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警》F0200000023 · 2016年5月17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自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以来,以色列同周边阿拉伯国家共进行过五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尽管战争的起因和交战国不尽相当,但一般都被称作「中东战争」。

1947年2月29日,联合国第二届大会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将来分治问题的决议》,这招致了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对和不满。尽管同年11月阿以双方就已经开始暴发冲突,但次年,也就是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仍正式宣布建国,随即引发了以色列同以埃及、外约旦、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等国组成的阿拉伯联军之间的大规模战争。这场战争也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大获全胜:有将近百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而以色列则获得了联合国《分治决议》中原本属于阿拉伯世界的大约6200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索是埃及为了筹措阿斯旺大坝的建设资金,宣布将当时仍在英法两国控制之下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一开始,英法两国想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埃及进行干涉,但他们的提议被安理会否决,于是英法两国联手以色列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军事进攻。他们的这一行动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就连他们的盟友美国对此也心怀不满。而当时的苏联更是直接扬言对英法进行核打击。在国际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及军事威胁之下,英、法、以不得不宣布停火。由于这场战争是围绕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而展开,因此又被称为「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美苏在中东的对抗加剧,美国方面全力支持以色列,而苏联则全力支持阿拉伯国家。1958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这让以色列感到自己腹背受敌。1964年,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三国在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且实施改变作为以色列母亲河的约旦河走向的计划。尽管这一计划后来在以色列的轰炸下被迫取消,但对以色列而言,其隐患并未彻底消除。1964年5月28日至6月4日,巴勒斯坦各界代表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在耶路撒冷东城区举行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国民大会,确定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建立起以将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为宗旨的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法塔赫」。这一组织成立不久,便开始不断对以色列进行袭扰,让以色列如芒在背,如梗在喉。在请求联合国干涉无果的情况下,以色列于1967年6月5日清晨对阿拉伯世界发起主动进攻。这场战争仅仅持续了六天,所以也称「六日战争」,最终的结局是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彻底改善了以色列的战略劣势。战争中有100万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埃及总统纳赛尔于1970年9月去世,他的继承者萨达特决定通过战争手段夺回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1973年10月6日,既是穆斯林的斋月节,同时也是犹太人的赎罪日。就在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阿拉伯人对以色列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突袭行动。尽管阿拉伯人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战果,但这场后来被称为「赎罪日战争」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最终还是以色列获得战争胜利而告终。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出动陆海空三军共十余万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以色列只用了仅仅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巴解组织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400多座秘密仓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余辆,飞机58架。尽管以色列方面也付出了伤亡2000余人,损失坦克140台,武装车辆135辆,飞机10余架的不小代价,但基本上还是达到了其战略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