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干麺》B0000000855 · 2024年10月4日摄于中国湖北武汉厨娘茶点
蔡澜的文章,在网络普及之前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应该还是蛮能够吸引一些普通民众的。
本篇中建议武汉人从顺德、东莞请来粤菜厨子,像做粤菜那样做武汉菜,实在不知道这位老兄是怎么想的。
嘿。
《早餐之都》
蔡澜
我们在武汉好像不停地在吃。和张庆的朋友们跑到东湖。杭州有西湖,武汉有东湖,东湖的面积比西湖大个十倍。我们就在湖边烧火饮茶,颇有古风。
湖的周围兴起了好几间农家菜式的土餐厅,用湖中捕捞到的鱼,做出来的菜并不出色。如果有哪位湖北人脑子一动,到顺德、东莞等地请几位师傅来,把鲤鱼、乌贼、鲩鱼和鲶鱼的蒸、煎、焗、煮变化了又变化,一定会让客人吃到前所未有的惊喜,反正菜料是一样的,何乐不为?
饭后到崇文书城去做读者见面会。地方不大得不得了,武汉看书的人非常多。问他们的电视节目有没有比湖南卫视做得好,大家都摇头,说喜欢看书,多过看电视。
书店经理熊芳说,这次参加签售会的人数,比历来的都多。我庆幸自己是一个不严肃的「纯文学」人,吊儿郎当,快快乐乐。
为会考难不爱看电视,到了武汉大学就知道。这个大学之大,简直是一座城市。除了武大还有多所大学。武汉户籍人口有八百万,其中有一百三十万是大学生。武大校园里种满樱花,成为著名景点。
我们到达时,和江山菜薹一样,樱花已经凋谢了。
在大学校园里做的那场演讲,是我很满意的,学生发问踊跃,我的答案得到他们的赞同,大家都满意。
离开之前,张庆带我到「民主甜食店」吃早餐。它当今已成为连锁,但这家总店是比较正宗的,最靠近原味的。
印象最深刻的菜品叫豆皮。用大米和绿豆磨成浆,在平底大锅中汤成一张皮,铺上一层糯米饭,撒卤水肥肉丁,将皮一翻,下猪油,煎熟后用壳(当今改用薄碟和锅铲)切成块。早年不用鸡蛋,生活好转后再加的。我怕这种手艺失传,把过程用视频拍下,上传了微博,留下一个记录。
同样拍下来的还有糊米酒。锅中煮热了酒糟,在锅边用糯米团拉成长条贴上,烙熟,再用碟边一小段一小段切开,推入热酒中煮熟。味道虽甜,但十分之特别。即使不嗜甜的人都会爱吃。另有一种叫蛋酒的,异曲同工。
其他典型的地产早餐,有重卤烧梅。烧梅,就是我们的烧卖,糅合了糯米、肉丁和大量的猪油。另有灌汤蒸饺、生煎包子、红豆稀饭和鸡冠饺。鸡冠饺其实就是武汉人的炸油条,炸成半圆月形,又说似鸡冠,薄薄的,个头蛮大,像饼多过像鸡冠,内里肉末极少,这才适合武汉人的口味。
北京叫首都,上海叫魔都,长沙叫脚都,武汉本来可以叫大学之都。当今大家生活水平提高,都懒于吃早餐,武汉还能保留这一文化传统,而且重视之,当成过年那么重要,这叫「过早」。所以,武汉应该称为「早餐之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