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约尔蓝》A4000000006 · 2019年4月3日摄于摩洛哥马拉喀什马约尔花园

 

菲斯号称蓝色之城,拥有穷尽想像的各种的蓝,唯独「马约尔蓝」除外。

马约尔蓝来自马拉喀什的马约尔花园。

1924年,法国著名画家雅克 · 马约尔来到摩洛哥。他在马拉喀什购买土地,倾毕生精力和才华打造了一座属于他心灵的、以蓝色为基调的伊甸园。这座花园叫「马约尔花园」,这种蓝叫「马约尔蓝」。

马约尔去世后,马约尔花园几乎被人所遗忘,直到伊夫 · 圣 · 罗兰的出现。

1980年,法国时尚大师伊夫 · 圣 · 罗兰在马拉喀什旅行时无意间看到了马约尔花园时,被这座梦幻的蓝色伊甸园惊艳到了。他买下了花园,并重新改造,打造成属于他的世外桃源。之后的数十年前,伊夫 · 圣 · 罗兰每年都会来马约尔花园小住。这里不仅是他的工作室,更是他的灵感之源。「多年来,我总能从花园获得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我也因此经常梦见那独一无二的色彩。」他所说的「独一无二的色彩」就是马约尔蓝。

究竟是伊夫 · 圣 · 罗兰成就了马约尔蓝,还是马约尔蓝成就了「圣罗兰」这个世界著名的时尚品牌,这并不重要。事实上,无论是马约尔蓝还是圣罗兰,都同样惊艳着世界。

如今马约尔蓝已经成为摩洛哥的文化名片和时尚象征,被称为了「摩洛哥蓝」。


《不眠广场》A4000000005 · 2019年4月3日摄于摩洛哥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最著名的不是巴西亚皇宫,不是库图比亚清真寺,而是世界文化遗产、纷乱嘈杂的「不眠广场」。

鳞次栉比的商铺、食肆,宛若迷宫的街巷围绕四周,中间是一个巨大的露天市场。这里是全摩洛哥最大的柏柏尔人露天市场。唱歌跳舞的,杂耍卖艺的,画手绘的,占卜算卦的,耍蛇的,以及临时搭建的密密匝匝的小吃摊档,形形色色,充斥其间。每天从早到晚,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据说在所有小吃中,中国游客最喜欢鲜榨橙汁、蜗牛和羊脸肉。蜗牛是加了很多香料煮的,有点腥,加上不太习惯当地的香料,不觉得很好吃。倒是羊脸肉,煮熟后白切,醮上盐,就着现烤的面饼,鲜嫩多汁,非常美味。

日落时分,我们在广场边一家咖啡馆的顶楼露台找了个座。从这里俯视,眼前是一幅充满了浓郁阿拉伯风情的民俗画卷,一幅北非版的《清明上河图》,鲜活而生动。


《巴西亚皇宫》A4000000004 · 2019年4月3日摄于摩洛哥马拉喀什

 

摩洛哥很多主要城市都有「皇宫」,像马拉喀什就有「巴西亚皇宫」。

巴西亚皇宫占地八千平方米,规模宏大,据说历时十四年才修建完成。这座深宅大院共有一百五十间房间,用来安置主人成群的妻妾和孩子们。

走进巴西亚宫门,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鳞次栉比的房间、精美的庭园和华丽的喷泉。法国殖民摩洛哥后,曾做过一些改造,如加装了壁炉等,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保留了阿拉伯园林风格。

巴西亚皇宫的内部装饰与摩洛哥传统建筑一样,风格大同小异,不过石膏的雕花更繁复,是十九世纪摩洛哥装饰艺术的完美标本。殿内豪华的厅堂、精雕的雪松屋顶、镂空屏风的设计、精致雕刻的大门、典型的摩尔式中央庭院,处处体现出伊斯兰和摩洛哥建筑的风格。

在巴西亚皇宫的很大道大门的门框上都刻有阿拉伯文的「带着欢乐而入,带着欢乐而出」,很有点「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的意思。

在中庭的马赛克地面上,一块窨井盖显得很是突兀。应该是哪个粗心的维修工留下的杰作。

离巴西亚皇宫不远是库图比亚清真寺。每天从日出前直至日落后,宣礼员都要五次爬上高耸的宣礼塔召唤穆斯林前来礼拜。有传闻称,为了防止巴西亚皇宫遭到偷窥,库图比亚清真寺特意选派盲人穆斯林担任宣礼员。

据说巴西亚皇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王室宫殿,而是十九世纪末一个内政大臣的私家园林。我比较偏向于这种说法。毕竟巴西亚皇宫的大门开在一条其貌不扬的狭窄的小巷之中,与印象中的皇宫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红色之城马拉喀什》A4000000003 · 2019年4月3日摄于摩洛哥马拉喀什

 

抵达摩洛哥的第二天,我们离开卡萨布兰卡,前往摩洛哥著名的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南部,为这个国家的第三大城市。虽然靠近撒哈拉沙漠,但马拉喀什气候温润,林木葱郁,素有「南方珍珠」之称。

马拉喀什是摩洛哥著名的历史名城,与拉巴特、梅克内斯、菲斯一起,并称摩洛哥的「四大皇城」。在摩洛哥的历史上,这座非凡的红色之城曾先后两度成为这个国家的都城,甚至德语、法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的「摩洛哥」一词,都源自柏柏尔语的「马拉喀什」,反倒是这座本身却称为「摩洛哥城」。

摩洛哥号称多彩之国,其四大皇城拉巴特、梅克内斯、菲斯和马拉喀什分别称为白色之城、黑色之城、蓝色之城和红色之城。马拉喀什之所以被称为红色之城,是因为这里的建筑,包括城墙,大都由赭红色的岩石堆砌而成。据说在阿拉伯语中,「马拉喀什」本身就有「红色」之意。


《鸽子广场》A4000000002 · 2019年4月2日摄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鸽子广场」的正式名称是「穆罕默德五世广场」。

穆罕默德五世,摩洛哥阿拉维王朝第25任苏丹。1957年8月14日摩洛哥定名为「摩洛哥王国」后,穆罕默德五世由摩洛哥苏丹变成了摩洛哥国王。

摩洛哥有很多穆罕默德五世命名的重要建筑,如:穆罕默德五世广场、穆罕默德五世医院、穆罕默德五世机场、穆罕默德五世大学等。

穆罕默德五世即希迪 · 穆罕默德 · 本 · 优素福,1927年继承其父穆莱 · 优素福成为为摩洛哥阿拉维王朝第25任苏丹。

穆罕默德五世是摩洛哥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穆罕默德五世于1939 年9 月4 日发表宣言,支持法国对德作战并动员本国人民入伍。法国投降后,他仍坚持原有立场,拒绝德国停战委员会入境,同时反对迫害犹太人。盟军在北非登陆后,曾同罗斯福和戴高乐会晤,重申与同盟国合作的政策,并要求摩洛哥独立,但遭到了法国的拒绝。由于和法国之间矛盾激烈,1953年8月穆罕默德五世被法国废黜,并被先后流放法国的科西嘉和马达加斯加。1955年,迫于摩洛哥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武装斗争的压力,法国重新恢复了他的职位。回到摩洛哥后,穆罕默德五世立即组织新政府和法国进行独立谈判。次年,法国最终同意摩洛哥独立。1958年,穆罕默德五世收回被西班牙划为「西属摩洛哥」的南部伊夫尼地区,1960年又收回「国际共管」的丹吉尔。

穆罕默德五世在摩洛哥享有崇高地位,被誉为摩洛哥的「国父」。


《穆罕默德五世广场》A4000000001 · 2019年4月2日摄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先是由上海飞往巴黎,再由巴黎转机飞往拉巴特,两个航段共十六个小时,中间六个小时的转机,加上航班延误,历经二十四五个小时的奔波之后,终于抵达摩洛哥。

如愿以偿。

对摩洛哥的向往,不只是因为那里有卡萨布兰卡和舍夫沙万,还因为那里是摩尔人的故乡。摩尔人不仅建造了雄伟的阿尔罕布拉,自公元八世纪起,他们的文化就一直影响着伊比利亚半岛,甚至时至今日仍依稀可见。

公元711年,七千个摩尔人在摩洛哥原住民柏柏尔人塔里克 · 伊本 · 齐亚德将军的率领下跨过直布罗陀登陆伊比利亚。在短短数年内他们便征服了大半个伊比利亚半岛,而之后,摩尔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更是长达几个世纪。

三年半前,我在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海边隔着直布罗陀海峡远眺南方若隐若现的非洲大陆时,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到对岸看看。幸运的是,一年之后,摩洛哥对中国公民实行免签政策,这一下子拉近了梦想与现实间的距离,更加激起了我对这个神秘的西北非阿拉伯王国的向往。

这次的北非之行原本是想安排在三月中旬,因为外婆生日。但后来考虑到那段时间北非,尤其是北非北部仍处于雨季,便推迟到了四月。

每年的四五月间,北非开始由雨季向旱季过度。这一时节,会有雨,但通常是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雨过天晴,风轻云淡,凉爽清新,非常舒适,应该是北非最美的季节。


《小物件》N0000000002 · 2019年3月9日摄于中国上海长宁

 

每年的四月一日是「愚人节」。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

最初,任何美国人在愚人节这一天都可以炮制骇人听闻的消息而不用承担道德和法律责任,政府和司法部门也不会追究。相反,谁编造的谎言最离奇、最能骗取人们相信,谁还会荣膺桂冠。这种做法给社会带来不少混乱,因而引起人们的不满。现在,人们在节日期间的愚弄欺骗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离谱,而是以轻松欢乐为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愚人节作弄人的手法,也是花样翻新,新意百出。如:新婚的妻子可能会收到告发丈夫不忠的信件,碌碌无为的公务员会接到提升的调令,儿子会接到父亲去世的电报。有一年的愚人节,英国《每日镜报》登出一帧照片,一个面容酷似某国总统的男人,一手挽着一个几乎全裸的美女。凡此种种,如果你都信以为真,就上了大当。当然,如果你真受了愚弄,也不必像得墨忒尔女神那样大光其火,最好拿出点「绅士」风度,一笑置之,才符合愚人节与人为善的真谛。

愚人节是一个国际性节日,所以,有关愚人节的起源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版本。

印度版

一种说法是,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

希腊版

愚人节起源于一个很有名的希腊神话传说:

农业女神得墨忒尔,在希腊是个妇孺皆知的神祗。她具有无边的法力,可以使土地肥沃,五谷丰登,也可以令田园荒芜,万物凋零。在希腊众神中,她也是最受尊崇的女神之一。万神之王宙斯是她的弟弟,也是她的丈夫。仅仅这个身份,就足以使众神在她的脚下俯首帖耳了。但是,这位权势无比的女神的生活并非十全十美。宙斯凭借着神王的地位,到处拈花惹草,闹出了许多风流韵事,给得墨忒尔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唯一能够让她享受生活乐趣的,还是她和宙斯生的女儿佩尔塞福涅,一个聪慧、美丽、天真、活泼的姑娘,和她在一起,任何人都不会悲伤和忧愁。

这一天,冥王哈得斯驾车巡视西西里岛,恰好被在云端中走过的爱与美女神阿芙罗狄忒看到了,同时让她看到的,还有正在田野里散步的佩尔塞福涅,以及她的伙伴女战神雅典娜,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一看到这几个人,阿芙罗狄忒就气不打一处来。这几个男女,从来不议论爱情,也不谈婚论嫁,眼睛里可还有她爱神的地位吗?雅典娜和阿尔忒弥斯是出名的贞洁女神,又都以武艺高强,神通广大,闻名神界天国,还是不惹为好。但对佩尔塞福涅这小丫头,可就不必客气了。于是,头上晃动着神圣光环的阿芙洛蒂德唤过自己的儿子小爱神厄罗斯,对他说:「看看吧,这几个人是怎洋对待爱情的?如果人和神都学他们的样,我们还怎样统治这个世界?来,给哈得斯射上一支金箭,让他疯狂地爱上佩尔塞福涅!」

厄罗斯是个百发百中的神射手。他弯弓劲射,一技无形的情欲之箭,正扎进哈得斯的心窝。然后,他便跟随着阿芙洛蒂德,扬长而去,静等着看好戏了。果然,哈得斯中箭后,对佩尔塞福涅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爱。但他明白得很,这个远近闻名的美人儿,绝不会情愿放弃阳光明媚的大地和天空,跟他到阴暗的冥府中去。因此,他找到自己的兄弟众神之王宙斯,请求他作主将女儿嫁到冥府。「这个么,我作不了主」,众神的主宰沉思着说,「你也知道,得墨忒尔难缠得很。不过,你要是有本事把佩尔塞福涅抢走,我倒不反对。」得到了神王的默许和暗示,哈得斯满心欢喜,他立刻返回冥土,做好抢亲的准备。

一天,佩尔塞福涅在田野里正欲弯腰采摘一朵野花时,大地突然裂开了一条宽宽的地缝。随后,一辆闪闪发光的金车,冲上了地面,驾车的就是威风凛凛的冥王。他不由分说,一把抱起佩尔塞福涅,放到他身边的座位上,一声吆喝,马车便以迅不可及的速度沉入地下。裂开的大地倏然合上了,依然是阳光灿烂,绿草如茵,除了天空中还回荡着佩尔塞福涅的呼救声外,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得墨忒尔在很遥远的地方,听到了女儿撕心裂肺般的呼救声。但当她以最快的速度飞回来时,女儿已经不见了。她只知道女儿被「强盗」劫走了,但是,这个强盗是谁,却一点蛛丝马迹也寻不出来。那些知道佩尔塞福涅下落的神灵们,全都缄口不言。他们知道这件事的背景,宙斯和哈得斯都不是好惹的,谁也不想引火烧身。有几个神祗被逼问急了,也是东西南北瞎扯一通。女神按照他们的指点,没头苍蝇般乱闯乱撞,不用说,这些都成了徒劳无功的跋涉。

然而,对女儿的爱,促使得墨忒尔永无休止地找下去。无论哪个神说了什么,她都确信不疑。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些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无奈之下,她在深不可测的埃特纳火山口点燃了两支松木火把,把整个世界照得一片通明。从那时起,无论黎明女神还是黑夜女神,都未见她坐下来休息片刻。就这样,得墨忒尔走遍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她的女儿就像被风卷走了,被太阳晒化了,或者变成了水汽和浮云似的,仍然踪影全无。众神对她也逐渐由同情转为厌恶。因为这个“女疯子”为寻找女儿,搅得世界上没有片刻安宁。他们越加拿她开起心来,忽而指向东南,忽而指向西北,无非是想把她支走,过几天太平日子。

最后,得墨忒尔只得拖着疲倦的身子,返回了西西里岛,佩尔塞福涅失踪的地方。奔波了这许多天,连罪魁祸首是谁都不知道,女神的气恼可想而知。于是,她便把一肚子的怨气,都撒到了西西里农人身上。她杀死了岛上所有的耕牛,命令土地坚如钢铁,封住地里的种子,让所有的植物都枯黄凋零。把这个地域辽阔的大岛弄得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宙斯见她闹得太不像话,就「好心」地劝她再到别处看看,别拿无辜的农民出气。得墨忒尔不知其中有诈,再一次踏上了东西逛的征途。这一下了可不得了,不知多少地方,由于女神的愤怒,变得颗粒无收,到处都弥漫着饥馑和灾荒的绝望气氛。

当她明白自己又上了丈夫一个大当时,才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该怎洋办,无意中她抬起头来,看到了驾着金车,在茫茫太空巡行的太阳神阿波罗。猛然想到,只有他高高在上,普照一切,明察秋毫,天底下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逃过他的双眼。这才手执火把,飞到赫利俄斯面前,请他指点迷津。

伟大的太阳神怜悯女神的遭遇,又无需畏惧冥王的权势。而且,他也不愿意得墨忒尔再这样大闹下去,让众神看笑话,让老百姓受难,便把哈得斯抢亲的情况,仔细描述了一番。得墨忒尔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此时此刻,佩尔塞福涅在哈得斯的威逼利诱下,已然成了尊贵的冥后,无法再到地上和母亲团聚了。何况,得墨忒尔再神通广大,也没本事把女儿从哈得斯手中硬夺过来。

得墨忒尔知道自己受了众神的欺骗、愚弄,愤懑和气恼又加深了一层。她干脆下了一道命令,让全世界的植物一起凋零,所有的庄稼全部枯死,大地上不允许出现一丝绿色。自己则躲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不再露面。这一来,天上地下全部乱了套。老百姓没有粮食吃,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饿死。成群结队的亡魂拥入冥府,吵吵闹闹,把哈得斯弄得心烦意乱,狼狈不堪。众神也因为得不到人间的祭祀和礼物,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宙斯没办法,只好让佩尔塞福涅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住在冥府,其余时间则返回人世,侍奉她的母亲。以后,每当佩尔塞福涅留居冥土时,得墨忒尔便愁眉不展,大地也是一片萧条,便成了冬季。而女儿一旦和她团聚,女神便喜笑颜开,世界也重现草木复苏,群芳争艳的勃勃生机,就是春、夏、秋三季。

很明显,在这个故事里,得墨忒尔是一个十足的傻瓜。她不知道爱神的把戏,不知道丈夫和哈得斯的同谋,事件发生后,又被众神支得团团转,屡屡受骗上当,被人戏弄。此后,人们便设立了愚人节,用善意的谎言,告诫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不要由于轻信,干出贻笑大方的蠢事。

英国版

1545年的一天,国王亨利八世突然收到了一封信,是一位叫卢夫 · 利尔波的科学家寄来的,科学家声称已经揭开了飞行的秘密,并恭请国王在4月1日驾临威斯敏斯特宫观看他所做的飞行表演。

到了4月1日这一天,国王和政界要员们站在威斯敏斯特宫的大广场上,等待着利尔波先生从空中飞过。然而,苦等了几个小时,他们什么也没有看到。国王和要员们都认为是上了利尔波的当,受人愚弄了。从那以后,英国就形成了一种风俗,把4月1日定为「愚人节」。

但专家考证,利尔波并不是存心开玩笑,他可能确实掌握了飞行的诀窍,只是在飞行途中,他的飞行器出了故障。加上他的驾驶技术还不够熟练,飞行器撞在一棵树上,才没在威斯敏斯特宫露面,而他本人也不幸遇难了。这也许可以称是航空史上的第一次空难了吧。现在,大多数人认为第一次飞机飞行是在1903年,而原来在三百多年前,已有飞行器在空中飞了,只不过飞行器和飞行术都随着利尔波的丧生而失传。

法国版

第一个版本是:愚人节起源于法国,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时间在元旦前后,活动内容包括推选假主教或假教皇,模拟教会礼仪,上下级官员互相易位等。另一个版本是:在中世纪时,多数基督教国家都使用儒略历,把3月25日到4月1日作为新年节日来庆祝。按习俗4月1日这天,人们要互赠礼物表示祝贺。1564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

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对这些守旧者倒行逆施的做法主张改革的人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日久天长便成为一种风俗。今天,法国人称在愚人节受骗的人为「四月鱼」,这大概是因为小鱼在四月刚产出,糊里糊涂地见饵就吞,容易上钩的缘故吧。


《泰 · 好玩》F0300000231 · 2019年3月21日摄于泰国清迈魏功甘古城

 

泰国的很多习俗和礼仪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

尽管泰国人大都是佛教徒而不是穆斯林,尽管现在很多泰国人用餐时已经普遍使用餐具,但传统上,泰国人是右手直接进食,而左手通常用于净身,右手尊而左手卑。因此,无论是递东西或是接东西,都必须使用右手,不然会非常失礼。

和泰国人交往,一定不要试图「肌肤相亲」,尤其是头。因为在泰国人的心目中,头,无论成人或是孩子,都是智慧所在,尊贵而神圣,是不能随意触碰的,不然就是严重的冒犯。

泰国是一个非常休闲且随意的国度。但在进入像皇宫或寺庙等宗教场所时,对着装是有严格要求的,比如上衣不能露肩,裤、裙必须过膝。再就是进入皇宫必须穿鞋,进入寺庙必须光脚。泰国寺庙众多,每次出入都必须脱鞋,非常不便。如果不是去计划去皇宫,强烈建议穿「人字拖」,省事。

不要跟泰国人,也不要在泰国人面前议论佛祖和他们的国王。在泰国,佛祖和国王至高无上,是不可以议论的。

合手礼是泰国的一种非常典型而且非常通行的行礼方式。合手礼有特定的仪规。对方的地位或年纪越高,手就要抬得越高。诸如此类。

泰国禁赌,而且非常严格。扑克,无论何种形式,比如「斗地主」之类,也在禁止之列。

在泰国,携带或使用电子烟都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会面临重罚,甚至是重刑。

泰国是一个接受小费的国家。在多数情况下,只要接受了服务,就要考虑给对方小费。

在泰国,除了涉及中国团队游客的旅游从业人员,绝大多数的泰国人热情而友善。充分尊重当地的习俗和礼仪,入乡随俗,在泰国旅行会是一种令人轻松而愉悦的体验。


《流逝》F0300000230 · 2019年2月5日摄于中国海南三沙全富岛

 

结束工作,道别,上车,前往重庆江北机场准备回上海。

这一次说「再见」时的感觉跟以往不同,不再是理所当然的「再次相见」,而是有了「再也不见」的意味。

这是一个转折,一个终结。

突然有些伤感。

记录一下,算是对过往的一个纪念和一种尊重。


《卢浮宫》A2501000007 · 2011年3月8日摄于法国法兰西岛巴黎

 

《美,拯救了巴黎》

梁文道

 

1944年8月25日,正是巴黎从纳粹铁蹄下被解放的那一天。这天,希特勒发出一封电报:「巴黎到底烧了没有?」

为什么他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希特勒的狠心:毁灭巴黎

 

原来,当年诺曼底登陆成功后,盟军势如破竹,逐渐往德国方向推进时,希特勒就下定决心,将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他心目中将会延续千年的第三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战利品巴黎。

巴黎一旦守不住,希特勒的命令是,那就将巴黎彻底变成一片废墟。他要让盟军即使得到这座城市,也一无所获,甚至要让他们觉得,就算赢了这座城市,也代表着输掉了一切。

为了达成目的,他指派了心目中最忠诚的军官,也就是当时驻守巴黎的德军最高统帅狄特里希 · 冯 · 肖尔铁茨。

巴黎到底被烧了没有?

今天的我们想必都清楚,巴黎当然没有被烧。巴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希特勒最信任的将领却没有执行他下达的命令?

 

率先拯救巴黎的是盟军

 

为什么巴黎没有被烧?其实那个时候觉得巴黎可以被毁灭的人,并不只有希特勒,其中比较让人意外的角色,是当时巴黎地下抵抗运动的一位领袖人物罗尔上校。

他知道德军快要守不住巴黎了,但是他认为巴黎应该由法国人民自己解放,有这种想法的人绝不止他一个,还包括戴高乐以及法国国内其他「戴高乐分子」。只不过罗尔上校的做法更为极端,就是全巴黎人民一起起义、抵抗。他到处散布革命的讯息,准备武器,决心在盟军进城之前自己解放自己,并和驻扎在这里的德国雄师作战。

但是,这种做法并不会有好下场。前车之鉴便是,之前华沙市民在苏联红军已经挺进到城外、但又犹豫不前的时候,自己率先起义,结果德国部队进行了一场近乎「屠城」的行动,杀害了整整20万起义市民,整座华沙城变成一片废墟。

因此,很多人担心,这时候罗尔上校若是领导起义,是否会让巴黎同样变成废墟,牺牲许许多多的巴黎人。但是,罗尔上校认为,巴黎值得牺牲20万人,即便炸掉再多的古典建筑,毁灭那些永恒的美景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巴黎人必须自己解放自己,战后秩序再让由以罗尔上校自己为首的党派来维护、领导。

得知这些消息之前,有些盟军将领非常不愿意去解放巴黎,比如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理由很简单,他们的目标是继续向德国挺进,而特意绕道并进攻巴黎,不仅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且会损耗珍贵的汽油和兵力,以当时战事相当吃紧的情况,非常不划算。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种奇特的张力:一方面是希特勒下令,就算毁灭整座城市都要守住巴黎;另一方面是蠢蠢欲动的地下抵抗人士认为,无论如何都要起义;还有一方面是盟军偏偏在这个时候不愿进军巴黎。如果盟军当时只是绕巴黎城而过,巴黎市民自行起义,或许我们今天就不会再看到巴黎了。

这时候有很多重要的人物在中间斡旋,包括后人已经忘记名字的瑞典驻巴黎总领事诺尔丁,一些戴高乐派的间谍头目以及戴高乐将军本人。最终,我们看到的就是几方面的角力、命运的阴差阳错,终于促成盟军统帅最后决定,还是要向巴黎挺进。

尤其戴高乐将军,他基本上已经策动了本来在艾森豪威尔麾下的一支法国军队,要这支法国军队不顾一切,不要管艾森豪威尔联合司令部的命令,自己带人先进攻巴黎。

因此,我们可以说,最先拯救巴黎的,其实是这些向巴黎挺进的盟军。因为他们的进入,才使得原来罗尔上校计划执行的「起义策略」失败。

 

游说肖尔铁茨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仍然看得见巴黎这座城市,并且保存着它的历史原貌?

这就要说回肖尔铁茨,他来到巴黎之时就决定要执行元首的命令。只不过当时的他,也已经意识到,希特勒似乎过于疯狂了,他甚至感觉到,这场战争德国其实已经输了。

于是问题变得很简单:焚毁巴黎、与巴黎同归于尽,到底有没有必要?

结果,被认为是「法奸政权」的维希政府的巴黎市长泰丁格得知了这个计划,他想劝肖尔铁茨不要这么做。但是,他能用什么理由劝服这位以铁石心肠闻名的纳粹将领呢?

一番劝说后,他引领着肖尔铁茨走到德军司令部大楼的阳台上,请肖尔铁茨看一看阳台外的景象。

在他们身下的路上,「一个身穿花布衣裙的漂亮姑娘骑车经过,一只手按着被风吹起的裙子。在杜伊勒花园的绿色草坪中间,未来的小水手在摆弄他们的玩具,帆船就靠在圆形小池塘的边上。河的对岸,在中午灿烂的阳光下,埋葬着拿破仑的荣军院的金色圆顶闪闪发光。在它背后,埃菲尔铁塔耸立在万里晴空之中」。

泰丁格伸手指着他们面前的景色,向似乎没有感情的军人做了最后一次慷慨陈词。

他指着右边罗浮宫的灰色花岗岩侧楼,和侧楼之间用石块围绕的花园,又指了指右边协和广场完美对称的布局。

他对将军说:「给一个将军的任务常常是毁坏,不是保存。不妨设想将来有一天,你有机会作为游客,又站在这个阳台上,再一次欣赏这些使我们欢乐、使我们悲伤的建筑物。你能说:『本来我可以把这一切都毁灭掉的,但是我把它们保存了下来,作为献给人类的礼物。』我亲爱的将军,难道这不值得一个征服者感到光荣吗?」

说起来,四年之前,当时非常窝囊的法国最后决定弃守他们的首都巴黎,其中一个理由也正是,不希望战火波及他们所钟爱的这座城市。

现在,这个投靠了纳粹德国、常被认为是「法奸」的市长,在用他的良心为这座城市做最后一次陈词。

但是,最后将军到底听进去了没有?当时这位市长并不敢肯定,因为肖尔铁茨说,他还有他的任务要完成。当然,最后我们知道,他没有选择毁灭巴黎,他背叛了希特勒。

 

背叛了祖国,却没有背叛人性的价值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最铁石心肠的人,在这个时候拒绝毁灭巴黎,转而选择背叛他们至高无上的元首?

我们可以看一下从佐治亚州来的美国军人的陈述。

29岁的农家子弟里昂 · 科尔,跟很多军人一样,攻入巴黎后被热情的巴黎市民带回家。他站在蒙马特一座公寓的第5层楼的阳台上,展现在他脚下的是他以前从书本中读到过的,也是他多年只能在梦中梦到过的景色。

在渐深的暮霭中,它们的轮廓如今仅依稀可辨:埃菲尔铁塔,圣母院的双塔,塞纳河懒洋洋的弯曲河道。他的主人递给他一杯白兰地,然后,那对上了年纪的法国夫妇和他并肩站在那里,一起欣赏巴黎夜色的降临。他是被他们邀来一起喝一杯的,这个身材高大的美国兵肩上还扛着冲锋枪。

在他们一起欣赏的时候,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壮观景色突然大放光明:自1939年9月3日以来,巴黎第一次无所畏惧地灯火通明起来。为了表示庆祝,巴黎市的电工向全市输送了电力。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科尔不禁目瞪口呆。在他身旁的那位太太也倒吸了一口气,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仿佛在梦境中,她把酒杯举过阳台铁栏杆,向下面的城市轻声说:「光明之城。」

为什么今天我要说起这样一个年代久远的故事?

因为在我看来,在这个故事里,巴黎最终没有被焚毁,恰好说明我们很珍视一种价值,即审美的价值。

美,并不只是单纯的、抽象的、冰冷的东西。

像希特勒这样当不成艺术家,但一辈子还是想做艺术家的人,他所知道的那种「美」是粗俗的。真正的美,是一种让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人的存在」的美。

真正的美,会让你无法轻易说出「巴黎值得牺牲20万人」。在真正懂得美的人的心目中,人是一个具体的生命,而不是为了完成一项历史任务就可以抛弃的冰冷数字。这才是真正的美。

光明之城,巴黎的美。

在我们刚才读到的那个故事里,纳粹德国将军看到的,除了那些宏伟的建筑物,还有漂亮的少女骑着脚踏车,可爱的、穿着水手装的小朋友正在池塘边玩着纸质的帆船。种种景象,最终让他决定背叛他的祖国,但是,他没有背叛自己的良心,以及更高的人性价值。

小费

20190328


《神奇泰国》A1103000006 · 2019年3月21日摄于泰国清迈魏功甘古城

 

和中国不同,世界上有相当多的国家,像泰国,在酒店、餐馆等场所接受了服务之后都要支付一定数额的小费。

这些国家的酒店、餐馆服务生、出租车司机、导游等服务从业人员基本收入很少,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小费。在这些国家,支付小费既是一种义务,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社交礼仪。由于中国没有这种现象,所以很多人在这些国家旅行时很容易疏忽。

小费不是法定消费项目,大多数情况下其数额也没有明文规定,而且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差别很大。究竟给多少,约定俗成。所以,动身前有必要将小费的相关事宜事先了解一下。小费不是恩赐,很多时候是一种义务,是对服务生工作的认可和尊重。

顺便说一下,小费最好使用纸币,因为硬币通常用来施舍乞丐。


《泰国水果》B0000000064 · 2019年3月20日摄于泰国清迈

 

泰国堪称水果王国。

我们在泰北的时候,尽管处于水果上市的淡季,但各式水果,像椰子、榴莲、菠萝、西瓜、芒果、莲雾、山竹等等仍铺天盖地,不胜枚举。

有一种小菠萝,据说产自清莱。这种菠萝削皮后一口一个,特别的香、甜。我吃过一次,但没想再吃第二次,因为实在太甜了,齁嗓子。

对于游客来说,在泰国吃水果绝对是一大快事。但对于泰国的酒店来说,这却是一件很令他们头疼的事。泰国的很多酒店都规定,游客不准在酒店的房间里食用榴莲、山竹等。因为榴莲有一种强烈的异味,不容易消除;而被山竹红色汁液弄脏的床单很难清洗。


《魏功甘古城》A1103000005 · 2019年3月21日摄于泰国清迈

 

说泰国全民信教,不如说全民信鬼神更确切些。「佛牌」、「降头」、「养鬼」在泰国大有人信,而且信得诚惶诚恐。

和中国的情况差不多,泰国人说是信教,但真正明白教义的信众少之又少,大多数知道的只是一些口口相传或道听途说的灵异故事,说者神乎其神,听者毛骨悚然。听多了,久了,最初的神秘兮兮慢慢就变成了神经兮兮。家里的灯忽闪忽闪,第一反应不是灯泡杯了或电路接触不良或电压不稳,而是想到又在闹什么鬼了。这就让事情变得很有趣了。

「神奇泰国,处处让你感受神奇」。这是泰国国家旅游局推出的旅游宣传广告。还真是这样。


《泰 · 好玩》F0300000229 · 2019年3月19日摄于泰国清莱

 

这次的泰国之行,纯粹是找个地方给外婆过个生日。四前年,外婆也是在泰国过的生日,只是那次是在曼谷,这次是在泰北的清迈。

总体感觉,清迈比曼谷更好玩。首先是清迈地处泰国北部,加上300米的海拔,气候相对凉爽;其次是清迈作为仅次于曼谷的泰国第二大城市,商业繁荣,生活便捷。更主要的是,相对曼谷,清迈的生活节奏更慢,生活环境更宽容,也更散漫。

清迈全年分为三季:三月至五月的热季、五月至十月的雨季、十月至次年三月的凉季。每年的八、九月,清迈的降水比较集中,可能会给出行带来一些困扰和不便;而每年的三月,不仅是因为已经进入热季,气温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这时,周边的乡村焚烧稻茬,加上这一时节干燥的气候容易引发山火而加重当地的雾霾,空气质量相对较差。清迈最佳的旅游季节是这里的凉季,气候凉爽,空气清新,鲜花盛开,瓜果飘香。

不妨挑上海最阴冷的日子去清迈,多待些日子,乏了就躺,馋了就吃,闲了租辆摩托车去寻古探幽,去撒野,也可以穿着背心、短裤,靸着拖鞋到处闲逛。美死。


《清迈夜市》A1103000004 · 2019年3月20日摄于泰国清迈

 

清迈的夜市整洁、有序,各式小吃,烤的、煮的、炒的、拌的,琳琅满目、香气四溢,很是诱人。尽管如此,我也只是走走看看,凑个热闹,不会试图品尝。

因为担心这里的水。

泰国人对水似乎情有独钟,像每年上半年的泼水节和下半年的水灯节都是泰国的重大节日。但不知什么原因,泰国的自来水似乎有点问题。外国人来到泰国,通常都会被告知不要饮用自来水,即使煮开了也不能喝。这就不光是致病菌,应该还有对金属超标之类的担忧。

泰国的酒店一般都会提供一定量的饮用水,超市里的瓶装水也很便宜,日常饮用不会有太大的麻烦。但对于食物,尤其像直接生食的蔬菜、色拉,以及鲜榨的果汁等,我一般都不会碰。我估计正规的酒店或餐馆有可能会采用净化水,情况稍微好些。但对于像夜市、排档等出售的现制食品、散装饮料,还是小心为妙。出门在外,闹肚子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双龙寺》A1103000003 · 2019年3月20日摄于泰国清迈素帖山

 

坐落于清迈素帖山腰的双龙寺可以称得上是泰北著名的古刹。

双龙寺始建于1383年,为皇家寺院,由当时兰那王朝古纳国王亲自督造。寺内最著名的是贴满金箔、光芒耀眼的舍利塔,里面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遗骨,塔的四周有泰国历代王朝佛教圣僧史画和塑像。

相传当年护送佛骨的白象抵达此处后止步不前。白象大叫三声,并绕行三周,最后屈膝跪地。随行僧人决定就地修建舍利塔以供奉佛骨。舍利塔建成后,白象倒地而亡。据说现素帖山上白象塑像的就是纪念当年的那头白象。

除了佛骨之外,双龙寺还有两件稀世珍宝:供奉于舍利塔顶的泰国九世皇赠送的水晶莲花和供奉于正殿内的释迦牟尼像。

从山门到寺院共有309级台阶,两侧各有一条长达数百米的护法神龙,双龙寺也因此得名。


《蓝庙》A1103000002 · 2019年3月20日摄于泰国清迈

 

在泰国北部的清迈和清莱,白庙、黑庙和蓝庙似乎广受追捧。白庙和黑庙位于清莱,蓝庙则位于清迈。

白庙,即龙昆寺,以白色为主的一处建筑群,上世纪末由私人投资兴建,至今仍在不断扩建中,尚未完工。说是寺庙,但白庙给我的直觉印象是一座主题乐园,宗教气氛不足,商业气息很浓。

严格来说,黑庙不是庙,而是一处个人收藏品陈列建筑群。由于该建筑群整体以黑色或深褐色为主,加上清莱又有座白庙,便被称为了黑庙。黑庙内主要收藏鳄鱼、熊、狼、大象、水牛等动物的骨骼、牙齿和皮毛,铺天盖地、堆积如山,完全不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只是向人们展示主人的奢华和富有,大金链子。

相对而言,我对清迈的蓝庙印象不错,因为这是一座始建于1894年的真正意义上的寺庙。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寺庙建成后一直不温不火,直到1991年。那一年,泰国北部的得道高僧古巴昭腾曾在此落脚,引得众信徒纷至沓来,寺庙所获捐赠颇丰,于是开始修缮和扩建。

蓝庙建筑群整合了兰纳与缅甸的建筑风格,所有建筑的屋顶以深蓝色为基调,沉稳而凝重,体现出一种低调的奢华,非常漂亮。

顺便提一下,清莱也有一处蓝庙,为新修建筑,师承白庙,其历史文化价值与清迈蓝庙非同日可语。


《神奇泰国》A1103000001 · 2019年3月20日摄于泰国清迈双龙寺

 

尽管有「宝象佛国」之称,尽管超过九成的国民信奉佛教,尽管佛教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佛教并不是泰国的国教。一直以来,以宪法的形式将佛教立为泰国国教的呼声很高,但终究未能成为现实。不久前,泰国再次修改宪法。当新宪法草案初稿出台后,人们发现其中对设立国教一事只字不提。这引起了佛教徒们的强烈不满。一些佛教团体因此发起了为佛教「正名」活动,并且得到超过百万的民众签字声援。一向不问世事的僧侣也纷纷走上街头,在政府机关门前静坐请愿,结果除了泰国总理素拉育的一句「认真考虑」外,再无下文。

佛教在泰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而重大的影响。早在公元初的几个世纪里,从印度传入的大乘佛教就在当时泰国境内的一些独立小国传播,同一时期传入的还有印度的婆罗门教。13世纪初,小乘佛教传入泰国,逐渐与当地流传的婆罗门教、精灵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泰国特色的泰式小乘佛教,一直延续至今,可谓长盛不衰。目前,小乘佛教徒占泰国总人口的94.6%。除南部与马来西亚毗邻的北大年府、也拉府、陶公府、沙敦府等地的民众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外,其他地区的民众基本上都是佛教徒。全泰国的寺院总数超过三万座。

泰国上层社会和精英阶层都是佛教徒。尽管宪法并没有明文规定佛教为泰国国教,但却明文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国家、宗教和国王神圣不可侵犯」。在泰国,不仅历届总理都是佛教徒,而且大到国家庆典、阅兵仪式,小到商店开业、婚丧嫁娶,通常都会采用佛教礼仪,并且都有僧侣到场诵经祈福。

佛教对规范泰国的社会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初到泰国的人都会从迷人的「泰式微笑」中感受到泰国人的友善。这种友善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泰国人的佛教信仰。与中国式的大乘佛教相比,泰式小乘佛教更加强调自我内省和个人修行。佛教徒们相信,愤怒和激动会惹祸上身。因此,泰国人平时待人接物讲究平和、矜持而鲜有慷慨激昂。泰国男性佛教徒一生至少要出家一次,这已成为社会上一条不成文的习俗。大多数男子会选择在年满20岁时出家,少则几天、数月,多则数十年乃至终身。这一行为不仅被看作是一种积德求福、报答父母的善举,更重要的是,这还被视为一种「社会资历」而广受尊敬。在常人眼里,一个没有出过家的男人缺乏社会经验,甚至不值得信任。对佛教如此的重视,让泰国的佛教徒乃至国际社会都理所当然地认为佛教是这个国家「不是国教的国教」。

佛教虽然在泰国占据主导地位,但该国的宪法规定,泰国是一个主张信仰自由、多元宗教信仰并存的开放的现代社会。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就其规模和影响而言很难与佛教匹敌,但也是该国包括宗教在内的意识形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伊斯兰教是泰国仅次于佛教的第二大宗教。泰国的伊斯兰教主要是由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在13世纪传入马来半岛,17世纪初在阿瑜陀耶王朝时期逐渐兴盛。但由于佛教势力过于强大,伊斯兰教在泰国始终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泰国现有穆斯林三百多万,主要生活在南部四府,占当地总人口的七成以上。他们大多为马来族或外国穆斯林的后裔。泰国的穆斯林绝大多数属于逊尼派,什叶派不足百分之一。目前,全泰国共有3295座清真寺,其中2118座都在南部四府。1963年,由政府拨款修建的北大年清真寺是该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是东南亚着名的大清真寺之一。据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项统计,泰国当时有穆斯林中学200多所,首都曼谷还有穆斯林学院。全泰国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穆斯林委员会。

除了穆斯林,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在泰国也有一定的信仰人群。16世纪初,随着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天主教开始传入泰国。到17世纪中叶,天主教在泰国上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势力。但17世纪中叶后,阿瑜陀耶王室对天主教采取了限制政策,天主教从此发展缓慢。1767年,缅甸军队攻占阿瑜陀耶,天主教遭受重大打击,一度陷入绝境,直到曼谷王朝拉玛四世国王即位后,天主教才重新获得一线生机。基督教,也称新教,传入泰国仅有150多年历史,一直发展缓慢。印度教在公元8世纪左右传入泰国。泰国的印度教是由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和一些民间信仰后演变成的一种古老宗教。由于小乘佛教在泰国的兴起,使得这种古老宗教的传播困难重重。

就总体而言,佛教之外,剩下的除了伊斯兰教还有些势力,其他宗教都非常弱小,影响相当有限。之所以佛教至今不被确立为泰国国教,原因很多。

就当前的形势而言,南部四府存在严重的伊斯兰分裂主义活动,不少泰国人担心,佛教如定为国教,有可能加剧泰国南部本已严重恶化的安全形势,进一步加深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隔阂,为新的冲突和危机埋下隐患。而泰国南部的穆斯林民众也对要把佛教定为国教不满。他们的理由是,佛教徒的要求显然「多此一举」,因为佛教早就是泰国事实上的国教。曾经担任联合国佛教事务顾问的泰国著名宗教专家马坦纳度 · 比库博士认为,将佛教定为国教可能加重南部紧张局势。他指出,在民族、宗教错综复杂的东南亚地区历史上,每次佛教与民族主义结合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而目前不断发生的暴力冲突,已经加剧了泰国南部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不信任感。

此外,该问题在泰国佛教徒内部也存在分歧。作为最具威望的佛教徒,国王普密蓬一直不赞成将佛教定为国教。早在1997年的制宪过程中,就曾有佛教徒请求将佛教立为国教。但普密蓬国王坚持将相关内容排除在宪法之外。他主要考虑的是维护泰国的民族团结、宗教信仰自由和社会和谐。一些泰国知识分子也认为,将佛教定为国教并不恰当。否则一旦被人利用来宣扬民族主义,很可能会起到分裂社会的反效果。据报道,即使在制宪委员会内部,关于佛教地位的问题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泰国的佛教徒之所以急于要在将佛教立为国教,是因为他们觉得,佛教的地位正日渐衰微。如果不主动采取措施,按目前的发展趋势,佛教在泰国的根基就会开始松动。

佛教能否如佛教徒所愿成为泰国的国教,其路漫漫,甚至遥不可及。


《「长颈族」女孩》F0100000058 · 2019年3月20日摄于泰国清莱

 

在泰国北部的清莱府郊外有一个叫「『长颈族』村」的地方。一些「长颈族」和「大耳族」妇女和孩子被泰国政府「安置」在这里生活、劳作,供游人参观、猎奇。

「长颈族」的正式名称叫「巴东」,是生活在泰缅边境大山深处的喀伦族的一个分支。清莱「长颈族」村里的巴东人最初生活在缅甸,上世纪中叶为躲避战乱及若开族人的迫害而逃亡泰北。没想到半个世纪之后,竟成为了泰国的旅游资源。

三十多年前,《世界知识画报》上曾刊发一组照片,专门介绍这些「缅甸的长脖子美女」。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存在着这样一个奇异的民族。只是那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能亲眼目睹。

喀伦族女孩大约从五岁起便开始戴铜圈。随着年龄的增加,铜圈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到二十五岁出嫁时,铜圈数量最多可达25只,重量接近10公斤。沉重的铜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压在喀伦族女孩们的肩膀上,以至于她们的锁骨严重变形、下坠。正常人的锁骨和颈椎间的角度大约是100度,而对于喀伦族妇女,这一角度可以达到150度。

喀伦族的这一奇特风俗,其产生的原因无人知晓。有人猜测,这是喀伦族人对他们的神兽「长颈龙」的一种模仿;也有人猜测,这些铜圈可以让喀伦族妇女在受到猛兽袭击时可以有效地保护颈部免受伤害;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喀伦族妇女身上的铜圈和苗族妇女的银饰一样,为的是当危险来临时可以快速转移家庭财富;甚至有人推断这是为了阻止喀伦族妇女外嫁其他族群的一种手段。

由于长期依赖铜圈的支撑,成年喀伦族妇女的颈部肌肉比正常人要弱得多。一旦卸下铜圈,她们的颈椎很容易骨折。很多年前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一旦喀伦族女人出轨,作为惩罚,她脖子上的铜圈会被卸除。这样,她就很可能因为颈椎骨折而窒息。


《油条》F0300000228 · 2019年1月2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第一食品五角场店

 

我们在泰国的时候,接到了这小子从上海发来的微信:「外婆、外公,祝贺你们啊。」

外婆听了一头雾水:「祝贺我们?为什么要祝贺我们?」

「因为你们外孙把中队长又给弄回来了。」说完,他自己忍俊不禁,一阵狂笑。

这个学期,经全班同学投票选举,这小子当上了中队长。可好景不长,两个月不到,中队长的头衔就让班主任陶老师给褫夺了,原因是这小子「严重违纪」,还屡教不改。

现在的班主任不好当,不但要管孩子们的学习,而且对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更是不敢有半点的懈怠。闹闹好动,课间休息时喜欢跟同学奔跑、打闹,这让班主任陶老师整天都提着心、吊着胆,生怕出什么事。为此,陶老师劝导过闹闹好几回,叫他课间休息时不要奔跑,给同学们做个榜样。尽管闹同学答应再三,但只要一转身就又旧病复发,依然故我。终于有一天,闹同学把一个女同学撞倒在地,磕了嘴。陶老师气得直跺脚,打电话给闹同学他娘老子,说她想让闹同学「停职反省」,等过半个月让全班同学再重新选举。

半个月之后,经全班同学选举,闹同学把中队长头衔又给弄了回来。当然,这期间闹同学确实收敛了许多,再没在课间休息时奔跑、打闹。

祝贺完外婆、外公后,这小子又告诉外婆:「外婆,侬晓得伐,现在事情变得搞笑来:陶老师叫我专门负责监督同学下课奔跑、打闹。」说完,哈哈大笑。

1 92 93 94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