,感谢神灵的庇佑。

由于医疗水平低下,在古代日本,儿童的死亡率很高,很多孩子都活不满七岁。于是在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官僚或武士阶层中渐渐兴起通过举行各种特定仪式来庆祝孩子的顺利成长,像给孩子剃胎髮时的「置髮式」、第一次给孩子穿和服的「袴着式」以及给孩子去除儿童腰带的「解带式」等等。这就是七五三节的雏形。

日本江户时代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为图吉利,在「鬼宿日」为其孱弱的长子德松举行袴着式。鬼宿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吉日,除了婚嫁,适合举行任何仪式。这一天是11月15日。不过,现在七五三节似乎也不怎么过分讲究具体哪一天,前后几天都可以去神社参拜。

日本儿童没有「六一儿童节」。他们有自己的儿童节,并且不止一个,而是三个:除了11月15日的七五三节,还有3月3日的女儿节和5月5日的男孩节。


《延命长寿黑玉子》A0212000003 · 2013年11月16日摄于日本神奈川箱根大涌谷

 

箱根是日本本州有名的观光地。这里有樱花,有红叶,有温泉,有美食。除此之外,这里还可以远眺富士山、近观大涌谷。

大涌谷是一处火山遗迹,至今仍不稳定,周边的空气中终日弥漫着从地底喷发出来的浓烈、刺鼻的硫磺瓦斯味。大涌谷热泉并不适合泡澡,但似乎很适合泡鸡蛋。当地商家将鸡蛋装在金属吊笼里,泡入炽热的泉水。泉水富含硫磺,蛋壳浸泡后油光锃亮、乌漆八黑。这种鸡蛋就是大涌谷非常著名的土产「黑玉子」,也就是黑鸡蛋。

日本人管鸡蛋叫「玉子」。

黑玉子是否真如店家所称的可以「延命长寿」不得而知,但深受游客的喜爱。

前些年,由于过于火爆,黑玉子壳丢得满山满谷,收拾起来非常麻烦,令当地人深感头疼。迫不得已,当地商家不再向团队游客推销黑玉子。不料此对策一出,黑玉子销量锐减。无奈之下,商家不得不朝令夕改,打出「欢迎品尝黑玉子」的醒目横幅,这才让黑玉子重新火爆了起来。


《爱知万国博览会》A0210000009 · 2005年6月22日摄于日本爱知

 

2005年,借故「路过」爱知县,偷偷跑去参观了一下正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博览会。

和五年之后的上海世博会不同,我们进园的时候并没有很多人排队,购票、入园,都很从容。

当年的那届世博会主题是「自然的睿智」,口号是「让地球充满微笑,让地球美梦成真,让地球光彩照人,让地球声形并茂」,提醒人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前地球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潜在危机,倡导在全球范围内力求解决地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建立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社会。也正因为如此,爱知世博会还有一个昵称:「爱 · 地球博览会」。

这张照片由索尼早期数码相机所摄,300多万像素。这是能找到的最早的一张数码照片,之前的很多数码照片因电脑硬盘故障已不复存在,非常可惜。


《大阪城》A0203000003 · 2010年12月4日摄于日本大阪大阪城公园

 

金刚组,日本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企业,因为它的历史。

据金刚组官网显示,这家主要从事佛寺营造和修葺的建筑公司创立于公元578年,也就是中国南北朝周宣帝即位那一年,早于隋朝三年,距今已有1442年,为《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最古老企业。

金刚组的创立,普遍归功于日本第31代天皇用明天皇的次子圣德太子。但资料显示,圣德太子出生于公元574年,金刚组创立时只有四岁。所以我很怀疑这一说法。

日本飞鸟时代,佛教渐盛。为了弘扬佛教,当时的日本广建佛寺,包括大阪的四天王寺。为了修建这座佛寺,日本花重金从百济请来了著名匠人柳重光。柳重光抵达日本后改名金刚重光。他,以及与他随行的两名助手,就是金刚组最早的源头。

除了大阪的四天王寺,奈良的法隆寺及大阪的大阪城也都是由金刚组分别于公元607年及公元1583年修建。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中,金刚组几经沉浮,到2005年,终因资不抵债而濒临破产。高松建设社长高松孝育觉得,金刚组是日本建筑业的骄傲,如果任其倒闭,不仅是大阪,同时也是日本建筑业的耻辱。他力排众议,出手接管了金刚组,这家日本堪称国宝级的企业因此得以延续。


《长崎》A0206000011 · 2008年2月21日摄于日本长崎

 

「替玉」,通常出现在麺馆或是小饭馆里,意思是可以续主食,分「有料替玉」和「无料替玉」。前者是花钱另买,后者是说店家免费提供。

第一次领教「无料替玉」,好像是在九州,金山先生带我们去什么地方。中午时在一家小饭馆用餐,我们几个点些酒菜,店家又送了几碟腌萝卜、酱菜和一小木桶饭。日本的米饭和日本的酱菜真的是绝配。一转眼,小木饭桶就见了底。金山先生说,你们喜欢的话,就再让店家送一桶来。说着,他指了指墙上的一块牌子:「无料替玉」是免费添加的意思。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当店家端上第三桶饭的时候,俯下身,在金山先生的耳朵边轻声嘀咕了什么。他离开后,金山先生略略有点尴尬地说:店家刚才打招呼了,说这里的米饭很贵,「替玉」太多不是很合适。

据说「替玉」这种服务最早由长浜的一家拉麺馆所推出。这家麺馆的做法是先是上一部分麺,等客人吃得差不多时再将剩下的给续上,这样可以尽可能保持麺的口感。续的这份麺就叫「替玉」。

日本的服务之细,由此可见一斑。

有一次在大阪,半夜,嘴馋,便招呼几个同事一起出去吃碗麺。记得那次我们找到的是哪座立交桥下面的一家小麺馆,生意火爆。我们等到空桌后坐下,拿起菜单。同样的叉烧麺分粗、中、细,再分超辣、辣和微辣。等点餐时,店家又挨个儿问,是喜欢硬点儿,还是一般的,或是软点儿。

一碗麺,竟细分出二十七种口味和口感,也是蛮用心了。


《夢彩都前》A0206000010 · 2010年1月27日摄于日本长崎

 

这是十年前在长崎「夢彩都」百货大楼前拍摄的一张长崎街景照片。同样的照片更早的时候也拍过,当时街道上空各种架空缆线密如蛛网,凌乱不堪,而这一次显然已经改造,让人眼前一亮。

第一次去日本,在长崎吃过一回「寿喜烧」:烧热的平底锅,放入牛油、白糖,等融化后,用筷子夹起薄薄的牛内片在锅里涮到脱生,配上生鸡蛋液蘸料,很是美味。

后来,尽管日本又去了很多回,但再没有见过那样的「寿喜烧」。

长崎是全日本开埠最早、时间最长的一座城市,受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荷兰和葡萄牙文化的影响很大,包括饮食。长崎的很多美食极具地域性,在日本其他地方不多见。

ちゃんぽん,麺杂烩,有点上海菜汤麺的意思。

皿うどん,叫「乌冬」,但和「乌冬」完全不沾边,有点上海「两面黄」的意思。

角煮,即红烧肉;角煮まん,即红烧肉夹馍。

唐人巻,即麻花。

佐世保バーガー,佐世堡汉堡,一种按顾客选定配料现场手工制作的汉堡。

カステラ,蜂蜜蛋糕,也有称「长崎蛋糕」的。

正儿八经的宴席,日本最常见的是「会席料理」,但长崎有一种宴席叫「卓袱料理」,极具中式风格,大圆桌、大盘菜,据说为长崎新地中华街上的一家中餐馆所首创。

1 2 3 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