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花》D0004000016 · 2024年5月16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新江湾城湿地

 

今天没去游泳。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游泳馆今天有比赛,对外闭馆一天。

打恢复游泳以来,除了前一周六因故只游了100M被迫中断外,其他日子每天一个1000M,但体重没有明显减轻。

关于游泳能不能帮助减重,说法很多,且相互矛盾。有说可以,有说不可以。之前,我的经验是,游泳不能明显地减轻体重。我对这种现象的理解是,游泳能增肌减脂,减少的脂肪重量被增加的肌肉重量取代了,所以体重不减;另外就是,游泳可以增强代谢,同时也有促进吸收。

前几天,读到了一篇相关的科普文章,对游泳不减重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看法,觉得蛮靠谱的。

文章介绍说,游泳可以是有氧运动,也可以是无氧运动。这取决于游泳时的心律。如果维持较低心率,且时间较长,游泳是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减轻体重,反之则是无氧运动,无助于减重。心律控制的大致参考标准是:220减去年龄再乘以70%。也就是说,对于60岁的人而言,游泳时心律控制在112以下,就是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减重。时间越长,减重效果越明显。

另外一点也非常重要。游泳会增强饥饿感。如果游泳后增加进食,尤其是增加碳水化合物,不但不利于减重,很可能还会增重。


《拿破仑》B0000000551 · 2023年9月12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杏花楼

 

千层酥皮蛋糕有个别名:拿破仑。对,和法兰西第二共和国那个小矮个皇帝同名。

这个别名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中一个说法颇为有趣,也较为合理:

十七世纪的巴黎有个蛋糕师跟人打赌,称自己可以做出一个一百层的蛋糕。结果是,蛋糕只做到三十几层,再往后,蛋糕就要塌了。人们调侃说,这个「烂尾」蛋糕就是蛋糕界的拿破仑。


《顽童》F0300000574 · 2015年10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

 

第一个结束的标志就是孩子懂得自主学习,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也更加愿意和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上的困难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于一些不好的事情上也能寻求父母的解决方案,更懂得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第二个标志就是在生活中更加懂事,会常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是一些闲暇时间为父母做好下班的饭菜,或是为父母买生日礼物等等,一些生活中比较细心的小事,孩子都会记得很清楚,这样也会让父母觉得更加暖心。最后一个叛逆期结束的标志就是孩子会变得更加沉着稳定,更加清楚自己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无论生活还是学习上都会变得更加有条理,整体上各种事情上也会自己安排,让家长很少费心。


《午后》C0000000067 · 2016年4月22日摄于中国上海

 

「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在大脑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神经递质,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感觉,比如让人感到愉悦。尽管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外,但其机制和情境有所不同。多巴胺主要与奖赏、满足和目标导向的快乐有关,而内啡肽主要与疼痛缓解和身体的欣快感相关。」

这段科普文章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李玉秀教授,有点专业。可不可以做这样的简单理解,即:通过自我安抚可以获得多巴胺,通过自虐磨练可以获得内啡肽?如果是,那么,是追求多巴胺还是内啡肽,人被分成了两类。

最近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蛮有意思的,标题是《一个非常残忍的现实问题》。

说明一下:我个人并不完全认同这篇文章的全部,比如其中的阴谋论描述。

全文转载如下:

 

告诉你一个非常残忍的社会现实:穷人沉迷多巴胺,富人追求内啡肽,就像奶头乐理论就是为了不让婴儿哭闹,不喂他喝奶,只给他一个奶嘴,他立马就安静了。有个可怕的阴谋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之上。

1995年全球富豪在一起开了一个会,他们一致认为全球化发展的太快了,使得底层平民不断的向上流动,挤压了富豪们的利益。怎么让穷人穷的安分守己呢?他们就出了一个损招,就是让他们痴迷在消遣和娱乐产品当中,比如游戏电影、电视剧、烟酒。

最可怕的其实不是贫穷本身,而是那些让我们无法察觉的诱惑。无形之中它会残害你的意志,最后你心甘情愿成为一个废人,心安理得的接受穷苦的命运。奶头乐还有更狠的,比如八卦、新闻、综艺,甚至跟自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实证、新闻等等。

各种让人上瘾的东西层出不穷,让底层人民在歌舞升平中丧失斗志。这些奶头乐的背后全是多巴胺陷阱。现在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天天给他放那些眼花缭乱勾人眼球的短视频,软妹子、哥哥喊的你心花怒放。你不断的分泌多巴胺,一时分泌一时爽,一直分泌一直爽,大脑不断的受到刺激于是你就上瘾。当穷人都在沉迷在多巴胺的爽感中。

那富人在干什么呢?在制定计划追求内啡肽,它产生的机制和多巴胺刚好相反。当人体经历痛苦之后,大脑会补偿性的产生内啡肽,就好像在健身房一样练到大汗淋,漓全身酸痛。但是你的脑垂体会分泌内啡肽,会让你觉得很辛苦的同时,同时也觉得很爽,也会让你享受自我提升之后的巨大满足。

哈佛商学院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他发现一个反差极大的现象,越是底层人越喜欢追求多巴胺,打麻将、玩游戏、看肥皂剧,吃各种口味的食物,追求那种很短暂的快乐。而上层人社会却追求内啡态,他们热衷于自律的生活方式,锻炼清淡饮食,给自己制定计划,去学习做一些具有挑战的事情。

而且富豪们创造的奶头乐不会用来毒害他们自己的后代。乔布斯不让自己的孩子用平板,周末就在家看书聊历史,推特的创始人也没有给孩子买平板。放学后就是在补充各种各样的精英课程,游戏设计师的子女根本不允许接触游戏。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游戏里面机制,就是为了让玩家上瘾而专门制作的。

人在天赋上的差距并不大,但是最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的差距都大,大多数人都成了温水中的青蛙。你想要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靠的是长时间的自我锤炼。股神巴菲特成功的秘诀非常简单,就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作息,不断的学习,不停的分析财经信息,从不懈怠,健身一次不会给你带来六块腹肌。

看一本书,不会给你带来认知上的改变,但是坚持看一千本书,一定可以带来思想上的跃迁,坚持去做正确的事情。

人生的终极快乐一定是内啡太给的。


《清汤牛肉麵》B0000000426 · 2022年9月28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

 

恐怕有相当多的人并不知道,将「兰州拉麵」开遍五湖四海的并非兰州人,而是青海人。兰州人对此一直不爽,说兰州从古至今没有「兰州拉麵」一说,只有「清汤牛肉麵」。用「兰州拉麵」作幌子,就是欺世盗名。而青海方面对此一直默不作声,既不反驳,也不争辩,直到上个月。

据报道,青海有关部门在化隆县召开了「2023新时代拉麵产业发展论坛」,提出将青海人一手打造的「兰州拉麵」更名为「青海拉麵」。


《阳光下》F0300000532 · 2022年12月24日摄于中国上海金山廊下枫叶岛

 

这段文字据说出自杨绛。无论如何,足可以在当下引发共鸣:

 

「我们总是为了太多遥不可及的东西去奔命,却忘了,人生真正的幸福不过就是灯火阑珊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

「这一年里,无论你赚钱是多是少,经历的事情是好是坏,请记住,如果这一年你很健康,那就是最好的一年。」


《农家菜》B0000000386 · 2021年12月29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三林

 

几年前曾有过一篇《有盐再鲜》,介绍了国外的一项研究:盐是人体必须的矿物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健康问题。所以,健康饮食,是说食盐不要过量,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低盐。

今天的《有盐再鲜》,出自谢老的新作《觅食记》,为其前言,题《味鉴》。

 

《味鉴》

谢冕

 

吃饭喝酒,是味觉上的享受,讲究的是味道。关于吃食,我说过一些话,被误传为谢某「不咸不吃」。其实不是,原意是:该咸不咸,不吃。旅行在外,吃宾馆里的菜肴,往往苦于乏味,每道菜几乎都缺盐。记得那年,在南方某学校吃食堂,菜品繁多,目不暇接,缺点就是,太淡,寡味!因为是无所选择,于是每餐都自带食盐,免得每次都呼人送盐。由此得出结论:平庸的厨师不会也不敢用盐。他们宁肯寡淡,寡淡不担风险。而精明的厨师却是勇者,敢于用盐,往往一锤定音,而境界全出。

五味之中,盐是霸主,盐定味,糖提鲜,此理主厨皆知。不会用盐,犹如医师开方,犹豫而不敢在主药下足分量,庸医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大的、老字号的饭店,菜端上来,不用怀疑,就是这个味,因为厨师下手有数。其实,好饭店不一定要上高端珍品,能把普通菜做成精品才是名厨。没有窍门,其道理很简单,火候食材等因素除外,适量用盐最是关键。我的一位朋友,吃饭很老到,他专拣大饭店点普通菜,便宜,到位。我说过的北大畅春园超市的饺子,每次吃,每次都满意,酱油醋等不用外加,不假思索,张口就吃,也是因为到位,够味,「信得过」。

吃饭就是求味觉的满足,盐不到位,便乏味。这是就一道菜而言的,推而广之,就一次宴席而言,其理亦同。一桌人围坐,主人出于礼节,请客人各点一道菜。众人欣然曰:好好,还是点清淡些的。结果八九人点出十几道菜,不是白菜豆腐,就是豆腐白菜。这场面我经历不止一次了,每次都很扫兴,也很尴尬。碍于情面,只能把不悦憋在心里:这是吃饭还是比赛风雅?这里的潜台词是,「清淡」是高雅而时尚的,要是点「清淡」以外的,就俗气了。于是,就满桌的白菜豆腐、豆腐白菜!

上面说的是集体会餐,一桌的寡淡让人郁闷。其实,所谓每人点一道菜,乃是西方的规矩,因为西餐是「各吃各的」,每人点自己爱吃的一道主菜就行,无须考虑众人口味。中餐则不同,中餐是围桌而坐,讲究的是综合和协调。一桌人围坐,菜单一般是由主人预订的,有时也由主人临场发挥,当场点。除了熟朋友,我本人是轻易不敢临场发挥的,这不啻是一场「冒险」,因为此时往往七嘴八舌,各主其是,结果则是莫衷一是。我的经验是不轻易「发扬民主」,而主张「独断」,即由一人说出算,因为我深知众口难调。

点菜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首先要考虑菜系,粤菜、川菜、闽菜、淮扬菜、鲁菜,中国菜系繁多,各自特点突出,若在粤菜馆点水煮牛肉,就会贻笑大方,有人在川菜馆要求「不辣」,也近于无知。中国菜南甜北咸,差别在天地之间。在无锡,犹如吴侬软语,往往甜得柔情万种,而在燕赵大地,则是重油重盐,犹如易水风寒,慷慨悲歌!晋人嗜酸,无醋不欢,霸气冲天;蜀地喜辣,红油火锅,挥汗如雨!所以,宴客点菜首先要考虑菜系,特别是这个菜系的名菜和招牌菜,这才「近于专业」。一桌成功的宴席,主事者除了了解菜系和菜馆,还要兼顾客人的组成,他们口味不一。荤菜素菜,软菜硬菜,爆、炒、汤、蒸,拼盘宜淡,主菜宜重,先轻后重,次第顺进,直抵高潮。高潮而后,这才甜食和果类登场,是甜蜜的余绪,宴会于是在暖意浓浓的「皆大欢喜」中圆满结束。

点菜难,因为这是一道调和众口的艺术。记得早年家里灶间,有祖传剪字,乃是先人手书的一副对联:「此间大有盐梅手,以外从无鼎鼐人。」此语有魏晋遗风,似是出自钟鸣鼎食之家的口气。「盐梅手」、「鼎鼐人」,原指厨师,但此处却有题外之音。古人常把宰相比厨师,因为厨师知百味,大厨师更能协调众人之口味。能调百味者,相国之才也。因而「鼎鼐万家」说的不是厨师,而是大相国。

话扯远了,还是回到主人点菜上面来,此时环顾列座众人,想着各人的口味,南北西东,咸甜酸辣,理应兼顾而容人。主人首先重视的是「各悦其悦」,再进一步,则是试图扩展他们的味觉,进而共享众人之悦。正是此时,厨师就跃身而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师」了。我知道「治大国若烹小鲜」这话的原旨,便更愿意借此以形容我此时此刻的感受。点一桌菜,让大家开心,这里难道不包含更丰富的意义吗?常言道:众口难调。此刻经高超的「厨艺」的调理,这古来的难题,却是迎刃而解!

这篇小文有感于厨师不敢用盐引起,乏味!食物缺盐是乏味,人生寡淡是乏味,我本南人,家乡饮食偏甜,习性并不重盐。我的口味很宽,咸甜酸辣从不忌口,且常常奚落那些口味偏执而自诩为「美食家」者。但即使如此,我仍对「缺那么一点盐」耿耿于怀!这说的是咸,甜也一样,不到位,也就败笔。几年前吃粤产萨其马,包装精致,一吃,就差一句国骂出口。这道京城名吃,既缺油,又不甜,又不酥软,全变味了。乏味,说的是不够味,缺盐,缺甜,缺油,都败人胃口,都令人愤愤。

在汉语中,「五味杂陈」是贬义,犹如「五色乱目」、「五音乱耳」一样。《道德经》第十二章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指欲望多了易成反面,「口爽」者,诸味杂陈,反而伤败纯正的味道也。这是道家的一种审美准则。而我斗胆不持此议,我认为饮食之道在于多样,「五味杂陈」方是正道。一桌酒席,甜酸苦辣,五味杂陈,让众口尝百味,从而改变人们的口味偏见和积习,乃是饮食应有之道,是为常态。

而我则始终我行我素,坚持我的主张:有味,够味,恰到好处的足味。而断然拒绝的则是:乏味。啤酒要冰而爽,咖啡要热且浓,杜绝温吞水。冷也好,热也好,甜也好,咸也好,都要各在其位,都要各显其能。愚生也钝,生性也许平和,处事也许雍如,但内心却是一团熊熊烈焰:热情、坚决,甚而激烈,这是品味饮食吗?不,也许是在追寻人生的一种境界。


《阳春麵》B0000000375 · 2022年10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琵琶蛮

 

「早上吃得饱,中午吃得好,晚上吃得少」,激进些的,还有「过午不食」。这些似乎成为了节食减肥者的共识。但国外有研究者对此做了专门的研究,其结果推翻了这一「共识」。

研究人员将试验对象分为两组,在保持午餐相同的情况下,先为第一组提供丰盛的早餐和简单的晚餐,第二组则相反,提供简单的早餐和丰盛的晚餐,为期四周。之后,研究者为第二组提供丰盛的早餐和简单的晚餐,为第一组提供简单的早餐和丰盛的晚餐,同样为期四周。结果发现,两组受试对象没有任何生理可测量指标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在食物总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就减肥而言,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结果完全相同。


《早餐》B0000000358 · 2022年9月1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超加工食品」对于健康的负面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可以引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认知力的下降。

那么,什么是超加工食品?简单来说,就是以加工食品为原料进行再加工的食品。

有权威机构将食品就加工程度分为四类:

未加工或最低加工食品

包括天然的植物种子、果实、叶子、根茎,动物的肉、内脏、蛋、奶以及蘑菇、藻类和水;食物最低加工的目的是使这些天然的食物易于保存或保证食用安全,如干燥、粉碎、过滤、巴氏杀菌、冷藏、冷冻等。具体食物包括鲜榨、冷藏或冷冻的水果、蔬菜;谷物,比如糙米、精米、玉米;各种豆类,如扁豆、鹰嘴豆;淀粉块茎,如马铃薯、木薯;新鲜或干的菌菇;仅切块、冷藏或冷冻的肉类、家禽、鱼或海鲜;鸡蛋;巴氏杀菌的牛奶或奶粉;未添加糖等调味剂的新鲜或巴氏杀菌的蔬果汁;玉米面、面粉等;未加入油盐的意大利面、麦粉、玉米粥;未添加盐或糖的坚果、植物种子;新鲜或干燥的香料,如胡椒、丁香、肉桂、百里香、薄荷等;未添加糖等调味料的纯酸奶;未加糖的茶和咖啡;饮用水。

经过加工的烹饪原料

包括烹饪用油、黄油、糖、盐等,这些烹饪原料通过压榨、精炼、研磨等工艺从第一组食品中获得,并且通常与其一起被制作成美味佳肴。具体食物包括各种植物种子、坚果或橄榄制成的食用油;牛奶制成的黄油、猪肉制成的猪油;玉米淀粉、从其他植物中提取的淀粉;从甘蔗或甜菜中获得的糖;从枫树获得的枫糖;盐矿或海水中的盐。

加工食品

包括瓶装蔬菜、罐头里的鱼、糖渍水果、奶酪、新鲜面包等,这些食物大都是由第一或第二组食品一起烹饪而成,使这些食物更耐储存或更好吃。具体食品包括罐装或瓶装的蔬菜、水果和豆类;盐渍或糖渍的坚果;烟熏的肉类;鱼罐头;糖渍水果;奶酪;新鲜面包。

超级加工食品

包括软饮料、咸甜的包装小吃、加工过的肉制品,这些食物中几乎不含有第一组食品的成分,还可能添加氢化植物油、酪蛋白、乳糖、乳清、麸质等日常烹调中较少使用的原料。具体食品包括各种咸甜包装小吃;冰淇淋、巧克力、糖果;工业化生产的面包、饼干、糕点;早餐「麦片」、能量棒;人造黄油和酱料;加工过的奶酪;碳酸饮料;能量饮料;各种含糖饮料;婴儿配方奶粉、成长奶粉和其他婴儿食品;「健康」或「瘦身」的代餐;许多方便食品;香肠、火腿肠、鸡肉肠;汉堡、热狗等。


《守护神》F0200000046 · 2022年4月6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新冠病人出院并不意味着康复,其中有相当数量受到随新冠后遗症的长期困扰。这就是所谓的「长新冠」。

去年一月,由武汉金银潭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传染病诊治研究中心、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研究所等团队发表过一项研究报告称,新冠痊愈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不会真正恢复健康,很多人的体内依然存在新冠病毒。这些病毒虽已不具传染性,甚至可能失去复制能力,无法被检测出来,但它们所生产的一些物质仍会引发身体的反应。上述团队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从2020年1月7日到5月29日从武汉金银潭医院治愈出院的共1733名感染者的情况,结果显示,住院治疗的新冠病人中约有三分之二在患病6个月后仍有一个或数个后遗症现象,包括肌肉疼痛、疲倦及恐惧、抑郁、嗅觉或味觉丧失、脑雾或记忆障碍。国外的相关研究也普遍发现了类似情况。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天前发布该国最新长新冠报告,显示英国目前共有200万人报告长新冠,占该国总人口的3.1%。其中有31%为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报告。数据还显示,仅仅在过去的一个月,长新冠人数增加了近20万。

无论如何,现阶段就断言新冠只是「大号流感」为时尚早。

美国连锁餐厅「得克萨斯客栈」创始人肯特 · 泰勒因不堪新冠后遗症的长期困扰而选择自杀,享年65岁。

活着是一回事,能好好地活着是另一回事。


《随手拍》A0101040013 · 2020年1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复旦大学江湾校区

 

丰子恺说:

「走正确的路,放无心的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


《寿喜锅》B0000000302 · 2021年12月10日摄于中国上海闵行鲔吞 · 寿喜烧

 

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可说: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世界上99%的事情对自己而言都是没有意义的,从而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剩下的那1%美好的人、事、物上。


《轻食》B0000000273 · 2021年9月23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比萨玛尚诺宏伊广场店

 

比萨马上诺宏伊广场店上个月歇业了,据说是因为店租太贵。蛮可惜的,很棒的一家餐厅。

袁枚的美食小册子《随园食单 · 戒单》中有一节「戒目食」,说即使是一个顶尖厨子,能做的好菜也就四五样。什么都能做的厨子,一多半是什么都做不精、做不到。所以,对于食客而言,一顿能有个三五样好菜足矣,多则无味。

转载如下:

 

何谓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不知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烦则必有累句。极名厨之心力,一日之中,所作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就使帮助多人,亦各有意见,全无纪律,愈多愈坏。余尝过一商家,上菜三撤席,点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将至四十余种。主人自觉欣欣得意,而我散席还家,仍煮粥充饥。可想见其席之丰而不洁矣。南朝孔琳之曰:「今人好用多品,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资。」余以为肴馔横陈,熏蒸腥秽,口亦无可悦也。


《茶香鳕鱼冻》B0000000263 · 2021年11月10日摄于中国上海虹口新大陆中国厨房

 

袁枚,号随园老人,清朝大才子、美食家,其所撰《随园食单》集数十年美食体验之大成,涉猎颇广。袁枚祖籍慈溪,生于钱塘。从《随园菜单》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南方人,袁枚好清淡、喜本味。比如,袁枚强烈反对以酒佐餐,认为酒让味觉变得迟钝和麻木,是对美味的亵渎。他建议,如果非要喝上几杯,完全可以放在餐后。

 

事之是非,惟醒人能知之;味之美恶,亦惟醒人能知之。伊尹曰:『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口且不能言,岂有呼呶酗酒之人,能知味者乎?往往见拇战之徒,啖佳菜如啖木屑,心不存焉。所谓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而治味之道扫地矣。万不得已,先于正席尝菜之味,后于撤席逞酒之能,庶乎其两可也。


《天安门卫士》F0200000040 · 2012年10月22日摄于中国北京东城天安门

 

孟晚舟说: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呜咽的排箫》F0100000085 · 2015年9月30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塞维利亚

 

印第安人,泛指除因纽特人以外的美洲大陆原住民,曾经创造了非常辉煌的文明,比如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以及印加文明等。

印第安文明消亡的原因非常清晰,就是盎撒人的种族灭绝,但它的起源始终是一个谜。从现有的考古学证据来看,美洲大陆最早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似乎是突然出现在美洲大陆上,其之前的历史几乎一片空白。这很容易让人猜测,奥尔梅克文明是一个外来文明。

其实早在16世纪末,一个名叫阿斯科塔的法国人根据美洲人种的外貌特征猜测,当时生活在美洲大陆的黄皮肤人群很可能是通过白令海峡迁移过来的东亚民族的后裔。一百五十年之后,到了18世纪中叶,另一个名叫歧尼的法国人推测,中国古籍中所提到的「扶桑」应该就是墨西哥一带。

更加具体的推论,是由一个名叫梅德赫斯特的英国人作出的。梅德赫斯特是一位汉学家,他认为,在武王伐纣事件中幸存的殷商人中有一部分最终流落到了美洲大陆。这就是「殷人东渡」说的最早源头。

梅德赫斯特的推论有一个致命缺陷:奥尔梅克文明出现的时间比武王伐纣要早一千多年。

尽管如此,有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支持「殷人东渡」这一观点,只是时间要更早些。

在美国的亚利桑州、新墨西哥州等地的岩画中,考古学家相继发现了几十处商朝甲骨文和中国象形字的遗迹。尤其是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克市发现的上古时期印第安人创造的两万多幅岩石壁画,很大一部分描述的是中国商周时期的祭祀场景。

更直接的证据是来自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中心四号祭祀坑中出土的一批玉器,包括16件小玉人和6件玉圭。16件小玉人有三种颜色:绿色12件,白色3件,红色1件。而6件玉圭中的第5件玉圭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经中国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范毓周辨认,为「十示二,入三,一报」。经过研究,范毓周认为,「十示二」指12件绿色小玉人,代表从盘庚到帝辛的十二代商王;那件红色小人代表地位最为显贵的成汤;而剩下的3件白色小玉人则代表着商朝的三个旁系。

顺便说一下,我个人觉得范毓周的推论多少有些勉强。如果绿色小玉人和红色小玉人指代十二代商王,那总数应该是12件而不是现在的13件。

不仅有考古学的支持,近年来,在人类遗传学上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印第安人与东亚人有着遗传学上的联系。


《特色熏小黄鱼》B0000000232 · 2021年9月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月湖萃 · 华

 

汪曾祺在《人间有味》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回在北京,想请北方的朋友品尝薤白,也就是浙江一带所称的「蕌头」而遭拒,于是特意写了一篇散文《葵 · 薤》。在文章的最后,他是这么写的:

「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许多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的蔬菜,比如菠菜和莴笋,其实原来都是外国菜。西红柿、洋葱,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很多人吃不惯,现在不是也都很爱吃了么?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


《秋到乌兰布统》A0116010016 · 2017年9月23日摄于中国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

 

近日有报道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一个名叫杰里米 · 盖斯特的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研究发现:

「各国可能正在向使用人体排泄物作为肥料的方向靠近,从而为更多的循环、可持续的经济提供闭环。」


《茶歇》C0000000025 · 2021年8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CORDON 181

 

叔本华说: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披萨》B0000000192 · 2021年2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比萨玛尚诺宏伊广场店

 

始终觉得,人的口味养成后之所以不容易改变,一定是受到某种生理原因的制约。最近读到的一篇有关这一问题的论文大体证实了我一直以来的这一直觉。

这篇论文大意是说,人的味觉早在6岁之前就已经被决定。这源自自身体内分泌的一种酶,它可以控制住你此生基本的对食物的印象。不管到了何时何地,不管吃的东西发生了多少高级的变化,你都会发现自己不过是在寻找或者证实记忆中的味道,这些食物总是一脉相承,有着只有你自己才懂的内在关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