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之城佩特拉》A1401000009 · 2016年5月15日摄于约旦安曼

 

卡兹尼宫殿的右侧是一条大道,穿过这条大道是一片四周群山环抱的开阔谷地。佩特拉最鼎盛时期的数万居民就生活在这里。尽管当年大多数的建筑已经倒塌或损毁,但通过留存的残垣断壁依然能感觉得出这座城市曾经的恢宏。

佩特拉的建造者纳巴泰人在现代人的眼中,始终是一个迷一样的民族。他们好像在一夜之间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间的重要商路,一夜之间建立起了佩特拉。鼎盛时期,纳巴泰王国的疆域从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却始终将都城定在群山环绕、易守难攻的佩特拉。然后,似乎一夜之间他们又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在这一点上,纳巴泰文明很像印加文明,来也突然去也突然。纳巴泰人败于罗马人后,一下子无影无踪,只给世人留下一座空城。

1985年,佩特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卡兹尼宫殿》A1401000008 · 2016年5月15日摄于约旦安曼佩特拉

 

穿过锡克,豁然开朗。一座由山体崖壁直接雕凿而成的具有典型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宫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就是卡兹尼宫殿。

卡兹尼的建造日期大约在公元初,宽约30米,高40米,仅入口门廊的高度就达8米,非常壮观。整个殿门分两层,下层有两根罗马式的石柱,高10余米,门檐和横梁都雕有精细的图案。殿门上的3个石龛中,分别雕有天使、圣母以及带有翅膀的战士的石像。宫殿中有正殿和侧殿,石壁上还留有原始壁画。

进入其中后有一巨室,石阶尽头是一壁龛,其中或许存放过一位神的塑像。前面的空地是专门容纳前来朝拜的巨大人群的。卡兹尼被外界盛传为「宝库」,是历代佩特拉国王藏宝的地方。正是这样一个传说引来了罗马帝国的觊觎。

佩特拉正面顶部中间的石龛遭到众多劫掠者一次又一次的枪击,试图获取其中传说中某位法老的财宝。时至今日,累累弹痕仍清晰可见。


《锡克峡谷》A1401000007 · 2016年5月15日摄于约旦安曼佩特拉

 

佩特拉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这是在它被废弃,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很久没被外界发现的主要原因。

要进入佩特拉,必须穿过称为「锡克」的峡谷。锡克长约1.5公里,最宽处为7米,最窄处仅能容一辆马车通过,两边是刀削斧砍般光滑而陡峭的岩壁。这与其说是峡谷,不如说是一道裂隙更为确切。佩特拉就隐藏在这条险峻而神秘的裂隙的尽头。

当年瑞士探险家约翰 · 贝克哈特正是穿越了锡克才发现了佩特拉。他是勇士,真正的勇士。当他在锡克中穿行的时候,一定是置死地而后生的。


《古罗马露天剧场》A1401000006 · 2016年5月15日摄于约旦安曼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的巨额财富引来了罗马帝国。公元106年,罗马帝国将佩特拉并入了自己的版图。

罗马人统治期间,罗马人砌筑商道、改进灌溉设施,并按照罗马城市的样式修建广场、公共浴室以及剧场,佩特拉一度成为罗马帝国东部省份的一颗明珠。但不幸的是,此时海上贸易开始兴起,地中海岸的亚历山大分流了相当一部分贸易货物。与此同时,罗马人又在北部修建了一条新的连接大马士革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陆上商路,这更是让佩特拉的处境雪上加霜。到公元3世纪,佩特拉的在贸易中的地位被严重削弱,经济实力和财富大为减少,并最终被罗马帝国所遗弃。

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除了游牧的贝都因人,很少有人进入这一地区。

公元4世纪,佩特拉有了些许转机。当时的拜占庭帝国接管了这一地区,佩特拉一度成为拜占庭大主教的居住地。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开始扩张,势力范围覆盖了西亚及北非,并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这一时期,佩特拉是阿拉伯帝国的一个小省。

尽管几经易手,但佩特拉似乎一直未能迎来新的生机。


《玫瑰之城佩特拉》A1401000005 · 2016年5月15日摄于约旦安曼

 

佩特拉真正的主人并非贝都因人,而是古代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

公元前6世纪,纳巴泰人的部落从阿拉伯半岛北移进入现在的约旦和南叙利亚一带,并控制了约旦阿拉伯干河东部。

佩特拉所在的峡谷连接着死海和阿卡巴海峡,是古代亚洲和阿拉伯通往欧洲主要的陆路商道。当时,前往大马士革、泰尔、加沙,甚至包括希腊和地中海等地的商队都要经过佩特拉。纳巴泰人充分利用佩特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通过对货物征税或为商队提供有偿服务积累了大笔财富。

公元前3世纪,佩特拉成为巴纳泰人建立的厄多姆王国的都城。

公元前2世纪,纳巴泰人达到了全盛时期,厄多姆王国的版图由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而其影响更是超越了疆界,甚至远至当时的中国。据说现在的阿拉伯文字就是由纳巴泰人的文字演化而来。


《玫瑰之城佩特拉》A1401000004 · 2016年5月15日摄于约旦安曼

 

佩特拉古城位于约旦南部海拔1000米的高山峡谷之中,距首都安曼约260公里,范围约20平方公里。

现在所看到的古城遗址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完全借山体雕凿而成的洞窟建筑,另一种则是由石块营造。后一类建筑多具有古罗马建筑风格,估计为罗马占领时期的遗存。

佩特拉古城遗址所在地区的地质地貌非常特殊,这里所有的岩石或沙漠都呈现出一种微微的红色,在阳光映照之下异常耀眼。19世纪时,英国诗人威廉 · 柏根在他的诗中将佩特拉描述为「一座玫瑰红的城市,其历史有人类历史的一半。」佩特拉因此也被称为「玫瑰之城」。


《玫瑰之城佩特拉》A1401000002 · 2016年5月15日摄于约旦安曼

 

1812年,年轻的瑞士探险家约翰 · 贝克哈特受「非洲内陆地区研究促进协会」的委派前往非洲,对尼日尔河源头进行考察和研究。由于需要穿越西亚的阿拉伯世界,他事先作了大量精心而周密的准备,不但学会如何适应阿拉伯的饮食习惯,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

那一年,贝克哈特离开大马士革前往开罗,途中他听到了佩特拉,也就是传说中亚伦的葬身之地。亚伦是《圣经》中的一个人物,犹太人的先知摩西的哥哥,协助摩西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我因此试图达成一个目标,来表示对亚伦的敬意,我要寻找谷地尽头的亚伦墓。」

贝克哈特知道,当地的贝都因人对任何陌生人都深怀猜疑和敌意。为了不引起贝都因人的警觉与怀疑,他蓄起长须,装扮成一个阿拉伯人,并改名为埃布拉罕 · 依布 · 阿布道拉。凭借着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和丰富的伊斯兰教知识,贝克哈特成功地将自己变成了一个伊斯兰学者。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贝克哈特穿过狭长、险峻的西克峡谷后,几乎立刻断定呈现在自己眼前的就是传说中的佩特拉。

这一天是1812年8月22日。

而在他之前,这个隐密世界只属于穆斯林,与西方世界完全隔绝。除了属于阿拉伯游牧部落的贝都因人之外,没有人能够进入这一地区。1806年,一名德国学者曾试图进入佩特拉,结果不幸遇害。


《眺望西奈半岛》A1402000001 · 2016年5月16日摄于约旦亚喀巴塔拉湾丽笙布鲁度假酒店

 

从地图上看,红海就像是一只由南往北爬行的蜗牛,它的尾部是曼德海峡,通过亚丁湾连接阿拉伯海;它的头部有一对触角,西面是苏伊士湾,东面是亚喀巴湾,中间隔着西奈半岛。

红海沿岸一共有四个国家,东面是沙特阿拉伯,西面是埃及。这两个国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红海海岸,约旦和以色列只在亚喀巴湾各拥有一段狭窄的海岸线。

从约旦亚喀巴塔拉湾丽笙度假酒店歌舞升平的沙滩向西眺望,动荡的西奈半岛就静静地横亘在不远处的海面之上。

感觉很怪异。


《Petra Guest House Hotel》A1401000001 · 2016年5月15日摄于约旦安曼

 

佩特拉宾馆是一家贝都因人开设的酒店,四星。

10年前,为配合佩特拉古城「申遗」和出于对古城的保护,当地政府将生活在区域内的贝都因人全部迁出,并妥善地安置在古城周边从事旅游相关行业,让他们能够分享「申遗」成果。佩特拉宾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贝都因人筹资兴建。

佩特拉酒店的建筑样式颇具佩特拉古城之风,其最大的卖点是距佩特拉古城仅百十来米,往返古城非常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