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酿豆腐》B0000000849 · 2024年11月12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几百度啫啫煲
《客家酿豆腐》
曾俊文
说到家乡菜,我就会想起老家的「客家让豆腐」。
虽然各种资料上都写着「客家酿豆腐」,但我更喜欢念「客家让豆腐」,因为「让」是客家人的方言,这样说更有亲切感。
所谓「让豆腐」,只不过是在豆腐上面挖个小坑,再塞进一些肉馅而已。初次听说菜名我也纳闷:为什么叫让豆腐?乡亲们告诉我:「我们客家人要谦让别人,要虚心,你看豆腐那么大块,但它却不是人们所青睐的,人们想要吃的是中间的那一小块肉,即便如此,豆腐都没有意见。」我那时候小,而且很少回老家,大家都喜欢用这样的话逗我。但虚心、谦让的确是客家人独特的品质。
我的老家在一个小村庄里,那里的人都不富裕,但不管怎么样,每次回到老家,街坊四邻都会拿出他们的让豆腐来给我们吃。「很久没吃过这让豆腐了吧?」乡亲们问。「是啊。」出于礼貌,我就这样回答了。也许你会问,难道在城里就没有让豆腐吃?城里有是有,可城里做的哪有家乡这么地道呢?只有在老家,才能吃上正宗的客家让豆腐。
客家让豆腐也只有在老家乡吃才有那种氛围。一桌子都是客家人,说着客家话,再吃着客家菜,既亲切,又温馨。每逢节假日,总有一些在异地工作的人回来探望老人,有的是开宝马车回去的,有的是坐长途大巴回去的,但他们聚在一起,根本不会因为在经济方面有差距而看不起对方,而是尽力帮助对方。正如老人们所说:「我们客家人大度,能包容别人,像让豆腐中豆腐和肉馅那样,只有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
其实,家乡人爱吃让豆腐,不仅是因为它便宜,更是因为它包含着对家人的思念,把思念放进肉馅里,放进豆腐里,放进心里。现在,每次在深圳吃让豆腐,我都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想到家乡的亲人。前年,有个富翁亲戚和我们一起吃饭,当筷子夹起柔软的让豆腐时,他不自觉地大笑起来,说:「我爸现在肯定也在吃这个吧!幸亏在小时候他教我要像这豆腐一样谦虚,我才能在这里立足。」
家乡的让豆腐真好,既好吃,又能教育人,还能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