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居》A0202000003 · 2017年12月3日摄于日本福冈能古岛

 

公元300年至公元600年是日本的「古坟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有一个特征就是盛行修筑古坟。大批前方后圆的古坟以奈良县为中心往外扩散。北起福岛县、南至熊本县和大分县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公元5世纪起又从宫城县扩展到鹿儿岛县。

这些古坟由部族成员共同修筑,但只用于埋葬部族首长。

5世纪,原始的所有制关系开始崩溃,大家族发展为生产单位和动产所有单位,原有部族内部发生利害矛盾。从五5纪中期起,畿内强大部族间的内战激化。有些强大的部族与出现倭五王的百舌鸟古坟群和古市古坟群有关。到六世纪,继体天皇系统的新兴势力统一畿内东部各部族,确立了大王的地位。以筑紫君磐井为首的北九州势力,曾希望获得与此类似的地位而进行反抗,但在其获得这种地位之前,这种反抗即已溃败。在内战过程中,各地首长授予部族成员以修造小古坟的权利,以此增强战斗力。因此,原来只是首长墓的古坟,到5世纪后半叶便向小古坟群,即群集坟演变。这种倾向到6世纪进一步发展。日本全国各地修造的古坟超过十万个。古坟的主体部分也采用横穴式石室。石室内埋葬数代家族成员,并以武器为中心,陪葬有须惠器、土师器等死后生活的必需品。

但大量小古坟群的出现,逐渐减弱了古坟作为统治者的建筑物的性质。因此,从6世纪末到7世纪初,倭王权在畿内尽力建造寺院,同时限制修筑小古坟群,大王和强大的豪族则葬于模仿中国皇帝陵墓而建的大型方坟。这样,古坟时代临近结束,而所谓大化《薄葬令》更进一步助长了这种倾向,留下来的只不过是高松冢古坟等贵族阶层的古坟,坟丘小但很华丽。关东和东北地方古坟时代结束的比西日本晚,直到七世纪前半叶仍修造前方后圆坟。

古坟时代日本列岛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公元3世纪左右在奈良县一带兴起了大和国,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大和国首领始称「大王」,后改称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