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崖葬》A0105020003 · 2018年11月1日摄于中国江西鹰潭龙虎山

 

上世纪70年代,号称「道教第一山」的江西龙虎山几处崖洞的封板因年久朽腐而坠落,让已经封存千年之久的龙虎山崖墓重见天日。

1978年,江西省成立古工作队,着手对龙虎山崖墓悬棺进行考古研究。国家文物局对发掘出的陪葬品进行了碳14测定,结果表明,其年代大约为距今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估计为吸引关注,1997年,龙虎山风景旅游区悬赏30万元人民币向全世界求解龙虎山崖葬习俗的成因、墓主人的身份以及如何将棺木放置在陡峭的崖壁之上这三大谜团。后经多次加码,现赏金已达100万元人民币。


《泸溪河》F0300000413 · 2018年11月1日摄于中国江西鹰潭龙虎山

 

江西境内共有两条泸溪河,一条位于上饶,一条位于鹰潭。上饶泸溪河于铅山县鹅湖镇的石溪汇入信江,因而也称石溪河。

鹰潭泸溪河发源于福建光泽原始森林,途经云台山、象山、圣井山、上清镇、正一观、仙水岩、马祖岩,汇入信江后注入鄱阳湖。

泸溪河全长286公里,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倘若乘竹排沿河漂流,两岸林森竹密、流泉飞瀑,而河水更是过滩则白、遇潭则绿,美不胜收。


《山村》A0105010008 · 2012年4月7日摄于中国江西婺源沱川查平坦

 

查平坦,江西婺源沱川的一个小山村,不很富裕,但风光很美。尤其是每年的清明前后,满山的梨花盛开,村子掩映其间,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那天一早,我在山上远远地见到那间红色泥坯房炊烟升起,便下山,找到那屋子。门开着,一个汉子正在灶前升火做饭。我问他,我进去拍几张他做饭的照片可以么。他说可以。

屋里家徒四壁,锅里清汤寡水,他似乎也有些残疾,行动不是很方便。面对这样的窘迫,我实在不忍心拍,便收起相机,从兜里掏出烟,递给他一支,点上,同他闲聊起来。

我问他,烟还可以不。他说他以前曾经在上海打过几年工,抽的也是这种烟,不贵,好抽。听他这么说,我从摄影包里掏出两盒烟,递给他,说,就是这烟。我身边还有两盒,要是喜欢的话,他可以留下尝尝。他摇了摇头,说,烟他刚才已经尝过了,很感谢。这两盒还是我自己带着路上抽。

《道教祖庭上清宫》A0105020002 · 2018年11月1日摄于中国江西鹰潭龙虎山上清镇

 

《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说到,嘉祐三年,京师瘟疫盛行。大宋仁宗帝遂派太尉洪信前往江西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洪信虽携御笔亲书,却也未能面见天师张道陵。足见当时龙虎山及张天师地位之高,无人可及。

龙虎山上清宫号称「道教祖庭」,在道教中地位极高。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上世纪30年代毁于大火,只遗存有基石及部分文物。现建筑为近年重修。

上清宫内有一「镇妖井」,据传内镇三十六天罡星及七十二地煞星。太尉洪信前往龙虎山宣请张天师时,见镇妖井所立石碑书有「遇洪而开」四字,一时兴起,移开石碑,误将井内所镇三十六天罡星及七十二地煞星悉数放出。这才有了后来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传奇故事。


《丹山碧水》A0105020001 · 2018年11月1日摄于中国江西鹰潭龙虎山

 

道教名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距市中心约二十公里。

上海铁路南站有很多趟列车去往鹰潭,行程六至八小时。出站后,有公交直达龙虎山游客中心。如果在上海铁路虹桥站搭乘高铁或动车的话,时间则要短很多,大约三个小时十分钟便可抵达。只是高铁和动车只停靠鹰潭北站,须先乘公交到铁路鹰潭站,再换车去游客中心。

龙虎山景区二日通票网上售价为220元。正对着铁路鹰潭北站出口闸机有一个龙虎山游客中心售票点,二日通票价格为230元,但其中包含有往返景区游客中心的接驳车费用。班车大约每隔二十或半小时发车,直达,全程不到四十分钟,非常方便。

龙虎山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文化以遗产」于一身,山青水秀、人文荟萃,可玩、可看的东西很多,两天时间比较从容,一天的话也可以,但最好事先规划好游玩内容和线路,不然会有些仓促。

龙虎山遗存有大量古越先民的崖葬,并且每天上午的十点和十二点以及下午的两点和四点共有四场演示古人如何将棺木送入崖洞的「升棺」表演。由于表演所在的崖壁大致面西,参观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两点,这时的光照条件比较理想。盛夏时为避开烈日炙烤,可考虑推迟至下午四点比较合适。

象鼻山的最佳观景点离「高空栈道」的起点不远,二者可一并游玩。只是同样受光线影响,下午逆光,不太适合拍照留影,所以如果可能,最好安排在上午。

在我看来,龙虎山最值得游玩的是乘竹筏沿泸溪河漂流。全长五公里,时间大约四十分钟,泸溪河两岸的秀丽景色一览无余,堪比漓江。

龙虎山各景点之间都有观光班车,每隔十至十五分钟便有一班,凭二日通票可无限换乘,非常便捷。


《华泉小村》F0300000193 · 2018年10月31日摄于中国江西鹰潭龙虎山

 

华泉小村隶属江西鹰潭的龙虎山镇,毗邻江西著名的风景区、世界遗产龙虎山。

华泉小村并不是居民或农民新村,而是不久前才落成的艺术与文化园区,占地16.5万平方。园区内有百余座画廊和艺术工作室,另外还有四座不同主题的博物馆。

华泉小村由中国知名音乐人及导演刘家昌、台湾知名企业家王永庆之女王瑞华共同打造,共终极目标是建成世纪级的艺术之都,并为众多的艺术家提供一个创作及展示的平台。

今天花了三个小时从上海搭乘高铁来到鹰潭,原本是打算游览龙虎山的,但意外邂逅华泉小村后,我们改变了想法,把原本两天的龙虎山游览计划压缩至一天,这样可以挤出时间好好逛逛华泉小村。


《抓鱼节上的孩子们》F0100000048 · 2018年10月2日摄于中国江西婺源严田村

 

前几天在婺源的严田村刚巧赶上当地一年一度的「抓鱼节」。

严田村每年的秋季都会举办一届「抓鱼节」,有时是在中秋,今年则是在国庆。活动安排在长假,估计是这时候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探亲,人气比平时要旺很多,「抓鱼节」也就更热闹些。

上午十时,随着一声令下,几十个村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拿着抄网的,抓着蛇皮袋的,提着塑料桶的,一个个争先恐后,蜂拥着跳入鱼塘。一时间,并不很大的鱼塘被搅得翻江倒海,人们只是凭感觉浑水摸鱼。运气好的,一个多小时有十好几条的斩获;而运气差的则一条、两条。也有人一无所获。

这天中午,村里十有三四户都在杀鱼,小媳妇、老婆婆,个个一脸的笑。


《又见婺源》A0105010004 · 20107年11月28日摄于中国江西婺源江湾篁岭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来婺源了。

第一次来婺源,还是在七年前的春天,带着丫头,来看油菜花。

上世纪90年代,香港摄影师陈复礼在江岭油菜花盛开的时节拍摄了一幅名为《天上人间》的摄影作品。这幅作品于1999年获得国际大奖,同时也让江岭的油菜花海惊艳了全世界。

那次我们来得稍稍早了几天,油菜花还没进入盛花期,只是刚开始泛黄,不过已经非常漂亮了。

我和丫头两个是坐旅游大巴来的。由于当地山道狭窄,旅游大巴只能停在山脚下的停车场里。上山,要么徒步,要么包车。我们选择了后者。

司机应该是当地人,看上去很朴实,话不多,极小心地开着车,沿着蜿蜒的山道将我们送到了山顶的一个观景点。我们正准备下车的时候,他关照说,现在是江岭最美的时候,慢慢看,不用着急,他会在原地等我们。

当时的江岭旅游开发已经很成熟,沿路建了好几个观景点。因为那天时间有点紧,在走了两个观景点之后,我回到车上,对司机说,我们得回停车场了。出人意料的是,他介绍说,中途还有两个观景点,也很漂亮,我们难得来一次,一定要看的。我说我们的时间所剩无几了,所以才急着赶回停车场。他说没关系,他认识我们的大巴司机,他会打电话,让大巴等我们。

那一天,我和丫头是带着感动回到旅游大巴上的。

江岭很美,真的很美。


《丰收的喜悦》A0105010003 · 2017年11月28日摄于中国江西婺源江湾篁岭

 

现在的篁岭,与其说是一个村落,不如说是一个民俗风情博物馆更恰当些。因为在作为一个景区开发的过程中,原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已经被全部迁出,整个村落也已经被重新规划和修建。更为关键的是,现在游客见到的场景,都是人为的设计和导演。比如「晒秋」。什么时候晒,晒什么,晒在哪里,晒多少,诸如此类,是精心策划过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印象刘三姐》式的实景秀。

这样的景区开发模式很像浙江的乌镇,或者更早些的上海的「新天地」。这种开发模式的好处在于,等于引入民间资本对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棚户区动迁改造,结果是,一些历史建筑得以保留和维护,大部分村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也能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且由于采用企业化运作,景区的维护、安全、保洁等方面也更容易规范。但这样做的坏处是,篁岭的自然演化过程就此终结,就像是琥珀中的甲虫,再漂亮,也只是一个不再有生命的标本。

上海的「田子坊」的开发则采用了另外一种模式,尽管同样是经过重新规划和改造,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街区原有的基本属性:居住和生活,所以依然鲜活,而整个街区的历史也就依然在延续。


《秋到篁岭》A0105010002 · 2017年11月28日摄于中国江西婺源江湾篁岭

 

也就是最近几年,篁岭从浙西、皖南和赣北大山深处星罗棋布的古村落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这一地区的一个旅游新热点。

篁岭村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东北的大山之中,集古村、徽居、古木、梯田于一身,为闻名遐迩的徽派村落的经典代表之一。

由于地处山区,篁岭没有平原农村那样的晒场。为解决农作物的晾晒,这里每幢农舍二楼的窗户外会都有一排排挑空的长竿,用来搁放晾晒的竹匾。每逢秋收时节,密密匝匝的粉墙黛瓦之间,一匾匾的柿子、辣椒、菊花、玉米、山核桃点缀其间,仿佛年画一般,煞是好看。这就是著名的「篁岭晒秋」。

其实晒秋并非篁岭所独有,只是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很多地方的「晒秋」已日趋消亡,而在篁岭,这一农俗作为当地喜庆丰收的「盛典」被保留了下来。

篁岭已被住建部评选为「中国传统村落」,而「篁岭晒秋」也已被文化部评选为「最美中国符号」。