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拉旧城》A2104000005 · 2018年11月12日摄于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

 

乌兹别克有三座历史名城:希瓦、萨马尔罕和布哈拉。去年参观了希瓦,今年最初是只计划参观萨马尔罕,至于布哈拉,因为时间关系,原本是不指望的。但今年的乌兹别克之行,竟两度邂逅布哈拉,令人喜出望外。

半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时参观了布哈拉。当时随行的《人民日报》记者曾写过一篇报道,介绍了这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陆上丝绸之路重镇。

 

《丝绸之路活化石 布哈拉》

谢亚宏 曲颂

 

布哈拉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三大城市,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自古以来是中亚地区古丝绸之路上商业、宗教、建筑、科学、文学艺术中心之一。

在中外历史典籍中,布哈拉都被认为是扼守贸易要道的重镇。公元前2世纪,商业贸易在这里逐渐繁荣起来。公元9至10世纪,布哈拉开始在世界崭露头角。在16世纪,布哈拉成为布哈拉汗国的首都和贸易中心。此后的数百年间,这里很少发生大的战事,古城的格局得到保存。

布哈拉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贸易,它还是中世纪中亚地区重要的文化和教育中心。「波斯语诗歌之父」鲁达基、全能学者伊本 · 西拿等都曾在这座城市生活。鼎盛时期这里有超过100座经学院和300多座清真寺,近万名学生在此学习。

当笔者走在布哈拉古城中心,沧桑感扑面而来。经学院和清真寺占到布哈拉古建筑中的一半以上。他们在建筑风格上有相似的特点:均为长方体结构,外部以马赛克瓷砖装饰,兼具伊斯兰风情和民族特色。当地导游还会给你讲述每座建筑背后的秘密。 据说,《一千零一夜》里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城市。

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将中乌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新唐书》中记载的安国,就是指布哈拉一带地区。当时,布哈拉曾经派遣使者向唐太宗进贡礼物。有当地专家表示,研究布哈拉的复杂之处在于,它不是单指一座城市,而是一个地区的统称。阿拉伯人占领这里后,之前的大量文献资料都被销毁,所以中国的古老文献,比如《汉书》、《唐书》、《魏书》等,成为历史学家了解布哈拉历史乃至乌整个国家历史的一个重要来源。

布哈拉还与一位我们熟悉的老朋友「阿凡提」息息相关。实际上,阿凡提的故事在伊斯兰世界中均得到广泛传播和喜爱,乌兹别克人称他为「纳斯尔丁」,并认为他出生在布哈拉,还在苏联时期专门拍摄了名为《纳斯尔丁在布哈拉》的故事片。在布哈拉古城中心还有纳斯尔丁的雕像,一位骑在毛驴上的老者微笑着招手,吸引着四方游客前来。

布哈拉的集市让人感受到这座古城的活力:商贩们叫卖着自己的各类商品吸引顾客前来,与古代别无二致。布哈拉的丝质地毯深得波斯的精髓,但本地商人坚称布哈拉地毯才是「天下第一」。据当地人介绍,「飞毯」的传说并非空口无凭,商店伙计们搬运地毯时练出了一手抛掷地毯的绝活:扔地毯前在毯面上放一个瓷碗,瓷碗能跟着地毯一起「飞行」并稳稳落地。

波斯传统艺术细密画是布哈拉的另一大亮点。细密画最早是附在文学经典或科学书籍中的小型插画,后来作为艺术类型独立出来,内容多取自故事或日常生活场景,题材活泼,色彩明艳,人物刻画细腻。

这里的纺织制品和瓷器也很受游客欢迎。堪称文物的古代花帽、五彩缤纷的艾特莱丝制成的服饰、以布哈拉特产石榴为主题的丝绣制品、乌兹别克特色的金线绣让人眼花缭乱。

在集市上逛累了,可以到树荫下的茶馆一坐。贸易重镇的地位让布哈拉自古就汇聚了来自各地的上好食材与香料,我们所熟知的手抓饭、烤羊排等中亚美食在当地都十分有特色,甚至还有以地名命名的布哈拉抓饭。如今这里每年都要举行国际「丝绸与香料节」,还有最美味手抓饭的评选,供全世界远道而来的食客们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