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豪河谷》A2205000002 · 2019年9月19日摄于奥地利下奥地利

 

当今的奥地利是葡萄酒的王国,「奥地利产」葡萄酒商标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追捧。奥地利葡萄酒馥郁浓厚,果香十足,酸度适中,与瑞士、德国一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奥地利用世界上最严格的葡萄酒法律来监管葡萄酒的生产过程,每一瓶奥地利葡萄酒的标签上都注明了其国家检验号,并且用红白相间的奥地利国旗图案封条来验证葡萄酒的品质。可以这样说,这里生产的葡萄酒品质是用奥地利国家的信誉来保证的。

但是,在上世纪奥地利葡萄却被曝出惊天大丑闻。

奥地利葡萄酒如今有这样一个享誉世界的好名声,可以说来之不易。考古研究发现,奥地利葡萄种植已经有4000年的历史。公元5世纪前,罗马人就开始在奥地利振兴当葡萄品种的发展,但上世纪随着巴伐利亚人和阿瓦尔人的入侵,很多葡萄品种遭到了破坏。

从公元788年开始,查理大帝制定新的法规,重建葡萄园并引入新的葡萄品种,之后奥地利葡萄园主要由教堂管理并鼓励大众一起种植。1359年鲁道夫四世引入了葡萄酒税收制度,维也纳成为了葡萄酒交易中心。葡萄酒商业在16世纪发展繁荣,但之后的30年战争以及之后17世纪中税收非常繁重杂多。

十八世纪,开明的女皇玛丽亚 · 特蕾西亚当政时期,农民的课税得到了减免。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在1784年颁布了一道豁免令,允许酒农们在家里销售当年酿成的新酒,并且可以享受免酒税。于是「新酒酒馆」 如雨后春笋遍布奥地利。这项法令一直延续至今,如今「新酒酒馆」不仅是奥地利人饮酒取乐的场所,而且已经成了每个游客必须光顾的场所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地利被德国吞并,葡萄酒产业饱受摧残。战争结束以后,这里只生产一些简单的散装白葡萄酒。战后奥地利葡萄酒品质不佳,在散装市场份额也不断降低,产业危机重重。重压之下,一些生产商便开始投机取巧,大量制假,通过人为的方式增加葡萄酒产量。二战后,奥地利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的葡萄酒生产国,主要出口散装酒,用于和德国或其他国家混酿。

奥地利人很快尝到了这种疯狂出口廉价散装酒的恶果。20世纪,奥地利葡萄酒酒被大量出口到德国,这些酒寡淡、高酸,遭人厌恶。而一些不良商贩则发现在酒中加入化合物二甘醇会使得酒受到欢迎,这种被用作抗冻剂的有毒化合物可以增加酒的甜度以及酒体。但这种不良行为在例行查税中被发现,被当时的媒介报道「奥地利葡萄酒掺有抗冻剂」,这就是著名的「1985年葡萄酒丑闻」。丑闻的爆发,导致了很多国家抵制进口奥地利酒。此事件严重影响了奥地利葡萄酒的声誉,导致其葡萄酒的出口量锐减。

丑闻发生后,奥地利开始反思自己的葡萄酒,一系列严格的新法规出台,酒庄开始生产更多红葡萄酒和干型白葡萄酒,中间商也鼓励酒庄生成更多能表现本地风土的葡萄酒。

从此以后,奥地利葡萄酒开始转型,大量的散装酒生产商倒闭,人们开始关注小生产商与重视葡萄酒品质的新兴生产商,修改了葡萄酒法律,并严格限定法定产区大产量,奥地利的葡萄园面积有德国一半这么大,但是葡萄酒的产量却只有德国葡萄酒的四分之一,奥地利成为欧洲境内,甚至是全世界监管严密的葡萄酒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追求高品质葡萄酒的推动下,奥地利葡萄酒跨越了层层障碍,在2000年里成为高品质葡萄酒生产国,终于东山再起。现在,奥地利葡萄酒的总体质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更好。

目前,奥地利所产葡萄酒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0.5%,加之奥地利人喜爱喝酒,内需巨大,因此奥地利葡萄酒一直以内销为主,出口量很少,可谓是海外难寻。去奥地利,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品尝奥地利稀有的世界名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