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A0204000032 · 2017年12月5日摄于日本京都

 

在大部分的历史时期里,日本一直没有形成像中国历史上的集权官僚式国家,而是形成了一个个类似部族的相对自治的小集团。小集团可以让民众抱团取暖,共同抵御频发的地震、海啸、山火或台风等自然灾害或在个人遇到困难时,比如农忙或婚丧嫁娶时互帮互助。

这样的小集团,通常是「村」。

日本的「村」不是以血缘为纽带,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既高度自治又相当民主,有事共同商议,一旦决定,共同执行。

中国人有句俗话:村有村规,家有家法。日本也同样,有一整套的「乡规民约」。江户时期的《御定书百条》,更是从国家层面对乡规民约做出了很多具体规定,其中比较典型的便是「村十分」。村十分的意思是,当村民遭遇出生、成人、结婚、建房、火灾、水灾、生病、下葬、出行、法事这十件事时,全体村民都有义务提供帮助。

倘若有村民不遵守乡规民约,会遭到其他村民的共同排斥。除了下葬和火灾外,其他诸事一律不再提供帮助。这就是所谓的「村八分」。

村八分不仅让不遵守乡规民约的村民在遭遇重大事情的时候得不到其他村民的帮助,更残酷的,还在于它是一种冷暴力,会造成非常大的精神压力。

有学者指出,正是因为村八分,日本人才变得谨小慎微,收敛个性,以免因不合群而惹出事端。


《福冈城》A0202000006 · 2010年12月1日摄于日本福冈

 

黑田官兵卫和黑田长政为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这对父子因在关原之战中的卓著战功,被德川家康赐封。次年,黑田官兵卫和黑田长政开始在筑前地方的领地上修城,并以祖藉备前国邑久郡福冈命名为「福冈城」。

和大阪城一样,福冈城最初也建有天守阁。据说黑田长政担心抢了大阪城天守阁的风头惹德川幕府不快而自行拆除。

福冈城遗址所在地为舞鹤公园。这里春有樱花、秋有红叶,非常漂亮。「舞鹤公园」一名来自福冈城一个充满诗意的别名:「舞鹤城」。


《即景》A0213000011 · 2012年11月18日摄于日本佐贺

 

「旅途无『耻』」,一个比较特殊的日语词语,大意是说,出门在外,周边的人都不认识,因此可以随心所欲。其实中国也有一个词「慎独」,意思刚好相反,是说即使无人监督,也要谨言慎行、洁身自好。

日本人视不打扰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为最高行为准则。但这究竟是出于自觉,还是迫于周遭的舆论压力?从「旅途无『耻』」来看,后者即使不说是主流,但至少也不在少数。

「旅途无『耻』」是一种现象,「慎独」是一种修养。因为存在「旅途无『耻』」这种现象,所以才需要「慎独」这种修养。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哥拉巴公园》A0206000013 · 2010年1月26日摄于日本长崎

 

以下是「史海撷英」今年2月27日发表在「腾讯网」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日本兰学及其历史背景和意义。

 

历史上,荷兰和日本两国虽然自始至终没有形成同盟概念,只是为了各自的特殊需求而得以延续下去的长期联系。但这种联系直接促成了日本近代开国前的兰学。也算是为日本在明治维新阶段的迅速对外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在17世纪将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人,先后从日本市场驱逐出去,独占了西方世界在日本的贸易权。但这种贸易仅仅被限制在日本的长崎港。当地曾经是葡萄牙人的聚集地,甚至一度出现过类似澳门的租借地。但随着日本国策的改变与荷兰人一系列挑拨,这里最终成为了荷兰与清国船的唯一落脚点。

荷兰人的海外殖民地事业,在18世纪开始后就遭到了重创。他们在非洲、南美、印度的市场体系已经被无情地压制。尤其是死而不僵的葡萄牙人和来势汹汹的英国人还经常联手,针对荷兰人的船队和商人。这就迫使荷兰人将势力范围限制在东印度群岛及马六甲之间的地方。他们自身体量不足,兵力有限的问题也日益暴露。日本对于荷兰人的重要性就非常明显了。

由于日本拥有东亚乃至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银矿,可以让荷兰人在远东就通过贸易补充到做生意所必需的硬通货。这些白银就是他们在亚洲的重要资本。同时,日本虽然在今天人看来是一个小国,其实内部的面积一点都不小。各种物产都比较丰富,能提供所有类似明清帝国才会有的商品,诸如茶叶、生丝、瓷器等等。荷兰人则通过贩售南洋的香料和西方手工业产品,获得资金并采购部分日本商品去转销东南亚。

作为商人特性十足的群体,荷兰人对于传教等活动没有兴趣。所以被日本默许,继续留下来进行硕果仅存的贸易。荷兰人在日本的地位,可比他们在孟加拉或广州要好不少。很多广州港的商品,会被财力更雄厚的英国买走。而在日本,没有强敌竞争的荷兰可以从容买卖。

对于日本来说,他们已经通过16世纪的自然开放阶段,了解到同外部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贸易和商业利益,也有统治者需要及时了解外部世界情况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希望日本社会受到世界变化的冲击,影响原有的社会结构及自身地位。所以,在将比较麻烦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驱逐后,留下了荷兰人。至于对英国人的驱逐,则是对荷兰人要求的一种妥协。

虽然日本在德川幕府时代,并不可能通过这种浅尝辄止的交流,获得多少开明进步的思维方式。但荷兰人的长期到来,还是为日本带来了早期的西学热潮。人们习惯将之称呼为兰学。

醉心于兰学研究的日本人主要是一些知识分子和开明士大夫。与大清国的同行们不一样,日本的知识界对于西学的认识比较深刻之余,态度也客观实际。他们翻译了大量荷兰人传入的医学书籍、科学原理,并尝试制作西方科学研究用的试验品。而类似的行为在清朝只有个别皇帝会有兴趣研究下。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人通过兰学早早地接触了很多近代西方的科技发明。比如非常重要的蒸汽船和热气球技术都在19世纪初就已经传到了日本。尽管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日本士大夫们亲自动手,但他们已经至少在概念上了解到此类发明的存在。更有荷兰人专门跑去日本,向当地知识界展示了发展不久的热气球技术。

当然,由于日本的幕府从根本上不主张内外对接开放,所以兰学的影响力就一直被限定在特定人群里。但这些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最终在明治维新前后成为了早期日本西化运动的智库。


《原大阪师团总部旧址》A0203000008 · 2010年12月4日摄于日本大阪

 

这是原第四师团,即大阪师团总部旧址,位于大阪城。我去的时候是大阪市立博物馆,听说博物馆现已迁新址,这里改作商用。

二战时期,日军共有17个常备师团,其中第四师团编组地为大阪,因而也称「大阪师团」。1945年日本投降,正在泰国曼谷驻扎的大阪师团听到消息后旋即宣布投降,登船回国。抵达日本后,驻日美军见到面色红润、装备齐整的大阪师团,忍不住夸赞,称其为一支「爱好和平」的部队,「表扬」其在战场上出工不出力。据当时统计,大阪师团在各师团中伤亡最少、装备保留最完整。

战场上,日军在道别时,要么「武运长久」,要么「九段板见」。九段板,即靖国神社所在地。而大阪师团最常用的道别语是「御身大切」,即保命要紧。大阪师团冲锋不见影,抢功第一名,在日军中素有「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之称。

据说在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只要听说是和大阪师团作战便会愈发的斗志昂扬,以至于和大阪师团联合作战的「友军」抱怨说:「有大阪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因敌军士气大振,也会打输。」

有关大阪师团的具体「事迹」有真有假,但「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这一称号是跑不了的。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专门为大阪师团著书,书名就叫《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在书中,关幸辅写道:

「如果日本的军队都像大阪师团这样,大概日中之间也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的战败了。」

《星田红叶》F0203000007 · 2010年12月5日摄于日本大阪交野星田园地

 

可能是因为京都和奈良这两大古都近在咫尺,大阪的红叶似乎被无视了。其实大阪有很多赏枫地,像箕面公园、胜尾寺、摄津峡公园、大仙公园等,据说这些地方的红叶都很美。

十好几年前,受朋友之邀,赶在红叶季收尾前去了一趟位于交野的星田园地。那里是国立自然公园。走在长280米、高50米的,有「星空中的秋千」之称的悬索步行桥上,满山满谷的红叶尽收眼底。目力所及,层林尽染、漫山斑斓,煞是好看。


《大阪城天守阁》A0203000005 · 2010年12月4日摄于日本大阪大阪城公园

 

据说在大阪发迹前,「大阪」曾叫「小坂」或「尾坂」。「坂」跟「长坂坡」的「坂」是一个意思,指缓坡。「小坂」是一小段缓坡,「尾坂」是缓坡末尾那一截。

现日本中央区名刹石山本愿寺有一处防御工事「石山御坊」,为僧人莲如上人所建,其址就在小坂。有一种说法,就是莲如上人觉得「小坂」不够气派,便在书信中将石山御坊称作「大坂御坊」。后丰臣秀吉在大坂御坊上建城,沿用了这一地名,取名大坂城。

但「坂」可拆成「土」、「反」或「士」、「反」,前者有「重新入土」之意,后者有「士族谋反」之嫌,都颇不吉利。为避晦气,便用同义字「阪」来代「坂」,「大坂」也就成了「大阪」。

1868年,大阪府成立,「大阪」一名正式确立。


《觅食的鹿》A0205000012 · 2017年12月4日摄于日本广岛宫岛严岛神社

 

闹同学突然发问:「外公,『八嘎呀路』什么意思?」

在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听到有鬼子骂「八嘎呀路」。

在日本,确实有「八嘎呀路」,而且是非常粗鲁、非常失礼的骂人话。但知道「八嘎呀路」是什么意思吗?

「八嘎」就是「马鹿」,源自中国的成语「指鹿为马」。用于骂人,大意是指睁眼说瞎话或马、鹿不分,很拐弯抹角;「呀路」,即「野郎」,指村夫、缺乏教养。和大多数人的想像不同,并非「笨蛋」、「蠢货」。

就是这样。


《碾芝麻》C0000000049 · 2022年9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长宁名藏炸猪排

 

前天中午在高岛屋七楼的「名藏」吃炸猪排。醮料中的芝麻碎是店家提供熟芝麻,客人自己现用现碾。现碾出来的芝麻碎比事先准备好的要香很多。于是饭点时店堂里随处可见碾芝麻的人。

我开玩笑说,大家都在「胡麻擦り」,倒也其乐融融。

哈哈哈哈。

「胡麻擦り」在日语中就是碾芝麻的意思,但它有另外一层含意,就是「奉承」、「拍马屁」。这个通常是用在背后嘀咕人的,所以直接说出口不是很方便,容易被人听见。为此,日本人又配套了一个手势:左手心向上摊开,右手握拳,贴在左手心上做磨芝麻状。

根付

20211207


《根付》G0000000017 · 2021年12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长宁华萃艺术

 

根付,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的一种手工艺小物件,兼具实用与装饰。根付有点别钮的意思,别在和服的腰带上。根付都有贯穿小孔,可穿系绳,用于系挂小手袋、印笼或烟草袋等。

和中国的手串等把玩件一样,根付也可以「盘」,盘得越久越显珍贵。

明治时代后期,日本全面西化,和服被洋服所取代,根付随之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只作为一种手工艺把玩件存世。

根付的经历是不是有点像鼻烟壶?


《达摩不倒翁》G0000000015 · 2021年7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环球金融中心

 

这是日本非常有名的不倒翁,其原型是南天竺国香至王三太子菩提达摩,南北朝时来到中国,后成为中国禅宗的始祖。后在日本的镰仓时代,禅宗传到日本即备受推崇,其祖师达摩也被广泛供奉,像京都的天龙寺、建仁寺都有它的画像。

到了江户时代,达摩开始跑偏。

事情的源头,传说之一是日本江户时代发生了一场特大饥荒,群马县少林山达摩寺住持公开授课,以心越禅师所画的达摩坐禅像为原型教当地人制作「开运达摩」偶,以达摩面壁九年,历经七灾八难,最后成功参悟的精神鼓励民众渡过难关。之所以做成不倒翁,是不倒翁的「七転八起」契合了达摩当年的「七灾八难」,屡倒屡起,永不言败。

再后来,达摩越来越「灵验」:击退了天花,拯救了长野、群马、埼玉的养蚕业,如此这般,从而成为了和绘马、御守、招财猫等一众吉祥物同样的存在。

只是相比前三样,达摩混得有点惨。在日本,想获得好运,一靠求,二靠抢。求,就是用心祈求,如愿最好,不如愿则反省自己心诚否;而抢,就是强求,以要挟的方式强求如愿。求达摩即属此类。

达摩不倒翁有两种,一是眼睛画全的,二是不画眼睛的。不画眼睛的达摩请回家后,先画上左眼,有点许愿的意思,待如愿后再补画上右眼,算是还愿。据说达摩为了不眼瞎,会想方设法让许愿者如愿。

达摩不倒翁有很多种颜色,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寓意,比如红色达摩具有胜负运,黄色具有金钱运,深蓝色具有学业运,绿色具有健康运,黑色具有储蓄运,粉色具有爱情运,白色具有开始运,湖蓝色具有工作运,等等。

迷惑

20210427


《候车》A0205000010 · 2013年2月28日摄于日本广岛广

 

近日,日本因新冠疫情失控而第三次发布紧急事态宣言,涉及东京都、大阪府、兵库县和京都府。为此,大阪市多所中学停课。然而,然而,当地教育管理部门规定,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但中午必须回学校集体用餐。

匪夷所思。


《吉野里遗址》A0213000010 · 2012年11月18日摄于日本佐贺神琦

 

明治维新让日本较亚洲其他国家率先进入工业化时代,这让很多日本人产生一种误解:日本民族,即大和民族优越于其他亚洲民族。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日本绳纹时代和后来的弥生时代分属不同人种,而后者才是现代日本人真正的祖先。并且,通过对弥生时代人骨的基因测序,发现这一人群来自东亚大陆。

这就有些尴尬了。


《招财猫》N0000000015 · 2021年1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千万両」,意财源滚滚,多见诸日本的「招财猫」。

在日本店家的收银台上,十有八九会摆放一只憨态可掬的「招财猫」。

一般认为,招财猫被日本人作为吉祥物源自日本的江户时代,但具体缘何兴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只有一大堆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其中一则:

江户时代的世田谷有一座很荒凉的寺院「弘德寺」,寺院的法师非常爱猫,即使三餐不继,也是先将食物喂猫。有一天,法师山穷水尽,没有东西可以喂猫。法师对此深感内疚和无奈,一边心疼地抚着猫,一边喃喃自语:「我真的没东西喂你了。你有办法填饱肚子吗?」。听到法师此言,猫兀自离开了。

次日,德川幕府的大臣井伊直考途经弘德寺时刚好遭遇一场雷雨。他赶紧找了个地方躲雨。不一会儿,井伊直考看到一只猫在寺院门口拚命向他招手。他觉得好奇,便朝那只猫走了过去。就在此时,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他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个炸雷正巧打在自己刚才躲雨的地方。

井伊直考知道是「弘德寺」的猫救了自己,心怀感恩,之后经常接济寺院,法师和那只猫因此得以温饱。

另一则:

江户时代有一望族越后屋,家道昌盛,不想到少东家接手后,由于好赌、玩猫,无心经营,致使家业没落,债台高筑。管家苦苦相劝,叫他振作精神,用心经营家业,但少东家全不当一回事,说没钱怕什么,他的猫可以弄到钱。小猫听了少东家此话,立刻跑出家门。等牠第二天回来时,嘴里叼着一枚金币。

此后,只要少东家说缺钱,小猫总会给他叼来金币。少东家寻思,与其让小猫一枚一枚地往家里叼金币,不如偷偷地跟着牠,找到藏金币的地方,省心省力,一劳永逸。

一天,少东家悄悄地跟着小猫来到一座寺庙。只见牠向神祈求道:「我想再用我的毛,我的肉,我的血换几枚金币。」少东家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是小猫在用自己的血肉在给他换金币。他刚想上前阻拦,但为时已晚。小猫消失了,在牠刚才待着的地方,留下了三枚用血肉换来的金币。

招财猫有多种形态:有举左手,有举右手,各有其意。其中举左手的是公猫,招财;举右手的是母猫,纳福。

曾经见到过举双手的招财猫,财福双收,雌雄莫辨。


《小站广》A0205000011 · 2013年2月28日摄于日本广岛

 

大约两年前,日本警视厅逮捕了4个向位于东京都足立区的荒川铁桥投掷信号弹,从而导致列车停驶,给数万人造成影响的年轻人。这4个年轻人当时只有17岁,之所以要这样做,仅仅只是想看一眼「列车紧急停驶的样子」。次日,八王子市的中央本线也发生了有人投掷信号弹的事件。这一次犯案的是几个高中生。

这些青少年都属于一个特殊群体:「铁道迷」。

日本的铁路系统十分发达,准时、高效、便捷,造就出一大批拥趸者:「铁道迷」,形成了丰富的铁道趣味文化,并且深入日本社会。

「铁道迷」可以细分出诸如喜爱拍火车的「摄影铁」,喜爱搭乘火车到处旅行的「搭乘铁」,专门录制铁道行驶声音、站内与车内广播、各站列车发车音乐等的「音铁」,以及专门为即将停驶的路线与车辆「送终」的「葬式铁」等等。

日本「铁道迷」的鼻祖叫岩崎輝弥 。他在1902至1907年间与另一位好友渡辺银行的创立者之一渡辺四郎一起,从北海道到九州,整个把日本的铁道拍了个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铁道军事管制,铁道迷消停了几年。但战后不久,即1946年,以关东关西为中心,铁道迷不仅成立了同人会,并且还发行了《同人志》。

1947年,日本第一本铁道迷杂志《鉄道模型趣味》创刊。这本原先是介绍铁道模型的杂志,后来也一并报道真实铁道的相关文章。

1953年,日本第一个全国规模的铁道爱好者团体「铁道友」成立。

昭和天皇的女婿鹰司平通担任交通博物馆馆长后,由于博物馆靠近秋叶原,秋叶原慢慢成为了铁道迷的聚集地。据说直到今天,秋叶原的宅男中也有很多是铁道宅。

上世纪60年代,伴随着日本东海新干线等相继建成,又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铁道爱好者。与此同时,很多铁道相关杂志应运而生,进一步推动了铁道文化的普及。


《皇居》A0214000005 · 2013年11月17日摄于日本东京

 

九百多年前,现在的东京还只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千代田。现东京的千代田区,其名正是来源于此。

12世纪,豪门江户氏来到千代田修墙建寨,千代田由此变成了江户。15世纪中叶,江户易主,接手的是一个名叫太田道灌的武士。最早的江户城就是由他所建。

1590年,称臣于丰臣秀吉的德川家康被移封关东,江户成为了德川家康的领地。19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设立幕府,开创了日本的幕府时代,江户也因此一跃成为了日本的政治中心。

1867年,武士出身的政治家,号称「东洋的俾斯麦」大久保利通受佐藤信渊思想的影响,将江户更名为「东京」。

佐藤信渊是日本西化的早期倡导者,他认为:「若要使日本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户之东京,大阪之西京,与京都这三京必不可少。」

1868年,德川幕府瓦解,明治天皇将日本的政治中心由京都移至东京。


《小姐 · 黑色 · 力量》A0212000005 · 2013年11月16日摄于神奈川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

 

这座雕塑叫《小姐 · 黑色 · 力量》,收藏于日本神奈川箱根的雕刻之森美术馆,为法裔美国雕塑家尼基 · 德 · 圣法尔所创作。

圣法尔获得过世界文化奖,曾创作了大量充满原始艺术元素和童话色彩的新现实主义作品。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清新风趣的女艺术家,你很难想像她曾经遭遇过什么:11岁时被父亲强奸,18岁时与人私奔,生下两个孩子后又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衰弱。

可以说是艺术让她凤凰涅槃,创作出众多充满喜悦的女性形象。


《博多拉面一风堂》F0200000035 · 2013年2月25日摄于日本大阪

 

一风堂在大阪开了家分店,我们刚巧出差到了大阪,于是跑去尝鲜。

找到座位,点好餐,等面上桌时有些无聊,而她正在店堂里忙活,于是端起相机想拍她。她很害羞,转身躲进厨房。我不急,知道她早晚得回到店堂干活,于是等着。果然,不一会儿,她从厨房出来,一抬头,见我端着相机正守着她,于是就这样了。

有点欺负人了。哈哈。

日本女人给人的印象通常是矜持,内敛,彬彬有礼。但不尽然,有例外,比如大阪大妈。

大阪大妈在日本绝对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存在。她们敢头烫杀马特、身穿豹纹招摇过市;她们敢扯开嗓门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她们很有些自来熟,能跟任何人搭讪;她们买东西会砍价;她们爱吃糖果,并且似乎很喜欢跟任何人分享她们口袋里的糖果;她们爱跳广场舞,甚至曾为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助过兴。

如果哪一天在大阪街头遇见大妈跟你搭讪、套近乎,别吃惊,因为她们是特立独行的「大阪大妈」。


《长崎港》A0206000012 · 2010年1月27日摄于日本长崎

 

既往才是历史,所以严格来说,「后令和时代」不能算作历史。但德仁之后谁将是下一任天皇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

依照日本现行《皇室典范》,只有男性皇族所生的男子才有权继承皇位,而现任天皇德仁膝下只有一女爱子,因此,日本皇室现在只有三皇位继承人,即德仁的弟弟文仁、文仁之子悠仁,以及明仁天皇的弟弟正仁。问题是,相对于这三个男性继承者,日本民众更倾向于德仁的独生女爱子。有民调显示,日本民众对女性及女系天皇的接受度长年维持七成以上。

但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对此持否定态度。现任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也曾表示,国会会检讨皇位继承制度,但他同时强调,男系继承是自古以来的皇位继承方式,必须谨慎处理,从长计议。

继1813年去世的后樱町天皇之后,日本会不会再次出现一个女性天皇?


《岚山的枫》A0204000030 · 2017年12月6日摄于日本京都岚山

 

2019年4月19日,时年85岁的明仁天皇宣布正式退位,让天皇之位给皇太子德仁,并改年号令和,创下了日本的三项纪录:

日本宪政史上首次因老天皇生前退位而更改年号。

首次在新天皇即位前宣布新的年号。

第一个来自日本古籍而非中国古籍的年号。「令和」出自《万叶集》:「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明仁天皇生前退位,一个公开的原因是他的健康状况。他患有前列腺癌和心脏病,此前也曾经公开表示过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不能很好地履行各项职责。

新天皇即位前宣布新年号,是因为让新旧年号有一个过渡期,让各相关方面能有时间作出必要的准备。

这次的新年号破例没有按照惯例从中国古籍中选取,去中国化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

2019年5月1日,德仁正式即位,由此开启了日本的令和时代。

1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