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教徒》F0100000018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在以色列的复国之路上曾有过一段插曲,那就是日本的「河豚计划」。虽然这一计划最早提出于1934年,但事情恐怕还要再往前追溯三十年。

1903年4月6日,俄国基希涅夫小镇发生了一场反犹暴行,导致一百多名犹太人伤亡,1500多家犹太住宅和商店被毁。次年,一位名叫雅各布 · 希夫的美国金融界犹太巨富出于对这一事件的仇恨,筹集了2000万美元贷款提供给日本,资助日俄战争中的日本。

另一方面,日本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早在1915年,日本就曾组织了19户48名日本人移居到大连附近的金州县,组成移民侵略的实验村「爱川村」,但最后只有2户移民留了下来。1932年至1936年间,日本又连续向中国东北进行了五次武装移民。到了1936年,日本关东军开始着手制定大量输送满洲农业移民的计划,想在20年内向中国东北迁入500万日本人。同年8月25日,日本广田弘毅内阁把向中国东北移民政策确立为七大国策之一。

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日本国内劳动力资源日益枯竭,致使移民人员严重不足,加之日本虽然扶植溥仪建立了「满洲国」,但他们知道中国的普通民众是反日的。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便将目光投向了欧洲的犹太人,此时法西斯德国正大肆驱逐犹太人,于是在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偿到过犹太人甜头的日本政府启动了新的「移民计划」,即「河豚计划」:有计划地引导犹太人向中国东北的日本占领区移民,并承诺帮助犹太人复国。

日本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觉得犹太人会因此感恩,从而资助日本;二是想利用犹太人的巨额财富对中国东北的日本占领区进行投资建设;三是想通过犹太人在美国巨大的政治影响力来阻止美国不对日本宣战。

尽管这一计划得到了当时很多在华犹太难民的支持,但最终因美国犹太人的坚决反对,以及和同为「轴心国」的纳粹德国正在实施的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计划相背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