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泰国》A1103000001 · 2019年3月20日摄于泰国清迈双龙寺

 

尽管有「宝象佛国」之称,尽管超过九成的国民信奉佛教,尽管佛教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佛教并不是泰国的国教。一直以来,以宪法的形式将佛教立为泰国国教的呼声很高,但终究未能成为现实。不久前,泰国再次修改宪法。当新宪法草案初稿出台后,人们发现其中对设立国教一事只字不提。这引起了佛教徒们的强烈不满。一些佛教团体因此发起了为佛教「正名」活动,并且得到超过百万的民众签字声援。一向不问世事的僧侣也纷纷走上街头,在政府机关门前静坐请愿,结果除了泰国总理素拉育的一句「认真考虑」外,再无下文。

佛教在泰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而重大的影响。早在公元初的几个世纪里,从印度传入的大乘佛教就在当时泰国境内的一些独立小国传播,同一时期传入的还有印度的婆罗门教。13世纪初,小乘佛教传入泰国,逐渐与当地流传的婆罗门教、精灵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泰国特色的泰式小乘佛教,一直延续至今,可谓长盛不衰。目前,小乘佛教徒占泰国总人口的94.6%。除南部与马来西亚毗邻的北大年府、也拉府、陶公府、沙敦府等地的民众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外,其他地区的民众基本上都是佛教徒。全泰国的寺院总数超过三万座。

泰国上层社会和精英阶层都是佛教徒。尽管宪法并没有明文规定佛教为泰国国教,但却明文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国家、宗教和国王神圣不可侵犯」。在泰国,不仅历届总理都是佛教徒,而且大到国家庆典、阅兵仪式,小到商店开业、婚丧嫁娶,通常都会采用佛教礼仪,并且都有僧侣到场诵经祈福。

佛教对规范泰国的社会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初到泰国的人都会从迷人的「泰式微笑」中感受到泰国人的友善。这种友善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泰国人的佛教信仰。与中国式的大乘佛教相比,泰式小乘佛教更加强调自我内省和个人修行。佛教徒们相信,愤怒和激动会惹祸上身。因此,泰国人平时待人接物讲究平和、矜持而鲜有慷慨激昂。泰国男性佛教徒一生至少要出家一次,这已成为社会上一条不成文的习俗。大多数男子会选择在年满20岁时出家,少则几天、数月,多则数十年乃至终身。这一行为不仅被看作是一种积德求福、报答父母的善举,更重要的是,这还被视为一种「社会资历」而广受尊敬。在常人眼里,一个没有出过家的男人缺乏社会经验,甚至不值得信任。对佛教如此的重视,让泰国的佛教徒乃至国际社会都理所当然地认为佛教是这个国家「不是国教的国教」。

佛教虽然在泰国占据主导地位,但该国的宪法规定,泰国是一个主张信仰自由、多元宗教信仰并存的开放的现代社会。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就其规模和影响而言很难与佛教匹敌,但也是该国包括宗教在内的意识形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伊斯兰教是泰国仅次于佛教的第二大宗教。泰国的伊斯兰教主要是由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在13世纪传入马来半岛,17世纪初在阿瑜陀耶王朝时期逐渐兴盛。但由于佛教势力过于强大,伊斯兰教在泰国始终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泰国现有穆斯林三百多万,主要生活在南部四府,占当地总人口的七成以上。他们大多为马来族或外国穆斯林的后裔。泰国的穆斯林绝大多数属于逊尼派,什叶派不足百分之一。目前,全泰国共有3295座清真寺,其中2118座都在南部四府。1963年,由政府拨款修建的北大年清真寺是该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是东南亚着名的大清真寺之一。据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项统计,泰国当时有穆斯林中学200多所,首都曼谷还有穆斯林学院。全泰国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穆斯林委员会。

除了穆斯林,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在泰国也有一定的信仰人群。16世纪初,随着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天主教开始传入泰国。到17世纪中叶,天主教在泰国上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势力。但17世纪中叶后,阿瑜陀耶王室对天主教采取了限制政策,天主教从此发展缓慢。1767年,缅甸军队攻占阿瑜陀耶,天主教遭受重大打击,一度陷入绝境,直到曼谷王朝拉玛四世国王即位后,天主教才重新获得一线生机。基督教,也称新教,传入泰国仅有150多年历史,一直发展缓慢。印度教在公元8世纪左右传入泰国。泰国的印度教是由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和一些民间信仰后演变成的一种古老宗教。由于小乘佛教在泰国的兴起,使得这种古老宗教的传播困难重重。

就总体而言,佛教之外,剩下的除了伊斯兰教还有些势力,其他宗教都非常弱小,影响相当有限。之所以佛教至今不被确立为泰国国教,原因很多。

就当前的形势而言,南部四府存在严重的伊斯兰分裂主义活动,不少泰国人担心,佛教如定为国教,有可能加剧泰国南部本已严重恶化的安全形势,进一步加深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隔阂,为新的冲突和危机埋下隐患。而泰国南部的穆斯林民众也对要把佛教定为国教不满。他们的理由是,佛教徒的要求显然「多此一举」,因为佛教早就是泰国事实上的国教。曾经担任联合国佛教事务顾问的泰国著名宗教专家马坦纳度 · 比库博士认为,将佛教定为国教可能加重南部紧张局势。他指出,在民族、宗教错综复杂的东南亚地区历史上,每次佛教与民族主义结合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而目前不断发生的暴力冲突,已经加剧了泰国南部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不信任感。

此外,该问题在泰国佛教徒内部也存在分歧。作为最具威望的佛教徒,国王普密蓬一直不赞成将佛教定为国教。早在1997年的制宪过程中,就曾有佛教徒请求将佛教立为国教。但普密蓬国王坚持将相关内容排除在宪法之外。他主要考虑的是维护泰国的民族团结、宗教信仰自由和社会和谐。一些泰国知识分子也认为,将佛教定为国教并不恰当。否则一旦被人利用来宣扬民族主义,很可能会起到分裂社会的反效果。据报道,即使在制宪委员会内部,关于佛教地位的问题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泰国的佛教徒之所以急于要在将佛教立为国教,是因为他们觉得,佛教的地位正日渐衰微。如果不主动采取措施,按目前的发展趋势,佛教在泰国的根基就会开始松动。

佛教能否如佛教徒所愿成为泰国的国教,其路漫漫,甚至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