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的青海湖》A0118030001 · 2018年3月25日摄于中国青海海北

 

我们是前年的三月下旬到的青海湖,整个湖面依旧冰封着。但两天之后,有消息传来,说湖开了。真是非常遗憾,没能目睹青湖海开湖。

大体每年的三四月间,青海湖都会解冻,也就是「开湖」。

开湖分「文开」和「武开」。文开就是湖面的冰盖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而自然融化,悄无声息;武开则是气温骤变,冰盖受到湖水的挤压而炸裂,石破天惊,煞是壮观。

其实不光是青海湖,很多湖也都有文开和武开。


《西宁虫草交易市场》A0118020003 · 2019年4月23日摄于中国青海西宁

 

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2,261米,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素有「高原古城」之称。西宁给人的初步印象就像是一座新兴的小城市。实际上,西宁是青藏高原上最古老的城市,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在汉武帝以前,西宁一带是羌人的游牧地。骠骑将军霍去病于汉元狩二年出兵居延,击败匈奴,占据今甘肃河西走廊,军威震及湟水流域。汉元鼎六年,汉朝军队再次进击羌人,深入湟水流域,羌人退据青海湖地区。汉军修筑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在历史上最早的建筑。

东汉建安年间,正式设西平部,郡治即为西都县城,而西都县城即为西宁。从此,西宁成为了青海东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曹魏黄初三年,在西平亭旧址上修筑西平郡城垣。城分南、西、北三城,颇具规模。之后虽然屡易郡州名,但西宁一直为边塞要镇。

东晋时,鲜卑秃发氏在青海境内建立南凉小王朝,一度以西宁为都城。北宋时期,藏族首领口角厮口罗在青海东部建立宗喀地方政权,也以西宁市为都城,称之为青唐城。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青唐城是中西贸易的重要集散地,经济十分繁荣。宋崇宁三年,北宋军队攻略河湟,消灭了宗喀地方政权,以青唐城为中心设西宁州,寓「西陲安宁」。这是「西宁」一名出现之始,至今将近九百年。

到了明代,西宁设西宁卫,清代又改为西宁府、西宁县。民国时青海建省,立西宁为省会,延续至今。


《塔尔寺》A0118020002 · 2018年3月24日摄于中国青海西宁

 

塔尔寺,藏语「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原名罗桑扎巴,后因出生于青海的宗喀而被称为「宗喀巴」,意为「在宗喀出生的人」。

宗喀巴在藏传佛教界的地位极高,被誉为第二佛陀,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宗喀巴出生于藏历第六绕迥火鸡年,也就是公元1357年。相传宗喀巴大师出生后不久,在他脐带血滴落的地方长出了一棵菩提树。公元1379年,22岁的宗喀巴正在卫藏修行。为了安抚母亲馨茂阿却的思子之亲,宗喀巴寄给母亲一幅自画像和一幅《狮子吼佛像》。馨茂阿切在众人的帮助下,用黄色绵缎将那棵菩提树包了起来,又用根据《狮子吼佛像》翻制的十万尊小佛像围在四周,并修塔一座。这座塔据说就是现在塔尔寺大金瓦殿内的大银塔,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

由于是先有塔而后有寺,寺院也就称为了「塔尔寺」。

据说当年的那棵树依然还在,就是现在塔尔寺大金瓦殿的那株菩提树。每到秋天,当菩提树叶开始飘落,很多人都会捡拾落叶带回家中供奉。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A0118020001 · 2018年2月23日摄于中国青海西宁

 

来西宁,纯属路过。

姥姥说想坐火车进藏,但我不习惯火车逼仄且嘈杂的环境,所以折衷了一下:先从上海飞西宁,再由西宁坐火车进藏,这样可以少受些罪。

尽管只是走马观花,但说实在的,西宁给我的印象特别的棒。这座城市虽然说不上繁华,但干净、整洁、平和、有序,让人感到自在和舒坦,身心俱悦。这很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除了城市,西宁的人也给我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

抵达西宁的当天傍晚,我们去堪称西宁地标性建筑的东关清真大寺参观。因为那天是「主麻日」,很多的穆斯林陆陆续续的也都往大寺里汇集。在门前的台阶上,我问身边的一个穆斯林:我们不是穆斯林,但想进去看看,可以吗?那个穆斯林很客气,连声的「可以」。当看见我手里还拿着相机,他很善解人意地补充说:「不但可以随便进,到了里面还可以随便拍。」

我们算不上美食家,但每到一地,喜欢尝尝当地的风味美食。这次在西宁自然也不例外。在准备来西宁前,我特意花了点时间在网上查了西宁的美食。无论哪个版本,居首的都是手抓羊肉。我是不吃羊肉的,但既然西宁手抓羊肉的名声如此之大,不免也有些蠢蠢欲动。

到西宁的当晚,根据「大众点评」的指引,我们一行四人拐弯抹角地在东关大寺的背后找到了位列「西宁美食热门榜」榜首的「马学武手抓美食」。店不大,就一个临街的小门脸,不怎么起眼。掀开门帘,里头是三五张桌子,收拾得挺干净。当时马学武应该在后面的厨房里忙活,没有露面。在店堂里招呼的是他的媳妇,也姓马,看上去勤快、本分。

我们找了一张小方桌坐下,叫了四个盖碗八宝茶及两斤手抓羊肉。茶15块一碗,羊肉40块一斤。也就十来分钟的样子,刚出锅的手抓羊肉装在长方形的不锈钢盘子里端上桌来。他们家的羊肉真非徒有虚名,鲜、嫩、香、酥,全没有印象中羊肉的那股子膻味。两斤羊肉不到半小时便被我们四个风卷残云、一扫而光。

期间,我问女掌柜,知道他们的店在大众点评上的排名有多靠前吗?她愣愣反问我:「『大众点评』是什么?」直到我打开「大众点评」,找到「马学武手抓美食」给她看了之后,她这才知道他们家早已名声在外,只是他们自己还都不知道。真是实诚。

两天之后,我们环了青海湖回到西宁,头一件事便是去他们家。这次我们是五个人,叫了三斤手抓羊肉。不到半小时,两个装羊肉的不锈钢盘子就空了,很是解馋。


《宗喀拉则》A0118010001 · 2018年3月25日摄于中国青海海南贵德拉脊山

 

「拉则」,是藏族、蒙古族、摩梭人和部分纳西族人的一种祭坛,垒石堆,上插箭、棍、矛等兵器,通常还挂有五彩经幡。拉则祭拜的主要是威猛的战神,也就是守护神,以求人畜兴旺、地方平安。

目前《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的全球规模最大的拉则是青海省贵德县的「宗喀拉则」。宗喀拉则高37米,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72.24平方米,修建在海拔4280米的拉脊山口之上,气势恢宏。

宗喀拉则的主体建筑部分被称为「万神之殿」。考虑到贵德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万神之殿」共有十三尊战神,尽可能将这一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族群的守护神悉数供奉,和谐共处,皆大欢喜。宗喀拉则也因此成为当地各个民族共同的宗教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