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哈瓦那》A3302000003 · 2017年11月11日摄于古巴哈瓦那

 

当国内的「剁手党」们大快朵颐完「双十一」的盛宴,精疲力尽地进入梦乡的时候,我们开始在哈瓦那四处游荡。

当天中午,我们被安排在和古巴国宾饭一街之隔的一家当地餐厅用餐,主菜有鸡块、鱼排和「青椒牛肉丝」可供选择。

十多天来,尤其是在邮轮上,一天三顿的西餐着实让人吃得很有些不耐烦了,「青椒牛肉丝」自然而然成为了不二之选。只是等菜上桌后一看,当时就傻眼了,全不是那么回事:牛肉既不是块,也不是丁、丝、柳,而是整成了棉絮,细细碎碎的一堆;而青椒更是连絮也不是,如果厨子没忘了加的话,应该是糊,难觅踪影。菜不能说不好吃,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实在有点大了。

不过,能尝到正宗的当地菜也是蛮不错的一件事。

至此,整个行程算是到了尾声。

第二天,我们搭乘「达美」航空DL650航班从哈瓦那国际机场起飞,返回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国际机场。当天的唯一行程就是在全美排名第二的奥特莱斯迈阿密「Sawgrass Mills」购物。为了帮姥姥提购物袋,我没再好意思背相机包,一整天也就没拍照片。

当地时间2017年11月12日凌晨,在吃完了国内带去的最后一包方便面之后,摸着黑乘车赶往迈阿密国际机场,搭乘7时10分的「美国」航空AA263航班先飞达拉斯,再由达拉斯转乘10时35分的「美国」航空AA127航班返回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这一航程,算上中途转机的一个小时,将近20个小时,蛮折腾的。


《哈瓦那港》A3302000002 · 2017年11月11日摄于「地中海 · 歌剧」号邮轮

 

2017年11月11日,「歌剧」号缓缓驶入哈瓦那港。

尽管一整夜都在全速航行,但由于风高浪疾,「歌剧」号还是比预定时间晚了将近一小时抵达哈瓦那。

当「歌剧」号驶入哈瓦那港的时候,大爷、大妈们已经顾不得抢位置晒太阳了,一个个火力全开,争先恐后地涌往十二层甲板,倚栏凭眺哈瓦那港两岸的壮丽景色。

在我迄今所到过的港口中,恐怕也只有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才能与哈瓦那港相媲美。

仅仅这一程,就足以让我觉得选择邮轮进入哈瓦那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美女与野兽」》A0400000009 · 2017年11月6日摄于「地中海 · 歌剧」号邮轮

 

「歌剧」号上中国游客不多,除了我们几个,其他的似乎就还有几个香港人,所以船上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都没有中文字幕,看不懂,不好玩。不过,位于船艉五、六层甲板之间的大剧场每晚都有声乐器乐和歌舞表演,让我们每晚都能饱一回眼福。

只是登船的当天晚上除外,因为那一天大剧场里的拉丁舞秀收费,而且价格不菲,我们没舍得掏钱。

参加大剧场演出的,无论是声乐、器乐,还是歌舞,都是同一波演员,个打个的能歌善舞,拉丁、弗拉明戈、艺术体操,《罗蜜欧与朱丽叶》、《卡门》、《自然》,尽管都只是一些片断,但常演常新,精彩纷呈。

每当演出结束后,我们通常会去位于船头十一层甲板的自助餐厅用晚餐。在这时,经常能碰到刚刚卸完装的演员也来餐厅用餐,感觉很奇妙。


《游荡在科兹美》F0300000123 · 2017年11月10日摄于墨西哥金塔纳罗奥州科兹美

 

「歌剧」号本次航程中途停靠的最后一站是科兹美。

科兹美位于墨西哥金塔纳罗奥州,离墨西哥最著名的旅游城市坎昆近在咫尺。这里曾经是古代玛雅人的圣地,同时也是加勒比地区非常著名的一处度假胜地,几乎所有旅游网站给出的评分都是五颗星。

多半是由于审美疲劳,当我们在科兹美上岸后,姥姥都已经懒得留影,最后是被我硬拽到海边才勉强拍了几张「到处一游」,之后,便赖在了棕榈树林的吊床上。

这一天唯一的亮点是在科兹美的海边酒吧品尝了一回墨西哥美食「萨比奇」和「墨西哥卷」。「萨比奇」是一道冷菜,有点海鲜色拉的意思,主要食材是鱿鱼粒和碎虾仁,配差不多薯片大小、烤得薄薄脆脆的玉米饼。可能是加了过多的柠檬汁,吃起来有点酸。「墨西哥卷」不用多介绍,前些日子肯德基曾一度大力推出过。

至此,「歌剧」号算是走完了本次加勒比海巡游的全部航程,当晚将启航返回古巴首都哈瓦那。


《享受加勒比海的阳光》A0400000008 · 2017年11月6号摄于「地中海 · 歌剧」号邮轮

 

加勒比海比海盗更出名的是这里的阳光。

只要是白天,「歌剧」号十一、十二层露天甲板上橙色的沙滩巾便铺天盖地,一眼望去,蔚为壮观,冷不丁还以为到了荷兰国家足球队的主场。

真是弄不懂,这些个洋毛子老头、老太平时都在地底下掏煤还是怎么回事,这么喜欢日光浴。其中好些个人都快烤煳了,浑身焦黑,可每天一大早还是争先恐后地用沙滩巾先抢个位置,生怕到时候找不到地方。全不像我们的大爷、大妈们,又是遮阳帽又是遮阳伞的,甚至还有「脸基尼」,见了太阳就跟见了鬼似的,唯恐避之不及。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个时节欧洲,尤其是高纬度地区,日照相对较短,需要补充紫外线;而中国大部分地区即使是在冬季,日照也相对充沛,无需额外补充紫外线所致。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欧洲人天生就白,晒黑了反倒显得有个性;而中国人向来以白为美,一旦晒黑了再想白不太好办,所以见了太阳能躲就躲着点儿。

说到洋毛子老头、老太,有时也挺可爱的。

登船的第二天,船上组织防灾演习,每个游客都必须到船上指定的地点集合,以便在船员的统一指挥下有序地上救生艇。由于人员没有全部到齐,所以大伙儿也就在指定的集合点多待了一会儿。没多久,就见一个洋毛子大爷带着三个洋毛子大妈从舱里出来了。令人喷饭的是,这四个老头、老太显然经过集体研究讨论并一致通过,如出一辙地把救生衣都堆在下巴颏下,本该系在腰间的系带一圈一圈整整齐齐地绕在了脖子上,列队从我们跟前鱼贯而过,跟受检部队似的。

他们四个之所以姗姗来迟,八九不离十是在船舱里一起琢磨救生衣来着。


《好啊,罗坦岛》F0300000122 · 2017年11月9日摄于洪都拉斯海湾群岛罗坦岛

 

2017年11月9日,「歌剧」号停靠在了位于洪都拉斯海湾群岛的罗坦岛码头。

洪都拉斯是璀璨夺目的玛雅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但如今已是辉煌不再,为拉美地区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洪都拉斯为人所知的,除了咖啡和香蕉外,再就是居高不下的凶杀案。

很难想像,这个95.8%国民信奉天主教的国家,其人均谋杀率长年以来一直高居全球之首。近年来,这种状况虽有所改善,但斩首、肢解等恶性案件却有增无减。

除了令人生畏的治安状况,洪都拉斯另一个严重问题是海洋垃圾。

就在上个月,英国《每日邮报》报料称,有摄影师在罗坦岛附近海域拍摄到的照片显示,这里的海面上漂浮着大量的塑料垃圾,一望无际,触目惊心。这让这个「自由、主权、独立」的拉美国家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好运,洪都拉斯。


《伯利兹堡礁》A3400000001 · 2017年11月8日摄于伯利兹

 

在伯利兹上岸,就是奔著名的「蓝洞」而去的。

「蓝洞」位于伯利兹堡礁的灯塔礁的正中央,离海岸近100公里。我们是在伯利兹的Maya Island Air搭乘小型飞机飞往蓝洞的。

我们乘坐的那架飞机不但小,而且旧,算上机长,一共六个人挤在差不多只有一、两平米的狭小空间里,晃晃悠悠地飞行了近半个小时才抵达蓝洞上空。我蜷缩在在副驾驶室后面的破椅子上,无意间惊恐地发现,机长竟然跟开出租车似的,用的是手机导航!好在这段航线都处在伯利兹堡礁的上空,机翼下那壮丽的景色很快就让我不再惶恐。

等我们回到地面,换上下一波游客后,飞机一连发动了三次才哆哆嗦嗦地重新飞了起来。

细思极恐。


《伯利兹城》A3401000001 · 2017年11月8日摄于伯利兹伯利兹城

 

2017年11月8日。按计划,「歌剧」号将在伯利兹停靠。

早餐后来到顶层甲板,发现船已经停航,前不巴村后不巴店地抛在了大海之中,当时隐约觉得有点不妙,怕要出事。果然,没过多久,就看见好几艘游艇拖着长长的尾迹,接二连三地朝「歌剧」号疾驶而来,那架势立刻就让我联想到了亚丁湾上的索马里海盗。后来才明白:原来伯利兹城没有深水码头,大型邮轮没地方停靠,只得抛在好几海里之外的大海上,这些游艇都是来接游客上岸的。

真是虚惊一场。

到了岸上,接我们的是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冷气很足,但靠窗坐着的姥姥直叫胳膊热。转脸一看:车都快散架了,内饰板和车身离了有两三寸,跑起来不但「哐嘡哐嘡」的,还很透气。

伯利兹的空气通透,紫外线异常强烈,站在太阳底下,人就跟在烧烤炉上似的,整个都是火辣辣的。口渴得厉害,我们让司机带去超市买水。

一瓶矿泉水,给了一美元,找回一个钢镚,小指甲一般大小,像是铜的,一面印着一个人头,另一面因为实在太烂,已经辨认不出任何东西。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终究没能弄懂这是哪国的钱。还是后来经打听才得知,原来这是一枚伯利兹元。

天,原来伯利兹是一个独立国家,有自己的货币。

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竟然到了一个新的国家,而且跟咱们还没有外交关系。


《等待阳光》F0300000121 · 2017年11月7日摄于「地中海 · 歌剧」号邮轮

 

「歌剧」号启航后中途停靠的第一站,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东部金塔纳罗州海边一个叫「Costa Maya」的小镇。这里的丛林中隐藏着几座神秘的玛雅金字塔。

祭拜完玛雅文明,差不多已是傍晚时分,我们回到船上,在后甲板散步。姥姥看着甲板上的迷你高乐夫球场,又想起了她的外孙:「要是闹闹也在多好,可以在这里推推杆什么的。」

姥姥一边嘀咕,一边掏出手机,想拍一段视频,等有网的时候传给闹闹看。拍了一两分钟,姥姥很不满意:「光线不好,不好看。」抬起头,想看看云层背后的太阳还出来不出来。

真是苍天不负苦心人,就在姥姥回头张望的时候,一整天都若隐若现的阳光突然灿烂起来。我是顾不得什么视频不视频的,举起相机就给姥姥来了几张。

很生动,是吧?


《海上巡航》F0300000120 · 2017年11月6日摄于「地中海 · 歌剧」号邮轮

 

2017年11月6日凌晨,在比原定计划推迟了数小时之后,「歌剧」号邮轮正式启航,驶往墨西哥海滨小镇Costa Maya。

「地中海 · 歌剧」号邮轮的管理方式和两年半前乘坐过的同样具有意大利血统的「歌诗达 · 赛琳娜」号邮轮如出一辙。在办理了诸如信用卡绑定等手续之后,我们花了点时间,在邮轮的各个公共活动区域转悠,熟悉一下环境。

「歌剧」号舱室内的生活设施比较完整,相当便利,并且提供220V和11V两种电源。除了牙刷、牙膏和剃须刀外,其他的洗漱用品,包括洗发精和沐浴露,毛巾、浴巾、沙滩巾等一应俱全。

例行的安全演习安排在傍晚时分,除了四个洋毛子大爷、大妈出了一点小状况之外,演习进行得还算比较顺利,时间也不长。

本次航程是在不同的时区间穿越,而航行过程中手机又收不到任何信号,只有近岸时,手机上的时钟才会自动转换,有些麻烦。好在出门有戴机械表的习惯,每天晚上入睡前根据船上提供的《今日导航》上的相关信息及时调整才勉强应付得过来。但百密难免一疏,有一天还是晚了一个小时。

「歌剧」号上提供卫星wifi接入,但价格不菲,流量也少,我们没舍得购买,所以在回到迈阿密之前,我们只能把自己给「蒸发」了。


《「地中海 · 歌剧」号》A0400000007 · 2017年11月5日摄于「地中海 · 歌剧」号邮轮

 

邮轮停靠的哈瓦那港邮轮码头离哈瓦那旧城近在咫尺,对岸是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古城堡。这是迄今我见到过的最美的港口,没有之一。

我们这次搭乘的是「地中海邮轮」旗下的「歌剧」号邮轮。

「地中海邮轮」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全球4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该公司现有邮轮12艘,其市场主要为地中海、南非及巴西等国家和地区。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是「地中海邮轮」的一个发展转折期,「歌剧」号邮轮就是这一时期所建造,2004年首航。

「歌剧」号长250米,宽28米,甲板13层,排水量接近6万吨,最大载客量为2199人,另外配备船员760人。

尽管已有十多年的船龄,但和「地中海邮轮」旗下的所有其他邮轮一样,「歌剧」号低调,且不失奢华,一如既往地散发着浓郁的地中海风情,非常漂亮。


《红色姥姥》F0300000119 · 2017年11月5日摄于古巴哈瓦那

 

登船后的第二天,船依然停靠在哈瓦那港码头。按照航行计划,邮轮要到这一天的半夜23时55分才会启航,因此,我们有一整天可以待在哈瓦那闲逛。

最远处的那幢看上去像是火柴盒一样的建筑,名字就叫「火柴盒」,其前身是「美国驻古巴利益代表处」,现在是美国驻古巴大使馆。这是任性的美国人在古巴宣传美利坚价值观最重要的据点和阵地。

这个火柴盒在古巴人民,尤其是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 · 卡斯特罗的心目中,就是一只「潘多拉魔盒」。为了镇住里头的妖孽,任性的卡斯特罗在盒子前面竖起了138根旗杆,密密麻麻,不仅如此,每一根旗杆上还都悬挂有一面硕大无比的黑色「招魂幡」,整日迎风招展、猎猎飞扬,壮观无比,将「火柴盒」遮得灰头土脸、难见天日。可能是卡斯特罗犹嫌不够,又在正前方的滨海大道上竖起了一道道的大铁箍,以期永世安宁。只是到了最近,两国关系有所缓解,这些「招魂幡」被暂时收了起来。

2017年11月5日,一个来自中国的任性姥姥站在了滨海大道的正中央。那条鲜艳夺目的红裤子,既是对兄弟的社会主义古巴人民道义上的支持,同时也是对兄弟的社会主义古巴人民在当年中国经济最困难时期所援助中国的「古巴砂」的一份迟到的谢意。


《哈瓦那》A3302000001 · 2017年11月4日摄于古巴哈瓦那

 

根据行程,我们于古巴当地时间11月4日在哈瓦那港登船。

午餐后,我们带上行李离开巴拉德罗Memories Varadero酒店,乘车前往古巴首都哈瓦那。

邮轮方规定的最晚登船时间为晚上的7时,我们到达哈瓦那时差不多是下午5点,留下半个小时办理海关和登船手续,应该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在登船前,我们乘坐「老爷车」在哈瓦那市内兜了将近一个小时的风。

由于受到美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封锁和制裁,古巴的经济发展迟缓,而自身的汽车制造业又是一片空白,因此,古巴独立前的几十万辆汽车没有能力淘汰更新,其中的大部分车靠修修补补一直维持到了现在,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老爷车」。这些车多为私人所有,悬挂「P」字头牌照,作为出租车使用。

在古巴,尤其是在哈瓦那,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的这些「老爷车」是当地一道著名的风景,而乘坐「老爷车」兜风,更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我们租了六七辆敞篷车组成了一支车队。头车显然经过改装,喇叭跟小号似的,「哒哒嘀哒」地在前面开道,我们则「哐嘡哐嘡」地紧随斯后,一路喷着刺鼻的黑烟招摇过市,那感觉,比「法拉利」敞篷车还拉风。


《赶海》F0300000118 · 2017年11月4日摄于古巴马坦萨斯巴拉德罗

 

在Memories Varadero,最值的还是这里无以伦比的佛罗里达海峡风光以及绵延数里,有「象牙粉」之称的绝美海滩。还是在前一天,当姥姥第一次见到这里的海滩时,就不无遗憾地自语道:「要是丫头跟闹闹在就好了。」

丫头跟闹闹没能一同前来确实让我们深感遗憾。

姥姥不死心,光着脚,一边趟着浪花,一边仔细搜寻着海滩。她在寻找贝壳,想把巴拉德罗带回家。当她回到岸上时,手里捧了一堆的战利品。经过一番挑挑捡捡,最后留下了一片贝壳和一枚海螺壳,并带回了家,带给了丫头和闹闹。


《飞天》F0300000117 · 2017年11月4日摄于古巴马坦萨斯巴拉德罗

 

可能是一时半会儿倒不过时差,尽管头一天晚上我们因为酒店有一场激情荡漾的拉丁舞表演很晚才入睡,但第二天还是早早就醒来了。

Memories Varadero是一家名符其实的「一价全包」式度假酒店,除了烈性酒,其他所有酒水和饮料也都包含在了房价之中,而其他类似的酒店通常会对酒水和饮料另行收费,并且往往价格不菲。

早餐之后,我们打算去海边散步。刚走到半道,就听头顶上传来一阵马达的轰鸣。抬头一看,是一架动力滑翔伞,似乎正在打算着陆。姥姥来劲儿了,立马止住脚步定睛细看。等发现滑翔伞就降落在酒店的沙滩上时,姥姥喜出望外,拽着我就是一阵猛冲:「走,我们上天去。」

70美元一刻钟,平时买棵菜还要讨根葱的姥姥连眉头都没皱一下,草草跟人家签了「生死状」,还没等我来得及给她买份人寿保险,套上护具由教练带着就飞上了天。

一刻钟过后,姥姥平安着地,一脸的兴奋,非让我也飞一回,说绝对值。

70美元,这能买多少根葱啊。但姥姥说值,那就一定值。结果证明姥姥所言不虚,还真值。


《Memories Varadero酒店露天泳池》A3301000001 · 2017年11月3日摄于古巴马坦萨斯伊卡克斯半岛巴拉德罗

 

美国迈阿密当地时间11月3日上午9时01分,我们搭乘的「达美航空」DL625航班从迈阿密国际机场出发飞往古巴,10点20分,飞机便降落在了哈瓦那国际机场。

美国和古巴两国隔佛罗里达海峡相望,两国间最近的距离仅为217公里。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和古巴在2014年之前的半个多世纪里虽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

令人不解的是,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多次入侵别国,但对于古巴这样一个近在咫尺,面积不到11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100万的邻国,虽恨之入骨,却始终没有发动直接军事入侵。有一种解释较为可信,那就是作为当年解决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条件,美国对当时的苏联作出过不入侵古巴的承诺。

当天,我们入住巴拉德罗的Memories Varadero酒店。这是一家位于古巴著名旅游胜地马坦萨斯省伊卡克斯半岛的海滨度假酒店,尽管设施有些陈旧,但其拥有的美丽沙滩令人欣喜。

进入房间后,打开行李,取出电热水壶烧开水,给自己沏了杯铁观音放在阳台的桌子上。等洗完澡回到阳台一看,顿时傻眼了:刚才沏好的那杯铁观音竟然变成了一杯芒果汁。端起杯子放到鼻子底下闻了闻,是铁观音的幽幽的兰香,再看杯子,还是芒果汁。研究了半天,感觉问题应该出自当地的水质,因为在电热水壶里发现了大量的絮状物,后来改用古巴当地的瓶装水,差别并不明显。


《云卷云舒》F0300000116 · 2017年11月2日摄于美国佛罗里达迈阿密海滩

 

幸亏这次带了方便面和电热水壶,不然到酒店的当晚真就得饿肚子了。

在迈阿密,我们入住的是「Holiday Inn Miami West」。酒店提供电热咖啡壶,但不提供电热水壶。我带了电热水壶,只是美国的电压是110伏,中国带去的电热水壶能不能用,之前心里并没有底。但结果还好,水能煮开,只是时间稍长些。

匆匆吃了碗方便面,喝了杯茶,抓紧时间入睡。几个小时之后,我们此次的行程于当地时间11月2日算是正式开始了。

和先前预想的差不多,迈阿密时晴时雨,但雨多为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通常不会超过半小时。在大部分时间里,天空中云卷云舒,壮丽非凡。

这一天的行程很满:先是参观了迈阿密珊瑚阁区,当地的一个富人区,由于离我的生活环境过于遥远,所以并不是很感兴趣。离开珊瑚阁,我们搭乘风扇推进快船参观了世界自然遗产、鳄鱼密布的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午餐后我们被送到风光旑旎的迈阿密海滩,享受这里的阳光和海风。

由于第二天就要飞往古巴,晚餐后一回到酒店,就抓紧时间整理了一些当天的照片,好让姥姥趁还能上网,发一组朋友圈过过瘾。

由于种种原因,古巴的网络不仅慢,而且出了奇的昂贵,对当地民众来说绝对是一种奢侈奢侈品。中国国内的海外移动wifi几乎都不覆盖古巴,所以这次出门也就没带;而中国移动的资费是每天90元封顶,但只限50M流量,还不够我刷四五次《境界》,根本舍不得用。

不过,这样也好。这次的行程价格不菲,两人平均每天差不多五六千,一小时就是二三百,时间要是花在泡网上还真有些心疼。


《余晖》A3201000001 · 2017年11月2日摄于美国佛罗里达迈阿密

 

2014年,美国宣布部分解除对古巴的旅游禁令;次年,两国又正式恢复已经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外交关系。这看似与我们并不相干,但事实上却为中国游客去古巴旅游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从那时起,我便有了去古巴看看的想法。

一年之后,也就是去年,开始关注古巴的相关行程。

原来是打算走今年九月份另外一个中美洲行程的。也是偶然,上半年的时候,有朋友提供消息,说11月初有一个「地中海邮轮」加勒比海巡游。我仔细看了一下,其中古巴的落地行程占了三分之一:包括三天的哈瓦那和两天的巴拉德罗,加上还有七天的「歌剧」号加勒比海巡游。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处于雨季结束和旱季开始的交替时节,阳光充沛却又不过分炎热,应该是会有一个相当不错的体验,于是决定走这个行程。

11月1日,我们搭乘「美国航空」AA128航班于下午6时10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美国中部时间当天下午6时20分抵达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国际机场。在办理了入境和海关相关手续后,当晚8时30分由达拉斯再次起飞,并于次日凌晨零点18分顺利抵达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国际机场。

此时,离出发已经过去了将近24个小时。


《古罗马斗兽场》A0401000002 · 2011年3月11日摄于意大利拉齐奥罗马

 

据维基百科介绍,古罗马斗兽场为韦帕芗皇帝所下令修建,并于其子提图斯在位期间建成。斗兽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场所。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 · 卡西乌斯的记载,竞技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共宰杀牲畜11,000头。

公元217年,斗兽场因雷击引发大火而受到部分毁坏,公元238年修复,继续举行人兽表演。这项残酷的活动一直延续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

公元442年和508年先后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斗兽场的结构遭到严重损坏。15世纪时,教廷为了建造教堂和枢密院,开始从斗兽场搬走大量石料。直至公元1749年,罗马教廷宣称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难,宣布斗兽场为圣地,这座伟大的建筑才幸免于难并得以保存至今。

斗兽场既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建筑物,也是今天罗马的标志性建筑。


《西班牙台阶》A0401000001 · 2011年3月11日摄于意大利拉齐奥罗马西班牙广场

 

意大利的首都罗马有一个纯正意大利血统的广场,却被莫名其妙地称为了「西班牙广场」,而且这个「西班牙广场」比西班牙的任何一个西班牙广场都要出名。

罗马的西班牙广场有一段台阶,拾级而上,是罗马著名的教堂「圣三一教堂」。这段台阶是罗马城最具浪漫色彩的「西班牙台阶」。

圣三一教堂由波旁王朝时期的法国国王出资修建,1495年开工,历时8年,于1503年竣工。这一面子工程完工后,后续的配套工程却迟迟未能跟上,通往教堂的道路整整崎岖了两百多年,真真正正的怨声载道。直到1725年,在获得当年的法国大使资助后,罗马当局才着手修建这段台阶。让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段由法国人出资,由意大利人设计的巴洛克风格台阶,仅仅只是因为靠近西班牙大使馆而被称为了「西班牙台阶」,广场也就成了「西班牙广场」。更让法国人感到郁闷的是,法国人本来想在圣三一教堂前面放置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骑马雕像,但教皇考虑到当时西班牙与法国正两国的敌对关系而残忍地打消了法国人的这一念头。

西班牙台阶的设计者是17世纪1意大利杰出的巴洛克雕塑大师洛伦佐 · 贝尼尼,他被认为是意大利巴洛克建筑最伟大的代表。西班牙台阶与其说是台阶,不如说是一件巴洛克风格建筑的经典之作更为确切。从整体上看,西班牙台阶像是一架放倒的竖琴,而从细部看,138级台阶,或宽或窄,或平或斜,各不相同,充满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由于著名的奥黛丽 · 赫本在著名的电影《罗马假日》中饰演过的一位著名的公主曾在这段著名的台阶上吃过冰淇淋,西班牙台阶因此变得更加著名,甚而至于,西班牙广场的冰淇淋成了当地著名美食,而坐在西班牙台阶上吃西班牙广场冰淇淋更是成了一种著名风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