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族」女孩》F0100000058 · 2019年3月20日摄于泰国清莱

 

在泰国北部的清莱府郊外有一个叫「『长颈族』村」的地方。一些「长颈族」和「大耳族」妇女和孩子被泰国政府「安置」在这里生活、劳作,供游人参观、猎奇。

「长颈族」的正式名称叫「巴东」,是生活在泰缅边境大山深处的喀伦族的一个分支。清莱「长颈族」村里的巴东人最初生活在缅甸,上世纪中叶为躲避战乱及若开族人的迫害而逃亡泰北。没想到半个世纪之后,竟成为了泰国的旅游资源。

三十多年前,《世界知识画报》上曾刊发一组照片,专门介绍这些「缅甸的长脖子美女」。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存在着这样一个奇异的民族。只是那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能亲眼目睹。

喀伦族女孩大约从五岁起便开始戴铜圈。随着年龄的增加,铜圈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到二十五岁出嫁时,铜圈数量最多可达25只,重量接近10公斤。沉重的铜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压在喀伦族女孩们的肩膀上,以至于她们的锁骨严重变形、下坠。正常人的锁骨和颈椎间的角度大约是100度,而对于喀伦族妇女,这一角度可以达到150度。

喀伦族的这一奇特风俗,其产生的原因无人知晓。有人猜测,这是喀伦族人对他们的神兽「长颈龙」的一种模仿;也有人猜测,这些铜圈可以让喀伦族妇女在受到猛兽袭击时可以有效地保护颈部免受伤害;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喀伦族妇女身上的铜圈和苗族妇女的银饰一样,为的是当危险来临时可以快速转移家庭财富;甚至有人推断这是为了阻止喀伦族妇女外嫁其他族群的一种手段。

由于长期依赖铜圈的支撑,成年喀伦族妇女的颈部肌肉比正常人要弱得多。一旦卸下铜圈,她们的颈椎很容易骨折。很多年前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一旦喀伦族女人出轨,作为惩罚,她脖子上的铜圈会被卸除。这样,她就很可能因为颈椎骨折而窒息。

  1. 0楼
    薛华:

    这种摧残人的恶习怎能容忍啊。

    2019-03-25 05:32 [回复]
  2. 0楼
    梅香淡淡有似无:

    以前看到,觉得比女子裹脚还残忍。
    现在想想,她们活在习俗里,未尝不觉得是一种美好。
    长颈族人进入现代社会,逐渐会意识到这种残忍,后代还会继续这样套铜圈吗?
    希望这一族长颈的女子,越来越少。

    2019-03-29 17:49 [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